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甘草属(Glycyrrhiza)植物,从其根和茎部得甘草素并制成制剂。甘草属植物尤指洋甘草(G.glabra L)、甘草、胀果甘草(G.inflataBatal)或小鳞片甘草。培养基为营养液培养的、沙培养的或褐块石棉培养的无土培养基。培养液的pH值为5.0—10.0,温度为5—50℃。  相似文献   

2.
四种甘草的红外光谱鉴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田进国  傅密宁 《中药材》1997,20(4):175-176
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胀果甘草(G.inflata)、光聚甘草(G.glabra)和刺果甘草(G.pallidiflora)的乙醚提取物进行红外光谱测定。结果显示:四种甘草分别具有独特的红外光谱特征,根据其红外光谱可以准确地予以鉴别。  相似文献   

3.
RP-HPLC法测定甘草中甘草苷和异甘草苷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ata at.或光果甘草G.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补脾和胃、调和诸药的功效,历代本草皆视其为重要药物。甘草苷和异甘草苷是甘草中的两个重要黄酮类化合物,药效显著,具有抗溃疡、抗艾滋  相似文献   

4.
甘草种子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4种药用甘草: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 Bat)、黄甘草(G.eurycarpa P.C.L i)及光果甘草(G.glabra L.)种子的形态、显微特征,并与3种非药用甘草种子进行比较,为保证栽培甘草种子的正确及繁育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芮和恺  吴美芬 《中药材》1991,14(4):12-13
植物名称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胀果甘草(G.inflata);黄甘草(G.korshinskyi);粗毛甘草(G.aspera);云南甘草(G.yunnanensis)。材料类别带节茎段。培养条件 MS培养基附加(1)BA0.5mg/L(激素浓度单位下同);(2)BA1;(3)BA2;(4)BA4;(5)BA2 NAA0.05;(6)ZT0.5;(7)ZT2;(8)ZT8及生根培养基(1/2)MS附加NAA0.1。培养温度25±1℃。每日光照12小时,光照强度约1500lx。生长与分化情况光果甘草等五种甘草种子经常规消毒后播在MS培养基上进行无菌萌发,得到无菌苗。取上述无菌苗的带节茎段接入各种培养基内进行试验。将光果甘草带节茎段插入培养基(5)内,  相似文献   

6.
曾报道在日本采集的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光果甘草(G.glabra)、刺果甘草(G.pallidiflora)、刺毛甘草(G.echinata)及G.macedonica的地上部分共163个样品的甲醇提取物显示17个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得到7种不同轮廓的HPLC(H-1~  相似文献   

7.
HPLC法测定甘草中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苷的含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何三民  石森林 《中草药》2003,34(7):618-6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 0 0 0年版一部收载有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in-flata Bat.、光果甘草 G. glabra L .3个种。为了保证临床疗效 ,本实验对甘草中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苷的含量进行了比较。1 仪器与材料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 ,Lambdal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PE) ,Metter AE1 63电子分析天平。乙腈、二水醋酸、甲醇均为分析纯 ,水为重蒸水。甘草购自浙江中医学院实验药厂 ,胀果甘草和光果苷草均购自浙江省金华市医药站药材公司。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苷 (自制 ,均经光谱学鉴定 ,采用面积归一化法…  相似文献   

8.
"十八反"中有甘草作为反药组合的记载,《中国药典》2020年版记载有甘草Glycyrrhixa uralensis、胀果甘草G.inflata或光果甘草G. glabra 3个物种,"十八反"中甘草属何物种不能确定。在《神农本草经》提出"甘草"作为正名前,甘草名称较为混乱;古代陕西、甘肃、四川、内蒙古等地均产甘草,与今乌拉尔甘草产地较为一致;历代本草著作中甘草的小叶形态、荚果、总状花序等植物学形态与当今《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甘草植物学形态基本一致,与乌拉尔甘草最为接近;综合分析"十八反"中所记载甘草为乌拉尔甘草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甘草黄酮的提取方法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草又名甜草、蜜草、美草等,为豆科(Leguminosae)植物甘草属(Glycyrrhiza)甘草(Licorice)的根及根状茎.药典收载的甘草主要包括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和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1-2].  相似文献   

10.
〔英〕/Hayashi H…∥Biol Pharm Bull.-2003,26(6).-867~871 为了比较甘草属植物间的形态及化学特性,对中亚地区国家之一哈萨克斯坦的甘草属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于2001年从哈萨克斯坦的Almaty(A)至乌兹别克斯坦的Tashkent等12个地方收集到24个甘草属植物。甘草(Glycyrrhiza rualensis)多数采集于毗邻Almaty的东部地区A、B(A以西15 km)、D(Samsy以西2 km)、E(Targan以西5 km)处;光果甘草(G. glabra)采集于毗邻Bishkek和Kyrgyzstan的西部地区J(Aqyrtobe以西5 km)、K(Taraz西南20 km)、L(Zhaskeshu以西5 km)、F(Qurday东北5 km)…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作为对甘草成分研究的一环,作者对新疆产甘草(Glycyrrhiza glabra)的酚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将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市场购入的甘草中的光果甘草(G.glabra)按常规方法进行提取分离,得到licoisoflavone B(1), gancaonins G(2)、H  相似文献   

