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疮疡未出脓者谓之肿疡。其未成脓者常用内消法治疗,《外科证治全生集·痈疽总论》告诫我们:“无脓宜消散,有脓勿久留。”故凡治肿疡,首先要辨其是否有脓。有脓则宜托毒排脓,忌用消散之法。若因疮疡用过抗菌素、激素或清热解毒等药物治疗之后,抑制病情,使全身症状不明显,局部肿块较硬,或深部脓肿不易辨脓时,则需穿刺或借助B超确诊。无脓或仅抽到血性液  相似文献   

2.
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笔者自1995年~1998年,对78例盆腔炎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治疗方法1.急性期:用清热解毒利湿、活血行气法。急性炎症患者感邪较重,邪气实,机体未虚,故以祛邪为主,用清热解毒利湿法,促邪外出,佐以活血行气以利病变局部血流通畅,促进...  相似文献   

3.
<正> 解毒活血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方,为治疗吐泻的良方。方由连翘二钱,葛根二钱,柴胡三钱,当归三钱,生地五钱,赤芍三钱,桃仁八钱(研),红花五钱,枳壳一钱,甘草二钱组成。但根据解毒活血汤中所组成的药物功能来看,连翘、葛根、柴胡清热解毒;生地、赤芍清热凉血;桃仁、红花活血去瘀,当归、甘草和中养血;枳壳理气导滞,实为解毒活血清热化瘀的良方。它既是治疗急性肠胃炎吐泻的要方,也是治疗由瘀热所致的一切疾病的常用方。因此,我们在临床中应用解毒活血汤,治疗肺脓疡、肝脓疡、胆囊炎、风湿热、阑尾炎、腮腺炎、丹毒、盆腔炎等病,均得到满意效果。现将经验体会介绍如下。一、【肺脓疡】肺脓疡的发病原因,由于外感风热,痰热内蕴,肺失肃降,瘀痰热结成痈。其证初起恶寒发热,继则壮热不寒,汗出烦躁,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嗽黄浊脓痰,有腥臭味,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洪数。治宜清热肃肺,解毒活血。方用解毒活血汤加芦根、苡仁、冬瓜仁清热排脓。如高热不  相似文献   

4.
痈疡“内陷”中的毒陷、毒串的临床特点是:寒战发热,热极出汗,热随汗退,但不能退尽,以后再寒战,发高热,出汗,反复不已。“内陷”之变,一般多较急骤,如小儿附骨疽往往未及确诊即已内陷,而面唇疔痈朝发夕陷者亦常有之。其重笃之证,内陷之邪可直犯神明,播散营血,朝不保夕。内陷的成因很多,大要有:1.正虚邪盛,正不敌邪,疔疽痈肿之毒迅速侵入营血。2.痈肿成脓,未及时切开排脓,或切口太小,脓腐内蓄而侵入营血。3.如《医略存真》所说,痈疡未熟,“若用刀过早,不独有血无脓,而且  相似文献   

5.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属祖国医学鼻渊范畴,传统的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宣通鼻窍在本病急性发作期疗效显著;但急性期若失治误治,转为慢性,则正虚邪恋,缠绵难愈.笔者认为本病慢性期宜从内痈论治,临床应用《医学心悟》透脓散加味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举一例.  相似文献   

6.
化脓性中耳炎以耳内流脓为主要症状,中医学称之为“耳痈”,又称“耳脓”。《医宗金鉴》则以脓的色泽不同而分别定名,“……出黑色脓者,名耳疳;出青脓者,名云耳;出白脓者名缠耳;出黄脓者为聤耳;惟风耳则出红脓”。《疡科心得集》分耳痈为二,一为实火,一为虚火。“如风湿袭阻,初起必寒热往来,头痛,耳中肿胀,似乎疟状——如得汗邪彻,则肿胀自平;或自三、五日后,胀痛更甚,身热不和,胀痛时如针刺,内成脓矣”。本症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类。急性者多为肝经火热,邪热上攻所致。症见耳内分泌物黄白夹血,脓液稠厚,大约三个月未愈则转为慢性中耳炎。慢性者多为湿热内蕴,虚火上炎所致,症见耳内分泌物色黑或清白,脓液稀薄,若此时伴有脓液臭秽,则有穿膜蚀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慢性肺脓疡,預后险恶;Touroff及Moolten二氏謂慢性肺脓肿病人,平均寿命不超过三年。自抗菌素应用以后,虽大大提高急性肺脓疡的治愈率,但对慢性肺脓疡只能減輕急性症状及为外科手术准备条件而已。一般认为,住院前病期在六月以上者,內科无法治疗;若經內科充分治疗3—6周后仍无X綫上及临床上的进步,則宜外科手术治疗。最近,我院用中西医結合方法治疗发病时間五月余,并在其他医院大量应用抗菌素,配合气管滴入疗法四个月无效之慢性肺脓疡一例。达到临床及  相似文献   

