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胰疾病856例.根据造影结果,选择性内镜下网篮取石、ENBD或胆管塑料支架(ERBD)等.观察终点为成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56例ERCP中.内镜治疗成功率为97.7%,其中治疗性ERCP 822例,占98.3%.ERCP+EST+取石+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447例,其中415例一次性取尽结石,占93%;胆总管末段或乳头良性狭窄152例,其中124例ERCP+EST+ENBD,ERBD 28例;207例恶性胆道梗阻中ERBD 195例,12例十二指肠乳头壶腹癌活检明确诊断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胆肠吻合术;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狭窄放置胰管内支架引流(EPBD)12例;医源性胆道损伤造影明确诊断后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8例.ERCP并发症7.9%,无穿孔及死亡病例.结论:ERCP及相关技术治疗胆胰疾病是安全、疗效确切的诊治方法,是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手段.对于部分经过严格选择的病例,可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管支架在困难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EKCP困难行胰管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5例(支架组)作为研究对象,与同期行ERCP困难而未放置胰管支架的58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术后两组使用相同药物治疗,支架组病情平稳后取出胰管支架(平均10d),比较两组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情况.结果 支架组EKCP术后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2.73%(7/55)和ERCP术后胰腺炎(PEP)发生率3.64%(2/55)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9.31%(17/58)、15.52%(9/88),而且支架组ERCP术后胰腺炎严重程度亦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困难ERCP中使用胰管支架是安全的,能降低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的发生率,并能减轻ERCP术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可能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尤其是中、重胰腺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还需大样本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胆胰系统疾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004年2月~2011年11月的1 328例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经ERCP治疗中插管困难者运用Precut技术(乳头预切开技术,包括乳头弓形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经胰管弓形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或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开窗术辅助插管及取石),使部分ERCP插管困难的病例均取得成功,评价治疗性ERCP在各种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病例中胆管结石最多,占65.13%,其次为恶性胆道梗阻,占18.56%,乳头良性狭窄占9.35%,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占8.45%,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占7.25%,医源性胆道损伤占2.52%,慢性胰腺炎占2.11%,胆道蛔虫占0.26%,其他0.16%。并发症发生率3.12%,其中穿孔3例,死亡1例。结论治疗性ERCP对多种胆胰疾病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胰疾病治疗手段,Precut技术是ERCP插管困难病例达到插管成功的有效、安全的办法,可由有经验的消化内镜医生应用于确实有需要进行治疗性ERCP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病例:例1,男,52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3年余”收治入院。患者曾多次于外院查血淀粉酶(200—300μmol/L);遂行“胰腺假性囊肿切开引流术”.但术后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上腹部CT提示为慢性胰腺炎,胰腺萎缩。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示慢性胰腺炎,胰管扩张,开口变异并炎性狭窄。患者入我院时,拟诊为慢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胆瘘为肝胆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再次手术治疗创伤大,且增加患者经济负担.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成为更多患者和医生的选择.该研究旨在探讨ERCP治疗胆瘘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0月于该院确诊的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46)和对...  相似文献   

6.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ms,IPMN) 是临床相对少见的胰管内来源的肿瘤.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因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在老年患者中常不能或者被拒绝实施.本次研究对收治的13例老年IPMN患者行胰管支架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20余年来,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的临床应用已取得巨大成功。而随着腔内超声新器械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特别是随着近10年胆胰管内超声(intraductal uhrasono graphy,IDUS)的进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或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e cholangiography drainage,PTCD)已能清晰显示胆管和胰管腔内、  相似文献   

8.
岳光平  蒲红  董刚强  向谦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3):1541-1542,1544
目的评价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老年患者胰胆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总结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完成的73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治疗性ERCP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73例患者共完成治疗69例,成功率94.5%。胆管结石49例,胆管癌6例,胰头癌4例,乳头癌3例,乳头良性狭窄7例,失败4例。其中49例胆道结石组中,48例经乳头奥狄氏括约肌切开(EST)或气囊扩张乳头后,取石成功,7例合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以及6例合并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症状均很快缓解。1例因结石较多并且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转外科行开腹手术,13例肿瘤组中,4例胰头癌、6例胆总管癌患者均安置金属支架,引流通畅,均顺利出院。本组无严重的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经过认真的术前准备和术中监护及操作,治疗性ERCP对老年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代替部分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80岁以上高龄患者治疗性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完成的80岁以上治疗性ERCP1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完成治疗性ERCP1108例,其中80岁以上患者133例,成功率99.3%,发现十二指肠降部憩室61例(45.9%),术后并发症15例(11.3%),其中,急性胰腺炎5例(3.8%),上消化道出血3例(2.3%),心绞痛及非透壁性心肌梗死6例(4.5%),死亡1例(0.75%)。结论十二指肠降部憩室在高龄老人中发生率高,是造成插管困难或失败的原因之一。积极术前准备、优化操作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性ERCP对高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心脏并发症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在困难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4月该院消化医学中心拟行经内镜ERCP患者1074例,除外毕氏Ⅱ式、Roux-en-Y术后、十二指肠狭窄15例找不到乳头或不能到达乳头外,1059例完成了ERCP,163例ERCP胆总管插管困难者行胰管放入导丝或塑料支架,94例胆管插管成功,仍不成功者行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下称隔膜切开组,36例)和针状刀乳头开窗术(下称针刀组,33例),比较两种方法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69例患者中的67例在乳头预切开术后可成功插入胆管,隔膜切开组成功率97.2%(35/36),针刀组成功率96.9%(32/33),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69例患者中11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急性胰腺炎6例、出血2例、胆道感染3例。其中,隔膜切开组急性胰腺炎2例,胆道感染1例,针刀组急性胰腺炎4例,出血2例,胆道感染2例。两组比较,隔膜切开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针刀组(8.3%比24.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管导丝或塑料支架置入可以提高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和针状刀乳头开窗术可进一步提高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经胰管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俞剑  沈云志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5):2385-2385
目前诊断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成为临床常用的胰腺,尤其是胆道系统疾病的诊疗技术,内镜鼻胆引流术(ENBD)随之亦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治疗性ERCP358例,本组均选在内镜下行乳头肌切开术(EST)后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行ENBD12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内窥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通过十二指肠镜将造影剂从导管注入胰管和胆管使其显影。主要用于原因不明的梗阻性黄疸、良恶性胆管狭窄和畸形、肝胆胰腺肿瘤、疑有胆石症、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胆源性胰腺炎和疑难性腹痛等患者的诊断及进一步的治疗。我科自2001年起开展此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陆玮  龚彪  王伟 《上海护理》2013,(6):50-5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逐渐成为诊断胆胰管疾病的金标准.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微创治疗使众多原本需要外科手术的胆胰疾病患者避免了外科手术带来的痛苦[1].目前成人诊疗性ERCP技术已日趋成熟,由于儿童胆胰疾病患病率较低,未普遍配备儿童专用十二指肠镜,缺少经过ERCP培训的儿童胃肠病医师,以及无明确的儿童ERCP应用指征及安全性综合评价标准等诸多因素,限制了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中的应用[2-3].随着近年来儿童内镜技术的发展,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中的应用已成为我院的一大特色,现将2008年3月-2012年3月儿童ERCP治疗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关键词:儿童;胆胰疾病;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护理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399(2013)06-0050-03  相似文献   

