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与未封堵患者对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本院产科2012-2015年妊娠合并房、室间隔封堵术后与未封堵患者各90例,比较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心功能、围生儿结局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封堵术后,孕中晚期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引产早产发生率、低体重出生儿发生率明显降低;肺动脉高压的轻度组心功能I~Ⅱ级者明显多于重度组,肺动脉高压的重度组心功能Ⅲ~Ⅳ级者明显多于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减少孕中晚期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改善孕产妇心功能状态,确诊后应尽早行缺损封堵术。显多于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减少孕中晚期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改善孕产妇心功能状态,确诊后应尽早行缺损封堵术。 相似文献
2.
3.
我科自1992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18例 ,行室缺修补术 ,死亡5例。现将患者外科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1对象本组118例 ,男67例 ,女51例 ,年龄0 75~12岁 ,平均 (4 1±2 3)岁。体重4 5~33kg ,平均 (13 5±7 4)kg。2岁以下34例 ,心功能 (NYHA)I级63例 ,II级55例。本组病例均经X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和 (或 )心导管检查确诊。X光片心胸比率0 57~0 73 ,平均0 64±0 08,肺纹理不同程度增多。心电图右室肥厚66例 ,双室…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1岁以内患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手术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自1999年2月~2004年11月我院356例1岁以内VSD伴PH患儿均于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VSD修补术。根据彩色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压力分三度:30mmHg≤SPAP〈50mmHg为轻度;50mmHg≤SPAP〈70mmHg为中度;SPAP≥70mmHg为重度,其中轻度151例,中度134例,重度71例(双向分流10例,均以左一右分流为主);年龄1~6个月134例,6~12个月222例;体重≤5kg48例,〉5kg208例。结果年龄1~6个月死亡5例(3.75%),6~12个月死亡3例(1.4%)、体重≤5kg死亡3例(6.2%),〉5kg死亡5例(2.4%);轻度pH患儿死亡1例(0.7%),中度pH患儿死亡2例(1.5%),重度pH患儿死亡5例(7%),、舍并严重低心排者4例,其中3例死于围术期.1例自动出院;术后发生肺高压危象者3例,均治愈;合并肾功能衰竭者3例,其中1例通过腹膜透析治愈,2例死亡;合并肺不张行再次气管插管2例均治愈;因术中腔静脉引流不畅造成多脏器水肿而死亡1例手术病死率与pH程度、年龄、体重、合并症等呈明显相关.结论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术中引流通畅以及正确的术后处理,术前、术后适当控制肺动脉压力及超滤亦可减轻心脏负担,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6.
经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收缩压≥90 mmHg或肺动脉平均压≥60 mmHg者即为重度肺动脉高压[1].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而婴儿室间隔缺损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后护理难度相当大,这与此类患儿本身病情严重、年龄小、发育差、体质量低、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有关.我院于2011年1月收治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男,1岁7个月,体质量7 kg,生长发育较差,出生后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人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重度)、支气管炎.入院后于1月17日送手术室经口气管插管,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股动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外周静脉置管,插导尿管,放心包、纵隔引流管.连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通过静脉置管多通道给药,记录出入液量.术后带气管插管人监护室,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予镇静剂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等,定时照胸片、查血气、生化等.根据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和治疗方案,持续重症监护.1月18日停镇静剂,调呼吸机参数,病情稳定,遂停呼吸机,抽血查血气并观察后于当晚拔除气管插管,之后加强翻身、拍背,适时吸痰,患儿情况良好.1月19日凌晨,患儿出现反应差、压眶反射消失、血氧饱和度下降,于是通知麻醉科行紧急气管插管,插管成功,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镇静剂,每4h抽血查血气分析,根据血气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1月21日再次停呼吸机,之后拔除气管插管,患儿情况逐渐好转,1月24日转出监护室,1月28日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室间隔缺损(VSD)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AH)患儿的应用效果及对氧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VSD伴重度PAH患儿107例,依据吸痰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53例)和密闭组(54例)。常规组给予开放式吸痰,密闭组给予密闭式吸痰,对比两组患儿心率(HR)、动脉血压(ABP)、氧代谢动力学参数以及右心导管检查和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吸痰后2 min HR、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较吸痰前2 min均升高,但密闭组升高幅度低于常规组(P<0.05)。吸痰前后各时间段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吸痰前2 min至吸痰后15 min PaO2和SaO2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aCO2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吸痰即刻、吸痰后2 min PaO2,PaCO...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自1996年1月-2003年8月,47例SVD伴PH婴幼儿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温血心肌停搏液连续灌注及间断褥式缝合法进行VSD修补术。围术期进行综合性降肺动脉压的处理,注意心肌保护,合理使用呼吸机及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应用强心剂、利尿剂、镇静剂及广谱抗生素。结果:2例(4.3%)患儿术后分别死于呼吸功能衰竭及肺动脉高压危象,2例(4.3%)患儿术后分别并发右心功能不全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治愈出院。随访36例,恢复良好。结论:VSD伴PH婴幼儿围术期注意维护心肺功能,合理应用肺血管扩张药物,手术安全性提高、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大型室间隔缺损在1岁以内常有反复心衰、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落后并常伴有进行性的肺高压。我院1995年6月至1998年10月为1岁以内的3例室间隔缺损并肺高压的婴儿实施早期手术根治,均获成功。本文就1岁以内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婴儿早期根治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特点及术后监护进行讨论。临床资料 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年龄9月、11月、12月,体重为8kg、85kg、95kg。3例入院前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曾于内科多次住院,经强心、利尿药物抗心衰治疗,效果不佳。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P… 相似文献
11.
