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了68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对其血压、血糖、血脂及头颅CT等项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血糖、血脂较非进展组明显增高。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方法 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及对照组156名老年健康者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尿酸(379.3±85.9 vs 310.5±76.7,t=7.462,P<0.001)、低密度脂蛋白(3.61±0.94 vs 3.12±0.69,t=5.268,P <0.001)、糖尿病患者(39.7% vs 25.6%,χ2=7.050,P=0.008)均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水平(OR=4.827,P<0.001)、低密度脂蛋白(OR=5.250,P<0.001)、糖尿病(OR=2.366,P=0.002).结论 血尿酸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颈源性眩晕手法治疗5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进展性脑卒中各中医辨证分型与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及广东医学院附属佛山三水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40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400例性别、年龄、居住地等与脑卒中组匹配的非脑卒中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比研究2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凝集参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等差异,并分析脑卒中及进展性卒中各中医分型与独立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缺血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指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卒中组与年龄、凝集指数、血糖和血压等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进展性脑卒中的中医证型与独立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为中医药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方凯  冯大雄  赵家凭 《华西医学》2014,(8):1450-1453
目的探讨伴颈源性眩晕的颈椎病发病机制和颈前路手术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293例颈椎病患者中83例伴有颈源性眩晕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23例,脊髓型颈椎病60例。病变涉及单节段29例,2个节段50例,3个节段4例。对全部病变节段均行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观察比较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眩晕缓解情况,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30分法评定眩晕及主观满意情况,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治疗分数法评定神经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随访12~30个月,平均21个月。两种评分在术后3 d、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源性眩晕手术效果往往伴随脊髓和神经根症状改善而缓解,颈椎病伴颈源性眩晕采取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983-985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与老年IS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4月来源于廉江市人民医院的神经内科和体检中心的年轻IS患者(42例)、年轻健康者(42例)、老年IS患者(44例)和年老健康者(44)分为A、B、C、D组。结果统计4组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吸烟、长期饮酒、高血压等),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Yates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数据。高血压和糖尿病均是A组和C组的独立危险因素;作息不规律是A组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心脏病和很少运动是C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轻IS与老年IS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正>颈源性眩晕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眩晕病,主要因颈部病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其特点是头颈部活动时(屈、伸、转动等)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短,常伴有头颈痛、上臂麻木、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发生猝倒,无意识障碍。近年来笔者运用四神聪穴为主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2年2月以来,笔者共收治颈源性眩晕患者64例,将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32例。治疗组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47岁;病程3 d2年。常规组男16例,女  相似文献   

9.
电针改善前庭功能障碍所致颈源性眩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采用眼震诱发反应、测听术和直接前庭诱发电位(vestibular evoked poteutials,VsEPs)技术,探讨电针改善前庭功能障碍,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机制。方法:4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将组织硬化剂-775注射液注射至模型组和电针组家兔左侧颈椎横突软组织,造成左侧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血流降低以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慢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模型,对照组作生理盐水注射。从注射后第6周开始,电针组家兔作双侧“风池(GB20)”、“听宫(SI19)”、“外关(SJ5)”穴电针治疗2周,分别测定左侧外耳道20℃水灌注冷刺激试验眼震持续时间、低刺激率(10Hz)和高刺激率(50Hz)左侧短声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t brainstem response,ABR)、左侧短声耳蜗电图和左侧电刺激前庭诱发电位(VsEPs),将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50Hz高刺激率ABR的Ⅲ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波峰间潜伏期(IPL)[(3.14&;#177;0.11)ms;(1.61&;#177;0.13)ms]较对照组[(2.88&;#177;0.27)ms;(1.40&;#177;0.12)msl延长(t=4.1772,P&;lt;0.05;t=5.5692,P&;lt;0.01),电针组[(3.06&;#177;0.08)ms;(1.51&;#177;0.09)m8]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7472:t=2.8442,P&;gt;0.05)。各组之间10Hz低刺激率ABR无显著改变(P&;gt;0.05)。模型组VsEPs的V3波PL、V2-V3和V1-V3波IPL[(5.00&;#177;0.46)ms;(1.89&;#177;0.63)ms;(3.21&;#177;0.49)ms]较对照组[(3.81&;#177;0.69)ms;(1.07&;#177;0.50)ms;(2.12&;#177;0.40)m8]延长(t=7.4362,P&;lt;0.01:t=4.6478,P&;lt;0.05;t=7.7301,P&;lt;0.01),电针组V3波IPL和v1.v3波IPL[((4.24&;#177;0.45)ms;(2.53&;#177;0.46)ms]较模型组显著缩短(t=4.7462,t=4.8291,P&;lt;0.01),电针组VsEPs[包括V2-V3波IPL:(1.10&;#177;0.24)ms]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2.3295,t=1.7631,t=2.5123.P&;gt;0.05).模型组耳蜗电图-SP/AP值和眼震持续时间分别较对照组增高和缩短(t=6.47l5,t=5.4057,P&;lt;0.01),电针组分别较模型组降低和延长(t=4.9372,t=4.095O,P&;lt;0.0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1.5343,f=1.449,P&;gt;0.05)。VBI时50Hz高刺激率ABR的Ⅰ-Ⅳ波IPL变化与VsEPs的V1—V3波。