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部电极对颞叶癫痫定位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深部电极脑电监测对颞叶癫痫灶定位的意义和安全性。方法 对12例颞叶癫痫病例,无创检查难以定位或定侧者,在立体定向指引下颅骨钻孔行双侧或单侧海马区深部电极植入,脑电监测对癫痫灶定位,根据手术中皮层电极及深部电极癫痫灶的定位、手术后疗效评价及术后脑电检查结果,研究深部电极脑电监测对致痫灶定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 12例病人埋置深部电极23只,留置时间平均5天;监测时间平均10小时,明确定位5例(37.5%),定侧的7例(62.5%),并在术中和术后得到验证。所有病例无颅内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深部电极植入脑电监测对颞叶癫痫灶定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作为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的可靠指标;电极植入安全,定位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层脑电监测定位指导继发性癫痫手术切除方式、范围及术后疗效。方法对2005-06-2013-06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5例继发性癫痫患者术前行视频脑电监测定位,致痫灶与病灶相一致,相近或相侧的情况下,手术中再用皮层及深部电极行皮层脑电图监测定位,并在其指导下联合多种手术方式切除原发病灶及致痫灶,术后定期复查,随访6~60个月。结果根据ILAE疗效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1级52例,2级41例,3级27例,4级26例,5级18例,6级11例,总有效率93.0%。结论对继发性癫痫发作患者,术前行视频脑电监测定位,术中再进行皮层脑电监测定位病灶与癫痫灶的关系,并在其指导下联合多种手术方法切除和处理癫痫灶,采取病灶+致痫灶的手术切除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癫痫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51例婴儿痉挛症的临床与录像脑电图分析,探讨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对癫发作类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Nicolet录像脑电图仪,按照国际10/20系统安放电极,采用网帽固定,按时间常数0.3s,走纸速度3cm/s,常规单双导联描记。所记录的图像与脑电信号存储于计算机硬盘内,可在检查后随意调用回放分析。结果51例患儿脑电图均为重度异常,其中典型高度失律EEG及非典型高度失律EEG共40例(占总数的78.4%),其他形式的样放电11例(占总数的21.6%)。51例中同时伴有爆发抑制现象3例(占总数的5.9%)。结论VEEG监测可显著提高样放电的检出率,并有助于区别其他类型的癫发作。  相似文献   

4.
长程颅内电极记录定位致痫灶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应用颅内埋藏电极进行长程视频脑电(Video-EEG)监测,对于致痫灶的定位作用。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向颅内可疑部位植入深部电极和/或硬膜下条状电极。采用DaVinci系统,进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记录发作间期及发作期EEG变化,确定癫痫起源部位。在皮层电极脑电图(ECoG)监测下,手术切除致痫灶或行立体定向毁损术。结果 本组17例患者颅内电极埋藏时间4~17天,平均9天。各例均记录到明确的发作间期异常放电和/或发作期EEG变化。手术切除致痫灶16例(联合胼胝体切开术1例);行双侧杏仁核毁损术1例。术后复查Vidoo-EEG,显示痫性放电基本消失15例,改善2例(集中于手术对侧1例)。按照Engel术后效果分级:Ⅰ级15例,Ⅲ级1例,Ⅳ级1例。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因长时间埋藏颅内电极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在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中,应用埋藏式颅内深部电极和/或硬膜下条状电极,进行长程颅内电极记录,可以精确定位致痫灶,可改变外科治疗计划,从而提高了癫痫的治愈率及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监测的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对839例癫(癎)及可疑癫(癎)病人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检查前实施心理护理、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检查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排除电极脱落、记录中断等故障,做好癫(癎)发作时的安全护理;检查后做好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 818例病人能顺利完成检查,检查完成率达97.5 %,无1例发生意外损伤.结论 注重检查前、中、后的护理,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对保证监测效果及病人的安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皮层电极监测切除致痫性脑胶质瘤,探讨致痫性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病人35例,男19例,女16例.