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QC活动在减少医疗错漏收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小组,确立“提高病历与电脑收费符合率”为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确定目标值,对病历与电脑收费不同步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5个主要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实施,最后进行效果检查。结果实施前后病历与电脑收费符合率由85.00%提高到95.89%,多收费用由实施前的1005元降至305元,少收费用由875元降至102元。结论QC活动可有效减少错漏收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质量管理小组在降低化疗性静脉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质量管理小组(以下简称QC小组)在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QC小组,以“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课题,围绕课题,应用PDCA循环,经过现状调查、目标确定、原因分析、要因确认、制定对策、实施对策、检查效果与巩固等阶段,开展了持续的QC活动。结果 使Ⅰ、Ⅱ级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由61.11%下降到8.5%,Ⅲ、Ⅳ级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由8.92%下降到0。结论 QC小组在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等医学教育护理专业自学考试临床实习状况。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43名高等医学教育护理专业自学考试人员的临床实习进行调查,并与实习期满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理论知识自我评价与护士长评价综合分析优秀23名(53.4%),达标20名(46.5%);操作技能优秀21名(48.8%),达标20名(46.5%),未达标2名(4.6%);个人素质优秀13名(30.2%),达标20名(46.5%),未达标10名(23.2%)。培训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优秀41名(95.3%),达标2名(4.6%);技能考评优秀36名(83.7%),达标7名(16.2%)。实习期末理论和技能项目优秀达标率较高,考试成绩明显高于问卷调查结果(P<0.05)。结论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专业临床实习考核大纲”内容不十分完善,建议进一步改进实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和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QC(品质圈)小组活动在“提高儿科护士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对儿科护士“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进行现状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设定目标,用“因果图”找出引出“静脉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并制订措施实施。结果QC小组活动后“护士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由原来的78%提高至86%,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原来81.5%上升至88.5%。结论QC小组活动既能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技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病人满意度、也能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比较QCC活动前后2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QCC活动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1.0%低于活动前6.5%,(P<0.05),目标达成率107.8%,进步率84.6%,圈员技能等8个方面得到提高。结论 QCC活动能有效降低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护理管理执行力和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QC活动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成立QC小组,确立“提高前线人员咨询导诊水平”为活动课题。首先进行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对目前咨询导诊水平低进行原因分析,确定3个主要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最后进行效果检查,并采取有效的巩固措施。结果:提高了前线人员的咨询导诊水平。结论:开展QC活动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痛风患者尿酸达标的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尿酸达标的作为达标组,51例未达标的作为未达标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痛风患者尿酸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症、血肌酐异常、吸烟史、饮酒史、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未定期复诊及医嘱执行不理想是影响痛风患者尿酸达标的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肌酐异常、体质指数≥24 kg/m~2、未定期复诊、饮酒史为影响尿酸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肌酐异常、BMI≥24 kg/m~2、未定期复诊、饮酒史以及医嘱执行不理想均为影响尿酸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护理可以根据以上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质控前移临床的前瞻性质量管理模式在静脉留置针应用及维护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某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12个住院病区,建立三级护理质控管理体系,由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组成三级质控网络,在静疗小组专业指导下进行静脉留置针应用及维护质量持续改进( QC)。比较QC活动前后输液工具应用情况和留置针维护情况。结果 QC活动后钢针的使用率由53.6%下降至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99,P<0.01);留置针维护中胶布缠绕过多、敷贴卷边、穿刺点遮挡等不良现象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质控前移临床,各级人员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提高了临床护士质量管理的参与意识,缩短了质控管理半径,并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从而提高了质控效率,留置针使用率及维护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曲彦博  李红 《当代护士》2014,(8):168-17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减少用药护理风险的作用。方法2013年1月~2013年8月,我院以”降低用药护理风险”为主题,开展为期8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分析比较活动前后用药护理差错事故的因素以及无形成果。结果患者发生给药错误由活动前的16.33%,降低至活动后的4.00%,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由活动前的5.47%,降低至活动后的0.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用药护理风险,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全体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妇科腹腔内出血的临床特征,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误治。方法:2004—01~2005—01共收治的165例腹腔内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位妊娠135例,占81.8%;卵巢黄体破裂18例,占10.9%;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8例,占4.8%;其次为附件扭转的卵巢破裂1例,占0.6%;出血性输卵管炎2例,占1.2%o;不明原因1例,占0.6%。结论:提高妇科腹腔内出血疾病的早期诊断,尤其是异位妊娠和卵巢黄体破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QC手法治疗和预防产妇乳房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设计产妇乳房肿胀查检表,调查每月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品管圈活动,即成立QC小组.进行现况把握、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等措施.结果护士在QC活动前后,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有显著的下降,由55.26%降为19.44%.结论 运用QC手法降低产妇乳房肿胀发生率,成果显著,及时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眼外伤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125例眼外伤患者的临床与护理资料。结果本组125例眼外伤患者视力恢复到0.3以上的85例,占68.0%,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下降,由治疗前的68.8%(86/125)降低为28.0%(35/125)。结论 合理的护理活动有利于减少眼外伤患者并发症,促进患者身体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13.
