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置入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作用。方法: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12例置入临时腔静脉滤器,5例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分别行溶栓或抗凝治疗。临床观察有关肺梗塞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均全部成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缓解,近期无肺栓塞出现。结论:腔静脉滤器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使用,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梗死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作用。方法 2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其中24例患者放置临时滤器,5例患者放置永久滤器,COOK滤器6枚,Cordis滤器12枚,先健Aegisy滤器11枚。术中同期或术后给予溶栓+抗凝、取栓+抗凝或单纯抗凝治疗。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成功,经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或消失,无肺栓塞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可以有效预防肺栓塞发生,临床上近期预防肺动脉栓塞简便安全有效,远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考证,临时和永久性滤器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引起肺栓塞的预防效果。方法 7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施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结果滤器全部安全置入肾静脉下方的下腔静脉内。随访3个月~22个月,6例无肺栓塞的患者,无肺栓塞发生,滤器无移位,1例已有肺栓塞者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用于预防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引起肺栓塞的预防效果。方法7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施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结果滤器全部安全置入肾静脉下方的下腔静脉内。随访3个月~22个月,6例无肺栓塞的患者,无肺栓塞发生,滤器无移位,1例已有肺栓塞者症状明显减轻。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用于预防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阳  王晓阳  高源统  罗敏 《当代医学》2009,15(21):77-78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预防肺动脉栓塞发生的作用。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2月间对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实施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共置入滤器62枚,并进行深静脉血栓进行溶栓治疗。结果62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在溶栓过程中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预防肺栓塞发生,且方法简便、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求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治疗下肢静脉血栓中预防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方法:经股静脉或颈静脉穿刺放置下腔静脉滤器11例。术前均经彩超确诊深静脉血栓形成,术中常规下腔静脉造影,了解并确定下腔静脉和释放途径无血栓形成,将滤器放置在肾静脉开口之下的下腔静脉。结果:11例均成功释放,其中1例双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经颈静脉释放,其余经股静脉释放。有2例在彩超定位下放置滤器,其余在静脉造影下完成。术后随访1~30月,所有随访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创伤小,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发生致命肺动脉栓塞(PE)。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梗塞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总结我科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其中33例通过健侧股静脉入路植入,2例通过颈静脉入路植入。结果 35例滤器均成功植入,32例获随访者至今均未发生致死性的肺动脉栓塞。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是预防肺动脉栓塞发生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7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PE)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自2008年1月~2010年4月,对7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施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其中临时性滤器6例,永久性滤器73例,男性35例,女性47例;年龄22~85岁,平均51.4岁。深静脉血栓位于右下肢16例,左下肢57例,双下肢4例,下腔静脉2例。经健侧股静脉路径滤器置入73例,经颈静脉路径置入6例。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将滤器置入到肾静脉开口水平下的下腔静脉。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释放成功。出院前均行腹部X线片检查滤器位置和形态。术后随访2~25个月,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操作简便,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并防止再发肺栓塞所致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梗塞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总结我科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腔静脉滤器,其中33例通过健侧股静脉入路植入,2例通过颈静脉入路植入。结果 35例滤器均成功植入,32例获随访者至今均未发生致死性的肺动脉栓塞。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是预防肺动脉栓塞发生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滤器转入术对预防肺栓塞的作用。方法: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了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全部置入Vena—Tech^TMLp滤器。结果:滤器全部安全置入肾静脉下方的下腔静脉内。随访4~24个月,滤器无移位及肺栓塞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用于预防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号。  相似文献   

11.
