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诗晓 《大家健康》2013,(3):146-147
目的探究医院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以及有效性调查。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在住院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120例患者,对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相关的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对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由护理人员产生的护理风险占54.2%,患者自身因素导致的护理风险占22.5%,有管理不当导致的护理风险占23.3%。结论根据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可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优质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统计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计算相关因素的发病人数和所占比例。针对风险制定优质护理管理措施,对比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护理人员因素是病房护理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占比85.0%;其次是医患双方因素,占比13.0%。对患者进行针对风险的优质护理后,差错率、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明显提高,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较多,以护理人员自身因素为主。通过采取针对风险的优质护理措施后,能够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促使医患双方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总结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观察对象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有效的防范对策.结果: 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6例出现护理风险事件(5.00%),患者投诉10例(8.33%).心血管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有患者对护理要求高、病房环境不佳、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低、服务意识淡薄、书写不规范等,应从护理人员、患者、医院管理等方面进行防范处理,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的对护理的满意度.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复杂,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服务意识直接关系护理质量,此外,患者自身因素、医院管理、医生的工作态度都会引发护理风险.所以,医院应加强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院现今的护理管理措施进行相应的调查,了解其不足,并对其进行完善,提高综合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不同科室的168名护士进行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并选取我院同一时期产生的护理风险事件的患者132例,调查其产生的原因。结果:医院在人员管理方面的实行情况较好,但质量管理及员工福利措施管理不佳;因管理因素及护士因素造成风险事件发生的比率分别为37.12%、45.45%明显高于另外两个因素,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一种医院护理管理措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能够大大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工作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分析有效的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病患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护理风险率为16.54%,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病患自身原因、护理人员素质和医院管理不到位均是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心内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素质和医院管理因素等多方面,临床上需对此引起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王凤霞 《吉林医学》2013,34(19):3879-3880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儿科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制定加强安全防护的措施,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及流程,建立持续质量改进体系,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等方法,规范儿科的护理管理工作。结果:各项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无护理不良安全事件发生,护理满意度从91%提高到98%。结论: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孙怡 《求医问药》2014,(15):85-86
目的:探讨分析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的4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我院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此为根据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的措施。风险管理结束后,比较进行风险管理前后这450例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进行风险管理前,这450例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为8.4%,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1.56%。风险管理结束后,这450例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为3.1%,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6.89%。风险管理结束后,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均好于进行风险管理前的水平,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工作中进行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此管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安全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重症冠心病患者依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的安全防范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CCU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CU护理管理中,在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肖保娟 《吉林医学》2015,(6):1257-1259
目的:分析两年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防范措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患者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103例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资料(分类、发生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把产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归纳为8类,其中排在前三的是:跌倒36例(35.00%),用药错误17例(16.50%),坠床15例(14.56%)。结论:根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指定针对性措施,如加强患者、家属、年轻护士的管理,改善医院环境,强化核心制度的落实,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护理风险事件是指医院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可能发生的一系列不安全事件,加强医院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管理十分重要。本文就医院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管理措施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在普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普外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护理风险因素管理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组)50例和观察组(护理风险因素管理组)5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风险因素管理能力的各项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普外科应用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可明显提高患者对于风险事件的认知水平,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医疗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了解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主要风险因素,探究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减少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行风险管理,对两组护理管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1例(1.67%),对照组风险事件6例(10%),P0.05。观察组十分满意45例(75%),满意14例(23.33%),总满意率98.33%;对照组十分满意28例(46.67%),满意22例(36.67%),总满意率83.34%。观察组在满意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心内科风险因素,并针对性地进行风险管理是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降低风险事件及医疗纠纷,值得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3.
涂婵 《吉林医学》2013,(36):7735-7735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中引发风险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选择骨科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分析风险原因并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另选择行常规护理的100例为对照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9%,压疮形成、感染、坠床等风险事件率为2%,对照组分别为80%及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骨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并针对性防范,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在基层转诊时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危重患者转诊质量,降低风险,从而达到安全有效的转诊。方法:采用风险因素分析法对转诊的115例危重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发生意外的情况以及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15例患者中46例发生意外情况,总发生率40.00%;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员配置不合理和护理人员经验不足(14.78%)、转诊流程不规范(10.43%)、设备药品准备不足(6.09%)、病情评估不全(3.48%)、沟通不到位(2.61%)及缺乏心理护理(2.61%)是主要因素。结论:医疗机构需要通过合理配置转诊医护人员、规范转诊流程、备齐急救设备与药品、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做好接诊医院的协调沟通工作及进行有效心理护理等对策可以降低危重患者基层转诊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1年4月发生的护理纠纷事件42起,分析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风险管理对策。结果: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有:人员分配因素、风险意识因素、医院管理因素、工作质量因素、法制观念因素。结论:通过分析总结护理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对策,实施风险管理,使护理工作的风险事件明显减少,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16.
刘珊 《当代医学》2016,(32):124-125
目的:研究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对策。方法调查2014年1~12月在ICU接受护理的1000例患者,统计护理风险发生率,经过护理风险管理后,再调查2015年1~12月ICU接受护理的1000例患者统计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 ICU护理风险分析结果显示,ICU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因素患者因素、护理因素、药品因素、仪器因素、感染因素、制度管理因素等。实施管理对策前,2014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33%,实施管理对策后,2015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7%,经过有针对性的管理后,明显降低了ICU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ICU护理风险各因素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医院要组建起专科化的风险防范管理团队,建立信息化的风险预警制度,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护患风险共同体,尽可能的规避ICU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手术室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20例患者,对手术室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相关的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室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对手术室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由护理人员产生的护理风险占15.0%,患者自身因素导致的护理风险占25.0%,有管理不当导致的护理风险占60.0%。结论根据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采用安全文化教育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手术室治疗患者的病死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使他们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这种方法进行管理干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方法:以我院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护理安全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这3年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探讨,从中发现问题并制定完善措施,从而为下1年的护理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结果:2010年护理安全管理有效率为78%,2011年护理安全管理有效率为89%,2012年护理安全管理有效率为95%,2011年和2012年护理安全管理效率明显优于2010年管理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而2012年与2011年相比,其护理安全管理有效率也有所提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通过对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和相应管理建议的探讨,有利于推进医院护理安全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对策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自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另选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2例患者做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护理风险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对策。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5%,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5%,(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8%,对照组为88.7%(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科学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及措施。方法纳入病例是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患者,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下,分观察组(40例,根据护理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参照组(40例,常规护理),对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50%)显著较参照组(25.00%)低,P<0.05。结论:根据护理风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