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孕妇血清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按孕周将614名孕妇分为早孕(〈12周)、中孕(13-27周)和晚孕(〉27周)3个实验组,102名正常体检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清微量元素铁(Fe)、钙(Ca)、锌(Zn)、镁(Mg)、铜(Cu)和铅(Pb)含量,分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实验组血清Fe、Ca、Zn含量低于对照组,孕妇血清Fe、Ca、Zn缺乏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缺Fe孕妇的比例(〉60%)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大。晚孕组血清Pb〉100μg/L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导(P〈0.05);孕妇血清Mg、Cu缺乏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妇应根据不同孕周,合理补充微量元素铁、钙和锌;并采取措施,降低血铅浓度。  相似文献   

2.
孕期母体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孕妇妊娠各期血清微量元素Zn、Fe、Cu、Ca、Mg的含量.方法采用日本岛津AA-6800型原子吸收仪测定北京地区妇女早孕108例、中孕107例、晚孕108例母体血清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选择62例正常育龄未妊娠妇女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做对照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血清Zn、Fe、Mg孕期各组均低于非孕期对照组,并随孕周增加而逐渐降低.Cu含量孕期各组均高于未孕组,并随孕周增加而逐渐升高.Ca含量孕期各组与非孕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孕期孕妇通过药物或饮食调节进行补钙有关.结论孕期动态监测孕妇血清微量元素,以指导不同孕期微量元素补充,对预防不良妊娠结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干预对临产妇血清和产妇乳汁的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1月在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产检分娩的82例初产孕妇为研究对象,初次体检即确诊为缺乏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1例,两组孕妇均接受常规体检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孕妇于整个孕期接受个体化饮食干预护理。对比两组孕妇临产前血清和产后第7d乳汁中微量元素钙(Ca)、铁(Fe)、锌(Zn)、铜(Cu)和镁(Mg)水平。结果入组前,两组的血清各元素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临产前血清和产后乳汁Ca、Fe、Zn和Cu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产前血清及产后乳汁与入组时血清各元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临产前血清中Ca、Fe、Zn和Cu水平均高于入组时(P0.05),临产前血清和产后乳汁Mg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乳汁Ca和Zn高于入组时血清Ca和Zn(P0.05),产后乳汁Fe和Cu低于入组时血清Fe和Cu(P0.05),产前血清和产后乳汁Mg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前和产后干预组的Ca、Fe、Zn和Cu缺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Mg缺乏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干预能够提高临产妇血清和产妇乳汁微量元素水平,可预防孕妇产前和产后的Ca、Fe、Zn和Cu等微量元素的缺乏,同时也可为婴儿提供含Ca、Fe、Zn和Cu等微量元素丰富的乳汁,有利于母婴健康,但有必要增加样本量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厉君  刘根贤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152-5153
目的:了解全血中微量元素Cu、Fe、Zn、Ca在妊娠各期的含量,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728例不同孕期妊娠妇女血液中铜(Cu)、锌(Zn)、钙(Ca)、镁(Mg)、铁(Fe)5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妊娠妇女主要缺乏铁、钙、锌3种微量元素,其缺乏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且铁、锌、钙的缺乏率随孕周的增加而增高。结论:孕妇血中微量元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应根据不同孕周,合理补充微量元素铁、钙、锌。  相似文献   

5.
张虹 《中国卫生产业》2012,(12):64-64,66
目的探讨本地区孕妇血液微量元素含量。了解孕妇在不同孕期血液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指导孕妇合理补充及合理饮食。方法对1088例不同孕月的孕妇血液锌(Zn)铜(Cu)铁(Fe)钙(Ca)镁(Mg)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结果除铜(Cu)镁(Mg)在正常参考值的范围内外,锌(Zn)铁(Fe)钙(Ca)均有不同程度地缺乏,其中缺Ca者占5.8%,缺Zn者占3.1%,缺Fe者占2.3%。结论本区孕妇以缺Ca缺Zn缺Fe为主。应加强孕期保健管理,加大孕妇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强调孕前及孕早期就应该加强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近年本地区孕妇钙(Ca)、铜(Cu)、铁(Fe)、镁(Ma)、锌(Zn)五种元素的水平及缺乏情况。