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取SD大鼠29只,制成大鼠局灶作脑缺血模型,观察再灌流0.5~48小时时神经元的改变与巨噬细胞应答,并探讨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再灌注3小时,神经元主要表现为收缩或肿胀,再灌流6小时组,有散在的神经元及鬼影细胞,再灌注48小时组在钙离子致缺血半影区有大量的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凝集素GSI-B4标记巨噬细胞表明12小时时出现小胶质细胞活化及来自脑膜的巨噬细胞,24小时的出现脑实质内血单核细胞浸润4  相似文献   

2.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巨噬细胞浸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缺血后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情况。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30只大鼠大脑中动脉局部脑缺血1 2 h、2 4 h、3d、7d和1 0 d后损伤区ED2 阳性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缺血1 2 h脑实质内可见ED2 阳性巨噬细胞,主要分布于坏死区周围;缺血2 4 h,阳性细胞较1 2 h有所增加,室管膜上有大量的阳性细胞聚集;缺血3d时阳性细胞数达高峰,主要存在于损伤区的周边区。缺血7d、1 0 d时染色中仅偶见阳性细胞的存在。统计学分析大鼠脑缺血1 2 h、2 4 h、3d时ED2 阳性巨噬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 ,缺血3d组与1 2 h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意义( P<0 .0 5 )。结论:巨噬细胞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主要参与缺血早期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3.
大鼠不可逆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元损伤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远隔区域rCBF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急性期两侧额叶、丘脑、小脑、下丘脑血流星(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按实验需要将实验动物分成正常、单纯缺血二组;用氢清除法测定两侧额叶、丘脑、小脑、下丘脑脑在MCAO后1h、3h、6h、24h rCBF。结果 正常对照组各相应部位rCBF无显著差异(P>0.05);一侧MCAO后,两侧额叶皮层、丘脑、下丘脑、对侧小脑半球rCBF下降,MCAO后1h达最低水平(P<0.05或P<0.01),随时间延长,rCBF逐渐增加,除对侧小脑、下丘脑外,其余部位rCBF至MCAO后24h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一侧MCAO后,可引起两侧额叶、上脑、下丘脑、对侧小脑rCBF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七叶皂甙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3h组、缺血3h再灌注3h/6h/12h/24h/48h/72h组、缺血3h再灌注β-七叶皂甙钠药物干预后3h/6h/12h/24h/48h/72h组等大鼠脑组织中的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七叶皂甙钠干预治疗后,缺血组缺血侧凋亡阳性细胞减少。结论:七叶皂甙钠有明显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实验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增加 ,近年探讨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有效防治措施的实验研究已有大量报道。因此 ,建立可行性、稳定性及与人类脑梗塞相似的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则直接关系到实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参照Longa[1] 等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 ,并加以改进 ,建立了较理想的可复灌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1 材料和方法1 .1 实验动物Wistar大鼠 ,雌雄兼用 ,体重 (2 5 0± 5 0 )g,由本校动物中心提供 ,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n =5 )和实验组 (n =8)。1 .2 栓线制备将长为 5 0mm的钓鱼线的一端 …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相脑皮质及皮质下SAMDC-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在CONNOLLY线栓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复制大鼠2h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2,4,8,24h动物模型,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脑缺血区域皮质和皮质下不同时相SAMDC-mRNA的表达,分析其时相变化及实际意义。结果对照组大鼠皮质和皮质下均未检测出有SAMDC-mRNA的表达;实验组MCA栓塞侧大鼠皮质和皮质下均检测出有SAMDC-mRNA的表达,其表达呈双相性。再灌流4h,SAMDC-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缺血期及再灌流2h,8h(P<0.01);再灌流24h,其表达再次升高并达到峰值,与再灌流4h比较有差异(P<0.01)。在MCA栓塞对侧大鼠脑皮质和皮质下缺血期及再灌流2h,均未检测出有SAMDC-mRNA的表达,再灌流4h才有表达,8h达到峰值,24h表达回落。结论改良的线栓法能有效地复制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模型;SAMDC-mRNA的时相表达变化呈双相,和ODC时相变化同步且相反,两者共同促进了腐胺形成峰值,同时腐胺循环的激活也加速了腐胺形成高峰,从而导致脑组织神经元的凋亡及死亡。  相似文献   

8.
