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设计与应用病区护理质量数智管理平台,运用数智化技术,实现病区护理质量精细化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设计开发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评价模型的病区护理质量数智管理平台,并应用于全院44个护理病区,比护士对平台使用满意度及平台使用前后的护理质量管理效果。结果 平台设计包括人力资源、质量管理、患者结局3个模块。平台应用后,护士对平台满意度高,病区护理质量检查分数上升(P<0.05),住院跌倒发生率、住院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的病区护理质量数智管理平台设计为数字化时代探索病区护理质控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移动护理信息技术(PDA)规范门诊静脉输液系统流程的可行性。方法:梳理输液流程,依据《静脉输液技术规范》和临床需要研发输液模块,使移动护理信息输液平台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电子病历系统(EMR)共享,从医生开出输液医嘱、皮试、缴费结算、核对、药物配置、输注等环节规范门诊输液流程,实现安全输液管理信息化。结果:移动护理信息技术应用到输液流程中,使原有输液流程得到优化,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输液错误。结论:输液流程规范化,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障输液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运用移动信息化的技术,探讨移动护士工作站对于提高护理工作整体质量水平的作用,优化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的任务管理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控制。方法通过使用当前较为先进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运用临床专用腕带、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无线区域网以及掌上电脑等数据终端,形成临床医疗的全覆盖,开发形成移动护士站并将其运用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结果实现了医院信息化系统向病房的发展和延伸,使得对于医生医嘱进行全程实时跟踪,保证了护理检测数据的完整性以及护理监护的实效性,大大提高了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的临床护理工作水平。结论医院利用移动护士工作站这一新型平台,使得遵循医嘱以及护理工作执行过程更加的规范化,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维护了医院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开发以PAD为载体的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平台并应用到临床。方法根据手术护理工作内容,围绕患者360、手术转运、术中用药、术中输血、物品清点、三方核查、风险评估、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等流程,开发手术室PAD移动护理信息平台。 结果平台应用后,实现了医院不同系统间信息数据的互联共享,集成了手术护理工作的各项内容。手术转运、安全核查、物品清点等的记录合格率均有所提升(P<0.05)。结论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平台的应用满足了手术护理工作需要,提高了手术室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卫生》2024,(1):26-27
<正>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紧紧围绕“以基层为重点”的工作方针,以推进“五个一体化”为抓手,促进医疗资源配置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着力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眼“便捷+快速”一体,构建信息共享体系。自2018年起,修水县着手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软件研发工作。2019年,投入5000万元,启动县、乡、村医疗信息一体化建设工作,具体包括一个平台(县域医疗信息化平台)、两张专网(县乡村三级卫生健康专网、5G提质医疗专网)、两套系统(医疗和公共卫生系统)、三大中心(临床、运营和健康数据中心)、六大应用模块(临床业务、医疗协同、运营管理、健康管理、居民服务和综合监管模块)。  相似文献   

6.
移动医护协同服务平台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移动医护协同服务平台,设计移动医护系统,使医疗护理工作流程得到优化,以实现病区医疗、护理工作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方法:基于无线动态环境,采用分层架构设计护理协同工作门户、智能移动终端应用系统和消息引擎服务系统3个子系统。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soa)模式,实现移动医护协同服务管理。结果:根据医院病区医护工作的实际情况,建设的移动护理系统满足了医护核心工作阶段式服务,实现了基础医护工作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结论:移动医护协同服务系统的建立,可实现医护管理的全程信息化,通过接入健康服务、云服务中心,可做到资源共享,实现全方位覆盖的智能化医护管理。  相似文献   

7.
