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总IgE及ECP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血清总免疫球蛋白 E(T- Ig E)、变应原特异性 Ig E抗体 (S- Ig E)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 :将和田部分地区 2 12例 18~ 72岁维吾尔族人分为对照组、哮喘间歇发作组及轻度、中度、重度哮喘组 ,分别定量测定 5组患者的血清 ECP(S- ECP)、T- Ig E水平 ,同时对吸入性变应原的特异性 Ig E抗体水平进行定性测定。结果:哮喘各组之间 S- EC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1) ,重度哮喘患者组 S- ECP水平最高 ,且 S- EC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r=0 .6 3,P <0 .0 1)。变态反应的出现与 S- ECP水平增高有关 ,T- Ig E与 S- ECP呈正相关关系 (r =0 .6 1,P <0 .0 1)。S- ECP水平与哮喘发作的自觉症状和通过检查所得的客观体征具有高度相关性 ,ECP与最大峰流速 (PEF)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r =- 0 .6 7,P <0 .0 5 )。结论:血清 S- ECP和 T- Ig E二者的水平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取决于嗜酸粒细胞激活程度和分泌蛋白的能力 ,它们能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活动情况 ,并可预示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免疫球蛋白IgE在哮喘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患儿和20例健康儿血清进行了ECP及IgE检测。结果哮喘发作期EC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IgE发作期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儿,但缓解期与稳定期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哮喘患儿血清ECP、IgE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ECP水平能更准确反映嗜酸粒细胞活化状态和气道炎症变化,是诊断、判断病情及指导抗炎治疗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真菌过敏性哮喘患者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和总IgE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8例真菌性哮喘患者,以5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应用逆向人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实验检测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应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总IgE。结果显示,过敏性哮喘患者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和血清总IgE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P〈0.005)。真菌变应原脱敏1年后,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和血清总IgE均显著降低(P〈0.001,P〈0.001),但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提示真菌变应原脱  相似文献   

4.
5.
支气管哮喘血清总IgE的测定张克生,闫小林,秦毅强(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第一附属医院免疫室)IgE是Ⅰ型变态反应病的病因基础,测量其血清中IgE含量,对研究和诊治支气管哮喘病有重要意义。由于血清中IgE含量极微,必须依靠极为敏感的放射免疫或酶标免疫测...  相似文献   

6.
选择28例真菌性哮喘患者,以50例正常人为对照,应用逆向人嗜碱粒细胞脱颗粒实验检测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应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总IgE。结果显示,过敏性哮喘患者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和血清总IgE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P<0.005)。真菌变应原脱敏1年后,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嗜碱粒细胞释放能力和血清总IgE均显著降低(P<0.001,P<0.001),但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提示真菌变应原脱敏具有稳定嗜碱粒细胞的功能和调节IgE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是否存在相同的发病机制。方法比较分析32例毛细支气管炎、35例哮喘及30例正常儿童的血清IgE水平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情况。结果毛细支气管炎发作期血清IgE水平及外周血EOS计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1),但低于支气管哮喘组(<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存在相同的变态反应性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哮喘患者的气道反应性。方法按血常规将65例哮喘患者分为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组A组和血嗜酸性粒细胞无增高组B组,对不同组血清总IgE、气道阻力及激发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组19例,其中血清总IgE增高15例(78.95%),气道阻力增高16例(84.21%);血嗜酸性粒细胞无增高组46例中,分别为21例(45.65%)与27例(58.70%),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激发剂量分别为(1.15±0.75)mg和(1.67±0.69)mg,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哮喘多为IgE介导的哮喘,此类哮喘较血嗜酸性粒细胞无增高哮喘气道阻力高,气道反应性亦高。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ECP和IgE检测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近年通过检测哮喘患儿不同病期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分析探讨其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哮喘是多种炎性细胞、介质共同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检测细胞因子、炎症介质最直接、可靠的方法是获取炎症发生局部的体液、组织,如支气管粘膜活检、支气管肺胞灌洗液及痰液的检测,能直接、特异地反映局部炎症,其中痰液检测是1项简单易行、准确率较高、不受病情限制及安全的非侵入性手段.  相似文献   

