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外科的广泛开展,使体外循环直视手术常遇见具有不同凝血状态的复杂患者,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监测已广泛用于体外循环指导肝素抗凝及鱼精蛋白对抗。本文就本院近两年来68例体外循环在ACT肝素反应斜率指导下使用肝素的总剂量及鱼精蛋白拮抗量作一总结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是体外循环、(CPB)时指导肝素抗凝和鱼精蛋白(PRTM)拮抗的监测手段。由于按常规方法计算给予肝素,个体之间相差达3倍。ACT在400秒以下可出现纤维蛋白原单体,说明有轻度凝血。ACT在600秒以上为肝素抗凝过份,不仅损害以血小板为媒介的止血,同时使肝素难以拮抗。本文对455例病人ACT监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围体外循环(CPB)期血浆肝素浓度变化的规律及其与术后凝血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发光底物法测定2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手术病人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下围CPB期血浆肝素浓度,并同时检测凝血功能指标:激活凝血时间(A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CPB结束时血浆肝素平均水平(11.06U/mL)显著地降低到肝素化初期浓度(13.16U/mL)的0.84左右(P<0.05),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后5h内血浆肝素水平基本上稳定在CPB前水平(P>0.05);当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ACT值迅速接近至术前水平(P>0.05),并稳定于术前水平,而PT、APTT则仍显著异常高于正常水平(P<0.05),但有明显恢复至正常的趋势。结论:CPB结束时采用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0.8mg鱼精蛋白:100U肝素)能充分有效地中和血中肝素:CPB后凝血功能并不立即恢复正常,主要原因不是肝素中和不足,而是CPB本身使凝血功能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观察135例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的凝血状况,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CPB下的心脏手术患者135例,分别在麻醉前、手术开始后而CPB前(未肝素化)以及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采静脉血.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全血激活时间(ACT)、凝血速率(Clot Rate,CR)和血小板功能(Platelet Function,PF);同时用常规凝血检测方法检测AC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1)Sonoclot ACT、CR和PF三项指标在CBP前无明显变化,但在CPB后显著升高(P<0.05);(2)常规凝血检测的PT、APTT、FIB以及PLT的值CPB前无明显变化,但在CPB后显著升高(P<0.05);(3)患者术前、CPB前以及CPB后,采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的ACT值同常规凝血检测的ACT值存在明显相关.结论 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可较为准确全面地反映患者围CPB期间的凝血功能,临床上完全可以替代常规凝血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心内直视术中不同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为低剂量鱼精蛋白使用的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比较1105例心内直视术中用传统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患者(回顾性调查)和1000例用低剂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患者(前瞻性研究)的鱼精蛋白毒副反应、术后出血和输血量、肝素反跳现象、追加鱼精蛋白情况和围体外循环期白陶土激活的的激活凝血时间(ACT)变化趋势。结果:传统剂量组的鱼精蛋白毒副反应发生率(4.8%)显著高于低剂量组(3.0%),P〈0.05;两组病人围体外循环期ACT变化趋势、追加鱼精蛋白情况、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和肝素反跳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体外循环结束后降低拮抗肝素的鱼精蛋白剂量可显著减少鱼精蛋白毒副反应,不但能有效逆转肝素抗凝,且并不增加术后非外科性出血和输血量,是一种合理的鱼精蛋白拮抗肝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鱼精蛋白拮抗肝素方法对体外循环后肝素中和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成年换瓣心脏手术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常规肝素中和组,停机后一次予鱼精蛋白(鱼精蛋白/肝素比率为1.2:1),必要时根据ACT结果追加;Ⅱ组为负荷小剂量+微泵维持组,停机后先予鱼精蛋白/肝素为0.8:1中和,再微泵维持(50mg/h)。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关胸时间;测定中和后10min、30min、术毕ACT时间;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比例、术后24h胸腔引流量、鱼精蛋白中和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比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和前、中和后10min、术毕ACT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和后30minⅠ组ACT明显较Ⅱ组延长(P=0.000);术中出血、输血量、关胸时间Ⅰ组优于Ⅱ组;术后6h胸腔引流量、输血量无统计学差异;中和后Ⅱ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Ⅰ组(P=0.000),Ⅰ组中、重度不良反应5例,Ⅱ组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但无统计学差异(P=0.07)。结论负荷小剂量+微泵维持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策略使关胸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用血量、鱼精蛋白不良反应均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后控制性机血回输对胸液量和激活全血凝血时间(ACT)的影响。【方法】112例心脏瓣膜置换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机血通过中心静脉1~3h输完,并常规每100mI。机血给5mg鱼精蛋白中和。B组为体外循环(CPB)停机鱼精蛋白中和后10min内肝素血主动脉管输完,残余管道部分弃置。两组的麻醉、病人体外循环及停机后体内肝素中和方法相同。观测CPB后ACT值、关胸止血时间及术后24h胸液量。