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2例肾移植术后的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采用抗胸腺球蛋白(ATG,100mg/d×5d)、血浆置换(PP,1~3次)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每周1.0g/kg,分2~3次静脉滴注)联合治疗。结果12例患者排斥反应均逆转。1例患者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抗排斥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感染性并发症。随访12~38个月,1例患者在术后16个月因慢性排斥反应恢复血液透析,其余患者移植肾功能良好。结论ATG联合PP—WIG能有效逆转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血浆置换疗法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以提高肾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即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和逆转排斥反应。方法:对1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准备行肾移植的患者和2例因第1次手术失败准备行第2次手术的患者行预防性治疗。2例为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病例,由血浆置换疗法配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抗排斥治疗。采用德国贝朗血透机或GambroAK100型血液透析代作血浆置换机,用YT50PP膜式血浆分离器,膜孔直径为330μm,有效面积为05m2,血流量为50~150mL/min。分离后弃去血浆为2000~…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较其他器官移值发展快、存活率高,其中人工肾血液透析发挥了很大作用。我院近二年多来,对31例病人共进行了血液透析500人次,血透的2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中10例作了同种肾移植,为肾移植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进行血液透析214次,其中术前准备166次,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时透析治疗48次,对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全身情况及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引起肾功能减退,均有较好效果(见表1)。初步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肾移植。方法:将12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内、外科基础治疗,治疗组术前、术后在基础治疗之上,多次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纽患者肾移植相关指标及免疫排斥情况。结果:治疗组LPS、TNF、IL-1、IL-2、IL-6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肾移植手术前积极应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能降低手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肾移植手术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使用单剂量赛尼哌联合环孢素(新赛斯平胶囊)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同期行肾移植的8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除了治疗组术前使用赛尼哌外,两组病人术后治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25%),在感染及毒副作用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肾移植术前应用单剂量赛尼哌联合新赛斯平胶囊,能有效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且经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45例肾移植患者行术前诱导治疗,其中组反应性抗体(PRA)阴性患者23例,行赛尼哌诱导治疗13例,ALG诱导治疗4例,OKT3诱导治疗6例;PRA阳性患者22例,行赛尼哌诱导治疗11例,ALG诱导治疗5例,OKT3诱导治疗6例。结果45例患者均行肾移植手术。23例PRA阴性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一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2%,与同期相同条件患者(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例PRA阳性患者术后无超急排斥反应发生,1例(4.5%)发生加速排斥反应。术后3、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2和27.2%,与同期PRA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年内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0.9和81.8%,与术前无诱导治疗的PRA阳性患者(87.0、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PRA阴性患者,诱导治疗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不明显,但对PRA阳性患者,诱导治疗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显著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期恢复(DGF)伴亚临床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2年3月,行尸体肾脏移植41例,其中3例病人术后出现DGF,术后1周行移植。肾穿刺活检,1例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另2例术后1周活检接近边界值,但始终无临床排斥反应的临床症状,行血液透析,2~3周后,再次行移植肾穿刺活检证实为急性排斥反应。结果1例急性肾小管坏死病人经血液透析2~3周后,肾功能恢复。另2例2~3周后,经再次行移植肾穿刺活检证实为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FK506治疗后,。肾功恢复。结论肾移植术后DGF其病因较为复杂,尤其伴亚临床急性排斥反应时,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因此,我们推荐早期行移植肾穿刺活检对于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33例发生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肾移植病人分为两组,A组16例(OKT3 5 mg/d);B组17例(OKT3 2.5mg/d).观察排斥反应逆转情况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A组13例(81.25%)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行移植肾摘除术,2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B组15例(88.24%)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行移植肾摘除术,1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两组排斥反应逆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合并感染43.75%,B组5.8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9.
