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维吾尔族、汉族口腔鳞癌中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在口腔鳞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69例(维36、汉33例)口腔鳞癌中的凋亡细胞和增殖细胞进行原位观察和比较。结果:维汉民族间增殖指数和凋亡细胞指数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高分化口腔鳞癌与中低分化口腔鳞癌之间增殖指数及凋亡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部位的口腔鳞癌其增殖指数无显著差异,而舌癌组凋亡指数高于唇癌组和牙龈癌组(P>0.05),增殖指数与凋亡指数在口腔鳞癌中呈负相关关系(r=-0.663)。结论:口腔鳞癌癌变过程不仅存在活跃的细胞增殖,而且存在细胞凋亡之异常,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平衡失调在肿瘤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oipoietin-2,Ang-2)及其受体(Tie-2)在人口腔鳞癌的表达水平及其在口腔鳞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4例口腔鳞癌组织及1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Ang-2及其受体Tie-2、CD34的表达.结果Ang-2在口腔鳞癌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P<0.05),且Ang-2的表达随口腔鳞癌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强,Ⅲ级>Ⅱ级>Ⅰ级且差异具显著性(P<0.05).Tie-2及CD34在口腔鳞癌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P<0.05).但随口腔鳞癌病理分级的升高,Tie-2、CD34虽呈现递增趋势,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口腔鳞癌中,血管生成增加,Ang-2/Tie-2可能参与口腔鳞癌血管生成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口腔鳞癌临床分期及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 2例口腔鳞癌中VEGF、CD3 4 的阳性表达。 结果 在 5 2例口腔鳞癌中Ⅰ~Ⅳ期的VEGF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 ,但Ⅳ期患者的VEGF阳性表达强度较高 (P <0 .0 1) ,微血管密度 (MVD)与VEGF阳性表达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rs=0 .776 ,P <0 .0 1)。 结论 口腔鳞癌患者VEGF阳性表达率高 ,MVD增高 ,VEGF在调控肿瘤血管形成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转染PTEN的鳞癌细胞的增殖情况及PTEN在口腔白斑及鳞癌中的表达,探讨PTEN基因在口腔鳞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从正常组织中扩增PTEN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PTEN,采用脂质体将pcDNA-PTEN转染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系,MTT法观察转染前后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PTEN基因转染后细胞各周期细胞所占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口腔白斑(25例)和口腔鳞癌组织(32例)中PT
EN蛋白表达率。结果:成功构建pcDNA-PTEN载体,并获得阳性转染细胞。与空载体组相比,转染pcDNA-PTEN组的舌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空载体组比较,转染PTEN基因的Tca8113细胞G0-G1期细胞数增多(P<0.01), S期细胞减少(P<0.01);PTEN在口腔鳞癌中表达减少或缺失,且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结论:PTEN的表达可抑制舌鳞癌细胞的生长;PETN在舌鳞癌发展过程中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5.
pRb2/p130和P27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Rb2/p130和p27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8例口腔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的pRb2/p130和p27蛋白的表达。采用统计学分析和Image-Proplus5.0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pRb2/p130蛋白在口腔鳞癌的阳性表达低于正常口腔粘膜中的表达,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在口腔鳞癌低分化组和高分化组中的阳性表达,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p27蛋白在口腔鳞癌低于正常口腔粘膜中的阳性表达,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口腔鳞癌中pRb2/p130蛋白和p27蛋白表达呈显著相关性。结论pRb2/p130和p27蛋白在人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两者可能有协同抑制人口腔鳞癌发生和恶性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P15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P15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例口腔粘膜上皮单纯增生、25例异常增生、52例鳞癌中P15的表达。结果 上皮单纯增生组、异常增生组和鳞癌组P1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76%、57.7%,其中上皮单纯增生组与鳞癌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鳞癌组中P15的阳性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递减。无淋巴结转移组P15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P15阳性细胞计数随组织恶性程度增高而递增。结论 P15基因不仅参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参与其转移过程的调节,检测P15蛋白可能对口腔鳞癌的预后判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口腔鳞状细胞癌与人乳头瘤病毒各亚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鳞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各亚型的关系.方法:运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37例口腔鳞癌患者和21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的DNA,对两组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口腔鳞癌组, 37例病人19例HPV呈阳性,其中13例为16型,5例为18型,1例为16型和18型混合感染.21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4例HPV呈阳性,均为16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2 0,P<0.05).结论:口腔鳞癌的发生与HPV有关,HPV参与了口腔鳞癌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MP-2、HIF—1α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两者相关性及其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2和HIF—1α在86例口腔鳞癌和20例正常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两者的相关性。