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街头献血人群与集体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为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招募工作和确保血液安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选择我市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经ELISA法筛查的无偿献血者标本80289份作为研究标本,其中HIV Ag/Ab阳性标本26份,26份样本均经免疫印迹法(WB)确证,收集上述阳性患者的资料,探讨分析HIV感染情况和感染的人群特征。结果街头献血人群中2013年HIV感染率显著高于2012年与2014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与2014年HIV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集体献血人群中2014年度HIV感染率显著高于2012年与2013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与2013年HIV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HIV总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街头献血人群中的重复献血的HIV感染率高于首次献血,有可比性(P0.05);集体献血人群中的重复献血的HIV感染率高于首次献血,有可比性(P0.05)。说明重复献血感染HIV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应加强对重复献血者HIV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结论近年来,我市HIV感染率与往年相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应普及无偿献血和预防艾滋等传染性疾病的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接头流动献血的健康询问工作,减少经输血传播HIV的风险,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校无偿献血情况及所献血液质量,为今后开展高校献血招募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2012-01-01—2016-12-31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情况,统计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的不合格率。结果:高校献血人数占全市献血者总数平均为9.8%,高校学生无偿献血不合格项目中HCV不合格率最高,平均为0.35%。高校学生无偿献血ALT、HBV、TP不合格率分别为0.11%、0.24%、0.18%,均低于其他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IV和HCV不合格率分别为0.14%、0.35%,与其他献血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学生是无锡市无偿献血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献血宣传招募中要加强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血液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德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分布及梅毒、艾滋感染状况,为血液安全招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4年146 676份献血样本抗-TP、抗-HIV检测结果及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德阳地区近年来无偿献血者抗-TP阳性率维持稳定水平,与成都等地基本一致,抗HIV阳性率维持在较低水平;2初次献血者占献血人群67%,初次献血者抗-TP阳性率达0.91%,高于重复献血者0.46%(χ2=64.28,P<0.01),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抗-HI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P>0.05);3其他人员、农民、工人为德阳自愿无偿献血的主体74.4%,抗-TP阳性率由高到低为农民>其他人员>工人;职业登记明确的人群抗-HIV阳性率比较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抗TP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36~45岁>26~35岁>46~55岁>18~25岁(χ2=114.2,P<0.01),各年龄段抗HI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37,P>0.05)。结论:加强德阳地区献血主体人群的健康教育、职业登记、征询、筛查工作;提高献血服务质量,扩大重复献血者队伍;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招募措施,提高集体献血数量,是为保障血液安全需要长期坚持和改进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安阳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分布变化趋势,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从而控制、阻断HIV的经血传播。方法:对2008-2014年安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HIV检测,统计HIV感染率和人群分布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2008-2014年安阳市无偿献血者374 067人份血液标本中抗-HIV确认阳性28例,HIV流行率为0.007 5%;历年HIV流行率比较,χ2=13.59,P0.05;HIV感染者主要集中在18~35岁;男、女性别比较χ2=9.76,P0.05;献血者中性传播占传播途径的78.57%(22/28)。结论:安阳市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人群呈低流行状态,HIV感染呈年轻化、高学历、自由职业变化,感染途径主要是性传播,男男同性性传播呈现趋势化。应调整无偿献血人群宣传和招募策略,加强固定献血者队伍"防艾"知识教育,制定阻断经血传播的有效防范措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海宁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献血者快速增长的原因,制定有效措施,以阻断HIV阳性人群和其他高危人群参加无偿献血,确保采集的血液来自低危人群,保障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方法:分析HIV阳性献血者的资料及其快速增长的原因,通过宣传教育、动员招募、识别婉拒、信息共享等途径阻断HIV阳性者参加无偿献血。结果:2011-2014年海宁市HIV阳性献血者数量呈上升趋势,采取多项措施后,HIV阳性献血者数量明显减少,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得到保障。结论:结合海宁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现状,采供血机构应在无偿献血招募、健康征询、血液检测、献血者信息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衢州市2007-2012年无偿献血者群体检测不合格分布情况,为招募安全合格无偿献血者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07-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献血者不合格情况。