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常凤华 《护理研究》2007,21(8):2016-2018
[目的]对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将68例行胃、结肠、直肠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6例,术后24h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32例,术后3d~11d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并发症、肠道通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对照组前白蛋白术后第7天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2天较术后第7天有明显上升(P〈0.01);实验组术后第7天和第12天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气时闭、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高(P〈0.05)。[结论]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实惠,易于管理,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胃切除术的6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给予肠内外混合营养,对照组给予单纯肠外营养,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后血清中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IgG以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混合营养可以有效缩短胃癌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双泵在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双泵(肠内喂养泵+胰岛素微泵)在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EE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按人院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1例行早期肠内营养时应用双泵(复尔凯800肠内喂养泵,静脉胰岛素微泵),动态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控制在一个相对正常范围,避免了血糖过度波动;对照组25例在恢复肛门排气后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滴注肠内营养液,根据血糖值给予临时皮下注射胰岛素。检测并比较术前、术后7d血浆白蛋白、术前及营养结束后前白蛋白、平均住院日、总费用、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血浆白蛋白下降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前白蛋白上升的数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日、总费用也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双泵,可以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总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0例食管癌男性患者按人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术后第1日行肠内营养(EN);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PN)。观察两组术后体重、血浆白蛋白、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并发症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比较体重损失率(P〉0.05),血浆蛋白损失率(P〈0.05),肛门排气时间(P〈0.01),术后住院日(P〈0.05),术后并发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E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袁昌翠 《当代护士》2014,(10):83-8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价值及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与肠内营养组(EN组)各34例。PN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输液、营养等常规治疗。EN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24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比2组患者术后的肠功能恢复时间、体重变化、住院天数、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结果 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同时也降低了住院费用和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3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1)肠外营养组(PN组,tn=50),给予静脉营养;(2)肠内营养组(EN组,n=51),早期鼻肠管要素饮食;(3)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组(CEP,n=52),自配制营养液,简易鼻肠管注入,配合静脉营养,相互补充。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N组和CEP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CEP组和EN组明显延长(P〈0.05),住院费用较EN组和CEP组高(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体质量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相似,但费用较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早期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将3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分别进行肠内营养(EN)治疗和肠外营养(PN)治疗至术后第7天,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血浆生化指标、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的术后总胆红素明显降低(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减少(P〈0.01),其余血浆生化指标变化,2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科学有效的护理有利于结直肠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常凤华 《护理研究》2007,21(22):2016-2018
[目的]对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将68例行胃、结肠、直肠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6例,术后24h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32例,术后3d~11d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并发症、肠道通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对照组前白蛋白术后第7天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2天较术后第7天有明显上升(P<0.01);实验组术后第7天和第12天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高(P<0.05)。[结论]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实惠,易于管理,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赵秀玲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0):895-896
目的:探讨对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方法:将68例行胃、结肠、直肠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6例术后24h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32例术后3~11d给予肠外营养支持(TPN),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并发症、肠道通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对照组前白蛋白术后第7天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2d较术后第7d有明显上升(P<0.01),实验组术后第7天,第12天前白蛋白(PA),纤维连接蛋白(F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刀口均早期愈合(P<0.01)。结论: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实惠,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安全可行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田艳萍  孔香兰  马英 《护理研究》2010,24(6):1549-1550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第1天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按常规给予静脉营养补充,待排气后再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指标等。[结果]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营养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组织的修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胃肠道手术后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对照方法,选取60例胃肠道大手术患者,其中30例术后第3~5天起应用肠内营养(EN)粉剂作实验组,另外30例术后第3天起2周内应用全肠外营养(TPN)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予以等氮、等热卡营养支持。术后3d、7d和14d分别给予肠通透性测试液(内含乳果糖2g,甘露醇1g),留取6h尿液,并且于手术前1d、手术后4d和8d晨分别抽取血。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中乳果糖(L)和甘露醇(M)的浓度,用MB-80微生物动态检测系统和EKT-5Mset试剂盒检测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1)肠通透性(L/M)对比:术后8d两组L/M比值较术后3d均升高,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4dL/M比值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术后3d和8d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2)血浆内毒素水平:术后4d较术前1d两组血浆内毒素均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别;术后7d对照组血浆内毒素呈逐渐升高趋势,实验组血浆内毒素呈逐渐下降趋势,两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创伤应激早期肠粘膜通透会有明显升高,肠内营养有较好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早期EN有助于维持肠屏障结构和功能,纠正肠道菌群失调,从而降低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12.