结果:MMP.2和HIF-1α在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9%和90.70%,均高于正常组织15.0%,10.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MMP-2和HIF-1α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CAMMA值0.496,P=0.006)。结论:MMP-2和HIF-1α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相互作用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口腔鳞癌临床最多见的是高、中分化程度的鳞癌,低度分化极为罕见,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与愈后关系紧密,多药耐药糖蛋白p-gp170和人抗增殖核细胞抗原ki-67较具代表性,检测多药耐药糖蛋白p-gp170和人抗增殖核细胞抗原ki-67在不同分化的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以探讨二者与口腔鳞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gp170和ki-67在41例高分化和17例中分化口腔鳞癌中的表达,p-gp170在高、中分化的口腔鳞癌表达关系采用χ2检验,ki-67在高、中分化的口腔鳞癌表达关系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p-gp170在高分化和中分化鳞癌之间的关系应用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相关分析,χ2值为15.172,P值为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i-67高分化组平均值为5.40,中分化组为10.34,ki-67采用秩和检验,Z值为-3.567,P值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腔鳞癌恶性程度越高,耐药指标多药耐药糖蛋白p-gp170的表达水平越高,其增殖指标人抗增殖核细胞抗原ki-67表达水平越高,二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ISH)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STAT3 mRNA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25.0%(15/60)、40.0%(12/30)和68.3%(41/6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3.855,P<0.05);不同分化程度、不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之间STAT3 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χ2=15.912,χ2=25.616,χ2=7.455,均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联,不同分化等级的鳞状细胞癌组织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Ⅰ级40.0%,Ⅱ级73.9%,Ⅲ级90.9%;χ2=11.532, P<0.05);浅层浸润癌组织与深层浸润癌组织的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浅层26.3%,深层92.7%;χ2=24.989,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发生转移91.3%,未发生转移59.5%;χ2=5.602,P<0.05)。正常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13.3%(8/60)、30.0%(9/30)和71.2%(43/6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3.855,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TAT3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均增高,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提示STAT3过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STAT3有望成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VEGF MV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与微血管密度 (MV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 (OSCC)发生发展中的相关关系。方法 运用兔抗人VEGF多克隆抗体和鼠抗人CD3 4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技术标记VEGF、微血管内皮细胞。结果 在 76例OSCC中Ⅰ、Ⅱ、Ⅲ、Ⅳ期VEGF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 ,Ⅳ期VEGF阳性表达级别与Ⅰ、Ⅱ、Ⅲ期病例中VEGF阳性级别有显著差异。不同分化病例中的VEGF表达无显著差异。颈淋巴结转移组与无颈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MVD表达 ,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Ⅲ、Ⅳ期的MVD表达与Ⅰ、Ⅱ期有显著差异。不同分化病例中的MVD表达有显著差异。MVD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口腔鳞癌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改变是导致口腔鳞癌病灶内微血管密度改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0例人口腔鳞状细胞癌、10例上皮单纯增生、50例上皮异常增生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中有8例iNOS表达阳性(80%),与正常黏膜组及单纯上皮增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皮异常增生组中有38例iNOS表达阳性(76%),与正常黏膜组及单纯上皮增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上皮异常增生组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iNOS诱导产生的NO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闻梅娟  冯一中 《河北医学》2014,20(2):213-216
目的:探讨分析鼠双微染色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和p53在正常人口腔黏膜(NOM)、口腔白斑(OLK)及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其在OLK及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患者56例和口腔白斑患者44例,随机选取5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50例NOM、56例OSCC以及44例OLK患者的组织中MDM2蛋白和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MDM2和p53阳性表达率在NOM、OLK及OSCC组织中呈明显的逐渐升高趋势,对照组正常黏膜中MDM2和p53阳性表达为0,口腔白斑组MDM2和p53阳性表达为56.8%和38.6%;口腔鳞癌组MDM2和p53阳性率分别为76.8%和69.6%,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口腔白斑组和口腔鳞癌组在MDM2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53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MDM2和p53蛋白在口腔白斑组(r=0.628)及口腔鳞癌组(r=0.829)均呈现正相关。结论:MDM2和p53蛋白功能异常是口腔黏膜上皮发生癌变的重要因素之一。MDM2和p53表达水平与OLK和0SCC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在口腔鳞癌的形成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p53在人和小鼠正常口腔黏膜、口腔异常增生组织、ISI腔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人和小鼠各8例口腔正常黏膜,各8例Vl腔异常增生组织,各8例口腔鳞癌组织中p53的表达情况。