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局部脑动脉内灌注罂粟碱治疗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ymptomic cerebral vascular spasm,S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本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治疗是临床的一大难题。传统方法包括升压、扩容、稀释及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等疗法,虽取得一定疗效,但对大约40%的病人仍然无效。1984年,Zubkov等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动脉瘤破裂SAH后SCVS,取得较满意疗效,但只能扩张大的、近端的痉挛动脉,对远端、小的或弥漫型的脑血管痉挛则无能为力,使其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1992年,  相似文献   

2.
鞘内应用罂粟碱治疗动脉瘤术后症状性血管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鞘内应用罂粟碱治疗破裂脑动脉瘤夹闭术后症状性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临床常规处理无效、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经颅多谱勒(TCD)检查证实存在严重脑血管痉挛的患者,在腰穿释放30ml血性脑脊液后,缓慢注入0.3%(60mg/20ml)罂粟碱溶液20ml。每次注药后行TCD动态检查以明确治疗效果。结果经鞘内灌注罂粟碱治疗,血管痉挛缓解率达90%(40/4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率达84.4%(38/45)。用药后发生一过性低血压者3例,短暂性偏瘫1例。全部患者得到随访,存在与血管痉挛相关的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者占6.7%(3/45)。结论鞘内应用罂粟碱对大部分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有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动脉内灌注盐酸法舒地尔对介入操作中脑血管痉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介入科于2013‐01—2014‐01收治的120例介入操作中脑血管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动脉内灌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对照组给予动脉内灌注罂粟碱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解痉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解痉时间为(11.71±3.45)min ,对照组为(24.68±4.42)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为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内灌注法舒地尔治疗介入操作中脑血管痉挛临床效果显著,起效时间快,是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观察尼莫地平防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10—2010-10收治的6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结果 2组治疗后MCA血流速度均有所降低,且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的CVS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再出血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痉挛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动脉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有效性及使用方法.方法 对13例处理完动脉瘤后出现CVS的SAH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并在动脉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压、心率,记录灌注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随访6个月并进行GOS评分.结果 本组13例共实施了16根动脉内灌注治疗,灌注前后相比较,CVS造影上改善9例,临床症状改善8例,症状无变化5例,多普勒超声检查大脑中动脉的平均流速由治疗前的(178 ±4) cm/s降至治疗后的(139±4) cm/s(P<0.05),监测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10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自理2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1例.结论 动脉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动脉瘤性SAH后CVS是安全可行的,中等剂量使用可有效改善CVS,同时对全身的血流动力方面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尽管在SAH 后血管痉挛的治疗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但SAH 后的动脉狭窄依然是动脉瘤破裂病人死亡和病残的主要原因。为找到一种安全和全面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对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预后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有扩血管药物缓释装置的应用,新的扩血管药物如内皮素转化酶抑制剂,纤溶酶原激活剂等的研究,以及对基因治疗和NO控释体等新方法的探索,对于彻底控制脑血管痉挛带来的危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估动脉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动脉瘤破裂后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脑动脉瘤介入术中及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动脉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每根血管剂量3~10 mg不等,平均(5.3±2.6)mg。每例病人剂量3~25 mg不等,平均剂量(8.0±4.9)mg。比较灌注治疗前、中、后病人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情况。结果本组共实施30根血管的灌注治疗,其中27根痉挛血管获得影像学改善。与术前比较,术中、术后病人的心率和MAP均无明显改变(P0.05)。无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20例,时间3~6个月,改良Rankin评分:1分16例,2分3例,3分1例。结论动脉灌注维拉帕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罂粟碱为阿片类生物碱,由于其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由其引发的各种并发症也是屡见不鲜.近些年来在颅内动脉瘤术中应用罂粟碱导致的多种并发症:血流动力学改变、瞳孔改变、高热和代谢性酸中毒、脑血管痉挛加重、癫痫发作以及视网膜脉络膜梗死等国内外均有报道,虽然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但针对这些并发症所作出的防治措施临床意义重大,本文就罂粟碱导致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以供广大神经外科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开展的脑血管痉挛治疗的一种新手段——血管扩张术,介绍该术适应症、禁忌症、方法和机理以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制罂粟碱明胶微球,探索微球药物控释系统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双相乳化冷凝聚合法制备明胶微球。并将其与盐酸罂粟碱复合。观察微球分散度、粒径及外观形态;计算微球包封率、载药率及体外释药特性。将自体动脉血分二次注入枕大池制备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随后将罂粟碱明胶微球注入该模型兔的枕大池;第7天时,观察并计算基底动脉血管横截面积。结果 微球大小均匀,平均直径(18.36±3.56)μm,载药量为28.0%,包封率为93-3%,体外14d内药物缓释91.0%。兔的基底动脉横截面积:正常组为(0.91±0.19)mm^2,SAH模型组为(0.3l±0.44)mm^2,明胶微球(不含罂粟碱)组为(0.21±0.05)mm^2,罂粟碱明胶微球组为(0.71±0.11)mm^2;罂粟碱明胶微球与SAH模型组和明胶微球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蛛网膜下腔早期注入罂粟碱缓释明胶微球对实验性脑血管痉挛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介入神经放射技术的日趋发展,一种治疗外周型脑血管痉挛的最新方法便应运而生。文章重点介绍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罂粟硷,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方法以及它的适应症、禁忌症、机理和疗效。  相似文献   