【结果】B组比A组ACT更接近生理值(P〈0.05),关胸止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且胸液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心脏手术中鱼精蛋白中和后10min内肝素血输完,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胸液渗量,减少库血的应用,临床操作方便和实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化血回输的不同方法对机体的影响差异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心脏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鱼精蛋白体外中和肝素(实验组)和非体外中和肝素(对照组),比较其输注体外循环后用不同方法中和肝素血液400 ml后机体的ACT值及引流量。结果在术后30 min、1 h2、h、3 h这4个时点,实验组病人ACT测定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意义,奔术后30 min、1 h、2 h3、h、6 h这几个时点,实验组病人心包及纵隔引流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显著意义。在对照组,有7人出现鱼精蛋白毒副反应,经及时处理均恢复正常,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鱼精蛋白体外中和肝素化血的方法较非体外中和肝素化血可靠,护理更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对常规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方法行局部枸橼酸抗凝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50例,根据肝素封管浓度不同随机分为两组:A组6250U/ml,B组3125U/ml。于CRRT前、CRRT后(封管前)及封管后30min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和TEG,封管30min后加作TEG肝素酶检测,记录24h内有无出血及血栓形成。结果 1血小板及常规凝血功能变化2组CRRT前后,血小板(PLT)及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无明显变化(P0.05);封管后30min,2组PT、APTT及TT较封管前均延长(P0.05),A组APTT及TT较B组明显延长(P0.05)。3TEG R值变化2组CRRT前后TEG R值无明显变化(P0.05),封管后30min R值均明显延长(P0.05),A组延长较B组更明显(P0.05)。A组有9例不凝血,B组有5例不凝血。经肝素酶中和后,2组R值均恢复正常。3不良事件发生情况2组均无血栓形成,A组出血事件多于B组(P0.05)。其中7例出血明显者经监测TEG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出血停止,R值恢复正常。结论 CRRT患者应用6250U/ml及3125U/ml肝素封管后处于高危出血状态。TEG检查可以用来指导判断CRRT患者出血原因,以及确定鱼精蛋白中和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肝素酶纠正的血栓弹力图(hm TEG)在胸心外科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68例胸心外科患者,在胸心外科手术后检测普通TEG和hm TEG,两组结果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其中,31例患者同时检测了活化凝血时间(ACT),将ACT值与hm TEG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普通TEG和hm TEG各参数比较,最大振幅(MA)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R、K、Angle和CI(凝血综合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与K、△R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0、0.536,P0.05;ACT与Angle、MA、CI呈负相关,r分别为-0.383、-0.323、-0.334,P0.05;ACT与R不相关。结论hm TEG在监测胸心外科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及判断肝素残留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防止血液透析(HD)中发生凝血和出血性的并发症,肝素用量必须个体化。为此,我们根据Gotch等的肝素动力学模型,以活化全血凝固时间(ACT)监测HD中肝素的抗凝反应,用计算机程序运算作指导,  相似文献   

12.
1996年 1 0月~ 2 0 0 0年 1 1月共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944例 ,术后出现急性心包堵塞1 7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7例 ,女 1 0例 ,年龄 4~ 5 2岁。瓣膜病变 5例 ,大血管病变 4例 ,法乐四联征 3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 2例 ,右室双出口、单心房、右心室心内膜纤维化各 1例。术中肝素用量3mg/kg ,手术结束前以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比例为 ( 1 1~ 1 5 )∶1 ,以ACT恢复术前标准 ,术野出现凝血块为拮抗满意的标准。再次剖胸前桡动脉压 3~ 9 2kPa ;心率 >1 30次 /min 1 2例 ;1 5例中心静脉压≥ 1 45kPa ;9例心包及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在成人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期间,通过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联合检测来综合判断肝素浓度及体内抗凝效果,为ECMO治疗患者提供恰当的抗凝管理。方法 选取26例静脉-动脉ECMO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凝血相关指标:活化凝血时间(ACT)、TT、APTT、抗Xa因子,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T与抗Xa因子的相关性较强(r=0.901,P<0.001)。APTT、ACT与抗Xa因子的相关性中等(r=0.566、0.540,P<0.001)。APTT与ACT的相关性较强(r=0.864,P<0.001)。TT与APTT、ACT的相关性弱(r=0.297、0.321,P=0.001、<0.001)。结论 TT与低浓度肝素有良好的正相关性,ECMO治疗期间,TT和APTT联合应用可以较好地反映肝素浓度的变化及抗凝效果,可为临床指导肝素的剂量及输血提供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疗法Extracorporeal Whole Body Hyperthermia(EWBH)期间全身肝素化的开始时间对治疗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把35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I组15例患者使用先全身肝素化再双例股静脉经皮穿刺插管。Ⅱ组20例患者改为先双侧股静脉经皮穿刺插管再全身肝素化。然后在体外静脉—静脉转流下行EWBH;结果 对照两组的EWBH时间、肝素用量、鱼精蛋白用量、ACT值无明显变化;结论 使用先股静脉插管成功后再全身肝素化的方法,对治疗过程没有影响,可有效预防穿刺部位出血并发症,使EWBH治疗更安全和可靠。  相似文献   

15.