从献血者性别、年龄、血型和献血经历等情况,对献血者5项不合格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年全市共有144 427人次参加无偿献血,4 594人次检测不合格(3.18%),各项目不合格率为:ALT 1.58%,HBsAg 0.59%,抗-HCV 0.17%,抗-HIV 0.09%,TP 0.77%。本站与分支机构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站6年来共有85 379人献血95 217人次,首次献血者传染性指标不合格率是多次献血者的2.7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献血者不合格率是女性的1.9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型献血者间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献血者间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T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开展献血前ALT的快速筛查非常必要。在献血招募时要结合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和献血经历等特征,加强献血前的征询工作,保障血液安全。分支机构的规范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1—2016年解放军兰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抗-HCV阳性反应的人群结构,为招募低危献血者提供参考对策。方法:采用初、复检2种试剂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5 120例献血者的抗-HCV,统计学分析阳性结果的献血者人群特征。结果:初、复检试剂的阳性结果略有不同,造成2种试剂结果的差异与两者在检测灵敏度的指标上的差距有关。55 120例献血者中,合计抗-HCV阳性519例(0.942%),性别、民族、献血类别、文化程度、出生年月及献血次数的抗-HCV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户籍和婚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CV阳性献血者的特征多为男性、1960~1979年出生、少数民族、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参与互助献血、献血次数为1次,所以无偿献血者在招募时,要高度关注此类献血人群献血时表现的特征,最大程度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1—2016年解放军兰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抗-HCV阳性反应的人群结构,为招募低危献血者提供参考对策。方法:采用初、复检2种试剂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5 120例献血者的抗-HCV,统计学分析阳性结果的献血者人群特征。结果:初、复检试剂的阳性结果略有不同,造成2种试剂结果的差异与两者在检测灵敏度的指标上的差距有关。55 120例献血者中,合计抗-HCV阳性519例(0.942%),性别、民族、献血类别、文化程度、出生年月及献血次数的抗-HCV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户籍和婚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CV阳性献血者的特征多为男性、1960~1979年出生、少数民族、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参与互助献血、献血次数为1次,所以无偿献血者在招募时,要高度关注此类献血人群献血时表现的特征,最大程度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温州地区2007-2013年无偿献血者艾滋病(HIV)感染情况,为采供血机构开展合理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和检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版)》和《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对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采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为0.024%(130/53 9199)。男性献血者HIV阳性率为0.032%,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阳性率0.013%(χ2=19.45,P<0.01);>35~45岁献血者中HIV阳性率为0.053%,为各年龄段最高(χ2=25.85,P<0.01);初中以下、高中/中专及学历不详献血者的阳性率分别为0.043%、0.024%和0.029%,明显高于大专以上学历组(χ2=21.38,P<0.01)。结论:温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呈增长态势,应加强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力度(尤其是低学历青壮年男性等重点人群),同时应该尽快采用核酸检测技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窗口期感染的风险,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建立和完善献血前征询体检机制,对高危献血人群主动退出情况,及献血者血液梅毒螺旋体(TP)和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的干预效果,从血液采集源头选择低危献血者,保证血液安全。方法选择干预前(2011-2013年)和干预后(2014-2015年3月)浙江省江山市无偿献血者,分团体献血者、个人献血者和互助献血者3组,收集主动退出献血、保密性弃血和献血前梅毒筛查情况资料进行分组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计调查19960名无偿献血者,干预前在献血前主动退出献血及保密性弃血者35人,干预后为35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2,P0.01)。2014-2015年3月献血前筛查检出抗-TP阳性35人。干预前检测14 743人,抗-TP阳性率为0.92%(136/14 743),抗-HIV初筛阳性率为0.08%(12/14 743),确诊阳性1例;干预后检测5217人,抗-TP阳性率为0.25%(13/5217),抗-HIV初筛阳性率为0.09%(5/5217),无确诊阳性者;两组抗-T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8,P0.01),两组抗-HIV初筛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05)。干预后团体献血者不合格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2,P0.01),互助献血者和个人献血者分别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0、1.64,P0.05)。