使用Wistar大鼠,暴露左侧MCA并分别夹闭3、6、12、24h,再灌2h;另一部分夹闭6h,分别再灌4、8、12、16h。结果表明,左侧脑电图明显受抑,TTC染色显示缺血,再灌的脑皮质损伤区不着色,并随缺血和再灌时间延长而扩大。光镜提示,随缺血时间延长,脑组织充血,水肿加重,神经细胞变性,出血,坏死及海马损伤。缺血6h随再灌时间延长脑组织有灶性出血和软化灶形成,并有神经细胞核固缩,少许核破裂。证明阻断MCA中段接近嗅束外侧所建立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损伤的动物模型是成功的,值得在实验研究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脑缺血高压氧治疗对神经元缺血性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超早期高压氧(Hyperbaric oxyen,HBD)治疗对脑缺血神经元缺血性改变的影响。方法 在阻断兔三条脑供血动脉或同时给予HBO治疗一小时后取脑,HE染色,在光镜下用体视学测量尺计数缺血性改变神经元数和胶质细胞数。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各脑区缺血性改变神经元总数的差异很明显,均为P<0.001;两组之间重度缺血性改变神经元数的差异亦很明显,在皮层、海马和乳头体区P值分别<0.002、<0.001和<0.005;两组之间胶质细胞数在皮层和海马区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分别<0.005和<0.001,但乳头体区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超早期HBO治疗能降低脑缺血神经元缺血性改变的程度和数量。  相似文献   

10.
内皮素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大鼠全脑缺血后再灌流血浆及脑组织中内皮素的含量变化,初步探讨了内皮素与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 利用四血管阻断法形成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在全脑缺血10min后再灌流6h、24h、72h以及120h后分别检测血浆及脑组织中内皮素的含量。结果 大鼠全脑血再灌注后血浆及脑组织中内皮素含量明显升高,特别是海马组织中内皮素的增高最为明显。内皮素的增高在脑缺血后24 ̄72h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将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组,每组12只,各组分别于再灌注后24 h处死取出脑脑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缺血区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组脑组织中Bcl-2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Bax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局灶性短暂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时细胞因子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化学吸附剂 (CINC)的动态变化和作用 ,用线栓法制备缺血 1h再灌不同时间的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 ,采用 EL ISA法测定缺血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MCA区 )和大脑前动脉供血区 (ACA区 )脑组织内 CINC浓度 ,并同步检测髓质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结果发现 ,在再灌注 1h以上各组缺血脑组织内 CINC浓度与缺血 1h未再灌注时比较都有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 .0 1)。 CINC浓度达顶峰出现在再灌注 12 h。在再灌注 12 h以上各组 MCA区 MPO活性与再灌注 3 h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1)。 MPO活性达顶峰出现在再灌注 2 4h。结果表明 :短暂缺血再灌注时 ,缺血脑组织产生的 CINC有促进脑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海马提取物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海马提取物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损伤的药理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采用相对于人类缺血性卒中较为类似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的模型,研究中药海马提取物对大鼠I/R后神经行为学(神经功能评分NeurologicalDeficitScoreNDS)、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等指标的药理作用。结果:大鼠I/R后各时间点内均有程度不同的神经功能缺失,海马提取物用药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 ,假手术组大鼠均无神经功能缺失,脑水肿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 .0 5 ) ,脑梗死体积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而假手术组均未见有梗死灶。结论:中药海马提取物具有保护大鼠I/R后受损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可逆性大鼠大脑中动物栓塞法观察赛庚啶(Cyproheptadine,Cy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乔灌注后神经功能障碍、脑组织病理改变、脑水肿以及脑组织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于大脑中动物阻断前2分钟静脉注射赛庚嚷2mg,3mg.kg-1可显著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脑水肿及脑组织病理损害,实验提示赛庚啶可能通过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越的脑Ca2+聚集而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脑组织GAP-43、SYN表达的变化,探讨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电针干预的神经可塑性机制。方法: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Spraguer-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R)。