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7,(6):928-930
目的观察自我管理模式在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效果。方法 100例肿瘤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n=50)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n=50)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自我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当日及出院后3个月时自我护理能力,焦虑情况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自我护理技能(40.8±9.8)分、自护责任感(17.4±5.1)分、自我概念(18.8±3.5)分和健康知识水平(50.8±9.8)分等4个维度评分及总分(114.2±8.7)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29.7±5.6,13.4±4.3,15.7±3.5,40.4±9.6,96.7±7.5)分及对照组干预后(31.5±6.4,13.7±4.3,15.9±3.7,41.4±9.3,99.8±8.7)分,(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40.3±6.4)分明显低于干预前(47.5±7.6)分及对照组干预后(46.7±7.1)分,(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静脉炎(2.0%)及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0%,20.0%),(P<0.05)。结论自我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PICC置管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缓解焦虑情绪并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临床路径实施对肿瘤患者进行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PICC)置管护理的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26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取临床路径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比较2组患者对有关导管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出院后导管维护情况。结果试验组对导管有关知识掌握达标率(93.8%)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6.9%)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出院后导管维护异常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导管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了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4.
5.
经外周中心静脉因避免了外周静脉的反复穿刺、留置时间长、安全性能较高的特点,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如护士对PICC护理特点认识不足、对健康教育的涵义缺乏认识、对健康教育的程序认识不足、缺乏健康教育的技巧、缺乏健康教育相应的知识等导致PICC健康教育不能得以深入,并发症频频发生,给患者造成极大危害,所以重视PICC的健康教育方式,提出相应措施,促进PICC健康教育的进展,对预防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形成,维护患者健康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总结43例纵膈异常肿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实践经验。针对纵膈异常肿瘤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易出现导管置入长度测量不准确以及送管困难等问题,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构建科学的临床操作方案:置管前增加胸部增强CT评估,胸部CT结合体表测量确定导管预置入长度,置管中注意送管技巧及运用心电定位技术减少送管困难,及时发现导管异位,置管后特殊案例资料填写并加强延续性管理。43位患者成功留置PICC导管,将导管置入理想位置为34例,置入理想位置准确率为79.1%,上腔静脉下段位置7例,右心房2例,2例患者经导管外拔处理后导管尖端位于理想位置。 相似文献
7.
张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6):1306-1307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优化护理措施及实施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60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病例组9例、对照组51例,进行临床观察和细菌培养,对患者年龄、留置部位、留置时间、置管长度和化疗方法5个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正常拔管,细菌培养阳性9例,感染率为15.0%,PICC置管化疗患者导管感染5种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专业小组规范化操作,能提高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化学治疗等因素对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肿瘤PICC置管患者干预对并发症与依从性的影响情况。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住院部肿瘤PICC置管患者86例,按照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予基础干预,研究组4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井发症和依从性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7.21%高于对照组的11.63%,且依从性评分(9.58±0.25)分比对照组(5.69±0.65)高,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PICC置管患者应用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依从性,从而提升临床疗效,具有重要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卡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优点。方法:将肿瘤PICC患者分为两组,实施健康教育卡前后各50例,实施前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施后分别在置管前、后以及出院带管理发放健康教育卡。观察两组患者的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遵医嘱配合治疗行为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后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遵医嘱配合治疗行为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优于实施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卡的发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改善遵医嘱行为,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PICC)在早产儿的应用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41例PICC早产儿的置管途径、置管成功率、置管长度、留管时间、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穿刺部位:肘正中静脉25例,贵要静脉11例,头臂静脉2例,颞浅静脉2例,髂外静脉1例;右侧置管35例,左侧置管6例;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41/41),置管长度7~12cm,留管时间3h~44d;29例正常拔管,2例导管异位,2例堵管拔管,3例外渗拔管,1例静脉炎,1例细菌培养阳性,2例葡聚糖升高拔管,1例有临床感染症状但细菌培养阴性。结论 PICC操作成功率高、安全、留置时间长,是早产儿较佳的静脉通道;肘正中静脉及贵要静脉是较佳的PICC静脉通路,头臂静脉、颞浅静脉及髂外静脉例数减少,但推测颞浅静脉不宜作为早产儿PICC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2.
