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忠 《天津药学》2009,21(4):44-47
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体现了色谱和质谱优势的互补,将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和质谱的鉴别力强的特点相结合,组成了较完美的现代分析技术。本文介绍近年来液-质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研究领域的应用,随着液相色谱一质谱质联用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必将在药物分析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东凯 《天津药学》2009,21(6):61-63
简述了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和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的基本特点及现代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两套经过方法学验证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系统,对百花定喘丸中的激素成分进行分离筛查,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对已分离出的激素成分进行确认。方法仪器为岛津LC—MS2010A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质谱分析器为单极四级杆检测器。色谱柱为迪马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0~600nm,流速为1、0mL/min。结果在百花定喘丸中检测出醋酸泼尼松和泼尼松两种激素成分。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快速,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LC—MS)技术将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和质谱的高选择性相结合,具有检测样本多样性、重复性好,是一种高效快速、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新型分离分析技术,非常适合活性成分复杂、含量低的药物研究。本文综述了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近年来的发展和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该技术已成为药物研究和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山楂叶化学成分的HPLC-DAD/ESI-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光谱检测/电喷雾离子化质谱(HPLC—DAD/ESI—MS)联用技术定性分析山楂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以60%乙醇回流提取山楂叶原药材,再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使用YMCODS—C18(250mm×4.6mmi.d.;5μm)色谱柱进行分析,以乙腈-0.1%甲酸溶液(15:85v/v)为流动相,流速为0.6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ESI质谱条件:负离子扫描模式,喷针电压3500V,毛细管电压-20V,干燥气(N2)压力21psi,扫描范围300—800amu,雾化温度300℃。结果:通过液-质联用技术以及紫外扫描,鉴定出山楂叶中11个主要化学成分。结论:通过HPLC-DAD/ESI-MS联用技术,为鉴定山楂叶中的化学成分建立起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茜  陈蓉  骆雪芳  胡育筑 《药学进展》2006,30(3):97-103
综述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分离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包括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及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并列举应用实例,讨论其优缺点,为该类药物研发所需分离分析手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的现代技术分析手段,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联用技术在分离效能、灵敏度和专属性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优势,展现出强大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力,从而在药物分析特别是中药分析得到广泛的运用。中药是世界医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尽管中药的现代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中药走出国门的迫切要求尚有差距。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是目前公认的中药质量控制的有效方式之一,而中药质量控制现代化又是中药现代化、迈出国门的关键之一[1]。本文综述了近几年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领域所取得的进展,以期为中药指纹图谱的深入研究提供线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在天然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近年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天然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主要介绍液相色谱—质谱(LC -MS)接口技术中API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液相色谱 -电喷雾离子化质谱(LC -ESI -MS)。液相色谱 -大气压化学离子化质谱(LC -APCI -MS)等技术在天然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结果及结论 液相色谱 -质谱在接口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且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液质联用技术在天然药物分析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在中药组分分析和代谢组学中的应用进展提供参考。方法:以"超高效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药鉴定""中药含量测定""中药指纹图谱""中药代谢组学""UPLC/MS"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6年1月-2015年6月在Science Direct、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68篇,其中有效文献35篇。经对UPLC的基本原理及特点、UPLC及其联用技术在中药组分分析与代谢组学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UPLC及其联用技术凭借其优良的分离性能和高通量的检测水平,使成分复杂的中药体系的定性和定量检测、代谢组学方面的研究更为准确和高效。结论:UPLC及其联用技术可用于中药的成分鉴别、含量测定、指纹图谱、代谢标记物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伟丽 《中国药业》2009,18(14):83-84
