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区2015至2019年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引起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状况与特征,为防控感染性腹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至2019年上海市青浦区某三级医院初诊为疑似细菌性腹泻,经实验室诊断分离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病例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2015至2019年从4 494份患者粪便或肛拭标本中检出513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1.42%,主要为产毒性大肠埃希菌(66.08%,339例),其次为黏附性大肠埃希菌(18.91%,97例)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4.42%,74例);2015至2019年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9.10%、11.35%、16.57%、10.30%和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962,P<0.001);其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常见于夏秋季节,腹泻症状以水样便为主(87.13%,447例),部分伴随腹痛、恶心、呕吐或发热等,其中86.16%为单一感染,混合感染组的发热率和腹痛率均低于单一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热:χ~2=4.936,P=0.026;腹痛:χ~2=17.079,P<0....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北十堰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和病原监测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5岁以下儿童临床诊断为腹泻病的粪便标本进行致病菌和病毒的检测。结果:从622份粪便标本共检阳性标本413例,阳性率为66.39%(413/622),其中轮状病毒246例、诺如病毒90例、札如病毒19例、星状病毒11例,致腹泻大肠埃希菌29例。轮状病毒发病高峰在10月至次年的1月,感染对象主要为6月~2岁婴幼儿;诺如病毒发病高峰在11月至次年1月,感染病毒的对象主要为6~12月婴幼儿,札如病毒、星状病毒感染无明显季节特征;细菌性腹泻发病高峰在5~9月,致腹泻大肠埃希菌为细菌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感染对象主要为3~5岁婴幼儿。结论:2013-2014年湖北十堰城区感染性腹泻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轮状病毒为2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致腹泻大肠埃希菌为3~5岁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流行特征,为顺义区DEC引起的腹泻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至2018年北京市顺义区2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采集粪便标本进行DEC检测,数据采用SPSS 25.0和Excel 2010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 068例腹泻监测病例中检出DEC 182例(8.80%),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111例,5.37%)、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45例,2.18%)、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coli, EAEC)(27例,1.31%)(各类型DEC检出数相加大于阳性例数是由于混合感染者分别计算到各类型引起),且不同户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C的季节性发病特征明显,各菌型的流行高峰均在夏季,主要表现为ETEC(χ2=76.591,P<0.001)和EAEC(χ2=10.204,P<0.05);本市患者EPEC(χ2=12.243,P<0.001)和EAEC(χ2=7.947,P<0.01)阳性检出率高;不同年龄EAE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1,P<0.05)。发热、恶心、腹痛、脱水症状对DEC检出率无影响,但无呕吐症状病例DEC检出率高(χ2=7.099,P<0.01),主要体现为ETEC(χ2=15.073,P<0.001);伴发热与无发热组EAE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1,P<0.05)。结论 北京市顺义区DEC流行的优势菌型主要为ETEC、EPEC和EAEC,季节性发病特征明显,夏季应加强DEC引起腹泻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3-2015年淮安市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检出情况和流行特征,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2015年从淮安市各哨点医院和社区医院腹泻门诊患者的795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大肠埃希氏菌,使用多重PCR方法筛查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再结合生化实验验证。结果在795份腹泻标本中共检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80株,检出率为10.06%。其中ETEC 34株,检出最高,其余依次为EAEC 18株、EPEC 16株、EIEC 7株和EHEC 5株。按季节分布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秋两季为主要流行时段。城市和农村的地域分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人群分布分析,不同性别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淮安市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主要流行型别为ETEC,夏秋两季为主要流行时段,≤5岁和6~18岁为易感人群,今后应加强对重点时段和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蒋莹  庄天彦  郭祥萍 《北京医学》2012,34(9):824-827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及病原学分布特点,指导经验性治疗感染性腹泻,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10月及2010年5~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肠道门诊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药敏结果。结果以急性腹泻为首发症状就诊的183例患者中,26例(14.2%)粪便细菌培养阳性,其中志贺菌属感染14例(53.8%),大肠埃希菌属感染5例(19.2%),沙门菌属感染3例(11.5%),肺炎克雷伯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摩氏摩根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感染各1例(3.8%)。