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分布、耐药特点以及产碳青霉烯酶表型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该院分离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菌株及病例。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初筛,初筛阳性菌株应用2-巯基丙酸协同法进一步检测金属酶。结果 在研究期间,共纳入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250株,鲍曼不动杆菌132株。菌株标本类型以痰液(55.5%)为主,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20.9%)为主。药敏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测试药物敏感性较好,均大于70%以上,对IPM和MEM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5%、9.5%,然而鲍曼不动杆菌对测试药物耐药率较高达35.2%~77.4%,对IPM和MEM耐药率分别为35.2%、39.1%。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生率要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44.7%和24.0%;9.1%和2.8%。40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酶初筛阳性11株占27.5%,金属酶表型阳性2株占18.2%;49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初筛阳性37株占75.5%,金属酶表型阳性1株占2.7%。结论 该院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不同耐药性,应加强监测。产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主要机制之一。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查阅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上海中山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量(以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表示),及同期该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耐药率,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该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429株(不包括2周内重复菌株),标本来源大部分为痰标本(92.3%)。在2009年和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9.1%和45.7%、头孢哌酮-舒巴坦1 8.2%和4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7%和48.6%,上述结果显示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上升。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7.3%和54.3%,P<0.01)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4.6%和14.3%,P<0.01)的检出率也明显升高。亚胺培南(AUD:2.32上升至4.96)、头孢哌酮-舒巴坦(AUD:0.16上升至7.5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AUD:2.19上升至4.76)的使用强度呈明显上升。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570,P值为0.067。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0.01,R=0.881)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0.031,R=0.647)的发生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生率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强度相关(P=0.038,R=0.630)。结论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0年至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TB G-5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药敏结果采用WHONE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至2013年我院分别检出88株、95株、122株、138株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11.5%、14.2%、15.1%、17.3%。443株铜绿假单胞菌在痰液中检出率最高,占61.4%,其次是伤口分泌物,占19.0%;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物是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均>9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较敏感,耐药率<16.0%;耐药率增长幅度较大的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菌株检出率为9.0%。结论应重视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测工作,预防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MDR)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菌株来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住院患者的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各种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200株,其中 MDR 菌株51株,占25.5%。分离出的 MDR 菌株分布在呼吸内科病房(80.4%)、外科病房(17.9%)。痰标本分离的 MDR 菌株占64.7%,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占19.6%,尿液占11.8%。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情况严重,耐药率为100.0%;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多黏菌素 E 耐药率较低,依次为28.9%、29.4%、25.0%、30.4%、34.5%、34.5%和8.3%;对其余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39.0%~58.3%。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菌14株,检出率为7.0%。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更加严重,各种细菌之间耐药性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2013-2016年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率分析,为临床治疗和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6年检出的493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17种抗菌药物检测,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ket 2-Compact最小抑菌浓度(MIC)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相关标准进行药敏结果判读。结果共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493株,检出率为6.3%,其中呼吸道标本379株,占76.9%。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仅为3.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为6.2%、7.7%。铜绿假单胞菌在呼吸内科的检出率最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日渐严重,应加强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及神经外科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全国15所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的7 270株铜绿假单胞菌按照统一方案,采用统一材料、方法(K-B法或自动化仪器)和判断标准(CLSI2013版),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并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年15所医院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7 27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92.3%分离自住院患者,71.1%分离自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3.5%。分离自门诊患者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7.5%~20.5%,分离自内科患者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8.7%~23.4%,分离自外科患者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2.2%~26.8%。分离自成人患者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3.5%~35.6%,而分离自儿童患者的菌株耐药率为12.9%~29.7%。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平均为1.11%。结论我国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耐药性增长趋势稳定。分离自不同年龄、标本类型及科室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医疗机构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敏感性及金属酶流行情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011年4月临床分离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200株,所有菌株均经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试验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作为金属酶表型初筛试验,初筛阳性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MP、VIM、SPM和NDM4种金属酶基因型以及Ⅰ类整合酶基因。结果 200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自ICU患者55株,占27.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8.5%),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38.5%)。6株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初筛试验阳性,检出率3.0%,经基因检测发现IMP型阳性菌株2株(2株均产IMP-1菌株),未检出VIM、SPM及NDM型金属酶,且这6株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酶基因均为阳性。结论该院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低,主要金属酶基因型为IMP-1。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仍较严重,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制定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重症监护室一起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引发呼吸道感染事件进行了调查。结果该医院重症监护室1周内连续发生4例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例。同时在该ICU内多种物体表面和护工护士手上检出同源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达75.00%。所检出的PA菌株为泛耐药菌株,除对多粘菌素敏感外,对其他临床常用14种抗菌药物均耐药。结论该医院重症监护室发生一起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爆发事件,在病人入住的病房内多种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上检出同源PA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该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从各类临床标本分离的12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122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于痰液和分泌物,分别占68.0%和24.6%;科室分布以在ICU、呼吸内科、儿科和烧伤整形科为主,分别占29.5%、16.4%、12.3%和7.4%;12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及环丙沙星的敏感度较高。结论该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于痰液标本,以ICU病房检出率最高,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并存在多种耐药和泛耐药株,应加强对其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0.