以系统观为指导,以科研实证为基础,结合现代护理管理理论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进行护理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该系统包括护理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护理质量控制、人员绩效考核、出院患者管理、护士长日常事务工作、科研教育管理、信息交流平台等模块,覆盖护理管理各要素,彼此之间纵横交错,互为因果,消除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安全性高、实时性强、使用方便,提高了护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全面提升了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将"O2O"商业运营模式运用到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中,构建护理质量监管平台、护理质量指标平台、护理风险管理平台、护理事件报告平台等系统,实现线上数据的集成、分析、提取、下载,线下护理质量的督导、追踪、落实,达到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自主研发临床护理信息监测无线网络系统,满足临床监护需要。方法该系统由床边机和中央站两部分组成。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通信、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完成对监护室、普通病房病人的各指标的持续监测,并将信息发送至中央监护站,中央监护站电脑可自动分类处理各项数据。结果系统主要包括尿量自动监测、输液自动监测、自动测量病人体重、术后引流管自动管理装置四个子系统,均能监测重大手术、危重病人必需及时了解的指标。结论该系统实用性强,满足临床护理对信息的需求,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信息化建设在临床护理领域的应用。在全面整合医护药、技、财等临床信息的基础上,构建临床数据中心CDR,并结合基于CDR构建的临床决策系统和围绕临床诊疗的九大闭环管理,以优化护理工作流程,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进而有效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庄炜 《现代医院》2013,13(9):141-142
建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管理体系,依托医院局域网,结合Oracle数据库技术,开发PICC信息管理系统,实现PICC病人信息、置管信息、导管信息等资源共享,合理、高效分配护理人力资源,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韦焱 《现代保健》2014,(10):98-99
目的:总结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2月期间本院产科收治的8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0例与对照组350例,对照组产妇围生期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围生期在常规产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安全、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9.11%、产后出血率4.00%、新生儿窒息率0.89%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各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房护理管理中选择优质护理服务能大幅度提高护理管理效果,改善产科护理质量,提升护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基于智能手机的病人移动护理的原型系统,该系统由四部分组成:病人信息管理;医嘱检查校验;护理执行记录;护理计划制订。系统提供了易于使用的数据输入人机界面接口,能够输出各种不同形式的护理记录;整个系统由手机客户端与移动支持中间件系统MSS(Mobile Support System)组成,MSS支持移动手机和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该系统在医院临床实际应用中进行了试用,结果表明,移动护理系统能够把护士从日常繁琐的文书记录中解脱出来,其人机界面的友好性对应用效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医院物流信息系统在病区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某院消化科病房使用医院物流信息系统,引进"定数管理"概念,发行指定一次性材料、部门、数量的定数条码,通过回收扫描该定数条码来确认相关一次性材料在病区的消耗,并由库房对低于警戒数量的耗材主动发货补给。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比较2014年3月—2014年6月(实验前)及2014年6—9月(实验后)病区一次性耗材库存量及每周耗材管理所需护理工时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实验后病区耗材库存量由(1.30±0.17)m3降至(0.28±0.10)m3(P0.05),每周耗材管理所需护理工时由(138.81±19.68)min降至(40.17±8.10)min(P0.01)。结论:医院物流信息系统可节约病区空间、降低存货成本,并大大降低护理人力资源成本,今后将扩大覆盖科室及耗材品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妇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从2012年9月起对西安交通大学两家附属医院的妇科病房实行严格地精细化管理一年。2012年8月(精细化管理前)及2013年9月(精细化管理一年后)分别对妇科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差错事故的发生率,评估护理质量并对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得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及护理质量得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实施精细化管理前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94,P<0.05);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妇科病房差错事故发生率减少,与实施精细化管理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精细化管理实施后护理质量的急救品管理、护士长管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各班工作质量、基础护理、“三基”考核和健康教育知晓率等各维度得分均高于精细化管理实施前的护理质量得分(t值分别为10.88、14.65、16.06、35.53、22.33、22.20、30.40和45.30,均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不但能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而且能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保障妇科病人的护理安全,因此要大力提倡精细化护理管理,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以提高护士执业满意度的管理方法,对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开展期间,在对科室14名护士采取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以提高护士执业满意度的护理管理方法,以1年为一个研究周期,在研究前、中、以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护士执业满意度,并结合同期当月病区护理部质量控制检查成绩及出院患者满意度评价护理质量。结果研究前、中、后三次发放满意度调查,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接受程度、对参与基础护理的满意程度、对在护理工作中自身价值体现的满意度、对护理工作的执业前景满意度等平均秩次逐次下降,各时间段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现有工作、酬劳的分配方案平均秩次虽呈现下降趋势,但各时间段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各时间段中位数、最小值依次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优质护理质控成绩逐次提高。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执行过程中,护士执业满意度的提高将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六西格玛管理法对妇产科优质护理病房护理质量、成本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妇产科优质护理病房接受治疗的不同时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管理及六西格玛管理法,观察两组病历书写时间、医嘱处理时间、护理质量、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病历书写时间(65.32±6.57)min、医嘱处理时间(135.24±12.05)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95.62±7.54)、患者满意度(92.15±8.76)、护士满意度(94.44±10.21)、单日费用(900.97±135.64),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能够减少护士间接工作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增加床位利用率,实现医、患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在本院肝病科住院,经治疗病情好转后予以出院,但出院后需进一步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用药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的基础上进行全程、个体化、专业的护理干预,1年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水平,并调查患者对医学常识的掌握水平、抑郁、睡眠、遵医行为、治疗信心等情况。结果抗病毒治疗1年后,护理干预组的医学常识缺失率、抑郁发生率、失眠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而遵医行为和治疗信心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5);护理干预组的ALT、AST、HBV-DN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HBsAg、T-biL水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全程、个体化及专业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CHB患者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随访1年后,通过临床生化指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比,两组实行不同管理后的效果。结果随访1年后,实验组临床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自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确有重要作用,值得在治疗和护理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安宁  刘蕊  朱广博  华琛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2):133-134
目的: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检验标本进行全程质量监控。方法:将电子病历(EMR)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进行整合并作为系统平台,结合物流管理系统,应用标准条形码技术,通过网络信息交换,实现对检验标本的全程质量监控。结果:该系统的应用优化了检验工作流程,使物流、信息流以及人流三者有机结合,对标本检验过程起到提醒、规范和监督作用,从而提高了检验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缩短了样本周转时间,减少了操作中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了医学检验的全程质量监控,对辅助临床诊断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