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消化道钡餐造影及CT扫描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肠原发性肿瘤25例,均行口服钡餐造影,其中10例术前行CT检查。结果:钡餐造影表现为肠管狭窄14例,表现为充盈缺损18例,表现为肠梗阻9例。管壁僵硬、黏膜皱襞破坏消失,主要见于小肠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管壁柔软。CT扫描表现腹部软组织肿块,肠管狭窄。结论:消化道钡餐造影仍是诊断小肠原发性肿瘤简便首选的检查方法,CT为重要的补充检查,两者恰当地结合应用可以提高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李文实 《哈尔滨医药》2021,41(6):114-115
目的 探讨CT扫描、X-线钡餐造影及两项联合检查在食管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食管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CT扫描、X-线钡餐造影检查,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比较CT扫描、X-线钡餐造影检查及两项联合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80例患者病理检查结果阳性62例,CT扫描检查结果阳性54例,X-线钡餐检查结果阳性53例,两项联合检查结果阳性61例,两项联合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0.817)高于CT扫描、X-线钡餐造影单独检查结果(Kappa=0.685、0.662);两项联合诊断的AUC为0.889、敏感度为95.57%、特异度为87.79%、约登指数0.681均高于CT扫描检查结果(0.726、82.74%、特67.35%、0.563)和X-线钡餐造影检查结果(0.717、81.05%、63.64%、0.528)(P<0.05).结论 CT扫描与X-线钡餐造影在食管癌的临床诊断中各具优势,两项联合检查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食管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胸片、胃肠钡餐及CT扫描诊断老年性食管裂孔疝的方法及相关问题。方法:本文总结了自1996年3月-2000年11月经过常规胸片胃肠钡餐及CT扫描确诊共28例食管裂孔疝;结果:胸片检查23例,阳性4例,阳性率174%,钡餐检查26例,阳性23例,阳性率88.5%,CT检查9例,阳性率100%;结论:胸部平片检查阳性率低,钡餐检查方法准确,CT对于钡餐检查有困难的老年患者可以减轻痛苦,提高了诊断率,是较好的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节段性多发性小肠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原发性节段性多发性小肠腺癌的诊治、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结果本例经钡餐造影、B超及CT检查提示小肠器质性病变。病理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肿瘤细胞呈CK阳性、EMA阳性、CEA阳性。结论原发性节段性多发性小肠腺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通过多种检查方法合理应用提高诊断率,手术是其最根本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63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做分析,探讨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0~2008年63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中恶性肿瘤居多,其中十二指肠部位最多以腺癌为主。结论:临床无特异性症状及可靠的诊断方法,内镜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是主要诊断手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rimary small intestine lymphoma,PSIL)的临床表现、CT特点,提出临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5例PSIL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平均51.6岁。PSIL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物、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及消瘦;血CEA、CA199均正常。术前15例均行CT检查,CT初诊检出肿瘤15例,定性诊断准确12例;15例中,11例行消化道钡餐检查,4例检出病变,仅1例提示淋巴瘤可能。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结果为PSIL,术后1年生存率为85.7%。结论PSIL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消化道钡餐诊断率低,CT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早期诊断对改善PSIL的预后十分重要,积极手术切除和辅助化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X线及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111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均行X线钡餐造影检查和CT扫描,44例为早期患者,67例为中、晚期患者,并得病理证实。结果早期食管癌44例中,X线钡餐造影的诊断阳性率为68.2%,CT影像诊断的阳性率为6.82%;中、晚期食管癌67例中,X线钡餐造影的诊断阳率为98.5%,CT影像诊断的阳性率为100%。结论 X线钡餐造影与CT在早、中晚期食管癌分期诊断有劣势和优势,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应结合其他检查如食管镜、食管拉网脱落细胞等检查,有利于提高食管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X线钡餐造影及CT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病例。提高其X线及CT诊断水平。结果 36例均行钡餐造影检查,见胃肠溃疡性钡斑及充盈缺损18例。肠管浸润性改变即肠管狭窄与扩张并存10例黏膜不规则改变3例。其中5例无阳性改变。28例行CT造影检查见胃肠道壁增厚、溃疡及息肉等。8例经内窥镜检查可见黏膜溃疡及突起的肿块。结论内窥镜检查是诊断胃、大肠淋巴瘤的重要检查手段,还需要结合刷检。X线钡餐造影是诊断小肠淋巴瘤的重要检查手段,与CT检查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必要时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9.