年龄≤60岁患者病原菌的检出率高于年龄﹥60岁者(P﹤0.05)。志贺菌属感染以黏液便、水样便为主,大肠埃希菌与沙门菌感染以稀便为主。志贺菌、大肠埃希菌及沙门菌普遍对氨苄西林耐药,对β-内酰胺酶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尚未发现病原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结论肠道门诊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仍以志贺菌属为主要病原菌。监测病原菌分布、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降低细菌耐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市2005-2007年报告的3起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该类疫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法对我市2005-2007年报告的3起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进行分析,相关资料录人计算机,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05-2007年共发生3起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占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总数的6.98%。②发生高峰季节是春、夏和秋季。③人群年龄、性别和职业无特异性。④潜伏期最短的6h,最长的6d;临床症状以腹痛、腹泻为主。⑤传播方式以粪-口途径、人-人接触,食物、水源传播为主。结论我市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腹泻发病率水平较高,且卫生管理上存在监管未到位等薄弱环节;提示今后应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自身检验能力,同时要在高峰季节前做好预防该类疫情的关键控制点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南京市2019年腹泻重点病原菌药敏监测结果及耐药特征。方法 收集南京市2019年哨点医院腹泻门诊患者粪便标本,从中分离得到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菌株,使用药敏分析系统对菌株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并进一步分析其耐药特征。结果 南京地区2019年沙门菌普遍对亚胺硫霉素和阿奇霉素敏感,耐药率较高的抗生素依次为氨苄西林(60.34%)、头孢唑啉(56.90%)、氨苄西林/舒巴坦(53.45%)、四环素(50.00%),同时发现多株多重耐药菌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唑啉和萘啶酸耐药,耐药率分别为61.11%、44.44%、33.33%、33.33%、33.33%、33.33%,对亚胺硫霉素和头孢他啶均敏感不耐药。结论 南京地区2019年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存在较为严重的抗生素耐药。需加强对腹泻致病菌的药敏监测,结合致病菌的耐药性进行针对性用药。  相似文献   

8.
一起食物中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杆菌大量存在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不断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并可能污染水源、饮料及食品等。水及食品中含大肠杆菌的数量愈多表明被粪便污染的情况愈严重。这次食物中毒是由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所引起的,当细菌污染食品后4~10h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及发热等中毒症状。现将因设家宴而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性病原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卫市感染性腹泻肠道致病菌的构成、分布和流行特征,为肠道细菌性传染病控制提供病原学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方法,对中卫市2014年1月-12月期间,6家哨点医院的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检测与分析。结果:共采集病人粪便标本136份,分离到病原菌52株,检出率为38.24%。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居首位,占65.38%;其次是沙门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志贺氏菌,分别占23.08%、7.69%和3.85%。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6-9四个月。结论:中卫市感染性腹泻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志贺菌等,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以6-9月为流行高峰季节,应适时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急性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以防传染病暴发流行.方法 选择每日排便≥3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未使用抗菌药物之前进行大便细菌病原学检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1 017份标本,检出病原菌133株,阳性率为13.07%.133株病原菌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产毒大肠埃希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分别分离出43株(32.34%)、37株(27.82%)、19株(14.28%)、18株(13.54%)和13株(9.77%).夏秋季检出肠道致病菌90株(67.66%),高于春冬季节的43株(32.34%).结论 不仅要针对各病原菌检出率的差异在不同季节开展相应的防控措施,还要结合地域的特点对特定的病原菌进行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在病原学方面有明显变迁,以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多见,据我院儿科1989年的统计结果表明,大肠艾希氏菌和克雷伯氏菌感染明显上升,病程长,病情重,应引起重视,本文就1989年1年的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机制与病原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1月23日玉州区仁厚镇铁匠村发生的一起感染性腹泻疫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头痛,呕吐.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认定这是一起由产毒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相似文献   

13.