患儿女,12岁。因活动后气促、心悸半年余加重伴声音嘶哑一月余。入院前半年自觉活动后气促、心悸、乏力,无咳嗽、咯血。曾在当地医院诊治无效。近一月来轻微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药实践》2017,(12)
目的:探究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围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76例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予以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并对存活患者进行随访2~6个月,记录肺动脉高压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肺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及肺循环与体循环压力之比(Pp/Ps)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存活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8.9%(P<0.05);观察组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率、低心排综合征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存活患儿肺动脉高压率为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围术期加强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3.
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心脏手术后,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将严重影响患儿的心肺功能.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提高手术后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我院自2001年至2004年共收治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29例,术后通过加强监护,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肺动脉压力,使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顺利康复.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对38例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围术期呼吸管理。方法:术前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护理,积极控制感染,吸氧,控制肺动脉高压,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本组患者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直视手术,术后全部患儿选用美国BP760呼吸机,机械通气方式选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结果:38例患儿中,术后发生肺不张3例,占7.9%;1例气胸,占2.6%;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4—25h,患儿全部痊愈。结论:合理使用呼吸机支持治疗,积极控制肺部感染,控制肺动脉高压,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提高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效果,分析总结103例患者的手术经验.方法 1998年1月-2006年7月我科连续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纠治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103例,其中21例为重度肺动脉高压,年龄6个月~27岁,平均年龄(9.5±1.2)岁,合并房间隔缺损17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6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55例.结果 103例患者中死亡3例.肺炎、肺不张7例,室性心律失常3例,血红蛋白尿5例,切口感染1例,经过处理后均痊愈.结论 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掌握好适应症,手术时机和正确的术中术后处理直接影响到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指证。方法采取中低温体外循环常规停跳修补室间隔缺损144例,并同期纠治其它心内畸形36例。结果治愈140例(97.2%),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4例。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掌握其手术指证,是手术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婴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7年1月~10月共收治婴儿VSD伴重度PH 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3~11月,平均(7.0±2.9)月,体重3.9~8.0kg,平均(6.5±1.2)kg.所有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果:本组术后无死亡.术后并发症9例.其中低心排2例,心律失常2例,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2例,二重感染1例.术后1月复查彩超,除4例有轻度PH,其余肺动脉压均恢复正常.所有志儿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精心的术前准备、术中减少体外循环损害、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适宜的血流动力学支持和适当机械通气是婴儿VSD合并重度PH患儿成功治疗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自制带单向活瓣补片矫治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自体心包片缝制于中央打孔的涤纶补片上形成单向活瓣,用该补片修补15例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早期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术后无早期死亡,6例出现低氧血症需呼吸机支持;术后2周复查心脏彩超,12例活瓣已关闭,3例存在右向左分流;其中1例术后2个月活瓣关闭.结论 带单向活瓣补片修补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术后早期特定情况下活瓣开放,出现右向左分流,可以有效缓解右心室后负荷,使患者能度过术后危险期,减少围手术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修补体会。方法对58例VSD合并肺高压的婴幼儿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行手术治疗术中术后加强心肌保护和呼吸道管理。结果本组56例患儿痊愈出院,治愈率96.6%。随访半年~6年,身体发育良好,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2例术后3d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3.4%。结论婴幼儿VSD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积极早期手术。围术期的心肌保护和呼吸道处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1998-02~1998-07,我科成功地救治了1例因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行心内直视术后继发霉菌性心内膜炎的患者,经再次手术而愈。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案摘要 患者,男,13岁,术前诊断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中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Ⅱ~Ⅲ级。入院后第10天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的补片修补和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术后多次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经积极抢救脱险,取血标本送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