丰云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402-1403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1].既往对胃癌患者术前检查常通过胃镜活检和消化道钡餐等手段,通常难以准确的分期[2].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螺旋CT的应用,由于其具有扫描速度快,定位准确等特点,人们逐渐将螺旋CT应用于胃癌的术前诊断[3].我们对67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螺旋CT检查并进行分期,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来评价螺旋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辅助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肠(空肠和回肠)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近10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有小肠出血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包括憩室5例,平滑肌瘤3例,血管平滑肌瘤2例、平滑肌母细胞瘤、神经鞘瘤、血管畸形及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各1例;平滑肌肉瘤3例,腺癌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及恶性间质瘤各1例。结论 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出血患者首选检查应注意是否有活动出血及肿块。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检查(DSA)可以准确定位,小肠钡餐或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及腹部CT对肠腔有病变累及和小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小肠部分切除是基本的选择,对于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短路或造瘘等是可选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肠道脂肪瘤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出肠道脂肪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分析我院诊治的8例肠道脂肪瘤病人的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作分析总结,结果:肠道脂肪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粘液血便及并发肠梗阻为多见,可通过纤维结肠镜,钡灌肠,全消化道钡餐,CT等辅助检查加以诊断,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论:肠道脂肪瘤罕见,无特殊临床表现,诊断困难,确诊率低,误诊率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X线和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肠淋巴瘤的X线钡灌肠及CT表现,钡灌肠观察病变发生部位、范围、黏膜破坏及肠管有无扩张或狭窄,CT观察结肠受累的部位、病灶大体形态、侵犯范围、肠壁厚度、浆膜及周围脂肪间隙受累情况、增强后强化程度、有无坏死、有无其他器官受累、肠旁及其他腹部淋巴结情况。结果:X线表现为多结节状充盈缺损伴肠管狭窄7例,肠管移位伴肠管边缘不整2例,肠管狭窄伴肠套叠2例,肠管狭窄伴不全梗阻2例,管状狭窄伴充盈缺损5例。CT表现为局灶性肿块型4例,节段环形浸润型10例,弥漫浸润型3例。结论: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的X线及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3.
付玉东  张宪国  张涛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69-1670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肠出血原因中肿瘤占首位(13/34),其他原因依次为炎性肠病(9/34)、小肠憩室(7/34)、血管病变(4/34)及异位胰腺(1/34)出血。分别有11例、3例和2例患者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确诊,18例剖腹探查确诊。全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结论小肠出血的原因肿瘤占首位,其次为炎性肠病、小肠憩室及血管病变。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剖腹探查对常规检查难以确诊且又高度怀疑小肠出血的患者是一种主要诊断手段。治疗方法以药物、内镜治疗为首选,如效果不佳则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陈波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01-10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结肠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35例经结肠镜活检为结肠癌的患者,均进行低张保留水灌肠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根据其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CT可以清楚地显示结肠癌的部位、大小及形态。平扫中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偏心性增厚及向腔内突出的软组织肿块影;双期增强后表现为大部分软组织密度影明显强化。CT显示淋巴结转移13例,肝脏转移2例,2例伴有大量腹水及大网膜转移。所有患者的CT诊断均得到了手术病理确诊,CT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结论结肠癌在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是结肠镜和气钡灌肠的一种很好的补充检查手段,能为临床医师判断预后和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表现。结果良性间质瘤表现为肿块密度均匀,边缘光滑。增强扫描肿块呈轻度至明显强化,肿块强化以静脉期明显。恶性间质瘤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主要向腔外突出,密度不均匀,中央密度低,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明显,中央见低密度坏死区不强化。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小肠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原发性小肠(空、回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方法对1999年至2012年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的41例原发性空、回肠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良性11例、恶性30例,发生在空肠16例,回肠2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等,术前确诊率低,但近来有所提高,CT、胶囊内镜、小肠镜检查、PET-CT等对小肠肿瘤诊断有意义。结论小肠肿瘤无特异性临床特征。CT、PET-CT、胶囊内镜、小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余江  阳明 《中国医药指南》2010,8(9):29-29,138
目的探讨CT与X线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泸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80例食管癌患者X线钡餐和CT检查结果。结果X线钡餐检查诊断食管癌48例;检查符合率56.25%(45/80),诊断Ⅰ期1例,Ⅱ期16例,Ⅲ期20例,Ⅳ期8例,主要表现为食管黏膜破坏、中断、管壁僵硬、充盈缺损、狭窄;CT检查发现食管癌68例,诊断符合率85.00%(68/80):诊断Ⅰ期2例,Ⅱ期16例,Ⅲ期22例,Ⅳ期8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管壁局限增厚,外侵为肿瘤与临近器官的脂肪间隙模糊或消失,3例左主支气管受压变形移位,肺部转移2例及肝脏转移3例。结论X线钡餐是食管最常用的检查方法,CT在食管癌诊断肯定,二者各有优势,同时其局限性也很明显,应联合X线钡餐造影加CT检查,可以为临床的治疗尤其是外科治疗提供相当可靠的依据,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8.
阑尾炎X线检查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阑尾炎的X线征象,提高该病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 86例患者均摄有腹部立位平片,呈慢性发病的16例同时做了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其中4例又做了钡灌肠造影检查。结果腹部立位平片检查急性发病者70例患者中,表现为局限性小肠积气或弥漫性小肠伴大肠积气者63例,表现正常者7例;慢性发病者16例患者中,表现正常者14例,表现为局限性右下腹部第5、6组小肠区积气伴有小液平者2例。16例慢性发病者行造影检查,阑尾充盈显影8例,未显影8例。结论 X线检查不仅可作为阑尾炎诊断中的排他性方法,而且能发现一些异常征象,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洪汝涛 《安徽医药》2003,7(5):346-347
目的 探讨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3年经病理证实的46例小肠恶性肿瘤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十二指肠33例,空肠6例,回肠6例,空回肠均受累2例。肿瘤以腺癌为最多,常见临床表现为贫血、腹痛、黄疸、腹水、便血、腹块、纳差、乏力等。应用各种景仰学检查正确诊断27例,占58.70%。术前和术中共发现有转移21例,占45.65%。结论 小肠恶性肿瘤症状多样,缺乏特异性,适当应用各种景仰学检查可提高术前确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