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肌间隙入路病椎置钉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应。方法:将41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治疗组(22例),2组均采用经肌间隙入路病椎置钉技术,治疗组配合身痛逐瘀汤内服治疗。比较2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矢状面Cobb角、椎前缘相对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glogue scale,VAS),评估阳性体征、腰背痛、活动障碍等恢复总体疗效。结果:术后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椎体局部Cobb角、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VAS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阳性体征、腰背痛、活动障碍等症状,恢复明显,治疗组总体疗效达100%,效应显著。结论:经肌间隙入路病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且联合中药改善术后疼痛及促进功能恢复更为显著,值得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置入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2年10月选择11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触摸置入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结果11例患者获得5—14个月的随访。随访患者术后伤椎高度恢复良好,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发现术后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结论微创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陕及住院日短等优势,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胸腰段椎体骨折伤椎单侧与双侧置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伤椎单侧(5钉组)和双侧置钉(6钉组)技术治疗86例(5钉组45例,6钉组41例)。分析对比组内及组间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矢状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和椎管内骨折复位情况;评估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和ODI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节段和损伤类型、TLIC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和矢状位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5钉组椎体前缘高度(23.1±4.3)mm、Cobb角11.7°±5.4°、VAS(1.4±0.9)、平均ODI(16.5%);6钉组椎体前缘高度(23.0±4.0)mm、Cobb角11.4°±3.4°、VAS(1.5±0.7)、平均ODI(17.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钉组出现2例骨折块复位不全,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型和部分B型胸腰段椎体骨折而言,伤椎单侧置钉技术同双侧置钉技术一样,可以有效地维持复位后伤椎的高度,维持胸腰段脊柱序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路微创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障碍的不稳定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1例无神经障碍的不稳定胸腰段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A组38例采用微创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B组43例采用微创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的椎体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矢状面Cobb's角.结果 2组术后椎体高度、矢状面Cobb's角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A组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个月伤椎椎体高度、矢状面Cobb角的维持方面,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后路微创经伤椎置钉治疗无神经障碍的不稳定胸腰段骨折,手术损伤小,伤椎复位效果好,椎体术后远期椎体高度维持良好,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采用手法复位治疗5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经6个月~2年随访,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对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宁建  李飞  徐爱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4040-4041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使用长尾椎弓根固定系统,在骨折节段相邻椎体椎弓根电视透视定位后,皮肤处作4个长约1.5 cm纵形切口,电视透视监视下,置人椎弓根螺钉,置棒,手法复位后,锁紧螺钉.结果 手术时间(60.2±8.7) min,住院时间(11.5±3.1)d,手术出血量平均(73.2±15.8) ml.术中未发生椎弓根钉误人椎管、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可使不稳定胸腰椎骨折获得较满意复位及较坚强内固定,手术操作过程简单,患者创伤及痛苦小,恢复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8月,采用手法复位联合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32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7.3个月。结果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所有患者的骨折椎体均获得愈合,无1例发生骨折复住丢失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手法复位联合AF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位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2年10月应用中位钉技术治疗的6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手术前、手术后、1年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位Cobb角变化。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伤椎高度及Cobb角都得到明显恢复(P<0.05)。1年随访时,伤椎高度及矢状位Cobb角有轻度丢失,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少。结论中位钉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时可有效地恢复伤椎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能防止术后由于椎体高度丢失所导致的并发症,且临床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固定非融合技术治疗单一椎体、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对本院67例单一椎体、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35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固定非融合技术(微创组),32例患者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记录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测量两组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面后凸Cobb角和椎间隙高度。【结果】微创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前、术后影像学观察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均有明显的恢复,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而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微创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132例。按照手术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微创组和髓内钉组,微创组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而髓内钉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Johner-Wruh术后功能评价。结果 微创组手术平均时间以及术中平均出血量均显著少于髓内钉组(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髓内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Johner-Wruh术后功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以及术后功能无显著差别,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胸腰段脊柱骨折术后二期内固定物取出术的角度对比Wiltse入路与经皮微创入路在治疗胸腰段骨折时的优劣。