8.
附骨疽是一种毒气深沉,附着于骨的深部脓疡,一般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骨髓炎。它有先痛后肿,肿势散漫,疼痛彻骨,屈伸不便;好发于儿童,病程漫长,多形成瘘管等特点。治疗附骨疽最好的时机是疾病初期,尚未成脓之际。临床上分湿热损伤型或风寒湿邪型。湿热损伤型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消肿。药用金银花、蒲公英、地丁、生苡仁、陈皮、赤芍、天花粉、川牛膝、车前子等。若高热烦  相似文献   

9.
关靖 《四川中医》2008,26(6):2-3
疮疡指发生于人体体表的各种急、慢性感染性或化脓性的疾病,中医分为三个阶段:肿疡期、脓疡期、溃疡期.陈教授治疗疮疡疾病三十余年,强调整体治疗,重视辨证,倡内外兼治从不偏废.内治法之肿疡期首分阴阳;脓肿期是以聚毒排脓为第一要义,分清补托与透托是关键;溃疡期总以扶正生肌为主,兼清余邪为辅.外治法肿疡期外用药不宜过寒,总宜清热散结、化瘀止痛为主;脓疡期总以排脓泄毒为第一要义;溃疡期外治初期以祛腐为先,待脓腐基本已净时,方可用生肌之品.  相似文献   

10.
内消、托里两法是中医外科重要的治疗方法,是外科疾病不同阶段治疗的大法。外科肿疡初起用内消法,即针对不同病因采取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行气散结、通里攻下等治法使其消散;中期随着病邪消耗人体正气,肿疡不能尽快消散,就要适当调动人体正气对抗病邪,这就是托里法。本文复习了历代医家对内消、托里治疗方法的论述,临床运用的方法和时机,最后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论述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时运用内消、托里方法以达到良好疗效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正> 消法是肿疡初起的大法。古人对疮疡的治疗,素来主张“以消为贵”。如王肯堂认为,“痈疽之证,发无定处,欲令内消于初起红肿结聚之际,施以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之药”,所以“内消”是肿疡治疗的首法。它可使疮疡消散于初起,截断其化腐成脓,溃烂破损,结痂愈合的转化过程,亦可防止邪毒入脏入腑呈现恶逆之症而危及生命,实有防微杜渐  相似文献   

12.
“仙方活命饮”是痈疡剂代表方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清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效,多用于痈疡肿毒初起、热毒壅盛或气滞血淤之证。笔者以此方随证加减,治疗耳鼻喉科化脓性疾病,常获良效。慢性上颌窦炎患者张某,女,43岁,患双侧慢性上颌窦炎合并右侧上颌窦囊肿1年余,先后经上颌窦穿刺灌洗、抗生素治疗等不愈。患者诉头昏胀痛,双鼻流黄脓  相似文献   

13.
锦红汤为主治疗肝脓疡和胰腺炎上海纺织工业局第三医院中医科朱世敏(200052)关键词锦红汤,肝脓疡,胰腺炎70年代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顾伯华教授等曾应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的锦红汤(片)——红藤、蒲公英、生大黄、川朴,治疗急性阑尾炎、急性胆道感染胆...  相似文献   