电针刺激在造模成功3 h内开始,电针组针刺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及百会穴,留针30 min,每天针刺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各组大鼠在7、14 d两个时间点取10只进行运动功能评估及免疫组化SP法观察GAP-43、SYN的表达。结果:运动功能评分: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模型组和电针组比较,7 d时,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14 d时,电针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切片中没有GAP-43阳性细胞表达。大鼠脑梗死后7 d,模型组脑缺血组织周围出现GAP-43阳性细胞,14 d时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电针组GAP-43阳性细胞表达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显著增加,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假手术组可见SYN表达,大鼠脑梗死后7 d,模型组脑缺血区SYN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模型组SYN表达14 d开始上升,但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针组SYN表达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显著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可促进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脑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和GAP-43的表达,增强神经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皮质神经元结构及突触素(synaptophysin, SYN)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模型组(I/R组)及米诺环素组(Min组),每组12只。Sham组不进行I/R处理,不给药。I/R组及Min组均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制作大鼠MCAO模型,再尾静脉注射PBS或米诺环素(3 mg/kg,2次/d)14 d后,采用Montoya楼梯实验评估3组大鼠前肢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皮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免疫荧光法观察缺血灶周围神经突的生长,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脑组织内SYN蛋白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皮层神经元细胞形态正常,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2, MAP-2)阳性神经元排列整齐,神经突较长;同模型组相比,米诺环素组大鼠的前肢运动功能改善,MAP-2及SYN蛋白表达增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诺环素能促进大鼠缺血皮层神经元神经突的生长、突触素的表达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发挥对脑组织可塑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失和脑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杏仁核和心肌的病理改变,探讨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右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R)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4 h。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观察神经功能缺失症状,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AutoCAD图像分析软件计算脑水肿程度,H-E染色观察脑组织、杏仁核和心肌的病理学改变,计数梗死侧相应脑区的正常锥体神经元密度。结果MCAO 2 h/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缺失;脑组织损伤侧出现明显梗死灶和脑水肿,假手术组梗死面积和脑水肿程度均为0,损伤组梗死面积和脑水肿程度分别为(21.95±2.13)%和(33.42±11.30)%;皮质区和杏仁核缺血性坏死、水肿,正常锥体神经元密度明显减少,假手术组皮质区和杏仁核锥体细胞计数分别为(41.56±6.50)和(40.96±4.30),损伤组皮质区和杏仁核锥体细胞计数分别为(10.08±2.67)和(8.56±2.25);心肌细胞出现严重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局灶性CIRI后脑组织严重受损,神经功能异常,杏仁核和心肌出现明显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os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os蛋白表达的意义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Fos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和基底节区的动态变化。结果 Fos蛋白在大脑中动脉阻断 1h后 ,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分布不同。基底节区持续时间长 ,阳性细胞多 ,而皮层持续时间短 ,阳性细胞少。其中再灌注 90min ,Fos蛋白表达最显著。大脑中动脉供血中心区皮层几无表达。结论 Fos蛋白的表达与神经细胞存活密切相关 ,出现Fos蛋白表达的区域神经元易于耐受缺血性损害而存活 ,可能是神经细胞自我保护机制之一 ,Fos蛋白的表达存在扩散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变化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 ,探索脑缺血的治疗时间窗。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的时间分别为 15、30、6 0、90、12 0min ,再灌注 2 4h。用NADPH d组织化学法 ,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区和中心区NOS活性变化。结果 :半暗区NOS阳性神经元数量于 6 0min达峰值 ;中心区NOS阳性神经元数量于 30min达峰值 ,90~ 12 0min急剧减少。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S参与脑缺血损伤 ,在中心区与半暗区NOS活性变化不一致 ,半暗区NOS达峰值时间较中心区延长。推测中心区运用NOS抑制剂最佳时机在 30min内 ,半暗区最佳时机在 6 0min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