11.
梁景强  梁燕芳 《海南医学》2010,21(4):100-10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及IgE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及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IL-18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及对照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的水平,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IL-18mRNA的定量表达与IgE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IL-18mRNA及IgE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的表达(t=16.51,P〈0.001;t=18.15,P〈0.001);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IL-18mRNA的定量表达与IgE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41790,P=0.0421)。结论IL-18及IgE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13.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的变化吴健①(广东省人民医院东端正区呼吸科;广州,510080)刘启良(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内科;广州,510120)主题词哮喘;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减敏;糖皮质激素中图号R562.2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相似文献   

14.
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数量与气道阻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萍萍  贾巨老 《重庆医学》1996,25(2):92-93
嗜酸细胞(Eos)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哮喘患者有明显的外周血Eos增多,Eos增多也见于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国外也有报道,外用血Eos数量与呼吸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中EC不增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从2709例患者中取末稍血,由专人在显微镜下检测血中EC的变化。结果①支气管哮喘患者血中EE增高仅占总例数的21%;②EC增高和正常与病情的急性发作和稳定期有明显关系;③支气管哮喘患者未用药组中,EC增高之比例较用药组明显增大,可以认为治疗用药对患者血中EC的降低有较大作用。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血中EC可以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34 细胞、白细胞介素 - 5 (IL -5 )和嗜酸粒细胞 (EOS)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 30例 ,常规取血测定CD34 细胞、IL 5和EOS ;用二丙酸倍氯米松 (必可酮 ) 5 0 0 μg/d吸入治疗 2周后 ,再次取血测定外周血EOS计数、IL 5水平及CD34 细胞数目。同时观察其咳嗽频度、气喘、胸闷、鼻塞、饮食及睡眠等改变。结果 哮喘患者外周血EOS、IL 5及CD34 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 0 1 ) ;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治疗 2周后 ,哮喘患者外周血EOS、IL 5及CD34 细胞数明显下降 (P <0 . 0 1 )。哮喘患者血清IL 5水平与EOS数呈显著正相关 (r=0 .92 ,P <0 .0 1 ) ,与CD34 细胞数亦呈显著正相关 (r =0 . 90 ,P <0 . 0 1 )。结论外周血EOS、IL- 5及CD34 细胞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增加 ,提示在肺组织和骨髓造血之间有相关通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分子机制。方法 提取1名哮喘发作病人嗜酸细胞总RNA为实验子,治疗后作为对照的嗜酸细胞的RNA为驱动子。检测子、驱动子的总RNA由SMART cDNA合成方法合成双链cDNA,进而由抑制消减杂交方法获得消减杂交产物。消减杂交产物克隆到T载体建立消减文库,对部分克隆进行杂交筛选及序列比对。结果 消减杂交文库挑取400个克隆进行PCR扩增,阳性率约为80%。部分阳性克隆经2轮杂交筛选及序列对比后获得6个差异片段,涉及与编码炎症介质、细胞信号传导、能量代谢和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结论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有效地克隆了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嗜酸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为阐明嗜酸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分子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临床防治支气管哮喘、寻找新的药物和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对嗜酸粒细胞(EOS)具有特异性的激活作用,而对于其他白细胞的作用则较弱。它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现对Eotaxin的基本概况及其在哮喘研究中的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豚鼠肺内嗜酸粒细胞增多和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肺内嗜酸粒细胞 (Eos)增多与Eos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卵蛋白致敏的豚鼠哮喘模型 ,动态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细胞学和Eos凋亡的变化。结果 致敏豚鼠抗原激发后 ,血管周围Eos迁移和浸润主要发生在 2 4h以内 ,而支气管周围Eos浸润和BALF内Eos增高持续 1周以上。哮喘豚鼠第 2 4,48,72hEos凋亡率分别为 (2 .1± 1.3 ) % ,(3 7± 2 3 ) % ,(4 6± 2 7) % ,显著低于正常豚鼠 [(10 .1±3 4) % ,P <0 .0 5 ] ,至 168h才接近于正常水平。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治疗使Eos凋亡率显著增加 [(3 4 .1± 12 .2 ) % ,P<0 .0 1] ,伴随气道炎症消退。结论 哮喘Eos凋亡抑制可能是肺内Eos浸润增加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