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方法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肩袖损伤患者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修复肩袖,同时行肩关节镜下肩峰成形及肩峰下滑囊切除,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术前和术后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为11.2分,术后平均为33.9分,其中优41例,良5例,差2例。结论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是治疗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固定稳定,有效增加腱骨接触面,促进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直接修复与转全层撕裂后修复治疗肩袖关节侧部分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月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41例单纯Ellman 3级肩袖关节侧部分撕裂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单排缝合,其中18例保留滑囊侧肩袖组织进行原位穿肌腱缝合修复(直接修复组),23例将部分撕裂转为全层撕裂后进行修复(转全层修复组)。术前、末次随访时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CSS)及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评分(UCLA),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4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直接修复组平均随访(22.8±6.3)个月,转全层修复组平均随访(21.0±6.8)个月。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直接修复组和转全层修复组的疼痛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7.63±0.97)、(7.54±0.81)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22±0.83)、(1.12±0.78)分。直接修复组和转全层修复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由术前的(38.06±13.12)、(37.30±12.1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1.28±6.12)、(86.74±8.77)分,UCLA评分分别由术前的(17.67±3.21)、(17.48±2.9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32.06±1.86)、(32.09±1.93)分。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间VAS评分及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Ellman 3级的肩袖关节侧部分撕裂,保留滑囊侧肩袖组织或转为全层后缝合修复均可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功能,疗效无显著差异,手术医师可根据个人经验选择熟练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由深至浅缝合技术治疗小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肩关节镜下单锚钉微创手术技术修复小肩袖撕裂(肩袖撕裂口1 cm)患者,探讨由深至浅缝合技术在镜下治疗小肩袖损伤的具体操作。共选取33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38~75岁,平均57.2岁。采用Constant评分系统、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对手术前、手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Constant评分从术前的(65.84±8.00)分增加至术后1年随访时的(84.73±6.24)分;UCLA肩关节评分从术前的(17.63±3.11)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32.40±1.97)分;ASES评分从术前的(78.80±7.02)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93.93±5.66)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由深至浅缝合技术治疗小肩袖损伤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肩关节镜下缝合技术的一项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使用肩袖间隙滑移技术修补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收治的巨大肩袖撕裂患者4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切开修复组和关节镜修复组,每组各21例。切开修复组患者使用改良切开修复巨大肩袖撕裂,关节镜修复组患者使用关节镜下肩袖滑移技术修复巨大肩袖。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情况,包括患者的VAS评分、肩关节UCLA评分、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肩袖受伤情况、受伤至手术的时间等。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门诊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肩关节UCLA评分、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和末次随访患者满意度评分以评价两种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关节镜修复组VAS评分、肩关节UCLA评分和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是4.9±1.2分、29.1±4.5分和72.4±13.9分,而切开修复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3±1.6分、21.7±3.9分和61.8±10.6分。关节镜修复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切开修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修复组患者的肩关节UCLA评分和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切开修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关节镜修复组VAS评分、肩关节UCLA评分和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是3.7±1.3分、32.6±4.7分和82.1±10.8分,而切开修复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9±1.4分、32.8±4.5分和81.5±11.