体外肝素对血浆凝固时间影响的观察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分别观察了 0 .1~ 2 .0 u/ml肝素及 1 .0~ 2 0 .0 mg/ml、硫酸鱼精蛋白对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APTT)的影响。结果表明肝素活性在 2 .0 u/ml以下时对 PT无明显影响 ,硫酸鱼精蛋白在 1 0 ug/ml以下时对 PT、APTT亦无明显影响。而肝素在 0 .2 u/ml时对 APTT的影响非常明显 ,两者呈正相关 ( r=0 .98,P<0 .0 5)。临床可采用回归方程回归方法验证 ,也可以用加硫酸鱼精蛋白中和后复测 APTT的方法来纠正肝素对 APTT的影响。此外 ,回归方程 Δ APTT=1 .2 1 30 .43A( A为肝素活性 u/ml)亦可作为临床肝素治疗个体化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肝素干预效果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择期行PCI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以普通肝素(UFH)静脉注射,分别在注射UFH后5min和30min检测活化凝血时间(A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以及TEG反应时间(TEG-R)、血凝块形成时间等TEG相关指标,分析ACT和TEG-R与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性,探讨TEG在PCI术中评估肝素干预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注射UFH后5min血小板聚集率达标28例,ACT和TEG-R分别为(382.85±50.24)s和(58.57±10.25)min,未达标92例,ACT和TEG-R分别为(375.12±46.59)s和(52.23±7.38)min,两组A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G-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UFH后30min,血小板聚集率达标98例,未达标22例。达标组ACT和TEG-R分别为(355.56±40.51)s和(50.35±7.81)min,明显高于未达标组的(324.45±30.25)s和(42.78±4.2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UFH后30 min患者ACT与血小板聚集率呈明显负相关(r=-0.936 4),TEG-R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也呈明显负相关(r=-0.941 1)。结论 TEG较传统ACT监测用于PCI术中肝素干预效果评估能更准确反映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临时性血液透析导管封管时使用不同浓度肝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透析结束时使用1.25%、2.5%、5%肝素进行导管内封管,观察封管后出血、导管血栓,统计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结果 (1)1.25%肝素组19例患者,平均使用45导管日,有5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2.5%肝素组33例患者,平均使用57导管日,有4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5%肝素组25例患者,平均使用59导管日,有1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2)5%肝素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封管后延长,而其他组对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3)5%组导管内血栓发生率最低。1.25%肝素组出现导管内血栓例次较其他两组多,其中1例患者导管失功,更换导管。(4)3组患者均无肝素过敏等反应,2.5%肝素组有1例患者插管后第31天出现血小板轻度减少,为6.7×104/μl,但无血栓栓塞并发症。结论 5%肝素导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但对出凝血时间有影响,1.25%肝素组导管内血栓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且易感染。而2.5%肝素组用于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相对安全有效,导管内血栓发生率低,且对出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可以替代5%肝素作一次性封管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伐卢定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双盲分为受试组1(术中使用比伐卢定)和对照组(术中使用肝素),将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肝素过敏、肾功能不全的9例患者归为受试组2(术中使用比伐卢定)。观察指标为活化凝血时间动态监测、出血并发症、术后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术中使用比伐卢定(受试组1和受试组2)与同时点术中使用肝素的对照组比较,手术5分钟ACT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30分钟后观察ACT差异无显著性;手术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同时点比较,对照组ACT高于受试组1和受试组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比伐卢定在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治疗中抗凝效果与肝素比较起效更快,效果更强,且半衰期短,代谢更快。对于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肝素过敏、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同样有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循环水毯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CPB)术中使用循环水毯对患体温、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CPB术中复温的同时是否使用循环水毯,将46例患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循环水毯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分别记录术中两组患直肠、鼻咽温度、全血激活凝血时间(ACT)值。结果 对照组在停CPB时和手术结束时,直肠、鼻咽温度低于同时点实验组;两组在手术结束时,ACT值均较术前延长,但实验组ACT值较对照组低。结论 采用循环水毯可帮助CPB手术患机体温度的恢复,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鱼精蛋白中和的局部肝素化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44例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按治疗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鱼精蛋白中和的局部肝素化抗凝血液透析治疗56例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法血液透析治疗39例次,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透析器和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治疗时间和超滤量以及透析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无1例诱发或加重出血,观察组的透析器和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治疗时间和超滤量以及透析前后生化指标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鱼精蛋白中和的局部肝素抗凝应用于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血液透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