方法采用BH2200S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来我院门诊产前监测咨询的6 698名孕妇的五种元素结果,根据孕期、年龄、季节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地区Ca、Cu、Fe、Mg、Zn的缺乏率分别为9.85%,0.12%,43.40%,3.87%,7.87%。其中以Fe缺乏最为常见,且随着早、中、晚孕期的发展Fe元素水平不断下降,Fe缺乏率逐渐上升(P0.05)。不同季节五种元素的比较,在冬春季节Fe、Mg、Zn缺乏情况较夏秋季节更易发生(P0.05)。结论本地区孕妇全血五种元素以Fe、Ca、Zn缺乏为主,尤以Fe为甚,应优化孕期饮食结构,重视孕期营养平衡,孕期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保证母体及胎儿的发育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钙干预对钙及微量元素代谢的影响。方法:以42名年龄在21~28岁、第一胎妊娠16~18w孕妇为对象,将其分为孕中期补钙(Ⅰ)、孕中期钙联合干预(Ⅱ)、孕晚期补钙(Ⅲ)三组。Ⅰ~Ⅱ组于20±2w、Ⅲ组于32±2w开始进行钙干预(600mg/d)直至产后1w,Ⅱ组同时补充高钙奶粉40~60g/d,并于24±2w、36±2w、分娩时、产后1w分别抽取母血或脐血测定血清中Ca、P、Zn、Fe、Cu含量。另取16名未补钙剂的第一胎孕妇作对照。结果:通过膳食指导保证各组热能与营养素摄入相近。经钙干预后整个孕期与产后血清钙、磷代谢相对稳定。钙补充以孕末期为佳,产后Ⅲ组血钙高于对照组。过量钙摄入可能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尤其是锌的代谢。结论:孕妇补钙以孕晚期为宜,避免过量钙摄入,并注意适当调整膳食结构,增加富钙食品与VD的摄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蔗渣膳食纤维(DF)对大鼠血清中Ca、Zn、Mg、Cu、Fe的影响.方法 将纯种系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高脂组、5%、10%和20%膳食纤维(DF)高脂组饲养4周1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Ca、Zn、Mg、Cu、Fe的含量.结果 各组大鼠的血清微量元素Cu、Ca、Mg、Zn、Fe含量分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蔗渣膳食纤维对大鼠的血清微量元素Cu、Ca、Mg、Zn、Fe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其中Cu、Zn在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有降低趋势,而Mg的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有升高趋势.各组问膳食纤维的浓度与元素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王建辉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132-2133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在孕前、孕中及产后微量元素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为育龄妇女营养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1月-2011年5月在本院孕前、孕中检查及产后体检的225例育龄妇女血样,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检测Ca、Mg、Fe、Zn、Cu的含量。结果不同时期妇女全血中Ca、Mg、Fe、Zn、Cu含量呈偏态分布,孕期及产后铁缺乏常见(P〈0.05)。另外,孕期和产后妇女锌、钙也总体偏低(P〈0.05)。结论孕期及产后妇女微量元素营养状况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提示应注意合理营养摄入,根据饮食习惯科学补充必需的微量元素,适当加强锻炼,对体内胎儿发育及自身恢复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孕妇不同时期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为孕妇及时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指导。方法:按孕周将300例孕妇分为早期妊娠(14周)、中期妊娠(14~27周末)、晚期妊娠(≥28周)3个实验组,以30名正常体检的健康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不同孕期孕妇及对照组妇女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铁、钙、镁的含量,比较各组微量元素水平。结果:各实验组血清Cu水平在整个孕期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血清Zn、Fe、Mg、C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女性妊娠后体内微量元素有明显的变化,应及时进行监测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孕妇体内5种元素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该地区孕妇在不同孕期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掌握该地区孕妇微量元素的缺乏状况,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按孕周将720名孕妇分为早孕(小于12周)、中孕(13~27周)、晚孕(大于28周)3个实验组,112名正常体检妇女做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孕妇及对照组妇女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血清中微量元素的缺乏状况.结果 孕妇体内微量元素钙、铁、锌的缺乏率与非妊娠期妇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且随着孕周的变化,孕妇微量元素钙、铁、锌的缺乏情况也有不同.孕妇体内铜、镁的缺乏状况与非妊娠期妇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孕妇是微量元素缺乏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指导其合理饮食,根据血清测定结果,必要时,孕中期额外补充一定量的铁剂和钙剂,注意含锌食品的摄入,以保证各种微量元素的均衡摄入.  相似文献   

12.