术前行EEG、CT或MRI检查.EEG示轻度异常脑电图7例,中度异常脑电图22例,重度异常脑电图6例.CT或MRI检查皆可见占位改变.其中额叶11例,颞叶8例,额顶叶7例,顶叶5例,颞枕叶3例,岛叶深部1例.常规手术开颅显露相应部位使用VEEG1161型伟思脑电图仪对皮层脑电进行监测.监测范围包括全部肿瘤,重点于肿瘤周边脑组织.确定大体致痫范围,行肿瘤切除.肿瘤切除后再行脑电监测若仍有癫痫波,根据皮层电极之定位切除致痫灶.直至致痫灶全部切除.对疑有深部癫痫灶者,使用深部电极经皮层穿刺对深部脑组织进行监测描记.对重要脑功能区予以保护.结果全部病人皆行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病理证实星形细胞瘤8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7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5例,胶质母细胞瘤2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未再发生癫痫者29例(82.9%);总有效率94.3%.结论只有在切除胶质瘤时一并切除致痫灶,才是治疗肿瘤并根治癫痫的最佳方法.使用皮层电极监测胶质瘤的切除,具体很多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41例脑外伤患儿脑电图分析,探讨脑电图对脑外伤患儿的诊断价值及判断预后。方法采用日本光电4418型脑电图仪行常规单、双极导联描记。按国际10-20系统安放头皮电极,采用网帽固定,时间常数为0.3 s,高频滤波为50 Hz,走纸速度3 cm/s。结果 41例脑外伤后EEG:正常为7例,异常为34例。其中轻度异常6例,中度异常8例,重度异常20例。结论头部外伤所致的脑电图改变,对评价患儿脑功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客观反映脑皮质功能的实质情况。尤其对脑外伤患儿,随访追踪脑电图可帮助其诊断并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监测的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839例癫及可疑癫病人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检查前实施心理护理、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检查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排除电极脱落、记录中断等故障,做好癫发作时的安全护理;检查后做好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818例病人能顺利完成检查,检查完成率达97.5%,无1例发生意外损伤。结论注重检查前、中、后的护理,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对保证监测效果及病人的安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监测的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对839例癫(癎)及可疑癫(癎)病人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检查前实施心理护理、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检查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排除电极脱落、记录中断等故障,做好癫(癎)发作时的安全护理;检查后做好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 818例病人能顺利完成检查,检查完成率达97.5 %,无1例发生意外损伤.结论 注重检查前、中、后的护理,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对保证监测效果及病人的安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在下丘脑错构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下丘脑错构瘤长程视频脑电(VEEG)特征,VEEG结合磁共振成像(MRI)、发作间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查诊断定位。结果发作间期清醒平静状态脑电图表现:双侧波形均呈不对称表现,双侧存在广泛单发性棘慢波或者双侧广泛不规则θ或δ波,一侧波幅优势,主要为一侧额叶优势,2例左侧优势,3例右侧优势,优势侧别同MRI显示的错构瘤侧别一致;睡眠期脑电图表现:存在基本睡眠标志波形与睡眠周期,间有较多量棘慢波或多棘慢波,存在形式同间期清醒平静状态;5例均捕获临床发作过程,共计13次,其中痴笑发作8次、痴笑发作继发全身强直阵挛5次,发作期脑电图表现:3例为去同步化低电压数秒后EEG混合肌电干扰,2例以肌电伪差为主。MRI结果:下丘脑脚间池处部位可见占位性改变,位于左侧半球2例、右侧半球3例。PET结果:MRI所提示的占位性改变区域均显示低代谢。5例均手术彻底去除错构瘤,随访5例患者术后均无痴笑发作或继发全身强直阵挛。结论长程视频脑电监测结合MRI及PET检查对下丘脑错构瘤诊断定位准确性高,手术治疗下丘脑错构瘤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1 目前国内长程脑电监护几乎全是金属盘状有孔电极 ,外用火棉胶固定 ,内注导电糊 ,这种方法有以下几种缺点1 1 因等待火棉胶干燥 所以安装一套电极需要很长时间。可达 3 0~ 60min。1 2 拆除电极需用丙酮溶解 同样需要很长时间。