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50例胃癌患者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和个人经济条件制订营养计划,分别采取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25例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基本治疗以及并发症的治疗。结果:50例患者全部治愈,但25例患者在进行肠内营养时均有不同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的肠外及肠内营养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胃癌患者在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200例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100),给予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给予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并同时给予2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法。对比2组术前术后的营养评定指标与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营养评定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为(33.81±10.36)、碱性磷酸酶为(96.36±4.36)、胆红素为(13.35±4.2)、凝血酶原指数为(15.05±4.6),对照组的谷丙转氨酶为(19.21±7.41)、碱性磷酸酶为(77.31±36.88)、胆红素为(18.24±8.13)、凝血酶原指数为(17.7±3.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内的营养状况,促进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等状况恢复的比较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4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后体重均低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EN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小于PN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是安全可行的,且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胃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32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30例,术后分别给予EEN和PN支持,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0 d观测患者营养指标、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EEN组前白蛋白明显高于PN组(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PN组(P<0.05);E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组(EPN,n=30)和肠外营养组(PN,n=30)。EPN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起肠内给予瑞素(500mL),肠外给予卡文(1440mL);PN组术后第1天起给予卡文(1920mL)。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8天分别检测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补体C3、C4浓度,并观察记录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EPN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得更早,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术后第8天,EPN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IgM与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IgA、C3、C4升高明显,接近或超过术前水平;CRP水平明显下降,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可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而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作为进展期胃癌术后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比较肠内营养支持(EN)和肠外营养支持(PN)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肠内营养(EN)组30例;全肠外营养(PN)组30例,将两组患者的早期临床恢复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P〈0.01);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术后第10d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P〈0.05)。结论术后EN较PN能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EN是胃癌根治术后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内与肠外营养在胃癌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48例胃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果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及CD4/CD8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肠内营养在某些方面优于肠外营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E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EN)和肠外营养组(PN组),于术后24小时开始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费等.结果 所有患者在研究期间无死亡.营养支持结束时EEN组PA、IgG、IgA、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PN组(P<0.01),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和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P<0.01);两组患者ALB、IgM、CD8+及体质量在营养支持结束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的疗效。方法选取54例胃癌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和对照组(早期肠外营养)(n=27)。在术后24 h行EN和PN治疗;记录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的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显著提前,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消耗值比对照组显著减少,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且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在营养结束后的第2天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EN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提高营养状况,减少术后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也减少了住院经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胃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每组38例。术后均给予营养支持7 d。观察两组腹胀、腹泻、恶心、呕吐、排便等情况,以及血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AST、ALT、肌酐水平变化。【结果】PN组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5.8 d,EN组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4.1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组平均排便时间为4.6 d,EN组平均排便时间为3.2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时,两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较术前1 d明显下降,PN组和EZ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第4~8天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上升幅度明显高于P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两组ALT和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能够早期恢复肠道功能,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7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联合早期肠内免疫营养与肠外营养组(IEPN,n=25)、联合早期普通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组(EPN,n=25)、全肠外营养组(PN,n=25)。IEPN组患者于术后第2天起给予免疫肠内营养(瑞能,400 m L)和肠外营养(卡文,1440 m L)至第8天,EPN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瑞素,500 m L)和肠外营养(卡文,1 440 m L),PN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卡文,1920 m L)。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第8天分别检测营养指标(ALB、PA、TP)、免疫指标(CD3、CD4、CD8、Ig A、Ig M、Ig G)和炎症指标(C3、C4、CRP),并观察记录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8天,3组ALB、PA、T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Ig 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EPN组Ig A、CD3显著高于EPN组和PN组(P<0.05),IEPN组患者CD4/CD8显著高于EPN组和PN组(P<0.05),Ig G、CD4显著高于PN组(P<0.05),CD8显著低于EPN组和PN组(P<0.05);3组C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EPN组C3显著高于PN组(P<0.05),CRP显著低于PN组(P<0.05);IEP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PN组(P<0.05),3组均无吻合口瘘的发生。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联合应用早期肠内免疫营养与肠外营养能维持营养状态,可恢复免疫功能,降低全身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胃癌术后早期经鼻营养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进行胃癌手术的9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胃癌术后早期经鼻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康复指标、术后营养指标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项康复指标、术后营养指标改善程度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发生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有4例,对照组患者未见类似的并发症。结论:采用胃癌术后早期经鼻营养管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胃肠道恢复时间,临床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营养状况和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30例,于术后24 h应用瑞素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共实施7 d;肠外营养组30例,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手术前1 d、术后第1、8天检测营养指标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清蛋白(PA),并观察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浓度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经过一段时期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后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肠内营养的营养恢复作用与肠外营养相比无明显差异。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两组病人差异显著(P〈0.01)。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胃癌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肠蠕动恢复的作用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手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6月~2009年6月共行胃癌切除术50例,分为肠内营养组(30例)和肠外营养组(20例),分析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营养相关费以及比较术前与术后(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差异。结果: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营养相关费用肠内组比肠外组减少(P〈0.01)。术后第8天肠内营养组各项营养指标较肠外营养组增高明显(P〈0.05)。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手术后安全可行,既经济、符合生理要求,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6.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经鼻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EN)的疗效.方法 将61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31例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teral nutrition TPN)组30例.比较两种营养支持的疗效.结果 EEN组与TPN组相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提前(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体重消耗值显著减少(P<0.05),营养结束后第2天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鼻肠营养管EEN比TPN优越,简便易行,宜予推广.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胃癌手术的14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48例、肠内营养组(EN组)47例和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联合组)50例,PN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EN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3组患者营养指标、细胞免疫变化情况以及营养支持临床效果。结果〓术后7d 3组患者营养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组患者升高程度显著优于PN组和EN组(P<005);3组患者术后7d CD3+、CD4+以及CD4+/CD8+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优于PN组和EN组(P<005);联合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PN组和E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以及免疫功能,有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缩短,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评估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支持,PN组患者使用肠外营养支持,并观察记录各项营养指标和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和术后第7天体重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N组的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增加更明显(P〈0.05),EN组的临床指标(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半流质时间)均比PN组短(P〈0.05),且EN组的并发症比PN组少。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可作为首选的理想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20.
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支持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支持效果。方法将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EN组(n=20)与PN组(n=20)。EEN组患者,术后24h开始经鼻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液瑞素;PN组患者,术后24h开始经锁骨下静脉给予肠外营养,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均为7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8d晨起静脉采血检测营养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体液免疫指标(IgA、IgM、IgG),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即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相关费用等。结果 EEN组患者术后IgA恢复程度显著高于PN组(P〈0.05),并且肠功能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相关费用低。结论 EEN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营养补给方法 ,而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所以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首选的营养支持方法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