方法对2016年1至12月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胸腰段骨折术后需行内固定物取出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1例患者一期采用Wiltse入路置钉,37例患者一期采用经皮微创入路置钉,取出内固定时采用同样的手术方式。比较2组患者在行内固定物取出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1个月、3个月时VAS等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Wiltse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2.0±13.7)min vs.(85.0±23.2)min]、术中出血量[(32.0±12.7)ml vs.(67.0±9.4)ml]、切口长度[(76.0±5.3)mm vs.(145.0±11.4)mm]明显低于经皮微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 VAS评分及下地行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者,如果不采用植骨融合,需要二期手术取出内固定者,使用Wiltse入路比经皮微创入路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未行椎体间融合,其中试验组84例为伤椎单侧置钉加伤椎内植骨,对照组114例伤椎未植入椎弓根钉未行伤椎内植骨,术后随访,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断钉率、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末次随访时试验组Cobb角和椎体高度、VA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内固定失败均为断钉发生,试验组断钉发生率(3.6%)低于对照组(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的非融合技术可降低胸腰椎爆裂骨折内固定失败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术后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近年来微创技术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新的微创方法被运用到脊柱骨折治疗中,对旧的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法提出了挑战。目的:对比观察常规后路开放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内固定方式(利用 Quadrant 通道内固定和经皮Sextant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柳州市工人医院脊柱外科住院并接受内固定修复治疗的94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分为开放内固定组、Quadrant 通道内固定组及经皮Sextant内固定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检查指标。结果与结论:Quadrant通道内固定组、经皮Sextant内固定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常规后路开放内固定组(P 〈0.05)。9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无脱钉、断钉及神经损伤现象。3组伤椎内固定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矢状位指数与内固定前相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两微创组内固定后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优于常规开放内固定组(P〈0.05)。提示与传统的开放内固定相比,微创(经皮Sextant内固定及利用Quadrant通道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仅能取得与之相当的影像学效果,而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性高的优点,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情况下,微创方法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观察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20例患者经过0.5~2年随访,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均良好,骨折复位较满意,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程度超过90%,Cobb角恢复到4~5°;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A级1例、B级1例、C级4例、D级5例、E级9例;术后复查植骨愈合情况良好,椎管受压情况均解除,并无伤口感染或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并发脊髓损伤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29例有完整资料的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X线及CT检查,分析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伤椎椎体高度变化、Cobbˊs角、椎管占位情况比及腰背部疼痛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1个月~3年,未发现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稳定性爆裂性骨折,因可早期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避免应力集中于后柱,防止晚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是目前较为合理的处理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传统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东莞市康华医院和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并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T12-L2)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PKP组、PVP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PKP治疗、PVP治疗和腰椎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常规对症治疗,并随访3年,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相邻节段骨折情况。结果:PKP组手术费用最高,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均<0.05);PKP组、PVP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而随访1年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较其他两组明显丢失(P<0.05);随访2年、3年后PKP组、PVP组的Cobb角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PKP和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疗效优于传统切开手术,而PKP在并发症和再骨折发生率上均优于PVP。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902-2903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74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与欧式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定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日常生活功能状况,并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两组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具有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效果优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因胸腰段脊椎骨折住院患者63例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随访8~18个月,比较分析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为(24.1±2.3)mm、(25.6±1.5)mm]较术前[分别为(9.7±2.1)mm、(18.9±1.9)mm]明显增大,Cobb角(2.1±1.1)°较术前[(17.9±2.8)°显著减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除7例全瘫患者,其余患者脊髓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手术治疗能有效的使伤椎复位,重建椎体的稳定性,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疗效肯定,并且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接受经伤椎固定治疗,对照组35例接受跨伤锥固定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VAS和JOA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椎体校正丢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优于跨伤椎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