1 3 火棉胶和丙酮都是有机溶剂 可对皮肤造成损害 ,有的人甚至过敏。1 4 火棉胶浓度不适 粘固不牢 ,电极有脱落的可能。1 5 有的医院要求 将电极位置处的头发剪掉以方便粘贴电极。因此这种方法不是一种方便理想的方法。作者在长达 3年数百例的脑电监护实践中 ,摸索出一套长程脑电监护电极固定的新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一次性针电极进行床旁脑电图监测在重症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经手术治疗的重症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床旁脑电图监测,分为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观察组44例)和传统盘状电极(对照组43例)。对比两组在脑电图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术后GC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耳电极脱落2例,伪差时长(50.55±10.05) min;对照组头皮电极脱落5例,耳电极脱落10例,伪差时长(130.91±29.99) min;观察组脑电图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率(电极脱落、伪差干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记录重症脑出血病人脑电图,可有效减少记录过程中的各种干扰,为脑电图监测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信号特征非线性动力学的特点。方法: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利培酮治疗3个月;入组时、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分别给予脑电信号采集,计算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关联维数(D2)、柯尔莫戈洛夫熵(K2)和Lempel-Ziv(LZ)复杂度,并与40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比较。结果:除个别导联外,病例组入组时及治疗1个月后,各导联电极的D2、K2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LZ复杂度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3个月后,除个别导联外其他各导联电极上D2、K2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LZ复杂度显著上升(P均0.05),且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信号活动异常,治疗一定时间后其信号活动逐渐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像融合及颅内电极三维重建在癫痫术前计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行开颅颅内电极植入术以进行慢性皮层脑电评估的癫痫患者,获取其术前MRI及电极植入术后CT的影像资料,利用SynergyCranial软件将两种影像进行融合,并对颅内电极、脑表面及颅骨进行三维重建,以显示出颅内电极与骨窗、脑表面的相对位置,为致痫灶的定位及下一步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准确的解剖信息。结果 在2015年4月至8月共对10例需慢性皮层脑电监测的癫痫患者进行了开颅颅内电极植入术。通过术前MRI与电极植入术后CT影像融合技术,可以在MRI断层图像上观察到皮层电极中各触点与脑沟、脑回的相对平面位置,克服了术后无法行MRI检查的弊端。通过对影像融合后的颅内电极、脑表面及颅骨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可以立体直观地观察到颅内电极与脑表面和骨窗的相对空间位置,电极触点的重建成功率达90%。根据重建出的三维融合影像,结合皮层脑电图的监测结果,划定出致痫灶的位置与范围,制定手术计划,进行致痫灶切除术,术后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 在对行颅内电极监测的癫痫患者制定手术计划时,利用影像融合和颅内电极三维重建技术,可以获得更为准确且直观的致痫灶定位信息,有利于提高致痫灶切除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颅内电极脑电监测定位致痫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颅内埋置电极脑电图(iEEG)监测定位致痫灶的意义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38例经无创方法难以定位的难治性癫痫病人,采用颅骨钻孔或骨瓣开颅方法埋置硬膜下和(或)深部电极,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定位致痫灶。根据术中致痫灶定位、术后病理、术后疗效和EEG复查结果分析iEEG监测定位致痫灶的准确性。结果8例埋置深部电极,13例埋置硬膜下电极,17例联合应用硬膜下电极和深部电极。颅内电极埋置4~22d,平均9d;脑电监测8~226h,平均128h.根据癫痫发作初始期iEEG,32例(84.2%)病人准确定位了致痫灶,无颅内出血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应用硬膜下和深部电极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癫痫发作初始期异常放电的节律和范围是可靠的致痫灶定位指标.  相似文献   

16.