结论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献血前征询机制,对献血者主动退出、梅毒阳性检出率及HIV感染确诊率有一定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了解开封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和流行特征,为献血招募、降低输血途径传播HIV及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和核酸试剂对2013—2020年间539 015例献血者标本进行HIV初筛,结果呈阳性者送开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实验室确证。分析和比较不同特征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和流行特征。结果 539 015例献血者标本中,HIV初筛阳性120例(2.23/万),经确证HIV阳性53例(0.98/万)。2013—2020年男性献血者HIV阳性率和献血者HIV总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确证后标本HIV阳性率男性(1.34/万)高于女性(0.39/万),首次献血(3.17/万)高于重复献血(0.38/万),全血(1.05/万)高于单采血小板(0.22/万),外地户籍(2.39/万)高于本市户籍(0.91/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6~35岁(1.52/万)HIV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例HIV阳性献血者中,单纯HIV阳性41例(77.36%),HIV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者12例(22.64%)。结论 2013年以来开封地区献血人群HIV阳性率呈下降趋势,HIV感染者主要发生于青年男性、捐献全血、首次献血、低学历、公司职员及外地户籍献血人群。加强献血前征询及建立低危/稳定的献血队伍可降低/避免输血传播HIV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台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特征及感染途径。方法:统计2010-01-2013-09台州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分析HIV感染者情况。结果:台州市献血人群中HIV感染者24例,平均感染率为0.014%。结论:在进行献血者筛选时,对多次献血者也应认真做好献血前咨询、体检,应慎重甄别和界定低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甘肃省庆阳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为规范采供血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庆阳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征询表》和庆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HIV确证阳性者的建档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庆阳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1—2018年庆阳市无偿献血检测样本144 205份,HIV确证阳性15例,阳性率10.40/10万,其中男性占93.33%,40岁~组占40.00%,本地区户籍占86.67%,高中及以下学历占73.33%,首次献血者占93.33%,已婚占93.33%,合并感染占30.07%;不同户籍(χ2=30.784 6)、性别(χ2=4.272 2)、婚姻状况(χ2=9.537 0)和献血次数(χ2=9.376 0)无偿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庆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率低于全国大部分城市;应加大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完善献血招募政策,提高HIV检测水平,努力建立一支低危、稳定的无偿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45岁以上固定大量无偿献血者铁蛋白(FER)、血红蛋白(HGB)等检测情况,评估固定大量无偿献血对献血者铁代谢及血红蛋白等健康指标的影响,为无偿献血招募宣传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2006—2016年青岛地区45~65岁固定大量无偿献血者,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指标:FER、HGB、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从某三级甲等医院查体中心随机抽取45~65岁未献过血志愿者作为对照,按不同年龄段及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5~54岁男性大量献血者的FER显著低于未献血组(P0.01),HCT低于未献血组(P0.05),RBC、HGB、MC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5~65岁男性大量献血者FER低于同年龄未献血组(P0.05),HGB、RBC、HCT、MC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5~50岁女性献血者的FER、RBC、HGB、HCT、MCV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1~65岁女性献血者的FER低于未献血组(P0.05),HGB、MCV高于未献血组(P0.05),RBC、HCT与未献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男性大量献血者FER与献血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HGB与献血量之间呈负相关,P0.05,HCT与献血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RBC及MCV与献血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女性大量献血者FER、RBC、HGB、HCT、MCV与献血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6)男性大量献血者,FER高于正常范围的例数与不献血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女性大量献血者,FER高于正常范围的例数与不献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5岁以上男性长期大量献血FER低于不献血人群,但未引起HGB、RBC、MCV的降低,FER的降低与献血量相关;FER高于正常比例少于不献血组。45~50岁女性大量献血者未见FER、RBC、HGB、HCT、MCV的降低,而51~65岁女性献血者的FER低于未献血组。针对不同性别、年龄的大量献血者应采取不同的招募措施和延伸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为低危无偿献血者的招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北省血液中心2011-2013年梅毒阳性献血者性别、年龄和献血次数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率女性(0.388%)高于男性(0.28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929,P0.01);不同年龄献血者梅毒阳性率分别为18~25岁0.246%,26~35岁0.308%,36~45岁0.357%,46~55岁0.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06,P0.01),并随着年龄的递增阳性率呈升高趋势;首次献血者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χ2=317.987,P0.01)。