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丁焕娟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122-123
高风险项目管理是指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对医院而言,护理差错在一定比例内是客观存在的[1]。据调查,在医疗安全问题上,护理安全问题占40%[2]。因此,护理安全管理强调实施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对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节约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3]。自2008年4月以来,我们在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选取1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考核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和病人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有效地规避风险,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方法进行风险识别,分析急诊科病人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重新修订规章制度,制定护理应急预案和操作规程。结果急诊科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急诊科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病人投诉及护理差错发生率下降,急诊科连续2年被评为医院的先进科室。结论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科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缺陷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急诊科收治的378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A组和B组,每组126例,A组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B组实施急诊风险管理,观察组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比较3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的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6.43分±1.42分,A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1.36分±2.54分,B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2.43分±2.46分,观察组高于A组和B组(U=6.977,6.483,P0.01);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1.59%,A组为7.94%,B组为8.73%,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P0.05);观察组病人或病人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41%,A组为84.92%,B组为84.13%,观察组高于A组和B组(P0.01)。[结论]急诊科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病人或病人家属对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邓志金  彭玉环  余雪芬  潘金玲 《全科护理》2021,19(19):2695-2697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模式联合危机警示牌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运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急诊病人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安全管理基础上采用危机管理模式联合危机警示牌的方法进行管理,比较两组病人抢救护理质量与急诊科护士对护理安全管理态度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抢救护理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危机管理模式联合危机警示牌的护理管理后急诊科护士中文版(C-SAQ)得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危机管理模式联合危机警示牌的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急诊科护士对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态度,从而提高急诊科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6月前对160例急诊科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选择160例患者(观察组),对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风险事件(包括医疗事故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投诉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急诊科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急诊科是高风险科室,急诊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而了解有关急诊护理风险因素、管理难点、管理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甄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急诊科急危重症病人多,抢救任务繁重,环境杂乱,是医院医疗风险最大的场所,急诊科工作人员面临医疗和身心双重安全风险.部队改革后聘用护士是主力军.因此,加强聘用护士管理,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急诊科聘用护士的管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琴珍 《家庭护士》2009,7(15):1383-1384
急诊科是医院危、急、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繁重的科室,也是高风险、高压力科室.随着现代护理的发展,护理管理越来越强调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作为急诊科的护理管理者,在管理中应重视人的因素,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让护士时刻能感受到护士长人性化的关爱,从而主动对病人实行人性化关怀与护理,提高护理质量.2005年9月,借我院搬迁之际,将人性化管理引入急诊护理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程动态管理对预防鼻咽癌放疗病人张口困难的效果。[方法]将104例鼻咽癌放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动态管理。比较两组病人门齿距、张口困难程度及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放疗期间两组病人张口困难程度、门齿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观察组病人张口困难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门齿距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动态管理可显著提高鼻咽癌放疗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降低张口困难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由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的12名主管护师组成PDCA管理小组,以2014年7~12月急诊接诊患者的护理程序为调查对象.此时间段内的患者按照常规的就诊流程就诊,PDCA管理小组成员对此时间段内相关的急诊、急救护理质量进行现状调查,找出目前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针对问题进一步分析原因、制定计划、改进措施,实施方案、定时监控检查,持续质量改进.对经PDCA管理后的2015年4~9月急诊接诊患者的护理程序再次进行统计调查,比较改善前后对应的指标,包括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将改善前与改善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2015年10~12月的相关指标与改善后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巩固调查阶段的急诊急救质量优于改善后的急救质量,且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结论 PDCA管理模式的实施,可显著缩短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PDCA管理模式可被用作护理管理层简单可靠的质控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2.