14.
胆胰疾病是临床常见病[1],其诊断方法包括体表超声、CT、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等[2-4].近年来,随着微创观念的普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胆胰疾病的诊断中逐渐被使用,并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除诊断优势外,也被应用于胆胰疾病的治疗[5-6].本研究探讨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诊断胆胰疾病的准确性,并分析了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胰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胰管支架在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对2019年6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ERCP治疗,观察组术中留置胰管支架。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炎症指标、血淀粉酶值、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胰腺炎(PEP)、术后腹痛、住院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7 d,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降低,术后3和24 h血淀粉酶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P、重症PEP和腹痛发生率降低,腹痛评分降低,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留置胰管支架,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术后腹痛、高淀粉酶血症、PEP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患者诊治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配合。方法:任选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前来我院就诊的92例胆胰疾病患者,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应用时的诊断率、临床疗效及治疗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使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诊治成功的病患88例,成功率为95.65%。其中治疗性患者高达74例(80.43%),选择胆道支引流术(ERBD)12例,治愈率为100%(12/12),选择经内镜鼻胆引流术(ENBD)的患者6例,治愈率为100%(6/6),选择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患者15例,治愈率为93.33%(14/15),选择行网篮取石者41例,治愈率为92.68%(38/41)。所有治愈成功的病例中事后出现并发症的有8例(9.09%),6例患者其体内血清淀粉酶升高,选择EST治疗有出血问题的患者有2例。结论: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作为医治胆胰患者的有效手段,搭配相应护理方法,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其疗效俱佳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00例胆胰疾病患者,观察ERCP应用后的诊断率、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结果:ERCP诊治成功192例,成功率为96.0%,其中治疗性ERCP 158例,占82.3%。行ERBD治疗者28例,成功28例(100.0%),行ENBD治疗者20例,成功20例(100.0%),行EST治疗者32例,成功30例(93.8%),行网篮取石者78例,成功73例(93.6%)。本次治疗成功的病例中,有15例(7.8%)的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有13例患者出现血清淀粉酶升高;2例EST后出血,未发生重症胰腺炎、穿孔以及死亡病例。结论:ERCP是诊断及治疗胆胰疾病的有效手段,及时准确的治疗方案与科学的护理配合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与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术及外科剖腹手术比较,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其临床应用除了诊断外,还可进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等操作,使患者免受大手术,且能达到治疗的目的[1].但ERCP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可引起一些并发症.选择我院自2007年1~6月完成38例ERCP检查(部分患者行治疗性ERCP),通过在操作前后的精心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管内预留导丝法在有乳头、胆管解剖变异的治疗性ERCP中的应用.方法 对乳头位置较偏、憩室内或憩室旁乳头、胆管有严重弯曲等解剖异常的患者造影成功后将导丝预留在胆管内,然后再进行治疗性操作.结果 成功率明显提高(92.45% vs 82.26%)、操作时间缩短[(40±15)min vs (55±20)min]、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5.66% vs 19.35%),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有乳头、胆管解剖变异的患者行治疗性ERCP中应用胆管内预留导丝法效果肯定,临床上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检查中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并与人工输注丙泊酚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60例拟行ERCP检查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人工输注丙泊酚组(M组)与靶控输注丙泊酚组(T组),每组30例。记录麻醉前、睫毛反射消失时、内窥镜置入时、Oddis括约肌切开时、造影时、术毕和苏醒时的SBP、DBP、HR、SpO2的变化,记录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总量。结果T组与M组患者在注药后SBP、DBP、HR、SpO2成V字型变化,睫毛反射消失时较注药前SBP、DBP、HR、SpO2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其后则基本维持稳定,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组意识消失、恢复时间明显短于M组(P〈0.01),而丙泊酚的总量显著少于M组。结论靶控输注与人工输注相比,因其个性化的给药方式不仅使患者的循环、呼吸更加更加平稳,而且诱导迅速、苏醒完全,因此使麻醉更加精确、简便,提高了麻醉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