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88-91
目的 探讨HEART 评分联合D-二聚体(D-D)对不同病因致命性胸痛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 年3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致命性胸痛患者64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因检查结果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24 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组(21 例)、急性肺栓塞组(19 例)三组。比较三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D-D、肌钙蛋白Ⅰ(CTnⅠ)检查结果及HEART 评分。以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进一步分析HEART 评分联合D-D 在致命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平均年龄高于急性主动脉夹层组与急性肺栓塞组,D-D、CTnⅠ检查结果及HEART 评分低于急性主动脉夹层组与急性肺栓塞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主动脉夹层组D-D、CTnⅠ检查结果及HEART 评分低于急性肺栓塞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ART评分联合D-D 诊断致命性胸痛不同病因的准确率为96.88%(62/64),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病因的致命性胸痛患者HEART 评分及D-D 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使用HEART 评分联合D-D检查能够为鉴别致命性胸痛的病因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超敏肌钙蛋白I比值和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和急性主动脉夹层3种致命性胸痛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月因胸闷或胸痛至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急诊胸痛中心就诊,经冠状动脉、肺动脉或主动脉造影最终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或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共81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51例,急性肺栓塞19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70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既往病史等临床基本信息,收集血常规、肝肾功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超敏肌钙蛋白I等实验室数据。计算所有患者D-二聚体与超敏肌钙蛋白I的比值和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比值。分析2个比值在3种致命性胸痛疾病中的差异,利用ROC曲线分析2个比值在3种致命性胸痛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817例致命性胸痛患者中,D-二聚体与超敏肌钙蛋白I的比值在心肌梗死组最低(P<0.001),在主动脉夹层组最高(P=0.027)。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心肌梗死组最低(P<0.001),在主动脉夹层组最高(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在3种胸痛患者中,D-二聚体与超敏肌钙蛋白I的比值在诊断心肌梗死时,理想界值为28.523×103,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88.2%,在诊断肺栓塞时,理想界值为20.500×103,灵敏度为87.7%,特异度为79.0%,在诊断主动脉夹层时,理想界值为59.428×103,灵敏度为94.9%,特异度为79.1%。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诊断肺栓塞时,理想界值为0.342×10-3,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78.0%,在诊断主动脉夹层时,理想界值为0.917×10-3,灵敏度为94.9%,特异度为81.2%。结论D-二聚体与超敏肌钙蛋白I比值和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鉴别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和急性主动脉夹层3种致命性胸痛疾病中有一定应用价值,有利于床旁早期快速筛查出需进一步影像检查的患者,缩短致命性胸痛患者的确诊时间。 相似文献
3.
4.
<正> D—二聚体(D—dimer,D—D)是血栓形成的特异分子标志物,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其测定有助于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诊断及溶栓药物治疗的疗程监测和疗效考核。特别是对AMI、DIC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1.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患者组共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37—71岁。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健康对照组共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1—60岁。均为健康体检者。1.2 方法 所用试剂是珠海亚利生物公司提供,由澳大利亚公司生产的D—Dlatex试剂盒。空腹采静脉血2ml,用1:9体积的枸缘酸钠抗凝。严格按试剂盒 相似文献
5.
6.
7.
马付坚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6,(1)
收集作D-二聚体检测的病例1758例,其中血栓性疾病86例,非血栓性疾病1672例。在前组疾病中D-二聚体阳性18例(20.93%);后组疾病D-二聚体阳性76例(4.5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表明D-二聚体检测对脑血栓形成、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敏感性不高。多种非血栓性疾病D-二聚体检测呈阳性反应,说明在这些疾病中,体内有不同程度的纤溶活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Latex法,分别对64例脑梗塞,29例脑出血,14例高血压,1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50例正常人血清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脑梗塞、脑出血、TIA及高血压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其阳性率分别为75%、79%、28%及进行检测。结果:脑梗塞,脑出血、TIA及高血压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行D-二聚体、肌钙蛋白Ⅰ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及急性肺栓塞(APE)所致致命性胸痛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致命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因分析将患者分成AMI组(27例)、AAD组(27例)与APE组(26例),三组患者均予以D-二聚体、肌钙蛋白Ⅰ指标检测,评价诊断价值。结果结果显示,AMI组D-二聚体、肌钙蛋白Ⅰ均显著低于AAD组与APE组,AAD组低于APE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D-二聚体、肌钙蛋白Ⅰ作为评估指标,显示当D-二聚体为526.36 ng/mL、肌钙蛋白Ⅰ为0.32 ng/mL时,诊断不同病因的致命性胸痛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最佳。结论临床中检测D-二聚体、肌钙蛋白Ⅰ可以有效鉴别诊断因AMI、AAD与APE所致的致命性胸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5例急性胸痛患者均进行一次性64排螺旋CT胸部增强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及容积再现等多种重建技术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成像,同时清晰显示肺野及胸壁情况.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观察,对疾病进行诊断.