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片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1月8日至2018年12月26日我院高血压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28例采用厄贝沙坦片治疗,于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35例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分析疗效,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片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82.14%(P0.05);治疗前,两组DBP、SBP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DBP、SBP指标水平均下降,而观察组治疗后DBP (80.65±3.10) mmHg、SBP (130.65±2.78) 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DBP (88.26±3.23) mmHg、SBP (139.53±3.12) mmHg (P0.05)。结论临床针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片联合用药方案,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和缓解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临床用药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旷文君  刘毅  尚思异 《当代医学》2011,17(2):134-134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以收治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口服氨氯地平,晚间服用坎地沙坦;而对照组仅口服依那普利,共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晨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降低血压晨峰,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治疗组与依那普利治疗组晨峰血压下降的幅度分别为SBP(22.51±1.52)mmHg,DBP(22.13±1.84)mmHg;SBP(10.27±2.17)mmHg,DBP(12.23±2.24)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控制血压晨峰的疗效优于依那普利。结论在服用氨氯地平的同时,晚间加服坎地沙坦,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晨峰现象。  相似文献   

3.
李八统 《当代医学》2013,(36):144-14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7月-2012年7月入院的100例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SBP及DB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个疗程之后,观察组(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00%)(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DBP分别为(112.22±15.56)mmHg与(101.38±13.20)mmHg,治疗前后SBP分别为(175.53±25.50)mmHg与(161.10±14.49)mmHg,本组治疗前后DBP及S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DBP分别为(113.02±16.02) mmHg与(85.68±7.89)mmHg,治疗前后SBP分别为(176.00±24.87)mmHg与(130.99±11.80)mmHg,本组治疗前后DBP及SBP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3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片12.5mg/次,1次/d;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次,1次/d,2个月为1疗程。用药结束后记录患者的心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和DBP明显减少(P 〈0.05),心率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心率和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效果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5.
谢莉萍  钟文渊  赵雅琴 《西部医学》2012,24(7):1306-1307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有明确血压晨峰现象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马来酸氧氯地平5mg,于7:00-8:00时服用,坎地沙坦酯4mg,于20:00-21:00时服用;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氨氟地平5mg,早晨口服,1次/天,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晨峰血压下降的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晨峰血压下降幅度分别为收缩压(SBP)13.20士1.09mmHg,舒张压(DBP)14.36±1.33mmHg;SBP9.97士1.67mmHg,DBP11.63士1.23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服用马来酸氨氯地平的同时,晚间加服坎地沙坦,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晨峰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选择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降压药物予以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患者使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调脂药物,观察2组患者的血压数据,通过计算血压达标率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82.8%)显著高于对照组(75.7%)(P<0.05)。观察组治疗后SBP为(123±10)mmHg、DBP为(86±10)mmHg;对照组治疗后SBP为(136±10)mmHg、DBP为(93±10)mmHg,2组治疗后的SBP和DBP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压联合调脂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安全高效,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并评价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恢复期患者血压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采取活动平板运动试验569例患者中选择恢复期收缩压(SBP)≥200 mmHg(1 mmHg=0.133 kPa)受检者49例,将其作为血压增高组;随机选择经确诊为高血压病且在恢复期血压反应正常的受检者48例,将其作为高血压反应正常组;另选择正常对照组受检者50例,对比3组在运动与血压反应指标的差异。结果血压增高组49例受检者运动前静息状态下的SBP、DBP分别为(143.22±11.41)mmHg、(88.41±9.89)mmHg,均高于高血压反应正常组[(133.20±15.24)mmHg、(79.59±7.42)mmHg]和正常对照组[(128.17±10.02)mmHg、(79.11±7.34)mmHg](均P<0.05);血压增高组恢复期SBP、DBP分别为(203.90±8.03)mmHg、(91.42±10.28)mmHg较高血压反应正常组[(169.21±14.38)mmHg、(81.08±6.38)mmHg]和正常对照组[(161.96±14.86)mmHg、(79.68±6.98)mmHg]显著升高(均P<0.05);血压增高组恢复期SBP、DBP上升幅度(△SBP、△DBP)分别为(61.62±11.91)mmHg、(2.91±0.09)mmHg,均高于血压反应正常组[(39.20±13.24)mmHg、(0.59±0.34) mmHg]和正常对照组[(34.17±11.62)mmHg、(1.81±0.14)mmHg](均P<0.05)。血压增高组受检者的运动时间为(6.62±1.41)min,较高血压反应正常组[(7.30±1.64)min]和正常对照组[(7.47±1.72)min]显著降低(P<0.05),同时血压增高组受检者的代谢当量为(8.13±1.19)MET,较高血压反应正常组[(8.89±1.62)MET]和正常对照组[(8.81±1.64)MET]显著降低(P<0.05)。结论恢复期血压上升可提示出现高血压的可能性,高血压患者在恢复期应重视对血压高峰的控制,合理制订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服药时间和方法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55例非勺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早晚分别服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25例于清晨联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晨峰血压升高幅度、清晨舒张压(DBP)、清晨收缩压(SBP)、清晨脉压分别为(19.14±3.90)mmHg、(79.61±8.45)mmHg、(125.67±10.27) mmHg、(43.84±4.51)mmHg,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早晚分别服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片治疗,可有效提高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董熙萍 《当代医学》2016,(3):123-124
