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资料完整并经手术证实的21例CHPS,全部病例术前常规进行了X线钡餐检查,并将两种检查方法加以比较,选取30例健康婴幼儿幽门的测量作对照组,并对其测值与CHPS组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证实的21例CHPS,超声及X线检查完全正确。超声测量CHPS幽门管的长度≥16mm,幽门管直径≥14mm,幽门管壁厚度≥4mm。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X线钡餐检查对CHPS均具有特征性表现,但前者既可实时显示幽门管狭窄的程度、胃的蠕动及其内容物的动力变化,又可清晰显示肥厚幽门管壁的厚度。结论 高频超声是CHPS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0月至2011年9月间经手术证实的28例CHPS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幽门管长度、直径,幽门肌层厚度及胃蠕动和排空情况等超声指标。结果28例患儿术前均经超声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超声检查后3d之内进行丁术,均证实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其中1例合并幽门前瓣膜,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方便快捷,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手术依据.可作为常规及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CHPS)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 ,是由于幽门的环形肌肥厚 ,使幽门管腔狭窄 ,发生上消化道不全梗阻 ,占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第 3位。本文总结了 1998~ 2 0 0 0年外科住院 6 2例CHPS的超声表现 ,均经手术证实 ,现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病例为 1998~ 2 0 0 0年本院外科住院患儿 ,共 6 2例 ,男 5 7例 ,女 5例。年龄 10天~ 3月 ,平均 2 4天 ;其中足月儿 6 1例 ,早产儿 1例。呕吐时间 <10天 6例 ,10~30天 4 9例 ,>30天 7例 ,均有渐进性溢奶。 5 0例患儿呈喷射性呕吐 ,为胃内容物及奶块 ,有 1例呕吐物为胆汁 ;… 相似文献
4.
5.
<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常见且多发的消化道畸形,占小儿消化道畸形的第三位。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胃蠕动波、右上腹包块三大症状。若不早期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最后患儿常因严重营养不良而衰竭死亡,如能早期临床诊断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良好。以往诊断以X线钡餐为主,近年来应用超声诊断逐渐增多,笔者2006年曾诊断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超声诊断标准。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者206例,同时选取在本院做儿童保健的正常婴幼儿100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超声测量值的差异;比较超声测量值与手术测量值的差异;以及超声评分诊断CHPS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CHPS患者的超声图像显示:幽门管明显增厚且呈梭形低回声,浆膜层为高回声,黏膜为强回声,幽门管腔为无回声,幽门管横切面呈"靶环征",纵切面呈"宫颈征"。CHPS患者的超声评分、幽门管肌层厚度、幽门管长度高、幽门管直径高于正常对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99.77、45.34、29.24、38.42,均P<0.05);两组的胃体部肌层厚度的差异无显著差异(t=0.99,P>0.05)。CHPS患者幽门管长度、幽门厚度、幽门管直径、幽门管肌层厚度的超声测量值与手术测量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1.62、0.57、1.82、1.78,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超声评分诊断CHPS的阈值为4.49、灵敏度85.92%、特异度77.00%、约登指数0.629、ROC曲线下面积为88.82%。结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诊断可根据超声动图,超声测量值和超声评分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超声诊断仪,对呕吐患儿临床上怀疑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者进行超声检查,注意观察幽门形态结构,测量幽门管长径、直径及幽门肌厚度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0例临床怀疑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患儿,其超声检查测量各经线均达到了诊断标准,并与手术结果相符无明显差异性。结论超声对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分析应用高频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进行检测的结果 与X线造影检查结果 对照,以探讨高频超声检查与X线造影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3例X线造影下诊断为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测量幽门管各径线,观察胃腔情况,并与X线造影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例X线造影检查疑似肥厚性幽门狭窄病例,经超声检查后排除;其余32例高频超声诊断为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病例均经胃镜检查证实.高频超声测得幽门管长度为20.3±3.31mm,X线造影下测得16.2±3.68mm,与胃镜下测量相比较,超声下测量较为准确,X造影下测得的幽门管较短.结论 高频超声可作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的首选筛查方法 . 相似文献
9.