为了应对突发的奥密克戎株新冠疫情期间的急诊工作量剧增,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在本次疫情期间借鉴气泡式闭环管理模式,从管理架构、职责与分工、气泡仓的构建与功能、急救流程、环境消杀措施、感染防护与护理管理等六方面实施阳性患者急诊闭环收治;“气泡仓”模式加强了对阳性患者就诊的闭环防控,有效合理地进行防疫流程的布控,避免奥密克戎株在急诊救治患者中发生传播风险,从而提高急救护理防疫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保障高压状态下急诊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管理应急预案体系在救治突发灾害群体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建立院内转运无缝隙工作模式,实施病房护理管理规范化、危重患者护理专科化和护理个性化的护理。结果本组13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有效抢救时间(33.5±19.6)min,抢救成功率100.0%。结论护理管理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使突发灾害群体伤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Aims and objectives. To examine the role of emergency nurses in caring for patients who receive chemotherapy in ambulatory oncology settings. Reasons for emergency department presentations are examined, specific sources of clinical risk for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who require emergency care are discussed and cost implication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presentations related to chemotherapy are analysed. Background. Given the increased administration of chemotherapy in ambulatory settings, emergency nur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undergo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 Emergency departments are the major entry point for acute inpatient hospital care of complications arising from chemotherapy. Design. Systematic review. Results. Chemotherapy‐related emergency department presentations have considerable clinical and cost implications for patients and the healthcare system. Strategies to improve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y complications and reduction in preventable emergency department presentations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improving cancer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ing the cost of cancer care. Conclusions. Nurses are well placed to play a pivotal role in chemotherapy management and lead interventions such as a specialist oncology nursing roles that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support to guide patients through their chemotherapy cycles. These interventions may prevent emergency department presentations for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in ambulatory settings. Relevance to clinical practice.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require access to specialised care to manage distressing symptoms, as they are at significant clinical risk because of immunosuppression and may not exhibit the usual signs of critical illness. A team approach both within and across nursing specialities may improve care for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and increase effective use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开展JCI国际医院评审认证对我院急救设备风险管理制度进行重新拟定,旨在提高抢救效率,改善急救环境,确保医疗和护理质量安全。方法 将我院急救设备的管理工作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急救组和JCI急救组,2009年1月2009年9月为常规急救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管理;2011年 7月2012年4月为JCI急救组,按照JCI认证制度进行管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护理质量以及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JCI急救组的急救仪器设备完好率、护士急救技能考核率、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较常规急救组有明显提高(p<0.01)。讨论JCI的认证标准规范了我院急救设备的风险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提高抢救效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天津市三级综合医院临床护理岗位风险测评方法,并进行初步测定。方法:2017年7-8月,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从天津市抽取21名专家进行问卷函询,确定岗位风险要素权重;2017年8-9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天津市抽取4所三级综合医院共计1 000名护士,针对33个科室护理岗位风险问卷调查和测定。结果:岗位评估要素权重方面:疑难危重患者多且专业程度复杂、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感染传染病、面临病情变化快需随时抢救患者、工作量大超时工作四个风险因素权重系数分别为0.30、0.25、0.25、0.20;护理管理者、临床护士权重系数为0.60、0.40。岗位风险值最高的前三位科室分别为重症医学科、急诊和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风险值最低的三个科室为内分泌科、疼痛科和眼科。结论:护理岗位风险评定是开展护理岗位管理、完善护理绩效考核制度的重要环节。护士岗位风险的评定要素贴近临床实际,符合政策导向,构成合理,评定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及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对514例急诊ICU监护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4例急诊ICU监护患者在护士的密切观察和严格护理管理下,家属满意度为99%。结论加强急诊ICU监护患者的护理管理,是减少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关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84例烧伤病人救治成功的护理管理经验。方法对各级各类护理人员进行统筹调配、合理分工、科学管理。结果84例烧伤病人均得到了紧急救护、安全转运及有序的治疗和护理。同时,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得到了快速提高。结论完善、有效的护理组织管理是成批伤员救治成功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0年1~12月我院急诊科在急诊风险管理中引进了护理干预概念并开展相关工作,此期间收治患者1268例,另外选择实施护理干预前2009年1~12月收治的754例患者,将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满意度80.00%;实施后出现护理差错或过失1例,实施前出现护理差错或过失10例,实施前后急诊护理人员全年常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76.48±12.14)分,(86.44±10.43)分,差异显著.结论 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与过失,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诊科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完善急诊抢救护理流程,制订规章制度,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加强急诊护士培训等。结果提高了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及满意度,预防、减少了护理差错、缺陷的发生。结论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急诊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