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关节镜修复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84.3±15.1分)显著高于切开修复组(72.9±1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肩袖间隙滑移技术能够有效地修复巨大肩袖撕裂,比切开肩袖修复巨大肩袖撕裂术后康复得更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全肩关节镜与小切口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确诊为肩袖损伤并行全肩关节镜或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患者435例(435例肩),使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和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对上述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切口愈合良好,术后无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其中23例出现修复后肩袖再次撕裂,5例出现术侧肩关节功能障碍,1例失去联系。共计406例(406例肩)获得随访,其中258例行全肩关节镜手术,148例行小切口手术。全肩关节镜患者术前ASES评分为(43.50±3.38)分,末次随访为(90.57±2.4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UCLA评分为(15.03±1.42)分,末次随访为(31.48±2.1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小切口手术患者术前ASES评分为(43.72±3.30)分,末次随访为(90.28±2.2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UCLA评分为(15.07±1.23)分,末次随访为(31.80±2.3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术前和末次随访ASES、UCL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肩关节镜和小切口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均能很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全肩关节镜有视野好、术中出血少和术后疼痛轻等优势;小切口手术方式有价格低、操作简单和易于推广等优势。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取决于医师技术、器械和患者自身意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2012年6月~2013年12月的21例肩袖撕裂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行关节镜下肩袖清创术、缝线锚钉将肩袖肌腱于肱骨大结节处行止点重建、撞击征阳性患者行肩峰成形术。结果 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9个月。应用UCLA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价,术前平均(7.3±2.0)分,术后(31.4±3.3)分(P <0.01),评价体系中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及肩关节提升部分明显优于术前。结论 肩关节镜下肩袖重建手术具有损伤小、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特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合并肩峰撞击征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关节镜监视下治疗肩袖损伤合并肩峰撞击征的围术期康复及护理模式.方法 对11例肩袖损伤合并肩峰撞击征的患者实施关节镜下肩袖修复及肩峰减压成形术,术前及术后制定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术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督促患者尽早进行循序渐进的主被动功能锻炼,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3~14个月,平均(12.4±2.7)个月,5例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疼痛消失,冈上、下肌萎缩恢复;3例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疼痛消失,冈上、下肌萎缩恢复;3例肩关节活动部分受限,疼痛好转,冈上、下肌萎缩未恢复;手术优良率达82.8%.结论 关节镜下行肩袖修复及肩峰减压成形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肩峰撞击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制定相应的围术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治疗肩袖损伤合并肩峰撞击征的围术期康复及护理模式。方法对11例肩袖损伤合并肩峰撞击征的患者实施关节镜下肩袖修复及肩峰减压成形术,术前及术后制定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术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督促患者尽早进行循序渐进的主被动功能锻炼,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14个月,平均(12.4±2.7)个月,5例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疼痛消失,冈上、下肌萎缩恢复;3例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疼痛消失,冈上、下肌萎缩恢复;3例肩关节活动部分受限,疼痛好转,冈上、下肌萎缩未恢复;手术优良率达82.8%。结论关节镜下行肩袖修复及肩峰减压成形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肩峰撞击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制定相应的围术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取保留喙肩韧带的肩峰下间隙减压手术方式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方法以及临床结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间,临床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30例。手术过程:刨刀切除肩峰下滑囊;磨钻将肩峰的前缘磨平,术中注意保留喙肩韧带;探查肩锁关节并磨除骨赘;肩袖撕裂有手术指征者用锚钉修复。患者肩关节功能进行UC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评分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8(7~25)个月,全部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术前UCLA评分平均为(16.15±2.13)分,术后平均为(31.85±2.57)分;和术前评分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9,P<0.01)。