高志康  徐浩  张庆桥  祖茂衡 《当代医学》2009,15(35):652-654
目的探讨Aegisy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经导管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4月~2009年8月间,45例下肢DVT患者(左侧:36例,右侧:6例,双侧:3例,4例已发生肺栓塞)在经颈静脉插管溶栓过程中行Aegisy腔静脉滤器置入术,以防止肺动脉栓塞。结果45支Aegisy腔静脉滤器经颈静脉一次性于下腔静脉植入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出现滤器错位、移位、倾斜、滤器折断、腔静脉穿孔、下腔静脉阻塞等并发症。在溶栓治疗过程中1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因右心衰竭死亡,其他患者无症状性肺动脉栓塞发生。溶栓治疗后,45支滤器中的36只成功取出,滤器留置时间为7~18天(平均9.5天),余9支滤器永久性留置于患者体内。随访2~17个月(平均9.7个月),滤器无移位及血栓形成。结论Aegisy腔静脉滤器经颈静脉途径植入方法简单、释放可控、安全,可有效防止症状性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置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38例行颈内静脉置管后采用抗凝及经溶栓导管脉冲式灌注尿激酶综合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包含11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另15例行患侧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术后3、6、12个月行彩超复查评价静脉通畅程度。结果经颈内静脉置管溶栓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彩超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随访1年,无出血、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综合有效率达100%(38/38),高于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组的86.7%(13/15),在α=0.1的水平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76)。结论经颈内静脉置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对4例已形成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先行肺动脉介入治疗溶栓,然后如其余病例一样放置滤器,术后适当抗凝,积极溶栓。结果肺动脉介入溶栓后,血氧分压回升;放置滤器后,配合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肢消肿。结论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地阻止脱落的深静脉血栓流入肺动脉,术后能用大剂量尿激酶,使血栓溶解或消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胭静脉置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应用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和经外周静脉溶栓的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肢体肿胀消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52例导管溶栓患者肢体肿胀均消退,无出血并发症,其中44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未发生肺栓塞。8例因拒绝而未放置滤器的患者,2例发生肺栓塞;而46例行外周静脉溶栓患者,26例肢体肿胀完全消退,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尿道出血3例,肺动脉栓塞10例。结论导管溶栓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等优点,早期及时的滤器置人是防止肺栓塞的关键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56例介入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下肢DVT患者56例,予以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溶栓(多途径给药)、抗凝、祛聚和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56例患者均于治疗后2~5 d,下肢肿胀明显消退,出院复查溶栓患者大部分血管再通;出院后随访无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和下肢坏死,部分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结论介入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董春锋  王苏杭 《医学综述》2012,18(17):2921-2923
目的评价导管直接溶栓治疗(CDT)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然后经小隐静脉/腘静脉路径置入溶栓导管,接微泵持续泵入尿激酶直接溶栓治疗,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评价疗效。结果溶栓导管平均放置时间(7.6±2.1)d。CDT后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P<0.05),静脉通畅率为(70.2±12.6)%。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出血、肺动脉栓塞病例。结论 CDT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满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3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于DSA下,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通畅改善率,及健患肢周径差指标评价疗效,并于出院1年内随访。结果 32例患者溶栓后静脉造影复查显示,静脉通畅度显著改善(P〈0.01);健患肢大、小腿平均周径差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32例患者取得随访,静脉造影或Duplex检查,静脉通畅度显著改善(P〈0.01)。结论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直接溶栓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介入腔内溶栓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行介入腔内溶栓、抗凝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35例DVT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腔内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处,冲击、持续注入尿激酶溶栓,术后患肢末端静脉输注尿激酶溶栓,联合静脉抗凝综合治疗。结果35例患者,25例血栓完全消失,7例血栓部分残留,3例无改变;治疗结束时肢体健患侧周径差明显缩小;总治愈率达91.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介入腔内溶栓综合治疗DVT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接穿刺小隐静脉置管灌注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9例,其中合并肺动脉栓塞1例,均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在B超引导下经小隐静脉穿刺置入灌注溶栓导管至静脉血栓中,以3~4×104 U/h微注泵持续推注尿激酶,尿激酶总用量(439.47±76.065)×104 U,并辅以抗凝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健肢周径差的变化及静脉通畅评分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全组患者经小隐静脉置管灌注溶栓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其中术前确诊的1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治疗结束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肺动脉栓塞。溶栓前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分别为(6.47±1.61),(1.21±0.67)c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2.197,P<0.01);小腿周径差分别为(2.95±1.14),(0.58±0.48)c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0.205,P<0.01);静脉通畅评分分别为(15.89±1.05),(2.31±1.16)分,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3.844,P<0.01);静脉通畅率为(85.26±7.67)%。其中3例出现髂静脉狭窄,程度70%以上甚至闭塞,可见明显侧支循环,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术后狭窄消除,血流通畅,侧支明显减少或消失。完成随访18例,失访1例,随访率94.44%,未再发现血栓复发。结论经小隐静脉穿刺置管溶栓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不易损伤神经,并发症少,便于护理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在具有适于采用该方法的情况下,均应优先采用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肺动脉碎栓、局部置管溶栓治疗,以开通肺动脉。结果滤器和导管均成功安全置入,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并发脑出血1例,死亡1例;31例患者随访5~48个月,无再发肺动脉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和经导管栓子祛除术是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