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脑毛细血管所独有的特征性结构,它对一些能透过周围血管的物质具有屏障作用从而保护脑组织,对维持脑组织内环境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其形态学基础包括一系列结构: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及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tight junc  相似文献   

2.
星形胶质细胞、周皮细胞与血脑屏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一个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细胞屏障,维持脑内离子、激素和递质等动态平衡。由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细胞间紧密连接、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基膜和周皮细胞共同组成的一个细胞复合体。近年来,许多研究都是针对内皮细胞及其紧密连接,而对星形胶质细胞和周皮细胞研究相对较少,并且二者在BBB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神经血管单元作为神经活动与脑血流之间的耦合,是构成血脑屏障(BBB)的核心结构,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外周胰岛素可经BBB进入脑内发挥多种中枢性作用。脑内胰岛素抵抗表现为脑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神经血管单元中任一细胞结构的胰岛素受体缺失均可能参与脑内胰岛素抵抗的形成。考虑到神经血管单元的重要性及其与脑内胰岛素的关系,该文综述了神经血管单元的主要细胞构成和功能,包括内皮细胞、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以及这些特定细胞的胰岛素信号失调在脑内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模拟在体血脑屏障 (blood brainbarrier ,BBB)形态、功能的体外细胞模型。方法 :将纯化的 1型星形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接种于涂有鼠胶原的Transwell多聚酯膜两侧 ,共培养。分别检测共培养后BBB特异性酶γ 谷氨酰转酞酶 (γ GT)含量 ;测定荧光素钠 (FLU)、12 5Ⅰ 牛血清白蛋白 (BSA)在该模型上的通透量。结果 :共培养后内皮细胞表现出典型细胞形态 ;γ GT含量随共培养酶活性增强 ;模型对大分子蛋白质和小分子物质都具有良好限制通透的作用。结论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 1型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能够形成与在体BBB类似的结构 ,并具有在体屏障的限制物质通透、酶屏障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1 血脑屏障的组成与结构 血脑屏障(BBB)是中枢神经系统特有的结构。它的形态学基础包括血液与神经元之间的一系列结构:毛细血管的内皮及内皮细胞之间的闭锁小带、基膜以及神经胶质细胞突起(胶质膜)。以上结构使血脑屏障具有自身的特点:内皮细胞没有窗孔,大分子物质不易透过;内皮细胞之间有闭锁小带形成一完整的闭锁带,阻挡溶质透过;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缺少收缩性蛋白,脑毛细血管内皮没有特定的收缩能力,因此内皮对蛋  相似文献   

6.
血脑屏障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以脑内Aβ水平升高为特征。Aβ具有神经毒性和血管毒性。血脑屏障可以调节脑内Aβ的代谢,并且通过转运体转运Aβ的跨血脑屏障转运。本文简要介绍了血脑屏障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说明了血脑屏障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进而探讨了AD与BBB的临床药理和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7.
由于脑毛细血管结构特殊,其内皮细胞紧密相连形成血-脑屏障(BBB),从而限制了某些物质在血管与脑实质之间自由交往,如水溶性药物,电解质与蛋白质等就难以进入脑内,因此对颅内一些疾患如肿瘤、炎症与某种先天性酶缺乏病的治疗就受其影响。多年来,一些学者为克服这一缺陷,提高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CNS)传递,已作了大量研究,如采用能透过脑毛细管的脂溶性药物,但目前对脑瘤治疗有效的药物多为水溶性,如氨甲喋呤(MTX)在脑脊液(CSF)与血清之浓度比值仅为0.02,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此外,用系统大剂量抗癌药,然后以四氢叶酸解救,试图提高脑内药物浓度,曾用  相似文献   