目的 分析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2组(n=42).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研究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硫酸镁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组血压及实验室指标水平、产后2h出血量.结果 2组治疗后血压(SBP、DBP、MAP)、血浆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发生显著改善,其中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即SBP(147.25±4.41)mmHg、DBP(100.21±3.31)mmHg、MAP(95.23±3.17)mmHg、血浆D-二聚体(1.95±0.74)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55.63±10.23)mmHg、(114.23±3.95)mmHg、(112.14±3.47)mmHg、(2.25±0.61)mg/L(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且不会增加产后大出血风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研究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重度高血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15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患者在停服降压药15 d后,试验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用药,每天口服1次贝那普利,1次10 mg,每天口服1次氨氯地平,每次5 mg;对照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单一给药.治疗1个疗程后,每天服用4 mg贝那普利,每天1次.连续8周每天早上给药.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高血压的降压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74.0±5.3)mmHg(、109.2±7.1)mmHg,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为(121.3±4.8)mmHg(、79.1±4.9)mmHg;对照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74.9±5.6)mmHg(、106.9±5.8)mmHg,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为(140.1±4.2) mmHg、(94.2±5.6)mmHg;疗后,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血压下降差异也很明显.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及2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为76.9%.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2,P=0.04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4%.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563,P=0.03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用药与单一用药相比,前者能够有效降低中重度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血压并且不良反应较后者少.  相似文献   

11.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14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智武  熊健  李韧 《当代医学》2010,16(16):140-141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诊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8例,均给予氨氯地平2.5mg,1次/d,口服,治疗2周后,如血压未达到有效标准,剂量渐增加至5~10mg,1次/d,口服,疗程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8周后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显效97例(65.5%),有效45例(30.4%),无效6例(4.1%),总有效率95.9%;治疗8周后SBP由(168.6±13.5)mmHg降至(134.6±11.8)mmHg,DBP由(103.2±7.1)mmHg降至(84.6±6.4)mmHg,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复查血常规、血糖、血脂、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确切、安全、有效、依从性好、治疗持续性高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用药对肾性高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分别服用替米沙坦(80 mg/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10 mg/天),实验组服用替米沙坦(40 mg/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天),比较不同用药对肾性高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结果3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t=16.25、12.43、21.52,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降压效果更明显(t=13.52、14.21,P〈0.05)。3组治疗后肾功能均有改善(t=10.18、16.24、24.36,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肾功能改善明显(t=14.24、13.18,P〈0.05)。结论替米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用药能有效控制患者肾性高血压,并能明显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于晨起给予替米沙坦80 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d,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检查超声心动图计算心室重量(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平均SBP、24 h平均DBP、白天平均SBP、白天平均DBP、夜间平均SBP、夜间平均DB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30.5±4.9)mmHg(1 mmHg=0.133 k Pa)比(141.3±5.5)mmHg,(78.5±3.7)mmHg比(85.6±3.5)mmHg,(131.5±3.2)mmHg比(143.5±6.6)mmHg,(79.3±1.3)mmHg比(83.9±2.7)mmHg,(130.5±2.2)mmHg比(140.5±3.6)mmHg,(77.6±3.6)mmHg比(82.9±3.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及分析针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实施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的效果,并观察血压的改善情况.方法:本研究对象为90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病例数一致的研究组、参照组,予以不同治疗方案.结果:通过针对相关指标(总体治疗有效率、血压的改善情况)的对比,同参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优势均更加明显(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高压结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巫山县人民医院心内科2012年8月~2014年10月期间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的60例顽固性高血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7%)明显优于对照组(68.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情况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6.7%)明显低于对照组(18.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效果满意,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且药物安全性高,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作为临床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血浆醛固酮(PAC)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0月于河南省中医院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顽固性高血压合并OSA患者513例为研究对象。