IPL变化有显著性相关(r=0.5288.P=0.0079,F=8.5390)。结论:慢性VBI时前庭神经和半规管功能较蜗神经功能更易严重受累,高刺激率ABR变化可间接反映前庭神经功能。电针可改善脑干神经元突触效能和前庭蜗神经通路传导,恢复前庭蜗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10.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研究。对收治的1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进展性脑卒中组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患者的病程、合并糖尿病、脑卒中史、心房纤颤史、入院时发热、入院时脑卒中量表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等观察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影响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引起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CI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医的83例首发CIS患者(CIS组)和8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收集观察对象一般资料以及入院24 h内的血尿酸(UA)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糖(Glu)等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IS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吸烟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血TC、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IS组患者血UA水平(362.9±59.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07.5±56.6)μmol/L。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血UA和糖尿病、高血压及LDL-C水平是C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UA水平与CIS呈明显正相关,是导致CI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将缺血性脑卒中与非心脑血管病患者各 84例作相关因素的对照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家族史、心脏病史、吸烟及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超重和酒精中毒为次要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发生的机率明显受危险因素存在的影响 ,干预和控制这些因素是卒中预防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3.
谭梅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1):1217-1219
目的 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提示临床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与同期治疗的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6例,对两组患者多项临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收缩压、有无糖尿病史、空腹血糖、发热例数、白细胞增多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上述临床危险因素,对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影响.结论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过程中,对影响临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应提高警惕,积极对症处理,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郝羽 《山西临床医药》2011,(10):723-72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比进行对比研究,收集病例和对照各206例,调查研究对象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环境因素等资料,采用SP SS 13.0统计软件对研究因素进行L og 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体育锻炼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116;高血压、高血糖、体重指数(BM I)和吸烟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392,2.768,3.568,4.826。结论:及时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原发病,积极控制体重和吸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控制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国外研究报道认为 ,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 (FⅧ∶C)升高是血栓性疾病的一个危险因子。但国内未见报道。为此 ,我们对 32 3例缺血性脑卒中 (IS)患者进行了FⅧ∶C测定 ,分析FⅧ∶C升高在天津地区IS发病中的临床意义。病例和方法1 病例  32 3例我院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3月住院的IS患者 ,男 192例 ,女 131例 ,平均年龄 6 1.1(2 9~ 81)岁。均经CT和MR影像确诊 ,临床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 2 0 0名健康对照者为我院同期体检人员 ,男12 5名 ,女 75名 ,平均年龄 5 9.5 (2 6~ 78)岁 ,均无心脑血管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60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脑病科确诊并经手法成功复位的130例老年BPPV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详细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发病累及半...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对比复发组(102例)与首发组(222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冠心病4种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与高血脂是明显增加第2次卒中的危险因素(P<0.01,P<0.05)。高血糖(糖尿病)与冠心病并不增加第2次卒中的危险性(P>0.05)。结论:①卒中复发多见于老年早期脑梗死患者;②老年人收缩压比舒张压更明显增加卒中复发的危险性;③高血压与高血脂明显增加第2次卒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针灸及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颈源性眩晕23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颈椎牵引的基础上应用中药离子导入和针灸对237例颈椎病眩晕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及随访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庞秀平 《临床医学》2012,32(2):39-40
目的 研究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方法 脑梗死患者154例(A组),另选择60例无脑卒中病史的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预测因素包括基础病,如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房颤史,动脉疾病,梗死部位,梗死体积,出血性转化,兴奋性中毒及炎性反应、急性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发热及白细胞计数的分析.结果 基础病如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房颤史,动脉疾病,梗死部位;梗死体积,出血性转化,兴奋性中毒及炎性反应、急性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发热及白细胞计数的情况在A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 只有对缺血性进展型脑卒中患者从预测因素出发,多方面进行治疗,如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等,才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风池穴针刀刺血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颈性眩晕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各28例。A组采用风池穴针刀刺血配合推拿治疗;B组针刺治疗,C组推拿治疗。结果:治疗1次及治疗10d,A组治愈显效率均明显高于B、C组(42.9%、75.0%与14.3%、42.9%,21.4%、50.0%,均P0.05)。结论:风池穴针刀刺血配合推拿对颈性眩晕的治疗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