结论保留喙肩韧带的关节镜下肩峰下间隙减压手术方式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疗效满意,具有手术方式简单、花费少、出血少、创伤小、肩关节稳定性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超声对肩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肩袖及非肩袖病变患者111例进行超声检查,结果与关节镜手术对照.结果 肩关节镜结果显示111例患者共发现病变153个,其中67个冈上肌腱撕裂(包括全层撕裂和部分撕裂),5个冈下肌、肩胛下肌腱损伤,10个钙化性肌腱炎,2个肩胛切迹周围囊肿,34个肩峰下滑囊炎,1个滑囊内游离体,13个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或脱位(不包括上盂唇起点处撕脱),21个盂唇撕脱损伤.超声评价各种肩关节软组织病变准确性分别为:冈上肌撕裂92%,冈下肌、肩胛下肌腱损伤97%,钙化性肌腱炎96%,肩胛切迹附近囊肿100%,肩峰下滑囊炎88%,肱二头肌长头腱脱位100%,盂唇损伤81%.结论 超声能够有效地评价肩关节病变,是一种可靠的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治疗肩袖损伤合并肩峰撞击征的围术期康复及护理模式。方法对11例肩袖损伤合并肩峰撞击征的患者实施关节镜下肩袖修复及肩峰减压成形术,术前及术后制定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术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督促患者尽早进行循序渐进的主被动功能锻炼,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14个月,平均(12.4±2.7)个月,5例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疼痛消失,冈上、下肌萎缩恢复;3例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疼痛消失,冈上、下肌萎缩恢复;3例肩关节活动部分受限,疼痛好转,冈上、下肌萎缩未恢复;手术优良率达82.8%。结论关节镜下行肩袖修复及肩峰减压成形术治疗肩袖损伤合并肩峰撞击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制定相应的围术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固定修复肩袖损伤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中、大型肩袖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损伤,观察组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固定修复,2组术前及术后1 d、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程度,术前及术后3、6个月采用Constant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 ASES)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2组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及术后6个月肩关节再撕裂发生率。结果 2组术后1 d和术后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3、6个月Constant、UCLA、ASE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6个月VAS评分[(3.9±0.8)、(0.8±0.2)分]低于对照组[(5.3±1.1)、(1.6±0.3)分](P0.05),术后3个月Constant、UCLA、ASES评分[(63.7±6.4)、(23.4±3.2)、(11.7±2.3)分]高于对照组[(45.6±7.8)、(15.7±2.6)、(10.5±1.9)分](P0.05);2组术前、术后6个月Constant、UCLA、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肩袖再撕裂发生率(0)与对照组(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固定修复中、大型肩袖损伤可行、有效,可缓解术后早期疼痛,促进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3.
徐增成 《临床医学》2006,26(4):86-86
肩袖是附着于肱骨大绱肯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园肌和附着在肱骨小结节上的璃胛下肌构成的袖口状组织,包裹于肱骨上,其上方为肩峰、肩锁关:悔、喙肩韧带构成的喙肩弓,两者之间为肩峰下滑囊。肩袖在肩关节运动中起支持。稳定肩胧关节的作用,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系。肩袖的撕裂是肩关节中常见的损伤,多发生于冈上肌腱。肩袖损伤将影响患者肩关节的功能,出现疼痛,甚至丧失劳动力,随着创伤机会的增多,肩袖损伤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本院自2000年共收治肩袖损伤22例,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有关诊断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肩袖是指肩关节囊的肌腱结构,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纤维与肩关节囊混合构成,用以增加肩关节的活动性和坚固性。肩峰下损伤可以导致肩袖肌腱炎,肩袖本身也可发生急性撕裂。肩袖的病变可以引起成人肩痛和功能障碍。本文阐述该病的解剖、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肩关节钙化性冈上肌腱炎关节镜肩峰下病灶清理手术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在臂丛麻醉下行关节镜肩峰下肩关节钙化性冈上肌腱炎钙化病灶清理术2l例。术前病程1~48周,平均6.7周。其中,行肩峰成形术6例,肩袖缝合修补术3例。患者手术后常规康复训练并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获得门诊随访,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平均(21.4±6.8)个月。肩关节活动范围:21例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外展为(18.5±5.7)°和(160.0±14.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36,P〈0.01);体侧外旋时,外旋角度分别为(12.4±10.3)°和(56.8±1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7,P〈0.01)°肩关节功能评分:(1)美国肩肘外科(ASES)评分,21例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5.4±13.5)分和(93.7±8.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24,P〈0.01),其中VAS疼痛评分为(8.3±1.4)分和(0.6±0.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65,P〈0.01).