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和误诊原因。方法 对郑州市中心医院1999年以来的1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误诊的原因。结果 11例患者中首诊确诊3例,误诊心绞痛3例,急性心肌梗塞2例,心衰1例,肠梗阻1例,呼吸系统疾病1例,脑血管病1例。结论 主动脉夹层误诊率高,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注意鉴别诊断,以期发现早期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误诊的原因。方法2000年1月~2005年6月间,对12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复杂,高血压是导致AD发生的常见原因。心脏彩超、CT及MKI三种检查技术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结论AD症状呈多样性,患者症状与夹层破口有一定的联系,AD的形成与高血压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4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 (AorticDissection简称AD)系主动脉内膜撕裂后循环中的血液通过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 ,导致血管分层 ,是心血管疾病中最致命的急诊之一。有研究表明[2 ,3] ,未经治疗的AD患者 ,发病第一天内每小时死亡约 1%、约 5 0 %一周内死亡、约 70 % 2周内死亡 ,约 90 %一年内死亡 ,故争分夺秒地明确诊断及积极治疗尤为重要。以往一直认为AD为少见病 ,随着近年来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的提高 ,国内外报道逐渐增多。但由于本病发病急 ,表现复杂 ,目前仍有相当比例患者被误诊。广东省人民医院在 1992~ 2 0 0 1…  相似文献   

6.
急性主动脉夹层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发病在2周内,各种病因造成主动脉壁内膜破裂,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两层分离状态.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夹层(AD)又称主动脉夹层分离,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情复杂、死亡率高的特点。据统计,未经特殊治疗的病例约有3%的患者猝死,发病2d内死亡者占37%~50%,发病1周内死亡者占60%~70%。AD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早期确诊较困难,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个高危重症。现将我科2002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收治的AD患者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AD)的主要患病危险因素、特征性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连续确诊的6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占AD发病的74.2%,胸背腰腹部剧痛占AD的90.3%,超声、螺旋CT、MRI和血管造影诊断AD的敏感性分别为92.2%、94.4%、95%和88.9%。介入/外科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AD的预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的形成与高血压有明显相关性,注重临床表现,及时完善辅助检查,早期诊断AD并不困难,内科治疗基础上的介入或外科手术可改善A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分离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AD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5例AD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是AD的主要危险因素。AD患者由于夹层受累部位、范围、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影像学UCG/MRI/CT检查结果是正确诊断的主要依据,MRI被确认为AD诊断的金标准。急性期的内科治疗主要目标是降低收缩压和减弱左室收缩力,并且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早期诊断和积极正确治疗主动脉夹层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主动脉夹层420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湖北省随州市近10年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0年12月在随州市中心医院住院首次入院确诊的42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逐年增加。老年组心率明显低于年轻组[(72.1±13.6)次/min比(83.1±17.4)次/min],年轻组的就诊时间及确诊时间明显早于老年组。女性患者确诊时间却明显迟于男性患者。Stanford A型病例发生胸痛的几率明显大于Stanford B型病例,而Stanford B型病例发生腹痛的几率明显大于Stanford A型病例。Stanford B型病例确诊时间明显迟于Stanford A型病例。急性主动脉夹层住院总死亡率为18.1%。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逐年增多,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胸痛、腹痛、后背痛、转移痛等症状,注意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并高度警惕老年、女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本科收治的6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因和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诊断分型、治疗方式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主动脉夹层中,Stanford A型18例,Stanford B型44例,高血压是该病最主要的高危因素,多数以胸背部疼痛为首要症状,主动脉增强CT及三维重建有助于明确诊断。本组中1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死亡2例(13.3%),截瘫1例(6.7%);41例行覆膜支架人工血管腔内隔绝术,术后发生内瘘2例(4.9%),死亡1例(2.4%),截瘫1例(2.4%)。术前死亡4例(6.4%),自动出院2例(3.2%)。其余随访患者术后未出现与主动脉夹层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总体生存质量好。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合理的治疗是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计达  贾立静  陈威 《河北医学》2011,17(5):583-585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DeBakeyI型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急诊确诊率.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急诊收入的52例DeBakeyI型AD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52例DeBakeyI型AD患者突发胸骨后撕裂样剧痛为92.31%,有高血压史为59.62%,吸烟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老年A型主动脉夹层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提高老年主动脉夹层手术疗效.方法:主动脉夹层手术的老年患者31例,其中男25例,女6例,年龄61-78岁,平均65岁.术前严密控制血压心率并完善术前准备,升主动脉根据受累部位采用Wheat、Bentall、David术,弓部及远端均行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术后带气管插管入重症监护室( ICU)进行严密系统监护,积极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6.5%),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血管吻合口出血1例;肾功能衰竭3例,1例治愈,2例放弃治疗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规范完善的围术期处理是提高老年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人工血管置换术的围术期监护。方法收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8例,给予绝对卧床,术前严密观察疼痛的性质及进展、控制血压在适当水平、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以有效预防动脉瘤破裂,为患者赢得手术时机;均实施人造血管置换术,术后加强各系统功能监护,密切观察病情,严格控制高血压,预防并发症。结果围术期监护(3.3±2.2)天,27例患者经围术期监护安返病房,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围术期监护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与超声心动图在急诊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急诊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MSCT和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比较MSCT与TTE诊断急诊AD分型的准确率,对急诊AD患者主动脉瓣、主动脉弓部、胸腹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异常诊断准确率及对急诊AD破裂口、血栓及心包积液的检出率差异。结果MSCT对急诊AD分型、胸腹主动脉异常及冠状动脉异常诊断准确率高于TTE,对主动脉瓣异常诊断准确率低于TTE(P<0.05)。2种方法对急诊AD患者主动脉弓部异常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对急诊AD破裂口、血栓及心包积液的检出率高于TTE(P<0.05)。结论TTE对急诊AD分型、胸腹主动脉异常及冠状动脉异常诊断准确率低于MSCT,对急诊AD破裂口、血栓及心包积液的检出率低于MSCT,对主动脉瓣异常诊断准确率高于MSCT,且操作便利、无辐射,2种方法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排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16排螺旋CT平扫和血管造影,采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建。结果不同重建方式从不同方面显示了主动脉夹层的范围、真假腔、内膜片、破口、分支受累情况以及支架置入情况,综合运用可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结构和特点。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是一种快速、安全、可靠、无创的检查手段,对主动脉夹层的术前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术后随访观察有极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T与MRI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检查方式分为CT组(n=32)和MRI组(n=30)。比较CT与MRI在AD诊断分型以及检出真假腔、撕脱内膜片、内膜破口等的应用价值。结果CT与MRI对AD患者DeBakey分型、真假腔、撕脱内膜片、内膜破口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对主动脉分支受累、主动脉钙化检出率大于MRI组,对附壁血栓检出率小于MRI组(P<0.05)。结论CT与MRI在AD分型、真假腔、撕脱内膜片、内膜破口诊断中均具有良好价值,CT在主动脉分支受累、主动脉钙化检出方面优于MRI,MRI在附壁血栓检出方面优于CT,两种方法各有优劣,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适当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35例确诊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剧烈胸痛为常见首发表现,并且超声、螺旋CT两种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快速诊断.结论:提高对AD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和认真体格检查,及时行有效辅助检查,对A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