王秋菊  秦进  袁飞 《疾病监测》2014,29(6):454-457
目的了解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近3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使用WHONET 5.5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的216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583株来自呼吸道,占73.22%;主要分布在ICU、呼吸内科,分别占27.80%和20.58%;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耐药率最高,分别为67.30%和62.1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18.59%。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2.10%,其中292株为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检出率为13.51%,119株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5.5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ICU和呼吸内科为主,应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进行重点监测,以便更好地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评价2013年江苏地区12家医院细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12家医院2013年全年临床分离菌的信息,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细菌计数剔除同一患者重复分离的相同菌株,药物敏感性的判读选用软件自带的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3年版标准。结果收集12家医院2013年1~12月临床分离细菌60 50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 251株(占33.5%),革兰阴性菌40 254株(占66.5%)。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4.5%和83.4%;肠球菌属中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占5.4%、粪肠球菌占1%;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占59.4%,非发酵菌占39.0%。肠杆菌科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33.2%~56.8%之间,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在6.1%~8.4%之间。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41.3%,鲍曼不动杆菌占37.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30.9%和27.4%,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64.0%和66.4%。结论与2012年比较,2013年江苏地区细菌耐药性仍很严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略有降低;但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率均高于2012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病区分布、耐药状况及其变迁。方法 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鉴定药敏系统及传统手工方法对2002~2012年医院各类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到的1 114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114株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有64.18%来自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房,占49.64%。2002~2012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常引起呼吸道感染,其耐药机制复杂,可选择的抗菌药物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近年来该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为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在以LIS-Excel为开发平台而创建的《细菌耐药监测预警系统》中,对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该院住院患者送检的1 815份标本中分离的阳性菌进行多重耐药菌分析,用U检验分析判断不同菌株多重耐药机制的差异显著性。结果在送检的1 815份标本中,共检出阳性菌822株,其中多重耐药菌209株,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39.71%、鲍曼不动杆菌30.6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肠杆菌17.7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1.96%。多重耐药菌在各阳性菌株中的检出比率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84.21%、金黄色葡萄球菌69.44%、铜绿假单胞菌60.58%、大肠埃希菌48.05%。在铜绿假单胞菌中,以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为主,占73.49%,而鲍曼不动杆菌则以泛耐药株为主,占67.19%。结论该院近年来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截然不同,前者以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为主,而后者则以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为主。MRSA检出率虽仅11.96%,但近年来呈现回升态势,应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一年间分离自ICU的683株非重复菌株,细菌的鉴定及药敏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系统。结果:革兰阴性非发酵菌是ICU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占55.8%。分离数排前五位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23.9%)、铜绿假单胞菌(18.4%)、金黄色葡萄球菌(17.4%)、大肠埃希菌(7.8%)和肺炎克雷伯菌(6.9%)。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大于70%,仅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氨曲南及头孢他啶的敏感性相对较好,其中泛耐菌株约占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到72%。此外,几乎全部金葡菌为甲氧西林耐药株(99%),耐药情况严重,仅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低,尚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ICU感染病原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选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老年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情况,为老年患者PA感染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2017至2022年PA感染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查询临床资料并统计PA菌株耐药情况。结果:6年间共分离PA788株,主要来源为痰液和伤口分泌物。778株菌株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17.9%,氨曲南耐药率最高40.1%,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6.5%、27.1%、26.3%、28.8%、32.5%、28.7%、35.1%、25.0%。