12.
甘草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草是我国的常用中药 ,最近几年发现它具有抗—HIV作用[1] ,成为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重要药物研究对象。药用甘草来源于豆科 (Leguminosae)植物甘草 (Gly cyrrhizauralensisFischer)、光果甘草 (Glycyrrhizaglabral.)和胀果甘草 (Glycyrrhizainflata)的干燥根和根茎。黄甘草 (Glycyrrhizaeurycarpa)和光果甘草变种(GlycyrrhizaglabraVarglandalifera)也入药。甘草不仅具有极高的医用价值 ,而且还可以作…  相似文献   

13.
甘草为常用中药,在临床上用途较为广泛。甘草来源于豆科(Leguminosoe)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光果甘草Glycrrhiza glabra L;及胀果甘草Glycrrhiza Glycrrhiza inflata Batal的根和根茎。主产于内蒙、甘肃、新疆等产地,其中以新疆产量最大。甘草含甘草甜素(Glycyrrhizin),主要含甘草酸(Glycrrhizic acid G_(42)H_(62)O_(16))的钾、钙盐,为甘草的甜味成份。甘草酸易水解,水解后生成二分子葡萄糖醛酸和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c acid,C_(30)H_(46)O_4),其主要成份含量因产地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含甘草酸5.49%~10.0%,总还原糖。  相似文献   

14.
光果甘草根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琳  常波  张琦  杨帆  杜伟 《中草药》2018,49(20):4780-4784
目的研究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光果甘草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0个异黄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光甘草素T(1)、光甘草定(2)、glyasperin C(3)、甘草西定(4)、异甘草黄酮醇(5)、甘草异黄酮A(6)、甘草异黄酮B(7)、半甘草异黄酮B(8)、芒柄花素(9)、甘草素(10)。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异黄烷类化合物,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用甘草物种划分的分子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中国药用甘草物种之间的界限,为甘草资源开发和优良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DNA序列测定、分支分析。结果:获得我国甘草属8种(变种)植物的ITS序列,得到中国药用甘草的系统发育树。结论:支持黄甘草归并入胀果甘草、密腺甘草归并入光果甘草;支持无腺毛甘草为独立的物种。  相似文献   

16.
一种印度草药制剂“Joshina”对于咳嗽、感冒和卡它综合征有效且无副作用,它由下列七种植物的浓缩水提物组成。植物名称药用部水提物位(干) 含量(g)香堇菜(viola odorata L) 花 1.1具苞驴臭草(Onosrna bracteatum w.)种子 1.5药蜀葵(Althaea officinalis L. ) 种子 1.1圆叶锦葵(Malva rotundifolia L.) 种子 1.5洋甘草(Glycyrrhiaza glabra L.) 根茎 1.67枣(Zizypous vulgaris L) 果 1.1宽叶破布木(Cordia latifolia Roxb) 果 3.0 据报道,其中圆叶锦葵有润滑,抗真菌、抗病毒、治疗支气管炎和镇咳的作用;香堇菜和具苞驴臭草也有润滑作用;洋甘草有祛痰和缓解支气管炎症的作用,从洋甘草提得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并分析其基因多态性。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光果甘草主根中扩增得到CHS c DNA序列,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克隆得到19条长度为1 175 bp的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测序结果显示其一致性99.10%,存在81个变异位点,可分为17种单倍型;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这19条c DNA序列共编码14种氨基酸序列类型,一致性99.34%,存在25个变异位点。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编码蛋白为稳定性亲水蛋白,平均相对分子质量42.6 k Da,等电点5.75~6.21,不含信号肽,无跨膜区,保守结构域包含1个查尔酮合酶超家族结构域,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同源性分析显示,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与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以及胀果甘草G.inflata在进化关系上最近,与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在进化关系上最远。结论:成功克隆并得到了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且这些序列编码区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8.
西豆根为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苦甘草)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根基、全草、种子。化学成分:全株及种子含生物硷6~8%,有槐果硷(苦甘草硷,Sophocarpine)、槐树定(槐定硷,Sophoridine)、槐胺(槐胺硷,Sophoramine)、槐  相似文献   

19.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alin.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的干燥根和根茎,性甘味平,具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能。临床应用广泛,但“是药三分毒”,对其使用应以辨证及药性理论为依据,注意配伍禁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浅谈甘草解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甘草解毒作用高同银,崔同淑,孙国香(河北省药材公司050011)甘草是豆科杆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eh)的干燥根茎。此外尚沿有同属植物光果甘草(G,glabraL·)和胀果甘草(G·inflataBaysL·)的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