10.
B超在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中的意义.方法采用ALOKA SSD-1000型B超诊断仪,对临床疑有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的患儿进行B超检查.结果超声检查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的准确率(98.8%)明显大于临床诊断,并且具有特异性,而临床诊断准确率较低(62.1%),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128例中,有83例超声诊断为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包括1例先天性幽门前瓣膜),42例幽门无异常,3例超声检查为幽门痉挛.结论此种方法大大提高了临床的诊断率,明显优于X线钡餐检查,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具有诊断意义,可以作为新生儿及婴儿呕吐乳汁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小儿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中的意义。方法:采用ALOKA SSD-1000型B超诊断仪,对临床疑有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的患儿进行B超检查。结果:超声检查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的准确率(98.8%)明显大于临床诊断,并且具有特异性,而临床诊断准确率较低(62.1%),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128例中,有83例超声诊断为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包括1例先天性幽门前瓣膜),42例幽门无异常,3例超声检查为幽门痉挛。结论:此种方法大大提高了临床的诊断率,明显优于X线钡餐检查,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具有诊断意义,可以作为新生儿及婴儿呕吐乳汁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方法通过对120例患儿的影像学检查,达到确诊的目的。结果经过手术证实,120例患儿全部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结论影像学检查适用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病例。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于鉴别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 CHPS)患儿与幽门痉挛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41例CHPS患儿( CHPS组)、40例临床确诊的幽门痉挛患儿(幽门痉挛组)、2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各组新生儿进行幽门部超声检查,对比各组新生儿的超声幽门管长度、幽门环肌厚度,并以临床最终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鉴别诊断CHPS患儿与幽门痉挛患儿的诊断学效能指标。结果 CHPS组患儿的幽门管长度、幽门环肌厚度超声测定值均显著的高于幽门痉挛组、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幽门痉挛组比较t值分别为13.827和15.033,与对照组新生儿比较t值分别为18.726和22.049,均P<0.05);幽门痉挛组患儿的幽门管长度、幽门环肌厚度超声测定值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391和5.510,均P<0.05);CHPS组患儿的幽门管长度、幽门环肌厚度超声测定值与手术中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40和1.301,均P>0.05);超声鉴别诊断CHPS患儿与幽门痉挛患儿的灵敏度为95.12%、特异度为92.50%、漏诊率为4.88%、误诊率为7.50%、超声诊断结果与最终确诊结果的一致性(kappa=0.876,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于鉴别诊断CHPS患儿与幽门痉挛患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朱芹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33-3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价值、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手术及病理证实为CHPS患儿的声像图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评价。结果:42例患儿超声明确诊断40例,40例超声测值和术中测值无明显差异;2例漏诊患儿,超声测值均临界,1例为早产儿,1例为足月儿。结论:高频超声诊断CHPS简便易行、准确可靠,是诊断CHPS及随诊可疑CHPS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凼门肥厚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超声诊断仪,对呕吐患儿临床上怀疑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者进行超声检查,注意观察幽门形态结构,测量幽门管长径。直径及幽门肌厚度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0例临床怀疑先天性凼门肥厚性狭窄的患儿,其超声检查测量各经线均达到了诊断标准,并与手术蛄果相符无明显差异性。结论超声对小儿先天性凼门肥厚性狭窄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蒋惠娟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1,(1):12-13
1概述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由于幽门环肌肥厚、增生压迫幽门管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发病率约1/3000-1/1000,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5:1。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病因学上起重要作用,寒冷地区发病率较温热带高。患儿幽门环肌中的脑啡肽、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这三种肽能神经纤维有不同程度的稀疏甚至缺如,或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导致幽门环肌持续收缩,进而肥厚增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