8.
芳香酶主要催化雄激素前体转化为雌激素,其可在包括人类等多个物种的脑组织中表达,与神经内分泌调控及繁殖行为有关。最近研究结果发现:脑芳香酶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保护作用,并可以调节突触活性、可塑性及功能,对情绪和认知产生影响。本文就脑内芳香酶的表达、分布和调节及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血液与大脑之间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的结构,对于保持大脑内环境的稳定性、保持中枢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同时毛细血管连接紧密,大多数药物很难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一直是药物转运中难以跨越的障碍。因此如何克服血脑屏障,将药物输送到脑内,是药物传递系统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纳米控释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1神经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神经肽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血-脑屏障(BBB)的发生、发展和结构特征,及其功能关系的研究近况.讨论了脑内组织移植对BBB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885年,德国细菌学家Ehdich发现静脉注射苯胺染料可使动物脑以外的各脏器着色.1903年的两项经典实验确立了血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概念,随后进一步明确了它的解剖部位和结构基础。在生理状态下血-脑屏障将中枢神经系统与其他系统相隔绝,使得大部分物质与免疫细胞不能随意进出,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病理状态下血-脑屏障被破坏通透性增加,允许部分药物通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血-脑屏障与神经变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脑屏障(BBB)是中枢神经系统特有的一种结构,神经变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特有的一类疾病,现就两者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M)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血管活性肽,在脑内分布广泛。它不仅可作为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参与机体各种生理、病理活动的调节,还参与调节脑循环和血.脑屏障功能,对脑血管有较强的舒张效应,对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均有保护作用。现就AM在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血脑屏障(BBB)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血液循环之间的一个重要的生理性屏障,其完整性对于维持脑内环境的稳态有着重要的作用。多项研究表明,BBB的通透性增加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等疾病相关,因此,研究BBB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VCI中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助于对VCI发病机制的认识。本文将从BBB的结构、功能及其评估方法、BBB在VCI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VCI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动态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血肿周围血-脑屏障(BBB)的超微结构。方法 选取1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CT导向脑立体定向仪在血肿周围取脑组织标本,电镜下观察BBB的超微结构。结果:脑出血12h后BBB胶质足板水肿,胞饮水泡增多,24h后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48h后足板水肿明显,内皮细胞水肿,细胞核增大;72h胞质稀疏,基底膜断开;5d内皮细胞胞膜及核膜溶解,毛细血管塌陷。结论 脑出血早期预防BBB的损害是治疗脑出血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 也是神经血管单元(NVU)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内皮细胞、周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同构成NVU, 在维持血脑屏障(BBB)完整性、调节脑血流量(CBF)和维持脑基本功能上有重要作用。由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会导致脑循环障碍, 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围绕小胶质细胞的特性、亚型, 与脑微炎症及脑微循环的关系, 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癫(癎)是指除遗传因素外不具有其他潜在病因的癫(癎).一部分药物治疗良好,仍有少部分药物治疗无效.其机制可能有多种:囚长期用药或药物问的相互作用,药物代谢加快,不能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血-脑屏障(BBB)阻碍抗癫(癎)药(AEDs)在脑内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药物作用靶点改变降低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研究表明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血-脑屏障可以调节脑微环境稳态,调控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和氨基酸)转运,阻止血源性产物、病原体和神经毒性物质进入脑组织。神经影像学技术可以实现血-脑屏障完整性破坏的定位和定量分析,为阐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正>脑小血管病(CSVD)是指由于脑的穿支动脉、小动静脉及毛细血管的各种病变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和病理综合征[1]。根据2013年国际血管改变神经影像标准报告小组建议,CSVD在影像学上突出表现为脑白质高信号(WMH)、腔隙性脑梗死(LI)、脑微出血(CMBs)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等[2]。在病理学上,CSVD可表现为小动脉粥样硬化,脂质透明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淀粉样变性,EPVS,微小动脉瘤,血-脑屏障(BBB)破坏及血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25%甘露醇注入兔的一侧颈内动脉,获得了满意的渗透性BBB开放模型,使静脉注射的EB在BBB开放侧脑半球着色。这种BBB开放是可逆 性的,约持续2小时,且不伴神经组织结构的损害。在BBB开放后的1、24、72小时,脑组织水分、Na~+Kt含量均在正常范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微结构观察的结果证实,渗透性BBB开放的形态学基础主要是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皱缩,其间的紧密连接增宽。在BBB开放期间,由颈动脉或静脉应用MTX,能显著提高脑组织内的MTX浓度,前一途径可使BBB开放侧脑半球的药物浓度增至最高水平。本文研究结果提示:渗透性BBB开放是一种安全、简单可行的方法,为化疗药物入脑开辟了途径,有可能改善恶性脑瘤的化疗效果,对其它颅内疾病的治疗及某些基础学科的研究也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