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娟  叶海瑛 《职业与健康》2011,27(5):591-592
目的探讨运用临床路径实施对肿瘤患者进行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PICC)置管护理的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26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取临床路径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比较2组患者对有关导管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出院后导管维护情况。结果试验组对导管有关知识掌握达标率(93.8%)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6.9%)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出院后导管维护异常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导管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了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带管肿瘤出院患者分别使用两种导管维护方法的效果,观察不同维护方式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同时可为临床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44例中心静脉导管带管肿瘤出院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导管维护,试验组采用PICC置管专科护士指导,家属监督进行导管维护,比较两组患者的维护依从性、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导管留置时间、维护间隔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试验组维护依从性、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导管维护间隔显著长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张力性水泡、过敏性皮炎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PICC置管专科护士指导,家属督促进行导管维护较传统导管维护来说,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9例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扩大PICC导管应用的范围。方法对9例患者实施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至下腔静脉,患者分别为上腔静脉入口处鸟嘴样狭窄1例,装有心脏起搏器患者1例,肿瘤患者外周静脉条件差3例,双上肢烧伤1例,双侧乳腺癌根治术后1例,上肢外周血管细小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失败2例。结果9例患者置管均一次穿刺成功,配合适切的护理措施,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至下腔静脉安全、可行,扩大了PICC导管应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扩大PICC导管应用的范围。方法对9例患者实施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至下腔静脉,患者分别为上腔静脉入口处鸟嘴样狭窄1例,装有心脏起搏器患者1例,肿瘤患者外周静脉条件差3例,双上肢烧伤1例,双侧乳腺癌根治术后1例,上肢外周血管细小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失败2例。结果9例患者置管均一次穿刺成功,配合适切的护理措施,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至下腔静脉安全、可行,扩大了PICC导管应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机APP对妇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1—6月将妇科92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PICC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317护”手机APP实施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PICC健康教育知晓率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使用移动APP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两种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方法特点及并发症. 方法:采用一次性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单腔中心静脉导管(CVC).观察240例病人中,CVC组120例,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至上腔静脉;PICC组120例,应用一次性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 结果:①置管成功率:PICC组117/120,占97.5%;CVC组120/120,占100%.②气、血胸并发症:PICC组无血气胸;CVC组1例,占0.83%.③导管移位:PICC组10例,占8.33%;CVC组1例,占0.83%.④静脉炎发生率:PICC组2例,占1.67%;CVC组无一例发生.⑤导管堵塞:PICC组17例,占14.17%;CVC组9例,占7.5%. 结论: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部分治疗可取代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在临床上可达到与CVC相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行为回放式为主导的健康教育对神经外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联合应用基于行为回放式为主导的健康教育.随访...  相似文献   

8.
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CVC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景华 《职业与健康》2008,24(2):189-190
目的对比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经锁骨下静脉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CVC)在恶性肿瘤病人中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方法将67例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设为PICC组,89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设为CVC组。分别记录插管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留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ICC置管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4%,CVC置管组为80%,P〈0.05;PICC置管组平均穿刺时间为(15.20±4.34)min,CVC置管组为(27.71±4.01)min。P〈0、01:PICC置管组平均留管时间为72d,CVC置管组为36d,P〈0.01;PICC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CVC置管组为33%,P〉0.05。结论PICC组较CV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但并发症发生率,中途拔管率与CV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方式成本效益的差异显示,需长期输液的肿瘤患者中,PICC并不能替代CVC。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留置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短期带管出院的影响.方法 通过口头讲解、示范指导、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留置PICC短期带管出院的健康教育.结果 97例PICC置管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最长为159 d,最短38 d,平均留置时间为138.0 d;无1例发生导管脱出及导管相关血栓形成;2例发生导管堵塞,及时回院处理后复通.5例患者针眼处皮肤发红、痛,其中1例发生静脉炎,沿导管走向的皮肤红、疼痛,经处理后局部炎症消失,静脉炎痊愈.结论 对留置PICC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肿瘤化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为针对性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95例行PICC置管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和对照组98例,两组均采用BD公司安全型经外周静脉穿刺PICC导管,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较高,达91%;对照组为75%。结论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侵入性操作PICC置管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穿刺点周围表面细菌定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进行PICC维护的老年肿瘤患者142例,单因素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并对穿刺点周围表面定植菌进行培养分析,将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微生物培养结果为阳性,占29.58%。