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检查癌症患者切除淋巴结内有无微小癌转移,具有临床,病理重要性。350例Ⅰ期癌症患者包括非小细胞肺癌94例,乳腺癌112例,食管癌115例及外阴癌29例病理报告无癌围歼的淋巴结3715枚。应用单克隆抗细胞角蛋白,抗上皮细胞膜及多克隆角蛋白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重新检查。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 cularendotheliagrowthfactor ,VEGF)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 ) ,检测 114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 3 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VEGF表达水平。结果 :1)肺癌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78 70± 17 1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4 6 76±2 1 97)和肺良性病变组织 (17 70± 15 5 3 ) ,P <0 0 1;癌旁组织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 ,P <0 0 5。 2 )VEGF表达水平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p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均有密切关系 ,P <0 0 1。 3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VEGF在腺癌中表达最高 ,鳞癌次之 ,腺鳞癌最低 ,P <0 0 1。 4)肺癌组织中VEGF高表达组患者 5年生存率 (18 18% )明显低于低表达组 5年生存率 (61 19% ) ,P <0 0 1;VEGF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结论 :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异常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 ,因此可作为评估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Ⅰ期乳腺癌中KAI1蛋白表达与腋淋巴结微小转移的关系。方法对56例Ⅰ期乳腺癌的原发癌灶用抗KAI1及常规病理学检查未发现癌转移的840枚腋窝淋巴结用抗上皮细胞膜(抗EMA)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KAI1阳性表达率为32.1%(18/56);被检病例的21.4%(12/56)存在淋巴结内癌的微小转移。在非浸润性乳腺癌中KAI1阳性表达率(75.0%,6/8)明显高于浸润性乳腺癌(25.0%,12/48);淋巴结微小转移者KAI1阳性率(8.3%,1/12)显著低于无转移者(38.6%,17/44)。结论KAI1表达下降在乳腺癌转移的早期已经发生,并与肿瘤的侵袭能力密切相关,该基因表达的变化是临床上推断乳腺癌早期淋巴结转移与否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Ⅰ期乳腺癌中KAI1蛋白表达与腋淋巴结微小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56例Ⅰ期乳腺癌的原发癌灶用抗KAI1 及常规病理学检查未发现癌转移的840枚腋窝淋巴结用抗上皮细胞膜(抗EMA)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KAI1阳性表达率为32.1%(18/56);被检病例的21.4%(12/56)存在淋巴结内癌的微小转移;在非浸润性乳腺癌中KAI1阳性表达率为75.0%(6/8)明显高于浸润性乳腺癌(25.0%;12/48);淋巴结微小转移者KAI1阳性率为8.3%(1/12), 显著低于无转移者(38.6%;17/44)。结论 在乳腺癌转移的早期已经发生KAI1表达下降, 并与肿瘤的侵袭能力密切相关, 该基因表达的变化是临床上推断乳腺癌早期淋巴结转移与否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组织中半乳凝素3(Galectin-3)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早期胃癌患者胃癌组织Galectin-3的表达水平,采用淋巴结组织HE染色和角蛋白AE1/AE3表达检测判断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分析Galectin-3表达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结果:56例早期胃癌患者中,7例患者13枚淋巴结发现AE1/AE3阳性细胞,总阳性率12.5%(7/56),淋巴结总转移率11.67%(14/120);Galectin-3免疫反应在不同病理亚型早期胃癌组织中程度不同,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强,有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的早期胃癌组织中Galectin-3表达比无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的早期胃癌组织中Galec-tin-3表达明显增强。结论:胃癌组织Galec-tin-3高表达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风险,这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 COX -2 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生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72例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 16例转移淋巴结标本中的 COX 2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癌组织中 COX 2 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48. 6% (35/7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 6. 9% (5/72),χ2 = 46 239,P=0 000; COX- 2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 71 9% ( 23/32 ),高于肺鳞癌组织的42 8%(12/28),χ2 = 5 173,P= 0. 023,而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无表达。COX 2 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细胞分化程度、吸烟史、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关系,P>0 .05(P值分别为0. 354、0. 052、0 .490、0 .658、0 .587 和0 .726)。结论: COX-2蛋白过度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端粒酶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物用于常见胸部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评价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对原发性肺癌、食管癌手术切除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 ,并以相应的良性病变作为对照。结果 :3 2例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 84 4%( 2 7/3 2 ) ,癌旁组织为 9 4% ( 3 /3 2 ) ,良性组织中未检出端粒酶阳性。端粒酶活性随肺癌临床分期有升高趋势 ,伴淋巴结转移标本组阳性率 94 7% ( 18/19)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69 2 % ( 9/13 ) ,P <0 0 5 ;但与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3 7例食管癌端粒酶阳性率为 86 5 % ( 3 2 /3 7) ,癌旁组织为 18 9% ( 7/3 7) ,正常食管组织未检出端粒酶阳性。当癌侵及肌层及外侵后 ,其阳性表达率 10 0 % ( 2 3 /2 3 )高于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者 71 4% ( 10 /14 ) ,P <0 0 1。伴淋巴结转移标本阳性率 10 0 % ( 2 1/2 1)高于非淋巴结转移者 75 % ( 12 /16) ,P <0 0 5。