结果人口腔正常黏膜p53表达率为0.0%(0/8),口腔异常增生组织p53表达率37.5%(3/8)、口腔鳞癌p53表达率62.5%(5/8);小鼠正常口腔黏膜p53表达率为0(0/6),口腔异常增生组织p53表达率为50.0%(4/8),口腔鳞癌p53表达率为75.O%(6/8)。结论p53蛋白阳性表达在人和小鼠保持一致性,均随病理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加。小鼠口腔鳞癌模型与人类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靶向Xklp2靶蛋白(TPX2) 和Aurora 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PX2 和Aurora A表达在口腔鳞癌治疗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口腔鳞癌标本61例,另选29 例癌旁组织和61 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PX2 和Aurora A蛋白的阳性表达,在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并进行结果判定。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TPX2 和Aurora A的蛋白表达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PX2 蛋白在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4.9 %(3/61)、51.7%(15/29) 和86.9%(53/6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urora A 蛋白在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的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3.3%(2/61)、44.8 %(13/ 29) 和72.1 %(44/ 6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TPX2 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联(P<0.05)。随Aurora A表达水平的增高,口腔鳞癌的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也相对增加 ( P<0. 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在口腔鳞癌组织中TPX2与Aurora 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 0.445,P<0.01)。结论:TPX2和Aurora A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且二者间也有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Bcl 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 (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 ,OSCC)中的表达及与其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分别检测 10例口腔正常黏膜 ,10例单纯性增生 ,2 0例癌前病变 ,76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Bcl 2的表达。结果 Bcl 2在正常黏膜、单纯性增生中未见表达 ,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Bcl 2阳性 2例 ,阳性细胞局限于基底层细胞 ,染色较淡。在OSCC中Bcl 2蛋白阳性表达率比正常组、单纯性增生组、不典型增生组高 (P <0 .0 5 )。Bcl 2的阳性表达率、阳性分级在Ⅰ、Ⅱ、Ⅲ、Ⅳ期病例及是否颈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性差异。病理中、低分化组中Bcl 2的表达率比高分化组比较有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Bcl 2的表达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维吾尔族口腔鳞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病理生物学特征问的关系及临床意义,为有效防治口腔鳞癌提供实验科学依据。方法:对66例维吾尔族口腔鳞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CNA的表达及变化,采用PCR技术检测HPV感染率。结果:PCNA在口腔鳞癌中阳性率为84.8%,在口腔正常组织中阳性率为1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在口腔鳞癌中阳性率为42.4%.在口腔正常组织中阳性率为8.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CNA在细胞内的过度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状上皮组织良性病变的恶性转化过程起关键性的作用,可对良、恶性病变从分子水平进行评估,并可作为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鳞癌的分子生物学指标。(2)HPV16、18型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口腔鳞癌发生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 45例宫颈鳞癌中PCNA基因过度表达的研究 ,探讨其在子宫颈鳞形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及ABC法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观察 ,并对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 (PCNALI)进行计数。结果 从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到CINⅡ级到子宫颈鳞癌 ,表达PCNA阳性的细胞范围和阳性强度呈明显增高的趋势 ,三者间PCNALI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在 45例鳞状细胞癌中PCNALI随着肿瘤分级增高而增高。鳞癌Ⅰ级、Ⅱ级和Ⅲ级之间PCNALI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局部淋巴结有转移癌者和无转移癌者PCNALI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CNALI对于检测宫颈鳞癌的发生与发展、早期诊断及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测患者的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和口腔黏膜鳞癌的不同表达,分析它在口腔黏膜鳞癌及其癌变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它的异常表达与口腔黏膜癌变、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yclin D1在17例正常口腔黏膜、6例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和52例口腔黏膜鳞癌的不同表达。结果(1)Cyclin D1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黏膜不典型增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在口腔黏膜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同时,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的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2)Cyclin D1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结论Cyclin D1在口腔黏膜鳞癌的分化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的不良分化和转移密切相关,这可为口腔鳞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