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郴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2006-2010年通过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市5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9起,发病2 204例,死亡32人;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49.28%),其次是食物中毒(占28.99%);罹患率最高的是职业中毒(78.08%),其次是食物中毒(17.87%);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占46.38%);发生在乡村、县、市事件的比重分别为66.67%、21.74%和11.59%,平均罹患率乡村级(7.74%)与县级(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49,P〈0.01),平均罹患率县级(3.24%)与市级(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08,P〈0.01)。结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加大学校卫生管理力度是有效控制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6年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2006年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其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年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接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北京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3起,其中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总数的76.7%和16.4%,5—7月份是突发事件的高发季节,学校是突发事件的易发场所,发生数量占总数的60.3%。结论为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加强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应急处理队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北省保定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0年保定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共发生40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有850人发病,25例死亡。19起为传染性疾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起为食物中毒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集中发生在每年的3—8月份,且大多发生在学校,占46.15%。结论保定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强重点人群如学生、农民的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4.
王学会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66-1667
目的了解武鸣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武鸣县2005—2010年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武鸣县2005—2010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28起,发病1 511例,死亡2例,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为主,分别占64.29%和17.86%。事件发生以农村居多,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以学生为主的事件居多,共17起,均发生在学校。结论根据武鸣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应加强对学校、幼托机构、农村、建筑工地的卫生监督和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2006-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浦东新区2006-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数据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浦东新区2006-2010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7起,发病1 481人,死亡16人,以一般事件为主,报告数除2008年较多外,呈逐年递减。其中47.7%为传染病事件,主要为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峰在4~6月与11~12月。30起发生在学校,占44.8%。职业中毒与高温中暑致死15人,占总死亡人数93.8%。结论浦东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学校为重点场所,职业中毒与高温中暑是主要致死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方法利用网络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基线资料,描述与分析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特征。结果 2006—2015年苏州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0起,其中"苗头"事件占55.00%,Ⅳ级占40.00%,Ⅲ级占5.00%,未见Ⅰ级、Ⅱ级事件报告。发病2 540例,死亡21例;波及人群罹患率为13.40‰,死亡率为0.11‰,病死率为0.83%。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82.50%。12—次年1月和5-6月是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间高峰,发生起数占全年的51.25%。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场所。结论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学校是高发场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得到政府与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赵科伕  胡明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500-3502
目的了解合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依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的信息,对合肥市2006~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合肥市共报告突发公共事件51起,职业中毒是主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总体的45.10%,也是病例死亡的重要原因,且职业中毒事件的构成在逐年增加;其次为传染病类,占总起数的37.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3~7月,城市地区的事件主要是职业中毒,而农村地区主要为传染病疫情;发病人群以工人和学生为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性在逐年增加。结论针对高发季节和高危人群,尤其是职业中毒事件要做好突发疫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以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陆建雄  蒋有琴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084-2086