我院收治的服毒患者中,通过临床观察与护理感到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病程的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通过恰当的心理护理,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据观察发现,不同年龄组服毒原因不同。14-24岁组中婚恋问题占35.8%;父母管教方法不当占34.8%;精神因素占18.2%,不愿透露占11.4%。25—50岁组中家庭琐事占sl.2%;婚姻家庭问题占20.7%Z精神因素占11.4%;其它原因占16.7%。sl岁以上组中疾病缠身不堪痛苦占21.9%;家庭琐事占81.5%;精神因素占11.5%;不愿透露占5.1%。1病程不同时用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发伤的院前急救,为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提出新的护理对策。方法多发伤患者354例,分析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损伤脏器及数目、损伤原因、救治结果等。结果院前出现休克例数141例,占39.8%。院前(包括未入病房前)死亡人数52例,占14.7%,其中死亡原因:颅脑损伤36人,占69%;休克14人,占26.9%:MODS:2人,占4.1%。结论严重多发伤病人伤情重、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院前急救护士对伤员进行评估时,要协助医生进行各类相应的急救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医疗机构护理人力资源现状,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福州地区30所医院以无记名方式进行调查,其中三级医院4所,二级医院18所,一级医院5所,未定级医院3所;综合医院20所,专科医院10所。结果共发放调查表30份,回收有效问卷29份,有效回收率为96.67%。医院平均床护比为1∶0.36,未达到卫生部颁布标准(1∶0.60)。中专及以下学历占58.61%,初级职称占76.30%,合同制聘任护士占48.94%,18所医院对现有的人力资源配置表示不满意(占62.07%)。结论福州地区医院护士平均配置数量未达标,护士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合同制聘任护士比例偏高,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并对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总结医院开展“快乐护理”文化建设的经验。建设“快乐护理”文化,完善工作制度,创建特色快乐服务小组,强化护士素质,使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由90.2%上升到99%,健康教育知晓率达95.2%,未发生护理纠纷和投诉。“快乐护理”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护士素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王丽  费霞  邹雄鹰 《现代护理》2007,13(21):1999-2000
目的加强晚期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方法成立QC活动小组,对100例晚期肿瘤病人进行临床分组,其中50例为对照组,不行专门的QC临床护理,50例为实验组,予其开展QC活动的临床护理,通过比较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进行QC活动的心理护理的病人存在心理障碍为30%,对照组为70%;实验组对治愈有信心占54%,对照组为26%;平静接受死亡的实验组是16%,对照组为6%。结论QC小组的活动形式在晚期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把时间中医学理论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对本院内科30例哮喘住院患和33例胃痛或胃出血住院患运用时间中医学的理论进行临床观察,并以此理论指导临床护理。结果 哮喘发作或加剧时间以夜间为主,占96.7%;而发病季节以秋冬为主,占83.3%。胃痛发作时间以上午为主,占86.7%;而胃出血的发作时间上午占6l.l%,夜间占30.0%。表明了人的病理活动随自然界的时间过程而变化,病情和病症变化有相应的节律性,当以此开展临床护理时,可提高护理质量。结论 时间中医学理论可贯穿于护理学科,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门诊儿科护士针刺伤情况及其发生原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门诊儿科护士在治疗操作中针刺伤的发生情况。结果42名护士有针刺伤经历共65次,以注射发生针剌伤为多,占38.4%,重新注射换头皮针时发生针刺伤占35.3%,因工作忙(49.2%)和一次注射未成功紧张(20%)引起针刺伤较多,认为针刺伤防护观念“弱”和“淡薄”占57.2%和23.8%。结论改善门诊儿科工作环境,增强护士针刺伤防护意识,处理废弃锐器,规范操作,正确能有效预防针刺伤的发生,值得引起护理管理层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识别护理相关药物事件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预控措施。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15所三级医疗机构,对选取的医疗机构上报至上海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的1343例“药物事件”案例进行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以WHO患者安全国际分类法( ICPS)中的“影响因素”水平为类目构建的研究工具对案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事件发生时间分布中,发生于早班(8:00-16:00)的事件最多,占62.84%,这显然与早班治疗性护理最多最繁忙有关。年龄分布中,护理相关“药物事件”所累及的患者高龄者占绝对优势,70岁以上的患者,占32.45%,由此提示高龄患者自理能力、沟通能力薄弱,是用药差错的高危人群。 ICPS中将患者安全事件所致患者结果分为5个水平,即无、轻微、中度、重度、死亡。1343例“药物事件”中,无伤害占91.88%,轻微伤害占3.35%,中度伤害占2.76%,重度伤害占2.01%,无死亡案例发生。1343例护理相关“药物事件”中出现影响因素频次3185,发生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常规性违规、技术型错误中“疏忽”、技术型错误中的“过失”、规则型错误中“错误地使用了良好的规则”、知识型错误、沟通因素、错觉相关。结论应用患者安全国际分类法影响因素类目有利于护理管理者从“人因失误”角度甄别系统和流程缺陷,提升患者安全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