Oxidative stress (OS) in the foetal and neonatal periods leads to many disorders in newborns and in later lif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regnant women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hat triggers OS.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elected mineral elements in the blood of pregnant wome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3′nitrotyrosine (3′NT) as a marker of OS in the umbilical cord blood of newborns. The study group consisted of 57 pregnant women and their newborn childr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magnesium (Mg), calcium (Ca), iron (Fe), zinc (Zn) and copper (Cu) in maternal serum (MS) were measured by the flame atomic absorption/emission spectrometry (FAAS/FAES) method. The concentration of 3′NT in umbilical cord serum (UCS) of newborns was determined by the ELISA metho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S Fe and UCS 3′NT in male newborns was shown (rho = 0.392, p = 0.053). Significantly higher UCS 3′NT was demonstrated in newborns, especially males, whose moth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S Fe higher than 400 μg/dL compared to those of mothers with MS Fe up to 300 μg/dL (p < 0.01). Moreover,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S Cu and UCS 3′NT in male newborns was observed (rho = −0.509, p = 0.008).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e need to develop strategies to optimiz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pregnant women.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strategies could contribute to reducing the risk of pre- and neonatal OS and its adverse health effects in the offsprin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期肥胖对孕妇及新生儿体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以213对健康初产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为产前肥胖组(产前BMI≥28)和产前体重正常组(产前BMI﹤28),以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度组(孕期BMI增加>6)和孕期正常增长组(孕期BMI增加≤6),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孕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带血中钙、镁、铁、锌、铜的含量。结果:产前肥胖组新生儿脐血Mg、Zn水平明显低于产前正常体重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肥胖组脐血Ca、Fe、Cu水平较正常体重组略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BMI与新生儿脐血Mg水平呈负相关(r=-0.178,P=0.010)。结论:孕妇产前肥胖可能影响新生儿体内微量元素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4.
作者测定了101名正常孕妇不同孕期血中及胎儿脐血中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运铁蛋白、血红蛋白、钙、铁、锌,铜的含量,并在采血的同时作了膳食调查。结果提示,随着妊娠的进展,母体血清总蛋白、血清铁、锌和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如将母血中上述指标与胎儿脐血中相应指标的含量作单相关分析,可见孕后期母血中铁、钙和锌与脐血中含量呈正相关。用逐步回归分析,与母血总蛋白关系最密切的膳食因素为总热量;与血钙、血锌、血铁关系最密切的膳食因素分别为总钙摄入;动物性食品量;肉、鱼类食品与维生素C摄入量,血红蛋白则与食物中总热能和血清铁关系最大。单相关分析指出血清钙与膳食中总蛋白质摄入,动物性钙,乳类食品摄入量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育男性患者血液和精液中微量元素含量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将500例不育患者分成实验1、实验2、实验3共3个组别。采用西班牙SCA精子自动检测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不育患者和103例正常生育男性的精液进行常规分析,并对其血液和精液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检测。比较各组间血液和精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各组间血液和精液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①实验1组血液中镉、铜含量偏高,锌含量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2组血液中镉、铜含量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3组血液中铜含量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实验1、2组精液中镉、铜含量偏高,锌含量偏低;实验3组精液中镉、铜含量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血液和精液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实验1组镉、锌、铜、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钙、镁无相关性;实验2组镉、锌、铜含量显著相关,铁、钙、镁无相关性;实验3组镉含量显著相关,锌、铜、铁、钙、镁无相关性。结论血液和精液中微量元素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男性不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孕期补充钙、铁、锌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An H  Yin S  Xu Q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6):370-373
目的以孕妇为对象,研究孕中期单纯补钙和补钙同时补铁和/或锌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初产健康孕妇313名,分别强化维生素D(VD)、钙、铁和锌, 从孕5月至分娩时止.分娩时测量胎盘重量、胎盘和脐带血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和身长.结果对照组胎盘重量最大,钙和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较低,而钙+铁+锌+VD组相反,并且对照组的胎盘重量(551.1±64.2) g显著大于钙 +铁+锌+VD组(467.1±36.6) g.脐血中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母血,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脐血血浆中钙、铁、锌含量均高于母血.婴儿的生长发育结果显示,钙+铁+ 锌 +VD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3.53±0.33) kg和身长值最大,并且出生体重显著大于对照组的(3.28±0.54) kg.结论孕期联合补充钙、铁、锌, 使其达到或接近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这是改善婴儿生长发育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杭州市上城区妊娠期妇女体内营养状况以及与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杭州市妇幼保健院妇女营养门诊进行妊娠期保健的277例孕早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孕早期铁(Fe)、锌(Zn)、铜(Cu)、镁(Mg)、维生素A(VA)、维生素B12(VB12)、叶酸以及整个孕期血红蛋白(Hb)水平测定,并随访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体格指标,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营养状况与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孕早期Zn缺乏率最高(16.97%),其次为VA(10.83%),叶酸无缺乏情况发生;孕早期母体内Mg含量、叶酸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存在关联性,其线性回归系数(β)及95%CI分别为1456.051(384.638~2529.481)、0.213(0.101~0.479),均P<0.05;孕早期母体内Fe含量、叶酸水平与新生儿身长存在关联性,其β值及95%CI分别为0.057(0.004~0.153)、0.002(0.000~0.198),均P<0.05;孕早期和孕中期Hb水平与新生儿身长存在关联性,其β值及95%CI分别为0.087(0.053~0.125)、0.112(0.072~0.153),均P<0.05。结论孕产妇体内营养状况与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存在相关性,该地区妊娠期妇女仍存在部分营养元素缺乏,应合理膳食,平衡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