目的探讨安顺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寻找控制对策。方法对安顺市2006-2010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安顺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1起,波及164 000人,发病7 337例,死亡18例,罹患率4.47%,死亡率0.01%,病死率0.25%;报告较大级事件4起(均是食物中毒),一般级事件97起,未分级事件140起,罹患率、死亡率、病死率以较大级最高(χ2=552.971、1 739.06、656.99,P〈0.005);报告传染病类事件225起6 911例,食物中毒类事件15起423例,环境因素类事件1起3例,罹患率、死亡率及病死率以环境因素类事件最高(χ2=140.163、057.28、171.41,P〈0.005);传染病类均是一般级事件及未分级事件,以呼吸道(占89.78%)、消化道(占7.11%)传染病为主;食物中毒类罹患率以植物性食物中毒最高,死亡率以不明食物中毒最高(χ2=146.45、13.43,P〈0.005);报告时间以第二季度(占49.79%)、第四季度(占27.80%)为主;8县(区)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起数及发病数以西秀区最高分别占31.32%、26.96%,罹患率以黄果树区(16.20%)最高(χ2=1788.90,P〈0.005);发生场所在学校的204起占84.65%,其次是农村村庄(占8.71%),罹患率以集体食堂最高(8.33%),其次为学校(5.30%)(χ2=821.20,P〈0.005)。结论 2006-2010年安顺市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一般级和未分级事件为主,事件分类以传染病类为主,其次是食物中毒类;发生场所主要是学校,其次是农村村庄;发病季节主要在第二季度、第四季度,与学生返校周期相符。应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尤其是呼吸道、消化道等易传播传染病,落实传染病"五早"制度,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应加强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杜绝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衢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06年各县(区)网络直报的突发公卫事件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3年来衢州市报告突发公卫事件69起,较大1起,一般59起,未分级9起;均为传染病暴发疫情,呼吸道61起,肠道6起;4、11月为发病高峰;患者主要为学生和托幼儿童;乡镇学校54起(78.26%),市区、县城学校和行政村各5起(各7.3%)。呼吸道传染病逐年下降,肠道传染病逐年递增,狂犬病疫情有回升。市区和县城学校均为呼吸道疫情,但乡镇学校仍有肠道暴发疫情;行政村以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为主。[结论]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校疫情预防控制的领导和支持,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疫情报告的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方法对2006~2008年上海市普陀区网络直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普陀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3起,其中水痘15起、腮腺炎2起、登革热1起、不明原因肺炎1起、食物中毒2起、免疫接种不良反应2起,累计报告发病人数644人,死亡1人、事件波及人口数16458人。以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的传染病事件为主,发生在托幼机构及中小学校的事件共有20起,占事件总起数的86.96%,其中传染病18起,占事件总起数的78.26%。结论上海市普陀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以学校和托幼机构为主,传染病比例最高,应切实落实学校卫生工作,完善预警系统,做好托幼机构及学校的疾病监测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广州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律和特点,为提高其有效应对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6—2019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报告的广州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研究的14年间,广州市共报告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9起,原因查明率为94.38%,中毒人数2 692人,死亡11人。69.66%的事件发生在5—9月。75.28%的事件致病因素是细菌,副溶血弧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首要致病菌,63.64%的死亡病例归因植物性食物中毒,78.65%的事件中毒场所在集体食堂。事件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13.50 h(范围为:0~135.33 h)。首例病例发生时间到接报的中位数是0.60 d(范围为:0.04~5.69 d),r=0.601,P<0.01。 结论 加强食物中毒事件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尽早介入处置,加强针对性的宣传,落实重点场所防控督导巡查,将有助于减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和危害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及事件发生趋势,为提供风险管理建议、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中,下载2006—2011年江苏省网络直报的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全省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12起,发病20 613人,死亡36人,波及人口数近343万人。扬州、南通、连云港市是发生事件数最多的地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场所;事件分级以一般事件为主;表现为3—5月和9—11月双峰分布特征。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80%以上,流行性感冒、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是引起突发事件最主要病种。食物中毒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有夏季高发的季节性特征。职业中毒事件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征,无锡、苏州占总化学中毒事件的71.43%。结论应加强流行季节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高度重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加大食物中毒高发季节食品卫生监管理,加强对高毒企业职业卫生知识相关培训,督促其建立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丹东市2006-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为制定卫生应急管理策略,建立良好卫生应急管理运行机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事件信息,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丹东市2006-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丹东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9起,发病603例,死亡4例;2006-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高发态势;2009年以后事件报告整体呈低发态势;无特别重大和重大事件,一般事件为主,占事件报告总数78.95%;各县区均有事件报告,沿海(江)及内陆山区报告事件较多;除5、6月外,其他月份均有事件报告,以4、8、9和12月多发;报告事件以食物中毒为主,占事件报告总数的68.42%,且发病数、死亡数均以食物中毒事件为主;学校事件占事件报告总数47.37%,高中及职业中等学校报告事件占学校事件报告总数83.33%;平均每起事件处置经费3.51万元,造成经济损失5.07万元。结论 丹东市卫生应急管理运行机制逐步完善,管理措施实施有效,应进一步落实应急保障措施,注重在事前预防、健康教育、综合培训、基层能力建设方面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贾利  高伯彦 《中国校医》2020,34(10):727