17例不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患者和16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5次/h患者均被剔除,剩下的4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PAP组(n=240)和对照组(n=240)。CPAP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接受CPAP和药物治疗和单独药物治疗3个月。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24 h ABPM指标〔日间收缩压(SBP)、日间舒张压(DBP)、夜间SBP、夜间DBP、24 h SBP、24 h DBP〕、Epworth嗜睡评分、PAC水平、肾素水平。结果 最终有468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CPAP组232例、对照组236例。根据治疗前24 h ABPM结果,以血压<125/8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假性顽固性高血压,≥125/80 mm Hg为真性顽固性高血压。CPAP组中假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13例,真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19例;对照组中假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33例,真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03例。真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CPAP时间与假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AP组利尿剂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假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单独药物治疗与CPAP和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前日间DBP、夜间SBP、夜间DBP、24 h SBP,治疗后日间DBP、AHI、Epworth嗜睡评分、PA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后日间DBP、AH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AP和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后夜间DBP、AHI、Epworth嗜睡评分、PA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单独药物治疗与CPAP和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前夜间SBP、24 h SBP、AHI,治疗后日间SBP、日间DBP、夜间SBP、夜间DBP、24 h DBP、AHI、PA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后AH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AP和药物治疗患者治疗后日间SBP、日间DBP、夜间SBP、夜间DBP、24 h DBP、AHI、Epworth嗜睡评分及PA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前PAC为因变量,年龄、BMI、血氧饱和度<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CT90%)、治疗前24 h SBP、治疗前24 h DBP、治疗前AHI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为y=0.198×CT90%+0.058(P=0.023,R2=0.026)。以治疗后PAC为因变量,年龄、BMI、CT90%、治疗前24 h SBP、治疗前24 h DBP、治疗前AHI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为y=0.168×24 h DBP+0.113(P=0.015,R2=0.094)。结论 PAC可能参与了OSA和顽固性高血压的发生过程,CPAP能有效改善顽固性高血压合并OSA患者的PAC水平。  相似文献   

17.
宁风 《当代医学》2011,17(35):137-138
目的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 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5mg/次,1次/日;观察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5mg/次,1次/d,倍他乐克,25mg/次,2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显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 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 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曲红  王冰 《山东医药工业》2014,(5):299-300,308
目的:比较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赖诺普利、钙离子拮抗剂苯磺酸氨氯地平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级高血压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赖诺普利片10 mg·d -1,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 -1,厄贝沙坦片150 mg·d -1。比较3组病人服药6及12个月后的血压控制情况、运动时最大摄氧量。结果服药6及12个月后,赖诺普利组血压下降程度分别为:(33.09±15.50)/(14.18±9.44)mmHg、(36.49±17.10)/(15.28±8.24)mmHg;苯磺酸氨氯地平组血压下降程度分别为:(31.80±12.93)/(12.72±9.76)mmHg、(33.85±15.82)/(17.28±7.56)mmHg;厄贝沙坦组血压下降程度分别为:(32.90±14.82)/(15.21±10.85)mmHg、(33.85±13.72)/(17.42±11.54)mmHg。3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服药6及12个月后运动时公斤体重最大摄氧量结果( x ± s)分别为,赖诺普利组:20.22±1.15、20.99±1.37;苯磺酸氨氯地平组:17.87±1.43、18.00±1.13;厄贝沙坦组:17.98±1.33、18.26±1.53。3组进行比较,赖诺普利组病人长期服药后运动时最大摄氧量改善。结论长期服用赖诺普利可以控制血压并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郑华  李方鸣  杜杰 《当代医学》2016,(30):147-147
目的:探析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0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氨氯地平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氨氯地平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DBP和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SBP和DBP分别为(125.3±11.5)(、73.8±6.5)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4.6±9.6)(、85.8±8.3)mmH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BMI和MBI分别为(25.01±0.44)kg/m2(、0.55±0.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45±1.42)kg/m2(、0.84±0.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体重指数,还能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黄鑫华 《当代医学》2014,(20):134-135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梅州大埔县中医医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1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9)。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硝苯平缓释片(1次/d,20mg/次)和厄贝沙坦(1次/d,150~300mg/次)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厄贝沙坦(同观察组相同)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5%明显高于对照组74.5%(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血压SBP:(124.1±7.7)mmHg、DBP:(81.3±3.6)mmHg和空腹血糖(7.4±2.1)mmol/L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和空腹血糖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