据ASES评分,21例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优19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2)21例患者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46.5±11.3)分和(94.2±10.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47,P〈0.01)°据ConstantMudey评分,21例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优18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行肩袖缝合患者仅3例,占手术患者14.29%。结论关节镜肩峰下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病灶清理术效果肯定,且对肩袖损伤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单纯清理与双滑轮缝合治疗肩袖滑囊面Ⅱ度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6年6月68例肩袖滑囊面Ⅱ度撕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处理方式分为两组,单纯清理组(n=34)和双滑轮缝合组(n=34),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评分和美国肩肘外科评分(ASES)和撕裂扩大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13.3个月)。单纯清理组:VAS评分由术前(7.35±0.8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1.12±2.11)分,ASES评分由术前(48.88±12.1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0.80±16.10)分,Constant评分由术前(48.38±18.0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8.02±11.77)分。前屈上举活动度从术前(78.40±25.60)°提高到术后(168.20±10.20)°,外展上举从术前(73.30±32.10)°到术后(171.00±7.50)°。缝合组:VAS评分由术前(8.04±1.72)分降至末次随访时(1.05±1.88)分,ASES评分由术前(51.99±14.1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8.78±10.10)分,Constant评分由术前(49.56±18.4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7.12±12.06)分。前屈上举活动度从术前(75.40±33.50)°提高到术后(170.50±12.00)°,外展上举从术前(70.50±25.50)°提高到术后(169.50±20.70)°。单纯清理组和缝合组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撕裂扩大程度,单纯清理组6例(17.6%),缝合组1例(2.9%)。结论关节镜下单纯清理与双滑轮缝合治疗肩袖滑囊面Ⅱ度撕裂,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缝合技术在防止肩袖扩大撕裂上可能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不是临床上患者满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非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非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药物注射。治疗前和治疗7 d、14 d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治疗7 d、14 d后,采用超声图像评价两组患者肩峰下滑囊积液的吸收情况。 结果 与组内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14 d后的VAS评分下降,UCLA评分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的VAS评分[(3.06±0.86)分]和UCLA评分[(24.83±1.74)分]、14 d后的VAS评分[(2.03±0.80)分]和UCLA评分[(30.93±1.46)分]均较对照组改善优异(P<0.05)。观察组治疗14 d后肩峰下滑囊积液吸收总有效率(80.0%)较对照组高(P<0.05)。 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能有效缓解非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促进滑囊积液吸收。  相似文献   

18.
巨大肩袖撕裂因其损伤机制复杂,目前仍是骨科难题。对于其最佳治疗方法及术后效果,各学者报道也不尽相同。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肩关节清理及肩峰成形术、肱二头肌长头键切断或固定术、撕裂肌腱修复术、肌腱转位术及比较热门的上关节囊重建及反肩关节置换术。本文着重对巨大肩袖撕裂的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研究磁共振(MR)平扫与MR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及其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肩袖损伤患者的MR平扫与MR关节造影结果,并与其手术或者临床症状进行对比。结果:92例患者中包含有冈上肌肌腱完全撕裂7例;冈上肌肌腱不完全撕裂61例(包括:部分全层撕裂21例,肌腱内撕裂11例,关节面撕裂15例,滑囊面撕裂14例);肩袖间隙撕裂12例;肌腱变性、水肿12例。两种检查在对于冈上肌肌腱和肩胛下肌肌腱完全撕裂的诊断没有明显差异(P0.05);MR平扫在肌腱内撕裂、滑囊面撕裂、肌腱变性水肿方面的诊断准确性结果明显优于关节造影(P0.05);而MR关节造影在部分全层撕裂、关节面撕裂及肩袖间隙撕裂的诊断准确性高于MR平扫(P0.05)。结论:MR平扫联合MR关节造影能准确的对肩袖损伤进行诊断,且能更好的明确分型,为肩袖损伤的临床治疗能有效的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全层肩袖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 40例全层肩袖损伤的患者,应用关节镜下应用双排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损伤,术后给予系统、阶段性康复护理,防止肩关节粘连、挛缩、瘢痕形成,最大限度恢复肩关节功能和活动度。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标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40例患者均按要求完成康复锻炼,术后随访8~24个月,患者ASES评分由术前(34.2±16.87)分,术后提高至(88.2±6.50)分,UCLA评分由术前(16.3±4.71)分,术后提高至(30.5±2.56)分,VAS评分术前(5.8±1.7)分,术后(1.6±0.5)分,患侧肩关节主动前屈、外展、外旋、内旋方向的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全层肩袖损伤患者,术后给予系统性、阶段性康复护理,有利于肩关节功能和活动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