结论 :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肺癌、食管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aspase 3基因的表达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bcl 2、Bax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 13例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11例不典型增生、5 4例肺癌及12例淋巴结转移癌石蜡切片组织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aspase 3、bcl 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肺癌、淋巴结转移癌中Caspase 3阳性率分别为 44 44 %及 41 66% ,显著低于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中的阳性率 84 61% ,P <0 0 1、P <0 0 5 ;低分化肺癌组织中阳性率 (2 0 0 0 % )较中分化 (62 5 0 % )、高分化(69 2 3 % )明显降低 ,P均 <0 0 1;Caspase 3蛋白表达与bcl 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Caspase 3基因在肺癌中表达下调 ,提示其失表达可能在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Caspase 3在分化差的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是肿瘤异常分化所致。Caspase 3和bcl 2蛋白在肺癌组织中呈现相反的表达方式 ,提示二者在肺癌细胞增殖动力学调节中可能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CK19 RT-PCR法检测淋巴结中肺癌微小转移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索检测淋巴结中肺癌微小转移灶的新途径。方法 区域性淋巴结共 15 9枚 ,取自 2 0例可手术的原发性肺癌患者 ,将每枚淋巴结均分为两等份 ,分别进行癌转移的病理学检测和细胞骨架角蛋白 19(CK19)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 本实验建立的CK19RT PCR法可检测到 1× 10 7个正常淋巴细胞中存在的 10个肺癌细胞。在被测的 15 9枚淋巴结中 ,42枚被病理切片和分子学方法同时证实存在转移 ,在余下的 117枚病检阴性淋巴结中 ,CK19RT PCR还发现 2 5枚存在微小转移。结论 与传统病理学检查相比 ,CK19RT PCR法可提高淋巴结癌转移检出率 ,从而准确地评价其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的抑癌基因PTEN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bcl 2、p5 3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浸润性乳腺癌 (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髓样癌等 )标本中PTEN、bcl 2及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62例乳腺癌标本中PTEN、bcl 2及p5 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4 5 % ( 4 0 /62 )、5 6 5 % ( 3 5 /62 )及2 7 4% ( 17/62 ) ;PTEN与bcl 2之间不具有相关性 ,P >0 0 5 ;PTEN与p5 3之间显著相关 ,P <0 0 1。乳腺癌PTEN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与肿瘤细胞学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及预后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PTEN低表达患者肿瘤细胞学分级高、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高、5年生存率低。结论 :1)抑癌基因PTEN在乳腺癌中确实存在突变或缺失。其表达水平的高低作为判断乳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侵袭力及转移的重要指标。 2 )PTEN与bcl 2协同表达与预后相关 ,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3 )PTEN突变或缺失可能与p5 3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肺癌淋巴结清除临床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和分布特点,以期为手术时淋巴结系统清除提供参考。方法:对320例肺癌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一侧全肺切除患者68例,肺叶或双肺叶切除患者252例。术中按照Naruke肺淋巴结分布图进行了系统淋巴结清除,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淋巴结转移率为48.7%(156/320),其中N2转移率为35.6%(114/320)。第7和4组淋巴结转移最活跃,淋巴结转移受肿瘤部位、细胞类型和分化程度等因素影响,上叶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中下叶,χ2=23.54,P<0.01;肿瘤越大,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就越高,χ2=13.47,P<0.01;低分化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比高分化癌高,χ2=5.36,P<0.05;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比鳞癌高,χ2=18.09,P<0.01。结论:多数肺癌的淋巴结转移遵循由近及远、自下而上、由肺内经肺门再向纵隔的转移规律,许多纵隔淋巴结转移呈"跳跃式"。肺癌切除术时无论是哪一叶均须施行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E1/AE3免疫组化标记检测食管癌根治标本中淋巴结内微小转移癌及食管周围软组织癌浸润的意义。[方法]对30例食管癌根治切除后阴性的淋巴结及食管周软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用SP法进行AE1/AE3标记。[结果]30例中337个淋巴结中292个HE切片诊断为阴性淋巴结者行AE1/AE3标记,发现23个阳性淋巴结,阳性表达率为7.9%。根据HE染色阴性再经AE1/AE3标记发现食管周软组织内微小癌灶者,其中黏膜下癌为0/3,癌浸及肌层者为7/11(63.6%)、癌浸及纤维膜者为13/16(81.3%)。[结论]AE1/AE3标记可为食管痛淋巴结的清扫提供参考,为判断癌细胞的浸润深度及范围、PTNM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KDR (kinasedomain containingreceptor)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LSAB法 ) ,检测 114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 ,3 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KDR表达水平。结果 :肺癌组织 ( 86 3 7± 10 90 )中KD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肺癌旁组织 ( 4 5 15±2 1 97)和肺良性病变组织 ( 2 0 0 2±11 60 ) ,P <0 0 1,肺癌旁组织显著高于肺良性组织 ,P <0 0 5 ;KDR表达水平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 ,P TNM分期和细胞分化程度均有密切关系 ,P <0 0 1,KDR高表达组患者 5年生存率( 2 1 19% )显著低于低表达组 ( 5 2 74% ) ,P <0 0 5。结论 :KDR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 ,可作为评估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肺癌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部位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3 3 2例肺癌患者施行肺切除术及广泛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分析淋巴结的转移规律。结果 清除淋巴结3 2 80个 ,N1 转移率 2 9.9%,N2 转移率 2 2 .4%。T1 、T2 、T3 患者淋巴结总转移率分别为 8.5 %、2 7.4%、61.2 %(P <0 .0 0 5 )。高分化鳞癌未发现淋巴结转移 ,中、低分化鳞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16.8%、19.6%,后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中、低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2 7.5 %、71.6%(P <0 .0 0 5 )。