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男性、穿刺点增生、导管外露长度4 cm、血小板计数异常是老年肿瘤患者PICC穿刺点周围细菌定植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042、0.204、0.265和7.594。结论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时应采用心电图定位,将外露长度控制在4 cm以内,对患者血小板计数进行观察,加强健康教育,以减少细菌定植,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ICC)途径行肠外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患者36例,超声引导下行PICC后进行肠外营养,统计PICC穿刺的成功率、完成同步放化疗的患者数,并观察PICC的不良反应。结果超声引导下置管成功率高,PICC不良反应发生率低。32例经PICC营养支持下完成同步放化疗,2例治疗中因PICC不良反应改用经胃管营养(1例出现静脉血栓、1例插管部位疼痛),2例因放化疗不良反应未完成治疗。结论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中,经PICC途径行肠外营养有效、安全,可有效协助抗癌治疗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段昌琴 《现代保健》2014,(23):74-76
目的:通过三种PICC穿刺方法在儿童肿瘤疾病中置管的应用,比较三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选择合适的PICC穿刺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经确诊疾病行化疗的4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13岁,采用美国巴德公司4 F规格的PICC导管,其中28例使用盲穿法(A组)、12例使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B组)、7例留置针改良塞丁格技术(C组)行PICC置管术。观察比较三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情况、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71.43%,B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91.67%,C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100%,三组PICC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0, P=0.0243)。三组患儿疼痛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渗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体外断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置管过程中运用留置针改良塞丁格技术更适用于儿童的PICC置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颈外静脉、股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进行比较,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3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共264例进行分析,分别比较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颈外静脉、股静脉、PICC置管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5.33%、86.95%和92.59%,总的成功率分别为96.15%、95.83%和90.0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7%、10.42%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70.83%和28.33%;,颈外静脉组明显低于另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穿刺途径均穿刺成功率高,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但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颈外静脉组明显低于另外2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静脉通道应首选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患者穿刺点感染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352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的穿刺点或分泌物取样做细菌培养,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352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发生穿刺点感染25例,感染率为7.10%,感染与一次穿刺成功、年龄、留置时间,贴膜更换间隔周期有显著相关性;检出病原菌共21株,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71.43%,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占23.81%.结论 PICC导管留置患者穿刺点感染与一次穿刺成功、年龄、留置时间、贴膜更换间隔周期密切相关,应积极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降低PICC导管穿刺点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血管超声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术后化疗乳腺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血管超声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91.67%、100%和3.33%,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76.67%、86.67%和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1,P=0.0434,P〈0.0001)。观察组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对照组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7)。结论将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血管超声PICC置管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置管成功率高,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医护人员对经外周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健康教育知信行情况。方法选取上海市两家三甲医院医护人员120人(三甲组)与五家社区医院医护人员120人(社区组)进行比较研究,纳入时间2015年1月—2017年1月,对两组医护人员PICC健康教育知信行情况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医护人员PICC健康教育知信行各个维度与总分,以及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结果三甲组医护人员在PICC健康教育行为评分、知识评分和信念评分上与社区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总分明显高于社区组(P0.05);三甲组医护人员在PICC基本知识、预防知识、带管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知识知晓率上均显著高于社区组(P0.05);社区组行为知晓条目的平均分和标准得分略高于社区组。结论社区医护人员PICC健康教育知信行调查结果表明存在不足之处,维度评分与总分不高,而且在PICC基本知识、预防知识、带管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知识知晓率上较低,需加大培训与宣教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指导对骨折患儿家属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7月-2019年7月,选择骨折患儿共170例,并以患儿其中一位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家属按照数字随机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研究组给予微信为平台的健康教育宣传.比对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患儿的康复情况以及患儿家属对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患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9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6%)(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的康复优良率以及患儿家属对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发生压疮、肺炎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2.35%)明显低于对照组(10.59%)(P<0.05).结论对骨折患儿家属给予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指导,提高了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利于患儿的预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