胃肠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童强  王国斌  卢晓明 《中国康复》2004,19(6):342-344
目的 :比较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72例胃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 (EN组 )和肠外营养组 (PN组 )各 2 6例及常规输液组 (对照组 ) 2 0例。术后 2 4h开始肠内或肠外营养 ,检测术前和术后第 9天营养状况、免疫指标、严重并发症及肠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 :术后EN组、PN组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EN组与PN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CD3 、CD 4 、CD 4 /CD8 EN组、PN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其中CD 4 、CD 4 /CD 8 EN组亦显著高于PN组 (P <0 .0 5 ) ;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胃肠癌术后近期的营养和免疫状况 ,肠功能恢复方面亦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105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和对照组。EN组术中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常规静脉补液支持治疗外,早期予以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常规静脉补液支持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7天测两组患者的体质量、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同时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出现并发症等。结果术前、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体质量下降、白细胞总数、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无明显差异,第7天差异明显;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肺部感染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胰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胃肠道、胰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选择胃肠道、胰腺手术后患者共计 68例 ,分成 2组 ,A组为肠内营养组 (EN) ,B组为对照组。A组应用肠内营养输注系统 ,在手术后 6h开始均匀输注瑞素 ,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的临床表现 ,并测定肠内营养支持前、后患者的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体液免疫指标和营养指标 ,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A组比B组早 (P <0 0 1) ;A组应用瑞素后 4例出现恶心、呕吐 ,经减慢输注速度后得以缓解 ,3例出现腹痛 ,经调整温度后缓解 ,3例出现腹泻 ,无机械性肠梗阻、肠瘘和代谢性并发症发生。A组应用瑞素后 ,前蛋白比B组升高 (P <0 0 5 ) ,术后第 11天 2组测血IgA、IgG、IgM ,与术前相比 ,B组下降非常明显 (P <0 0 1) ,而EN组略高于术前。结论 胃肠道、胰腺术后通过鼻肠管、空肠造口管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对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也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屏障功能、炎性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24 h内),对照组行延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24~72 h),均鼻饲2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胃肠屏障功能、炎性应激状态及营养状态。结果干预后,两组的IFABP、D-乳酸、DAO、IL-6、PCT、GLU水平及NEU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Hb、ALB及PA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给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其营养状态,有效修复肠黏膜损伤,改善胃肠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6.
童强  王国斌  卢晓明 《中国康复》2005,20(5):292-294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方法: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20例,分别于术后24 h开始EN或PN,检测术前和术后第9天各免疫指标.术前和术后第9天2组患者均口服甘露醇5 g和乳果糖10 g,收集随后6 h的全部尿液,测量尿中甘露醇与乳果糖排除率之比值(L/M比值)。结果:术后第9天,EN组CD4^+、CD4^+/CD8^+显著高于PN组(P〈0.05),但IgG、IgM、IgA、CD3^+及CD8^+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L/M比值与术前比较均上升(P〈0.01)。结论:术后早期EN可明显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近期的免疫状况,细胞免疫方面亦明显优于PN,但对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与PN支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腹部手术病人的可行性。方法将腹部手术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肠内营养组(EN组)2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处理,EN组术后经空肠造口管滴注肠内营养液肠内营养混悬液共7d。术后8d进行人体测量,淋巴细胞计数,前白蛋白、白蛋白监测,并比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EN组胃肠排气恢复明显快(P〈0.01);前白蛋白术后8d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术后8d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手术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腹部中大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8.
肠内外营养对危重患者脏器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危重肺部感染患者内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2例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静脉营养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给予相应治疗后7d观察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尿素氮(BUN)、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对照组ALT、WBC均明显高于EN组和静脉营养组,PaO2明显低于EN组和静脉营养组(P均〈0.05);EN组和静脉营养组间的ALT、WBC及PaO2差异均无显著性。对照组和静脉营养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为42.9%,明显高于EN组的21.4%(P均〈0.05)。3组患者血BUN及PaCO2则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及早给予EN比静脉营养和单纯葡萄糖供能要优越得多,有助于保护胃肠道和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防止肠道细菌及毒素移位,减轻全身炎症反应,防止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EN)支持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1例胃癌术后按序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组(TEN)35例,EN 肠外营养(PN)组36例,分别于术后24h后于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肛门恢复排气时间TNE组较EN PN组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TNE高龄患者(年龄>60岁)较EN PN高龄患者多(P<0.05),但TEN组非高龄患者与EN PN组非高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龄胃癌患者术后EN应联合应用PN,逐渐过渡TEN,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胃癌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