阮建平  温国贤  付康才  王晓鸣  张卫 《吉林医学》2006,27(11):1347-1348
目的:总结异体肾移植围术期少尿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自1995年5月~2005年5月行异体肾移植术,围术期少尿或无尿患者34例,给予血液透析及调整免疫抑制剂,抗炎、川芎嗪等治疗。结果:移植肾术后早期少尿或无尿患者原因,急性排斥反应55.9%,急性肾小管坏死38.2%,加速排斥反应5.9%。肾功能恢复31例,治愈率91.1%,3例移植肾切除,死亡1例,死亡原因是加速排斥反应。尿量恢复时间,最短术后7d,最长术后5个月,急性肾小管坏死组尿量恢复(15.4±8.3)d,急性排斥组尿量恢复(25.7±4.3)d。结论:合理血液透析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提高人/肾治愈率,避免肾功能延迟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法(Plama Exchange,PE)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疗法,预防肾移植术后超急排斥和加速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1例第1次肾移植术后因超急排斥反应而摘除移植肾的患者,3例淋巴毒试验(试管法)大于10%的患者,在肾移植术前行PE的同时,加用ALG疗法,然后进行肾移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例患者在肾移植术后均未发生排斥反应,获得人肾存活,结论:PE加ALG疗法,对于预防肾移术后超急排斥和加速排斥反应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我院用同种肾移植术治疗慢性肾炎合并肾功能衰竭病人10例。通过对肾移植术后病人的护理,使我们深深感到,肾移植术后的病人,体质虚弱,病情危重,经过肾移植手术的创伤,以及使用大量免疫抑制药物,颇易产生各种严重并发症,因而严密观察病情,细致周到的护理,是使病人安全渡过术后难关的重要环节。 一、急性排斥反应:这是肾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在术后2~14天内发生较多,也有在几个月后才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属于细胞性免疫反应,临床表现与急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耐激素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对34例尸体肾移植术后3d内应用激素冲击治疗期间发生排斥反应的患者以及手术3d后发生耐激素排斥反应的患者采用ATG治疗。结果:其中32例排斥反应得以逆转,肾功能恢复正常,其治愈率为94.1%。2例虽然控制排斥反应,但其肾功能未能恢复,未行移植肾切除。结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早期耐激素排斥反应的效果显著,可以使有耐激素排斥反应的肾移植患者获得良好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移植肾超急排斥反应(HAR)系一种反应最急剧、后果最严重的排斥反应[1].血液透析(血透)可作为肾移植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排斥或移植肾失败后的应急措施.肾移植术后,大多数患者在3~5 d内肾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但也有部分患者术后尿量很少、移植后血肌酐降低很慢,甚至由于高血钾、水负荷过重(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等原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DGF的发生可增加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其发生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对肾移植的生存率有明显的影响.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病人只要能得到及时正确地处理,绝大多数病人肾功能是可以恢复的.因此,如何鉴别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就显得尤其重要[2].现将肾移植后出现DGF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成功的肾移植能完全恢复肾功能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我院 2 0 0 0年 5月至今共行异体肾移植术 3例 ,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 3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4~ 37岁。均为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 ,病史 2~ 3年 ,正规血液透析 2~ 3年。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 ,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手术顺利 ,结果 1例于术后一直无尿出现急性排斥反应 ,术后第 10 d因肾移植破裂被迫行移植肾切除、术后第 12 d口腔、泌尿系、消化道多系统并发霉菌感染、绿脓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切除术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17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因严重排斥反应而行移植肾切除的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分别采取日间缓慢连续性超滤(SCUF)、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治疗(CAVHDF),每天治疗8小时,治疗前后查血肌酐、尿素氮、观察24小时尿量。结果:17例中11例痊愈(64.71%),3例显效(17.65%),2例无效(11.76%),1例恶化(5.88%)。结论:使用CRRT辅助性治疗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切除术后患者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肾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总结肾移植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的作用。方法对11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出入量平衡调节,引流管护理,有无排斥反应等。结果通过11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和健康指导,患者术后异常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提高。结论通过积极仔细的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经随访移植器官功能良好,生活质量改善,绝大多病人已重返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受者的术后生命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初开始的肾移植术 ,在国内外开展至今已有 40万例次。其已成为挽救终末期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恢复生活质量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在 ,每年约有 3 0 0 0例患者接受此手术[1] 。随着肾移植后长期存活率的不断提高 ,给病人带来许多益处的同时 ,它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特别是移植肾的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带来的副作用。这些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2 ] 。肾移植术后受者生命质量 ,将越来越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一、肾移植术后受者生命质量的改变肾移植患者长期的终末期肾病病程 ,忍受着长期病痛的折磨 ,依靠透析…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术后家庭护理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移植手术给尿毒症病人带来了福音 ,但由于是异体移植 ,术后病人均会发生排斥反应 ,而排斥反应是威胁患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1] 。由于出院后病人脱离了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 ,病人的自我康复护理、生活起居、心理状态、饮食情况及是否能定期复查和合理用药 ,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移植肾的功能恢复。因此对术后出院病人作详细、系统的康复护理指导非常重要 ,是早期发现或减少慢性排斥反应的重要手段 ,也是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重新回归社会 ,延长其寿命的保证。我科于 1990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开展肾移植手…  相似文献   

19.
唐亚雄  唐伟 《重庆医学》2008,37(14):1547-1549
肾移植是当今器官移植中相对成熟的手术之一.影响其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除了手术本身外,还包括术前的准备以及术后的抗排斥治疗,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排斥反应的抑制.肾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手段,抑制术后的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成功最关键的环节,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人类基因组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机体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应答机制得到进一步的阐述,抗排斥治疗在抑制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从而提高了肾移植的成功率、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30(sCD30)水平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肾移植术后22例发生AR的患者及20例顺利恢复,无排斥反应的患者sCD30水平进行动态监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sCD30的变化规律。结果 排斥反应组术后具有较高的sCD30水平,和无排斥反应组相比在术后第5d、第7d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斥反应组sCD30水平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下降,但耐糖皮质激素性排斥者的下降速度较糖皮质激素敏感性排斥者缓慢,冲击治疗后的sCD3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sCD30水平变化可作为肾移植AR的诊断指标及判断排斥反应对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是否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