颅内电极脑电监测定位致癇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埋置电极脑电图(iEEG)监测定位致灶的意义及其安全性。方法对38例经无创方法难以定位的难治性癫病人,采用颅骨钻孔或骨瓣开颅方法埋置硬膜下和(或)深部电极,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定位致灶。根据术中致灶定位、术后病理、术后疗效和EEG复查结果分析iEEG监测定位致灶的准确性。结果8例埋置深部电极,13例埋置硬膜下电极,17例联合应用硬膜下电极和深部电极。颅内电极埋置4~22d,平均9d;脑电监测8~226 h,平均128h。根据癫发作初始期iEEG,32例(84.2%)病人准确定位了致灶,无颅内出血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应用硬膜下和深部电极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癫发作初始期异常放电的节律和范围是可靠的致灶定位指标。  相似文献   

17.
EEG持续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在NICU (神经科重症监护室 ) ,病人脑功能的监护越来越受到重视。EEG监测是一种无创、价廉、方便的检查手段 ,是反映脑功能状态敏感性很高的检查工具。本文综述了目前EEG在NICU对急重型脑外伤病人监测的应用 :它不仅有助于昏迷程度的诊断及转归预测 ;对诊断早期非惊厥性癫痫 (NCS)或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NCSE)以防止继发性脑损害的加重、对大剂量巴比妥类药物的使用具有其它检查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此外它对发现急性严重脑外伤后早期的脑缺血、继发性脑出血及低碳酸血症所致的血管痉挛也有重要的监护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脑深部电极监测方法评价抗癫痫药物对脑深部核团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对3例顽固性癫痫病人行脑深部电极植入,服用左乙拉西坦后进行持续脑电图监测。应用脑电图定量分析服用药物后的脑电功率变化。结果左乙拉西坦对脑深部脑电图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起源灶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服用药物后1~3h即表现出下降趋势,而在停药后存在反跳现象。结论用脑深部电极监测方法可直接监测抗癫痫药物对脑深部脑电图的影响,同时应用脑电功率定量检查方法可评价抗癫痫药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额叶癫痫的特点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额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特点 ,探讨额叶癫痫手术治疗。方法 :应用视频脑电图对 9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长程监测 ,并对其中 6例记录颅内脑电图。分析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 ,定位致痫灶 ,行手术切除。结果 :额叶癫痫的发作特点为 :发作频繁而短暂 ,以睡眠期发作为主 ,常见过度运动 ,姿势性强直 ,发声等发作症状。发作期可见棘波节律 ,广泛低幅快活动 ,节律性慢波等特征性脑电活动。颅内电极记录可清晰显示异常脑电活动的发作起源及扩散情况 ,有助于定位致痫灶。手术切除病灶及致痫灶 ,效果满意。结论 :额叶癫痫是一组具有特征性的癫痫综合征 ,颅内电极记录有助于揭示其脑电活动变化。对于难治疗性额叶癫痫 ,准确定位致痫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视频脑电图(V-EEG)对癫癎致癎灶的定位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影像学和常规EEG及头皮V-EEG检查不能确定致癎灶部位的10例难治性颞叶癫癎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及开颅术,植入硬膜下皮质条状电极或(和)深部电极进行长程V-EEG监测,观察发作期及发作间期EEG变化,结合常规EEG、V-EEG、磁共振(MRI)、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检查结果以及术中皮质及深部电极EEG对癫癎灶进行综合定位,手术切除病灶;术后随访,评估疗效及颅内V-EEG的准确性.结果 10例患者颅内电极埋藏时间为3~14 d,捕捉到临床自然发作5~44次,记录到发作间期和发作期的异常放电活动;10例患者颅内电极V-EEG定位结果与术中皮质及深部电极定位结果完全一致,据此定位结果切除致癎灶;术后随访1年,按Engel疗效分级,痊愈7例,显著改善2例,良好1例.结论 颅内电极V-EEG监测可为癫癎外科治疗提供可靠的病灶定位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