14.
本作研究和测定了经股动脉超选择性血管造影证实为具有正常动脉床的脑动静脉畸形病人注入罂粟碱后对局部脑血流量(reginal cerebral blood fhow,rCBF)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脑内血肿穿刺清除治疗的可行性、疗效及适应证,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方法选取自2000年1月至2013年5月在东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典型的急性创伤性脑内血肿患者27例,血肿量介于15~60 ml,CT摄片定位血肿中心及穿刺点,微创穿刺血肿,经抽吸、尿激酶液化引流清除血肿,3天内CT显示基本清除血肿后拔出穿刺针。 结果术后复查CT剩余血肿计量与术前对比,减少30%~60%,血肿均于3 d内基本清除。所有病例术后均稳定恢复,术前昏迷者10例,分别于术后1~5 d内清醒;头痛12例术后当天明显缓解,对侧肢体无力15例中术后好转3例,10例术后1月内逐渐好转;6月后遗留轻度语言障碍3例,对侧肢体力肌力3级2例,严重智能减退5例;继发脑积水1例、癫痫发作3例、无颅内积液、慢性血肿等。ADL分级1级18例、2级5例、3级4例。 结论穿刺清除治疗急性创伤性脑内血肿微创、预后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脑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及脑血管痉挛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最佳手术时机和方法,分析影响脑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探讨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最佳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探讨不同时期开颅手术的效果和急性期锁孔手术的相对适应证,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比较各种防治脑血管痉挛措施的效果.结果使用常规开颅显微手术治疗361例,其中急性期手术222例,92%动脉瘤夹闭成功;发病后4~14d手术63例;延期手术76例.非急性期手术患者在等待手术期间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出血27例(27/139).经眉眶上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31例.未行手术治疗20例.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总发生率为45.5%,其中静脉联合使用尼莫同加硫酸镁组为32.7%;尼莫同加环孢菌素-A组为33.3%.术后3个月时预后良好333例,中残29例,重残及植物人15例,死亡23例,自动出院12例.病程中有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动脉瘤多次破裂的预后较差.结论脑动脉瘤一旦发现应积极争取早期手术治疗,锁孔手术同样适合急性期手术.病程中有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病情危重及动脉瘤多次破裂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静脉联合使用尼莫同加硫酸镁或尼莫同加环孢菌素-A是防治脑血管痉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尼莫地平预防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的脑血管痉挛(CVS)。将创伤性SAH病人136例分为两组,尼莫地平组(65例)于伤后24小时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71例)采用一般综合治疗各三周。结果提示尼莫地平组死亡率(24.6%)、CVS发生率(26.1%)分别低于对照组(33.8%和36.6%),说明尼莫地平预防创伤性SAH所致的CVS有效。  相似文献   

18.
内皮素与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仍不十分明确。近年来,有关内皮素——一种由内皮细胞产生的、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肽类物质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关系被引起广泛的注意。研究表明,内皮素在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简要介绍内皮素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内皮素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目的是确定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治疗近端前循环动脉痉挛,球囊血管成形术优于罂粟碱。从1989年到1995年对25例病人125条发生痉挛的远端颈内动脉或近端大脑中动脉进行了治疗。 在球囊血管成形术或输入罂粟碱治疗的当天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受累血管的血流速度。应用单尾检验(one-tail test)和成对样本t检验处理球囊血管成形术和输入罂粟碱两组治疗前后24~48h内平均血流速度值。球囊血管成形术单独用于39例病人(75%)101条血管(81%),而单独输入罂粟碱则用于13例病人(25%)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动脉内灌注尼莫地平(IYI)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重度脑血管痉挛病人的疗效仍未被证实,本研究的目的即为探讨INI对临床病程和脑灌注的影响。方法经地方伦理委员会核准后,对214例动脉瘤性SAH病人中的26例进行研究,均为难治性重度脑血管痉挛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及随访时采用DSA、经颅多普勒(TCD)、灌注CT(PCT)及神经系统检查监测疗效。结果血管造影结果无改变8例。INI灌注后1d,PCT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到达峰值时间缩短(P=0.03),平均通过时间缩短(P=0.17);但其后这种变化不再持续。TCD汇总分析结果表明,INI灌注后1d存在短暂血流量增加(P=0.03),其后7d该变化不再明显。16例(61%)病人出现新的脑梗死灶。结论INI灌注24h内,血管造影结果表明血管痉挛改善,PCT结果表明脑灌注增加,该作用强于动脉内罂粟碱灌注。但动脉内灌注的持续作用是短暂的,因此,仍有待寻找对严重脑血管痉挛具有持续作用、能真正改善脑灌注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