结论:应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和征询工作,增加对低危人群的招募工作,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统计2011-2014河北省血液中心血液报废率,分析造成血液报废的原因,为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4年血液报废信息,按检测原因造成的血液报废和非检测原因造成的血液报废分别统计。结果:共采集血液1 167 714U,报废85 879U,报废率7.35%,各年份间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165.7,P0.05)。非检测原因造成的血液报废率较高,占71.2%(61 179/85 879),其中脂肪血为4.05%、血浆颜色异常或溶血0.37%、其他0.34%、血袋破裂或渗漏0.29%、絮状物析出0.12%、特殊抗体亚型0.06%、不足量0.02%,各年份间非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178.3,P0.05)。由实验室检测原因造成的血液报废率占28.8%(24 700/85 879),其中ALT为0.87%、抗-HCV阳性0.41%、HBsAg阳性0.34%、SYP阳性0.30%,检测不合格血液各年份间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0.05)。结论:我中心血液报废率较高,应重视加强对献血者健康征询,做好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工作;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试剂及优化检测策略;各环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责任心。这对降低血液报废率,保护血液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2006—2015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HIV/AIDS报告发病情况,分析HIV/AIDS流行的趋势,寻找适当的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06—2015年武都区HIV/AIDS的报告发病例数,计算发病率和构成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6—2015陇南市武都区报告HIV/AIDS病例26例,年均发病率0.67/10万;2006—2014年各年HIV/AIDS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9,P0.05);2015年报告HIV/AIDS病例12例,报告病例明显高于其他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62,P0.05);病例分布在20~45岁的年龄组、占88.46%;男性HIV/AIDS病例19例,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9,P0.05);2010年以后以性传播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P0.05)。结论陇南市武都区HIV/AIDS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以公共场所高危人群为重点对象,提高全人群筛查覆盖率,预防和控制HIV/AIDS疫情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甘肃省庆阳市近五年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情况,探讨ALT阳性人群分布特征及减少血液ALT阳性策略.方法 利用2015-2019年庆阳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ALT检测数据,运用SPSS 22.0软件分析人群ALT阳性分布特征.结果 庆阳市近五年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86 189份,ALT阳性631份、阳性率0.73%;以男性(Z=-2.611)、26~ 45岁组(x2=10.275)、已婚(Z=-2.627)、汉族(Z=-2.652)和其他职业人员(x2=37.134)为主,其ALT阳性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型血占30.43%,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337,P>0.05);动员方式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86,P>0.05);以宁县、西峰和镇原为主,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163,P<0.05);ALT同其他项目合并感染情况,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60,P>0.05).结论 庆阳市无偿献血者ALT阳性率较高;应加大献血者宣传及征询力度,保证本地区采供血安全,降低ALT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近5年南昌地区无偿献血人群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状况,描述感染者特点,为本地区降低HIV经输血传播风险,制定有效献血者招募及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抗-HIV初复检筛查,ELISA初筛阴性标本用核酸检测(NAT)方法检测艾滋病病毒核糖核酸(HIV RNA),抗-HIV或HIV RNA反应性标本用蛋白印迹试验(WB)方法进行确证。统计2014-2018年南昌地区献血者HIV抗体检出率,整理分析HIV-1感染者人口学特征及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2014-2018年南昌地区无偿献血者HIV-1型抗体确证阳性57例,HIV抗体不确定30例,抗体检出率0.018%。ELISA-/NAT+1例,WB鉴定为HIV抗体不确定。57例感染者中,男性占98.25%;21~30岁青年人占40.35%;未婚占64.91%;本科文化占33.33%;本市(县区)户籍占43.86%;高校学生占40.35%;初次献血占75.44%,捐献全血占96.49%;男男同性性传播占52.63%,异性性传播占43.86%;合并梅毒感染占14.04%。HIV-1型抗体阳性标本出现WB特异性条带gp160、gp120、p24均占100%,p66占96.49%,gp41占91.23%,HIV抗体不确定标本出现条带p24占66.67%,gp160占36.67%。结论近5年南昌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1感染者以初次捐献全血的高校青年男男性行为者(MSM)为主。应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试剂开展HIV筛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调查新乡地区无偿献血者中男男同性HIV感染情况及WB印迹带型比较,为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及征询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新乡市2012-01-2014-06无偿献血者共136 863份血液标本,采用ELISA初筛检测,有反应性标本用蛋白印迹(WB)进行确认。结果:共确认抗-HIV阳性献血者21例,其中8例为男男同性性行为(MSM)感染,占所确诊感染的38.1%,无偿献血队伍中MSM人群的数量也在快速上升。结论:MSM人群年龄分布在18~55岁,其中18~30岁占62.5%,文化程度分布也呈现两端趋势,以首次献血者居多,隐蔽性强,在WB带型上与异性传播感染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