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MS)联用集HPLC的高分离能力与MS的高灵敏度、极强的定性专属特异性于一体,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生物大分子分析、农药/兽药残留量分析、兴奋剂和毒品检测。该文就HPLC—MS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HPLC-MS-MS)联用技术测定克拉霉素血药浓度的方法。以甲醇-水(1%甲酸溶液)-乙腈(80∶10∶10)为流动相,罗红霉素甲醇溶液为内标,血浆样品经C18柱分离后,以质谱为检测器,采用选择性离子检测(SIM)测定人体血浆中克拉霉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尹显贵 《天津药学》2005,17(3):51-53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了色谱、质谱两者的优点,将色谱的高分离性能和质谱的高鉴别特点相结合,组成了较完美的现代分析技术。本文介绍近年来液相色谱-质谱接口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液相色谱-质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包括药物研究的分离与鉴定,药物动力学研究的体内浓度分布、代谢物分析等,展示了它的发展前景。随着液相色谱-质谱接口技术的不断完善,液质联用技术将在药物分析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参芪扶正注射液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生产的参芪扶正注射液质量稳定,安全有效,这是由于该厂从药材原料、工艺设备、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建立了严格的标准。参芪扶正注射液的药材、中间体和成品指纹图谱的建立,将以化学成分为基础的高效液相色谱图谱与药物作用机制联系起来。本文讨论在上述指纹图谱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其中的主要特征峰进行鉴别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6,(5):44-46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将高效液相色谱的高分离效能与质谱的强大结构测定功能组合起来,不仅实现对复杂混合物更准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而且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样品分析更简便,为中药组分的分析及结构的鉴定提供了一个重要和全新的技术支撑。该技术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及鉴定,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有应用价值。论述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在中药领域的应用进展,阐述了各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研究现状,旨在为中药研究者提高参考依据。促进中药研究向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寡核苷酸已成为多种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候选药物。寡核苷酸药物及其代谢物、生物标志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是药物开发和评估所必需的,良好的分析方法有利于控制药品质量及准确定量药品浓度。本文主要探讨了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液相色谱-荧光(LC-FL)、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LC-HRMS)在寡核苷酸药物和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及各自的优缺点,旨在概述目前现有寡核苷酸药物和生物标志物的生物分析方法,以期为从事寡核苷酸诊断和治疗药物的研发、分析人员及企业提供参考,以期提高此类新药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分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对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技术的发展作了简要回顾,同时介绍一些新技术如微柱高效液相色谱、无孔层析短柱、毛细管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电喷雾电离(ESI)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在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赵培敬  张玉洁  李中娥 《中国药师》2010,13(9):1364-1366
目的:采用LC—MS/MS联用技术,建立乌蛇木瓜胶囊中非法添加双氯芬酸的鉴别方法。方法:色谱柱为SHIMADZU shim—pack VP.ODS(150mm×4.6mm,5μm),0.02mol·L^-1乙酸铵-0.1%乙酸水溶液:乙腈(55:4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Agilent 6310离子阱质谱仪,电喷雾离子源(ESI),雾化气压力40psi,干燥气温度350℃,流速9ml·min^-1,扫描范围150—500m/z。结果: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中,样品出现与双氯芬酸成分一致的色谱峰、质谱峰。结论:本方法简单可行,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乌蛇木瓜胶囊中添加双氯芬酸成分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介绍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原理,引入大气压电离接口技术,并综述了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结果: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对药物的杂质检查与降解产物、药动学、药物代谢产物的分析和鉴定、生物大分子以及药物开发得到了广泛应用。结论:大气压电离接口技术,扩大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范围,促进了药物分析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彭诗雁  陈华  尹婕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42(12):2583-2590
遗传毒性杂质种类繁多且通常痕量存在于药物中,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相对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极适用于分析药物中的遗传毒性杂质。主要介绍了如何根据遗传毒性杂质的极性、挥发性、热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建立合适的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综述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高液相色谱、亲水性相互作用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毛细管电泳色谱6种色谱技术与质谱联用在遗传毒性杂质(如亚硝胺类、磺酸酯类、卤代烷烃类等)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从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遗传毒性杂质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奥硝唑有关物质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分析技术,Luna C18柱(4.6mm×250mm,5μm);以pH3.5甲酸水溶液:乙腈(80:20)为流动相;DAD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18nm;柱温25℃;流速1mL·min^-1,柱后分流;进样量20μL。质谱离子源为ESI,雾化气压力30psi,干燥气流量8L/min,干燥温度350℃,质谱扫描质量范围50~1200。采用全扫描一级质谱(full scan)和选择离子全扫描二级质谱(full scan MS/MS)两种方式同时测定。结果:分析了奥硝唑的两个主要降解产物的结构。结论:奥硝唑制剂的质量控制应从制剂工艺控制上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