14.
风湿病药酒     
中医对风湿病的治疗方法是:若风湿在表者,则使用祛风湿药与解表药同用,使表邪从肌表外解;若病在筋骨经络之间,气血阻滞,则用活血祛瘀药,令气血畅通,风湿不再滞留。而药膳疗法与中药疗法一样,都是根据病邪在表或在里而定,对病邪在表者,则用解表祛风湿药膳;若病邪在里,则用活血祛瘀药膳,使气血畅通,令风湿病痊愈。一般风湿症未能治愈,则发展为痹症,形成慢性疾病,使治疗更加困难。药膳常以药酒剂治疗,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医在治疗炎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疗效,而这与先进的中医阴阳理论是离不开的。我国著名中医急症学家陈绍宏教授根据其数十年临床实践,提出"导邪外出、邪有出路、清热解毒"的思想指导治疗急性炎症,"扶正祛邪、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的思想治疗慢性炎症,在临床实践中获良效。在此思路下,作者分别对急、慢性炎症的治疗思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中医临床工作中,补益药的用途相当广泛,不仅虚损性疾病可用,一般疾病甚至急性热病都可以使用。有的医家常畏惧补益药有“助邪”、“留寇”之弊而不敢放手使用。其实,不论是从疾病的发生发展,还是从补益药的分类来看,在疾病的整个过程中,临床上可以大量、广泛使用补益药,不仅没有“助邪”“留寇”之弊,反而对疾病的治疗、促进机体的康复大有裨益。从补益药的分类上看,大致可分为补气、补血、滋阴、壮阳四大类,这四个大类,侧重于不同的方面。纵观患病后机体的表现,不外乎机体“阴阳失调”的总机理:或阴阳偏盛,或阴阳偏衰,或阴阳格拒。调整阴阳,其实是补益药的一个重要功能———补其不足。补其不足,自然能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从疾病的发生发展来说,平素阴阳调和,正气旺盛,邪无所致,当机体某一时机阴阳失调,或正气内虚,则外邪乘虚而进,内邪顺势而作,发为病也。当调和了阴阳,补足了正气,能祛邪外出,则外邪自去、内邪自灭。从临床疾病的表现来看,有慢性虚损性疾病,有急性病,有疑难杂症。慢性虚损性疾病使用补益药不必赘言。急性病来势凶、变化快,但大多数疾病都与体内阴阳失调、正气受损有关,不论发病多急,仍然有正气不足的一个方面,或脏腑不足,或素体阴虚,或平素阳...  相似文献   

17.
白花蛇舌草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利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能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增强吞噬细胞活力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并可能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故抗感染作用较强。本文列举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盂肾炎及尿道综合征配伍应用白花蛇舌草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李佰成  高成英  陈久霞 《陕西中医》2001,22(10):623-624
现代免疫学的飞速发展 ,愈来愈揭示出大多数疾病都与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相关。免疫系统完善 ,则机体谐和、健康 ;反之 ,则机体受损 ,表现为疾病状态。“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气所凑 ,其气必虚。”祖国医学高度概括了人体免疫的动态平衡 ,许多中药正是凭借对人体免疫的影响 ,表现为 :   1 增强免疫作用 就其作用的部位或对象又分为 :1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噬功能。一般认为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是机体一般抵抗力的重要标志。资料显示。补益药 ,活血化瘀药及清热解毒药中许多药均有此功能。如补益药中…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肠痈多由急性肠痈失治或误治迁延而成,常呈现正虚邪实之临床特点。治疗时除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止痛外,尤宜扶助患者正气,顾护津液。为此,笔者选用苦寒清热与甘寒养阴之品,组成“消痈导火汤”(虎杖、生地、玄参、泽泻、车前子、冬瓜仁),治疗慢性肠痈患者多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择病例两则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20.
1 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0.5分,共25分)1.1疳的含义是()A.皮肤慢性浅表溃疡B.皮肤急性浅表溃疡C.皮肤溃疡的总称D.粘膜浅表溃疡1.2 疮疡早期未能消散,必致肉腐成脓,促使其病理转化的主要机制是()A.邪气亢盛B.正气不足C.气滞血凝D.经络阻塞1.3 肿疡见数脉是()A.热邪内蕴,肉腐成脓B.邪气亢盛,气血不足C.邪实正盛,抗邪有力D.邪毒深闭,一时难化1.4 中医外科外治方法,一般可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