结果:心血管病变52例,其中冠状动脉病变3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9例;显示气胸5例,缩窄性心包炎2例,胸膜炎6例,胸椎压缩性骨折3例,7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64排螺旋CT一次性胸部血管造影检查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对其病变作出正确诊断,同时还能清晰地显示胸部其他疾病,是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优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 ,它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近年来 ,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呈逐渐上升之势 ,因此早期发现、治疗心血管疾病尤为重要。我们同时检测血清一氧化氮 (NO)和血浆D二聚体 ,探讨二者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检测对象 高血压 43例 ,男 2 7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4 7.5± 12 .7)岁 ,动脉粥样硬化 34例 ,男 2 1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4 6 .7± 9.3)岁 ;冠心病 2 7例 ,男 18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5 2 .4± 14.8)岁 ;心肌梗死 14例 ,男 9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5 5 .9± 16.7)岁。…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74例肝病患者,阳性者60例,占81.1%,而正常对照组30例,无一例阳性,认为肝病患者多数不同程度微循环血栓形成或纤溶现象,尤见于肝硬化、重症肝炎、原发性肝癌,其阳性率均在该病观察例数的83%以上。另外,血清D-二聚体检测阳性结果与部分体征出现的百分率呈正相关,特别是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腹水等体征,阳性例数且与阴性例数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科床旁快速检测(POCT)D-二聚体、肌钙蛋白Ⅰ(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急性肺栓塞(APE)所致致命性胸痛的鉴别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因胸痛于急诊科就诊,并确诊为AMI、AAD、APE的2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MI组(200例)、AAD组(35例)、APE组(35例),分析患者的D-二聚体、TnI水平对致命性胸痛鉴别诊断的临床指导意义,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D-二聚体、TnI的鉴别效果。结果: 270例患者,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AMI 200例,经主动脉CTA明确诊断AAD 35例,经肺动脉CTA明确诊断APE 35例,对3组D-二聚体、TnI进行统计学分析。①D-二聚体:结果显示APE组高于AAD组,AAD组高于AMI组。D-二聚体区分AMI、AAD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58±0.013),理想界点值为314 ng·mL-1,其敏感性为0.971,特异性为0.910,区分AMI、APE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95±0.003),理想界点值为435 ng·mL-1,其敏感性为1,特异性为0.950,区分AAD、APE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42±0.029),理想界点值为670 ng·mL-1,其敏感性为0.886,特异性为0.943。②TnI:结果显示AMI组高于AAD组和APE组,而AAD组和APE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nI区分AMI、AAD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39±0.015),理想界点值为0.390 ng·mL-1,其敏感性为0.84,特异性为1,区分AMI、APE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41±0.015),理想界点值为0.365 ng·mL-1,其敏感性为0.845,特异性为1,区分AAD、APE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513±0.070),诊断价值较低。③TnI与D-二聚体数据拟合后的ROC曲线:区分AMI、AAD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95±0.004),理想界点值PRE-1为0.212 596 4,其敏感性为1,特异性为0.975,区分AMI、APE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99±0.001),理想界点值PRE-1为0.171 704 0,其敏感性为1,特异性为0.995,区分AAD、APE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55±0.026),理想界点值PRE-1为0.573 510 9,其敏感性为0.857,特异性为1。结论:POCT检测D-二聚体、TnI有助于致命性胸痛的鉴别诊断,可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胸痛189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探讨老年人胸痛的病因及相关资料分析,提高认识,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内科专家门诊老年人胸痛189例的资料,进行病因分析及其误诊、漏诊情况小结。结果:有15种疾病引起老年人胸痛,胃食管反流(GER)59例(占31.2%);心绞痛46例(占24.3%);心肌梗死13例(占6.9%);GER与心绞痛并存、胸膜炎各11例(各占5.8%);肋间神经痛10例(占5.3%);心脏神经官能症9例(占4.8%);肺癌8例(占4.2%);纵膈肿瘤、带状疱疹各6例(各占3.2%);肥厚性心肌病、心包炎、自发性气胸、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肝癌各2例(各占1.1%);误诊漏诊情况:GER误诊为心绞痛11例;心绞痛与GER并存,漏诊GER8例;带状疱疹误诊为肋间神经痛3例;肺癌8例中有3例先有心绞痛,后有肺癌胸痛仍按心绞痛治疗而漏诊,延误了治疗机会。结论:加深认识老年人胸痛的病因、特点及其漏、误诊情况,才能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血浆D-二聚体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意义,采用ELISA法对22例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48例正常对照者D-二聚体水平为0.14±0.07mg/L,22例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7.34±1.72mg/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8例经肝素治疗有效DIC患者第3天、第7天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5.23±1.42mg/L和2.78±0.23mg/L,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提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时DIC有诊断意义,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观察DIC病情、判断疗效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乳胶凝集法检测正常人及各种疾病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浓度,结果表明此检测对血栓与止血,血栓形成性疾病有早期,快速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急性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它是体内反映纤溶和凝血活性的分子标志物,在静脉血栓性疾病的筛选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本综述了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测定胸液中D—二聚体含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5例不同原因所致胸腔积液的D-二聚体(D-D含量)。结果示,结核性胸液与脓性胸液中D-D含量明显高于癌性胸液,且胸液中D-D含量与乳酸脱氢酶含量呈正相关。结果提示,结核性及脓性胸液纤溶活性较恶性胸液高,检测胸液中D-D含量可反映胸膜炎症反应的程度,有助于上对胸腔积液的鉴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