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海英  张跃先  任利容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20(3):242+244-242,244
<正>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主要是宫缩乏力性出血,约占60.9%[1]。双胎剖宫产率较高,又因子宫高度膨胀,胎儿、胎盘娩出后经常发生宫缩乏力、产后出血,需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双胎剖宫产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保障孕产妇的安全。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我院采用子宫环形捆扎术控制双胎剖宫产的产后出血,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出血防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产后出血一直被认为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仍然是围产期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产科检测方法日益进步和对高危妊娠认识的不断提高,施行剖宫产手术有日渐增加的趋势.但剖宫产时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阴道分娩,怎样预防术中发生过量出血,如何及时有效止血,已成为产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我院1985年以来1152例剖宫产术中出血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26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剖宫产术的远近期并发症、后遗症以及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结局等已成为产科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现就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临床表现、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等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21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146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146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70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70例进行对照。结果 216例中95例阴道试产,70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3.7%;RCS146例,手术产率67.6%。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RCS组较VBAC组产后出血量高,平均住院天数多,经济费用高。RCS组产后出血率较PCS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在双胎妊娠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双胎妊娠剖宫产分娩的6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术中宫体注射缩宫素,术后予肌内注射缩宫素。研究组(30例)术中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使用,术后使用益母草注射液。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术后2~24小时的出血量及术后24小时总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出血量和术后24小时总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24小时的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可以减少双胎妊娠剖宫产中的出血,术后单独使用促宫缩效果良好,且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倡自然分娩,降低再次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资料。结果:144例中,阴道分娩63例,再次剖宫产81例。。产后出血17例,子宫全切除1例。结论:剖宫产史作为再次妊娠剖宫产的指征是不合理的,如无剖宫产指征,应给予试产。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后出血率11.8%,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米索前列醇配伍催产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近3年来,我们对具有剖宫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剖宫产术中使用米索前列醇配伍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 1995年 1月至 2 0 0 3年 5月 98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 (P <0 0 1) ,两组第 1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第 2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 <0 0 5 )。结论 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 ,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77例分娩方式分析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吴川市妇幼保健院177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126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CS)126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51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51例进行对照.结果 177例中73例行阴道试产,51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9.9%;RCS 126例,手术产率71.2%.VBAC组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CS产后出血量比VBAC组高,平均住院天数比VBAC组长,产后出血、严重粘连发生率均较PCS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南京市10家医院剖宫产后出血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调查分析与剖宫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合理防治剖宫产后出血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就2002年3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在南京市10家医院行剖宫产术分娩者有关剖宫产指征、产后出血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146例剖宫产分娩者产后24h平均出血量528 0ml;出血量≥500ml者447例,占39 .01%,其中宫缩乏力性出血为81 .3%。多因素分析显示,前置胎盘、双胎、新生儿高体重与剖宫产后出血有关。结论:剖宫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前置胎盘、双胎和新生儿高体重孕妇是剖宫产后出血的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11.
改良B-Lynch缝合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17例产后出血及可能出血的患者施行改良B-Lynch缝合术的方法及效果.结果:对15例剖宫产出血患者及2例经阴道分娩后产后出血患者实行改良B-Lynch缝合术,所有病例止血效果满意,无晚期产后出血,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效果较好,且子宫复旧及月经恢复情况均正常.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操作简单、安全,在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尤其是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子宫弥漫性出血方面,效果确切,是一种有效的可避免子宫切除的高效的外科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足月双胎妊娠妇女剖宫产术后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且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检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734例足月双胎妊娠产妇的身高、体重、年龄等一般资料以及与产后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基于其产后24h出血量,将出血量≥1000mL的产妇作为产后出血组(n=83),将出血量<1000mL的产妇作为对照组(n=651)。通过卡方检验,t检验分析足月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再将统计资料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中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3%。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胚胎移植(IVF-ET)术后、妊娠期中度贫血、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及胎盘因素(胎盘粘连、植入)为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其分别作为协变量X1、X2、X3、X4,得出预测模型表达式:Logit(P)=-0.866+0.815X1+0.848X2+1.518X3+1.181X4。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06(0.645~0.768),内部验证AUC为0.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胎不同分娩方式对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进行产检并分娩的双胎无并发症病例325例,依据不同分娩方式和孕周(28~31周、32~33周~(+6)、34~36周~(+6)、37~38周~(+6))分组比较妊娠结局,并分析第一胎为头位的双绒毛膜双胎妊娠结局。结果 (1)双胎剖宫产率占80.62%,剖宫产和阴道分娩的出血率分别是54.58%和26.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窒息率在剖宫产和阴道分娩分别为14.12%和15.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32周的病例中,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66.67%和33.33%均高于剖宫产组的15.38%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剖宫产组的产后出血率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2周剖宫产和阴道分娩的双绒毛膜双胎其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2周的双胎阴道分娩不增加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32周双胎的分娩方式需要更多研究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应用改良式子宫Hayman缝合术与子宫B-lynch缝合术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产后宫缩乏力有产后出血倾向的患者35例为对照组,另选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产后宫缩乏力有产后出血倾向的患者35例为观察组。两组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观察组术中应用改良式子宫Hayman缝合术,对照组术中应用子宫B-lynch缝合术,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输血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性恶露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术后2 h及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式子宫Hayman缝合术与子宫B-lynch缝合术在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中治疗效果相同,但改良式子宫Hayman缝合术可缩短手术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还可降低输血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研究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我们将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分娩90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观察了米索前列醇(miso)和催产素对第3产程及产后2h出血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7年5月至19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再孕剖宫产术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孕的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进行阴道试产,成功19例,再次剖宫产71例,分析两组的母婴结局。结果: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再出血率、出血量、产褥感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可适当采取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产妇在剖宫手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通过分析2014年3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孕妇130例,其中再次妊娠符合阴道分娩的孕妇47例为阴道分娩组,剩余的83例为再次剖宫产分娩组。分析各组的分娩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相互比较,在新生儿窒息、子宫破裂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住院时间、产后出血率方面再次剖宫产组数据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若没有再次剖宫产的指征,应当采用阴道试产,这样能够提升分娩质量,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葡萄糖酸钙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于切皮前10-15min静滴液中加入10%葡萄糖酸钙10ml,对照组不用药。结果:研究组术中、术毕阴道积血量及术后2h累计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娠晚期剖宫产术前静滴葡萄糖酸钙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产程特征及母婴结局。方法选择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试产888例(16.63%)孕妇,其中经阴道分娩者767例(86.37%)为VBAC组,试产失败转剖宫产者121例(13.63%)为剖宫产组;以同期无剖宫产史阴道分娩者892为对照组,对产程时间、产程中异常指标、母婴结局等比较分析。结果无阴道分娩史的VBAC组总产程比对照组缩短(P 0.05);VBAC组人工破膜、胎盘早剥、急产、会阴切开、产后出血等发生率及产后2 h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VBAC组胎儿窘迫、人工破膜、胎方位异常、胎盘早剥、脐带异常、妊娠高血压疾病、子宫破裂等发生率及产后2 h出血量均低于剖宫产组(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过程应严密观察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0.
70例双胎分娩方式和围产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例双胎分娩方式和围产儿分析蒋慧萍,黄瑞萍双胎妊娠的母婴合并注明显高于单胎妊娠,故已列入高危妊娠而受到重视.双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率、胎先露异常、手术产、分娩时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均高于单胎妊娠.以下拟就70例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和围产儿,做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