多重耐药株检出率为30.9%,2022年多重耐药菌株检出比例与2017年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组对其它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耐亚胺培南组,亚胺培南耐药组铜绿假单胞菌最敏感药物为氨曲南和庆大霉素,耐药率仍高达56%。结论:老年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以呼吸道为主,近年来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虽有下降,但依然高于全国水平,除加强院感管理外,临床应结合我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某院2014年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临床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使用西门子医学诊断公司的M/W-96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鉴定仪进行药敏试验,细菌药敏结果根据2013版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M100-S23文件判读。结果 8 486例送检标本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249株,其中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54株。不同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株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呼吸道标本与非呼吸道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株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不同标本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5)。不同科室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比、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必须引起临床和院感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一定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学标本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临床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该医院在2011-2013年期间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 335株,其中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392株,占检出总数的29.36%。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有72.21%的菌株检自痰标本;其次是分离自脓液和分泌物标本。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达70%以上,对米诺环素和氨曲南的耐药率达50%以上。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自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株比例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出现明显耐药,提示应加强耐药菌监测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我国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现状。方法全国7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株用Kir-by-Bauer法作药敏试验,并根据耐药表型(模式)分析可能存在的耐药机制。结果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323株,耐药率依次为:阿米卡星,22.5%,头孢哌酮-舒巴坦,22.8%,头孢吡肟27.6%,头孢他啶28.9%,亚胺培南31.3%,环丙沙星31.7%,美罗培南32.1%,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4.4%,氨曲南36.8%,哌拉西林44.2%,替卡西林-克拉维酸50.9%。多重耐药(MDR)和泛耐药(PDR)株分别占8.4%和4.2%。对各种抗假单胞菌药物分别耐药的菌株仍有36.7%~53.4%对阿米卡星敏感,提示在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治疗中,β内酰胺类抗假单胞菌药加氨基糖苷类仍是一个很好的联合用药组合。通过解释性判读"预测药物"可以推测耐药表型(模式)背后可能的耐药机制。结论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我国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相对较高,耐药机制非常复杂,需要引起实验室和临床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本院2007年间临床送检感染标本分离到的31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产β-内酰胺酶与头孢菌素水解酶(AmpC)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7年间临床送检感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采用琼脂扩散法(Kirby-Bauer法)和生物梅里埃VITEK 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和AmpC情况.结果 317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分布中痰液为最多占69株,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占25株.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在临床大部份科室,以重症监护病房(ICU)为最多占30.81%,其次为烧伤病房占24.15%,呼吸科占12.95%.药敏结果显示敏感率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4.51%、头孢哌酮/舒巴坦62.65%、头孢他啶56.88%、头孢吡肟62.99%、亚胺培南71.28%,改良三维试验检测出产AmpC菌株12.62%(40/31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9.46%(30/317),同时产AmpC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6.31% (20/317).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范围广,分离率高,耐药率高,特别是出现了高泛耐药的菌株,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所以临床感染应当根据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试验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2~2014年该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对分离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数据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共分离得到1 123株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主要为痰(753株,67.1%)、伤口分泌物(179株,15.9%)、中段尿(95株,8.5%),科室来源主要为神经外科(255株,22.7%)、呼吸内科(238株,21.2%)、ICU(177株,15.8%)、创伤骨科(84株,7.5%)。1 12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29.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0.9%)、头孢吡肟(27.8%)、左氧氟沙星(29.9%)、氨基糖苷类(15.8%~25.8%)具有较低的耐药率,对氨曲南(47.7%)耐药率最高。分离自痰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明显高于总耐药率。2012~2014年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数量逐年增加。结论日常工作中应加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监测,减少及预防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