四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实验室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肠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四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是引起人体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全球性疾病的常见病原菌,也是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这四种病原菌对预防和控制由其引起腹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这四种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细菌分离培养、免疫学检测、多重PCR、实时荧光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福田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门诊腹泻病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门诊腹泻监测病例的大便样本、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对阳性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福田区门诊腹泻病例监测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率为10.31%(114/1106),病例以EPEC、ETEC、EIEC感染为主。EPEC、EIEC、ETEC在不同年龄组的感染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0,P=0.001;χ2=18.278,P=0.006;χ2=13.948,P=0.030),且以青壮年居多;但在季节性分布、男女性别比例和户籍分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田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阳性病例以EPEC、ETEC、EIEC感染为主。应重视辖区内腹泻病例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继续做好腹泻监测并积极防治含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的腹泻病例,避免疫情爆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承德市食品卫生污染情况及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ETEC、EIEC、ESIEC、EHEC)的污染状况,为后续卫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采集10类食品样品200份,采用细菌培养法和荧光PCR法检测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对熟食、中式凉拌菜、水产品样品共计60份进行卫生指标污染状况分析。结果在承德市生牛乳、消毒牛乳、乳制品、生禽畜肉、肉肠、熟肉制品、水产品(包括贝类)、蔬菜(包括水果)、果汁、其它10类食品样品200份中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30株,检出率为15.0%。经荧光PCR毒力基因鉴定EPEC、ETEC、EIEC、EAEC、EHEC为阴性。熟肉、中式凉拌菜、水产品共计检测60份,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20份,超标率为33.3%。结论承德市10类食品中生禽畜肉、熟肉、水产品、蔬菜水果存在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污染情况,熟食、中式凉拌菜、水产品卫生指标污染情况严重。需加强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监测,并加强对该菌的致病性及检测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两村大肠埃希氏菌腹泻暴发的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探讨三种防病对策.方法:对,2006年新罗区两村暴发的大肠埃希氏菌腹泻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认两起事件是大肠埃希氏菌污染食物引起的腹泻疫情,两村分别累计报告39例(罹患率3.8%)和14例(罹患率1.3%)。结论:应加强农村基础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加强食品卫生的宣传和监督,提倡良好的饮食习惯,杜绝群体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2年东莞市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及流行优势毒株的分布,为预防控制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霍乱等重点感染性腹泻的症状监测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东莞市2012年腹泻病例占门诊就诊病例总数的4.15%,10-12月为流行高峰;全年病原检测阳性268份,阳性率为31.98%,病毒性腹泻病原呈现明显季节性,10-12月以轮状病毒为优势病毒,2-9月以诺如病毒为优势病毒;对腹泻病例占门诊就诊病例总数的比例与病原学检出率进行秩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66(P0.05),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东莞市腹泻流行呈现秋冬季高峰,流行优势毒株随季节变化而变化,0~岁年龄组婴幼儿是病毒性腹泻感染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一起大肠埃希氏菌污染学校饮用水源引起感染性腹泻病暴发的调查,提示在农村乡镇学校应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管理,要教育学生改变喝生水的不良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9.
2009年7月3日至4日,溧阳市埭头镇卫生院陆续接到因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就诊的病人.溧阳市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接到医院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卫生学、流行病学调查及采样工作,现将事件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海口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中肠道致病菌的感染状况,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将送检的腹泻患者肛拭子标本进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等致泻性弧菌的检测。结果 共检测281份标本,检出病原菌58株,阳性率为20.64%,其中副溶血弧菌检出40株,所占比例最大,达68.97%,其次为气单胞菌6株(10.35%),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8.62%),沙门氏菌4株(6.90%),志贺氏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河弧菌各1株(1.72%)。结论 海口地区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病原菌种类较多,以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最高,应进行针对性的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