中央型及周围型鳞癌总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19.6%、11.7%(P <0 .0 0 5 ) ,N2 转移率分别为 10 .9%、2 .9%(P <0 .0 0 5 ) ;中央型及周围型腺癌总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5 7.9%、2 4.0 %(P <0 .0 0 5 ) ,N2 转移率分别为 47.5 %、17.8%(P <0 .0 0 5 )。相同T状态、细胞分化程度、肿瘤部位下 ,腺癌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高于鳞癌 (P <0 .0 0 5 )。结论 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发生部位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无转移性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率、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食管癌术后≥3年的患者,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68例,采用抗角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查找癌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癌细胞每个视野不超过5个就确定为微转移。结果16例患者22个淋巴结检出微转移1.8%(22/1246)存在微转移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50.0%(8/16),不存在微转移的复发率为11.5%(6/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存在微转移的患者术后生存率低于无微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对于常规病理检查阴性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信号转导途径中Akt的激活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明确乳腺癌中是否存在Akt的过度表达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60例乳腺癌患者中Akt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中Akt阳性率50·00%(130/260)。Akt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高于乳腺导管内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450;Akt在体积<2cm3的肿瘤和体积≥5cm3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6,P=0·0006;Akt在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与伴有1~3个或3个以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78,P=0·0000;χ2=31·61,P=0·0000);Akt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49·23%(64/130)低于阴性患者70·77%(9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8,P=0·0006。结论:Akt基因的激活可能与乳腺癌发生机制密切相关,且与预后相关,可作为预后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SIL-2R测定与肿瘤组织ER受体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可溶性白介素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2 receptor, SIL- 2R)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方法: 应用 ELISA双抗夹心法和免疫组化 SP法对 50 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 例滤泡状癌及 10 例髓样癌进行SIL- 2R及 ER测定。结果: 甲状腺癌患者术前血清中 SIL -2R含量(118. 20±43 50)pmol/L,明显高于甲状腺结节组(50 .28±12. 28) pmol/L 及对照组(49. 25±13. 32)pmol/L;术后20- d基本降至正常;甲状腺癌血清中SIL-2R升高与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甲状腺乳头状癌 ER阳性表达率(67 3%)显著高于滤泡状癌(40 0%)及正常组织 ( 8 0%); 原发癌 ER 阳性率(74. 2%)明显高于复发癌(20 .0%);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 ER 阳性率(68. 5%)高于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46 .6%)。结论:SIL- 2R和 ER对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疾病和评价疗效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肺癌组织中桩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桩蛋白 (Paxillin)、E -钙粘蛋白 (E cadherin)在人肺癌组织中表达及与肺癌病理特征、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 12 0例肺癌、80例癌旁无癌浸润肺组织、5 3例正常肺组织的Paxillin和E cadherin的表达。结果 :肺癌、癌旁无癌浸润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Paxill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 9 1% ( 4 7/12 0 )、81 3 % ( 65 /80 )、83 3 %( 4 4/5 3 ) ,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E 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 5 % ( 5 1/12 0 )、87 5 % ( 70 /80 )、96 2 %( 5 1/5 3 ) ,三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肺癌组织中Paxillin和E cadherin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Paxillin阳性表达率与肺癌术后 3年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E 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与肺癌术后 3年生存率有关系 ,P <0 0 5。结论 :肺癌组织中Paxillin、E cadherin表达可能与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有密切联系 ,可作为评价肺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4-3-3β在肺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大样本石蜡包埋组织(包含319例SCC,32例同组患者的正常肺组织)构建的组织微阵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分析14-3-3β蛋白表达状态与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4-3-3β在肺癌组织的原发灶表达阳性率为64.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织(阳性率为0,P<0.001).在手术时发生淋巴结转移的SCC组织的转移灶中14-3-3β蛋白的表达则显著降低,阳性率为36.6%(P<0.001).在无淋巴结转移的SCC原发灶中14-3-3β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75.8%,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SCC原发灶(阳性率为56.6%,P=0.003).结论:14-3-3β蛋白在SOC原发组织中高表达,其意义可能与抑制琳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2 7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0例乳腺癌组织p2 7蛋白的表达 ,分析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p2 7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率为61 67% (37 60 ) ,低表达率为 38.33% (2 3 60 )。p2 7低表达与乳腺癌肿瘤直径、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预后差相关。结论 :p2 7蛋白的检测对鉴定无淋巴结转移但预后较差的乳腺癌患者 ,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