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田鑫 《大家健康》2016,(12):85-86
目的:探究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许昌市中心医院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根据手术时机分为观察组(超早期,出血时间≤7 h)、对照组(延期,出血时间>24 h),各45例。对照组行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手术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恢复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研究组实施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水平、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可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的效果优于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但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多于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  相似文献   

4.
梁广 《黑龙江医学》2021,45(19):2066-2067
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2015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研究组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术后2周研究组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患者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参照组患者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对于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98例经CT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和微创穿刺术组,每组各49例。分别根据入组情况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或微创穿刺术,于治疗结束后1、2、4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手术治疗的病死率及术后再出血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减少,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4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一步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微创穿刺术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更明显(P〈0.05或P〈0.01)。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术后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微创穿刺术组(χ2=3.78,P〈0.05)。微创穿刺术组病死率[2.04%(1/49)]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4.08%(2/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P〉0.05)。微创穿刺术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4.08%(2/49),显著低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的16.33%(8/49)(χ2=2.84,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疗效好,患者意识恢复快,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岑溪市人民医院治疗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采用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前和术后3周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手术3周后颅内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周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为84.0%,高于对照组的56.0%(P<0.05)。结论 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高效的特点,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且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较小,能改善预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5月98例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治疗效果;颅内感染、再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结果:观察组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颅内感染、再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颅内感染、再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袁林文  黄剑 《当代医学》2016,(21):76-77
目的:观察YL-1型微创穿刺针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微创穿刺组,各30例,分别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YL-1型微创穿刺针清除血肿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BI指数)恢复情况及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1),BI指数较术前升高(P<0.01),术后经功能缺损及BI指数评分改善程度微创穿刺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微创穿刺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 YL-1型微创穿刺针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赵渝 《四川医学》2013,(9):1421-1423
目的 探讨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2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脑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脑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1.95%,无效率为8.05%,并发症发生率为14.94%;对照组有效率为62.07%,无效率为37.93%,并发症发生率为37.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安全有效,治疗效果优越,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1.
杨少峰  王宝华  王中 《河北医学》2016,(12):2034-2036
目的::观察CT定位下微创小骨窗(3×3cm)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n=30)常规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 n=30)行CT定位下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肿残留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评分及NIHS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肿残留率、再出血率的显著低于对照组(P 均<0.05),但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月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定位下微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有效方法,能较好地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术后卒中抑郁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高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骨窗面积)、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窗面积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比对照组少,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BI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依据上述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进行分组,其中包括传统开颅手术(对照组)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将上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巴氏指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6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研究组选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在血肿清除率、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血肿,改善神经功能,疗效明确,止血方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基底节区或脑叶出血量30~60ml)为研究对象,分为甲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组,乙组: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组.每组30例,均在CT定位下行血肿清除,分别于治疗后1、2、4周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结果 甲组总有效率94%,乙组85%,在时间轴上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显著差异,组间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两种颅内血肿清除术均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显著效果的手段,特别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刘志民 《当代医学》2013,(33):28-29
目的:探寻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理想术式。方法将77例H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37例)采用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理想的术式之一,要充分考虑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当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7.
陈习 《河北医学》2013,19(4):564-566
目的:探讨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给予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脑水肿、消化道出血、切口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达到显效及有效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损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式,将其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可以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与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方法随机抽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各24例,其中研究组行超早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参照组行延期开颅血肿清除术,统计并记录相关指标以及远期神经功能。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等手术指标方面对比参照组,研究组的效果更加显著,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研究组与参照组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的第1、2以及4周,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骨窗血肿清除术能减轻手术的创伤,对于患者的神经功能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和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194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死亡率、脑功能恢复情况、再出血发生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等。结果: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微创组术后神经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死亡率、再出血发生率、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可以改善术后神经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舒海洋 《包头医学》2023,(2):19-20+45
目的 :探讨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症状的干预措施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因脑梗塞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提供细孔钻颅血肿引流术,研究组提供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分析治疗效果,对比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凝血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较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较高(P<0.05);研究组凝血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均较长,纤维蛋白原水平较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在脑梗塞溶栓后继发脑出血治疗时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可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