目的 分析与掌握2016—2019年新沂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并整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新沂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线资料,对事件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6—2019年新沂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29起,全部为传染病事件,其中乙类占3.45%(1/29),丙类占72.41%(21/29),其他类占24.14%(7/29)。病例累计2088人,波及人口为91272人,罹患率为22.8‰,未出现死亡病例。报告月份为3—6月,10月—次年1月 。学校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应予以高度关注。以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结论 预防控制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为新沂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福建省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应用重复测量模型,对福建省2004-2013年报告的282起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福建省2004-2013年报告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累计282起,其中IV级事件264起,主要病因为水痘(69起)、霍乱(59起)、流行性腮腺炎(52起)、流行性感冒(39起)和风疹(21起);各地区报告事件起数和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7,P=0.3942,F=0.98,P=0.4585);在时间分布上呈现2个高峰特点,主峰出现在4-5月份(77起),亚峰出现在11-12月份(55起);事件的好发场所为学校(183起),其中以小学(116起)、中学(38起)最高发。结论 福建省各地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威胁严重性基本一致,以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  相似文献   

1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资料:来源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实践。结果与讨论:1)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制度;2)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直报系统;3)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建立一套灵敏、反应迅速的预警机制;4)加强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5)积极开展传染病和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的监测调查和科研工作;6)坚持改革创新,建立新型用人机制,发挥人才作用;7)重视信息交流。结论:必须继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由抗击“非典”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问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危害及建立其应急机制的必要性;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途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强制性、公益性、有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现状,进行缺陷诊断并提出解决办法。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对哈尔滨市18个县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83.33%的机构设置了独立的应急办,100%的机构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文件/手册,专业技术人员占工作人员总数的76.02%,具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的人员占39.79%,66.67%的机构有应急专家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率为96.54%,83.33%的机构能够及时更新过期应急物资并给予相应处理,应急专项经费配备比例为16.67%,16种常见致病源中所有机构均不具备霍乱、乙脑、流感3种致病源的检测能力。结论 哈尔滨市卫生应急能力现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应急机制不完善,培训演练效果不显著,实验室对疫情处理支持率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疾病预防与医疗卫生相关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机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科学高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不断提升。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口基数庞大,民族众多,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增速较快,老龄化攀升迅速,新老传染病不断发生,慢性病大众化、年轻化等问题日趋严峻,对SARS之后重塑的疾病控制体系和职能发挥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对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反应体系进行了综合分析,聚焦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完善物资配备和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设立新的防控"主动预防"理念和症状监测系统、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现代化信息交互平台、加强军民融合和提升群众应急的主动意识和能力建设八个方面不断加快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反应体系建设,为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和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和及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回顾性调查表,由各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填写2004-2006年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的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的监测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6年广东省共报告823起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发病33 012例,死亡151例,波及人数2 926 862人,其中传染病相关事件442起(占事件总数53.71%),发病23 216例,死亡19例,且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食物中毒事件337起(占事件总数40.95%),发病8 474例,死亡80例,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所报告事件频发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共报告605起,占事件总数73.51%。传染病相关事件主要发生在3-6月份,共283起,占事件总数34.39%,其中3月份最多,报告126起;食物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6、7、9、10和12月份,共201起,占事件总数24.42%。波及人群以学生为主的事件共383起(占事件总数46.54%),发病20 699例,死亡6例,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发病人群,且波及该人群以传染病相关事件为主;其次波及人群以工人和民工为主的事件189起(占事件总数22.96%),发病5 286例,死亡45例,波及该人群以食物中毒事件为主。结论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应加强重点人群如学生、工人和民工的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