王永华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0,19(6):124-128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60例PICC置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进入自我管理教育组(n=32)与常规护理组(n=28),分别进行6个月的自我管理教育及常规的置管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体现自我管理能力的自我管理行为、健康状况、导管功能、卫生服务利用率方面及自我效能水平的差别.结果 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自我管理教育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除与护士交流评分(P=0.618)、健康状况总分(P=0.083)及疼痛评分(P=0.069)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38),自我效能水平明显提高(P=0.012).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提高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导管有效利用、改善患者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胃肠外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莉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07,15(5):319-32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应用于胃肠外营养。方法通过对我科33例应用PICC进行长期静脉营养患者的观察,分析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PICC能满足长期胃肠外营养,并发症少。结论PICC为静脉营养支持的良好途径,而专业的护理可延长PICC使用时间,减少患者费用。 相似文献
14.
张玉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2):166-168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某院接受PICC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水胶体敷料进行PICC置管处护理)和对照组(给予湿热敷进行PICC置管处护理),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舒适度及护理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0%(2/50)、22.0%(11/50),观察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等级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肤刺激、活动限制及肢体暴露发生率(分别为0、2.0%、0)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0%、14.0%、16.0%);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操作时间分别为(2.8±1.1)、(35.2±7.4)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水胶体敷料护理,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王永华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1,19(2):124-128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60例PICC置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进入自我管理教育组(n=32)与常规护理组(n=28),分别进行6个月的自我管理教育及常规的置管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体现自我管理能力的自我管理行为、健康状况、导管功能、卫生服务利用率方面及自我效能水平的差别.结果 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自我管理教育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除与护士交流评分(P=0.618)、健康状况总分(P=0.083)及疼痛评分(P=0.069)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38),自我效能水平明显提高(P=0.012).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提高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导管有效利用、改善患者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SME)on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self-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PICC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ME group(n=32)and control group(n=28).Patients in the SME group took SME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both lasted six months.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including self-management action,health status,catheter function,utility of health service)and selfeffica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Results Except the scores of communication with the nurse (P=0.618),health status(P=0.083),and pain(P=0.069),the other indicators of self-management ability in the SME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all 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P=0.038)and the self-efficac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ME group(P=0.012).Conclusion SME can improve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self-efficacy and prevent the catheter-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PICC. 相似文献
16.
C. Leroyer A. Lashéras V. Marie Y. Le Bras T. Carteret M. Dupon A.-M. Rogues 《Médecine et maladies infectieuses》2013
An increased us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 in French hospitals has been observed in recent years. We report complications having occurred following the placement of PICC in a teaching hospita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LVPA)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宫颈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置管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5例宫颈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家庭经济情况及患者、患者家属的意愿,分为IVPA组(305例)和PICC组(420例).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置管舒适度及置管的费用等.结果 IVPA与PICC相比,置管成功率显著增高(χ2=4.508,P<0.05)、导管留置时间显著增加(t=52.745,P<0.05)、导管维护操作时间显著减少(t=13.110,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χ2=26.36,P<0.05)、患者带管期间的置管舒适度显著增加(t=21.399,P<0.05)及置管费用显著减少(t=66.868,P<0.05).结论 对于宫颈癌化疗患者,推荐使用IVPA法,该方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护士工作量及工作强度,提高患者的置管舒适度,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7月某院528例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其是否发生导管相关真菌感染分为血流感染组、穿刺部位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ICC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28例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真菌感染48例,发病率为9.09%,其中单纯导管相关真菌血流感染32例(66.67%),单纯穿刺部位感染6例(12.50%),导管相关真菌血流感染合并穿刺部位感染10例(20.83%);共分离真菌48株,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21株,43.7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中性粒细胞数≤0.5×109/L、住院时间10 d、使用抗菌药物、化学治疗次数3次为引起PICC真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化学治疗次数3次、导管维护周期延迟为PICC单纯穿刺点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ICC相关真菌感染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全面、动态评估其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