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身静脉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运用自然数的随机排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自身静脉血穴位注射治疗,穴取足三里(双侧)、血海(双侧),每个穴位注射静脉血0.5 ml,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每日3次,每次4.0 mg;外用醋酸泼尼松乳膏,取适量涂抹于患处,每日2次。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30/30),优于对照组的87%(26/30)( P<0.05)。结论:自身静脉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高,明显优于药物治疗,且治愈后无依赖性,无反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络穴位自血介入疗法和变应原注射脱敏疗法治疗Ig E介导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方法:将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6例确诊为尘螨引起、Ig E介导、变态反应性、慢性荨麻疹病例,随机分为两组,经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组65例,变应原注射脱敏疗法组41例,治疗一年后观察两组疗效情况及复发、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组治疗有效率为92.31%,变应原注射脱敏疗法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0.9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可采用经络穴位自血介入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并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新设穴为主药物注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以新设穴为主药物注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注射组)60例、对照组(针刺组)40例.治疗组以新设穴为主,每穴注入复方丹参注射液1ml,VitB12注射液500μ、盐酸利多卡因2ml.隔日治疗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常规选穴针刺,每日治疗1次,治疗10次为1疗程.结果:穴位注射组治愈率为70%,针刺组治愈率为27.5%.经统计学处理,穴位注射组疗效明显高于针刺组(P<0.01).结论:新设穴为主药物注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起效快,疗效可靠,方法简便,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对慢性荨麻疹病人局部硬结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80例诊为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其中90名患者采取经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作为观察组,抽取患者自身静脉血1ml-2ml与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20mg混合后交替注射于单侧合谷、曲池、足三里等穴位,每穴1ml-2ml,另90名患者采取自血疗法行深部肌内注射作为对照组,患者自身静脉血1ml-2ml加入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20mag于深部肌内注射。两组均隔3天1次,6次为1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无硬结疼痛78例,有效率86.7%;有明显疼痛12例,无效率13.3%;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8.229,P〈0.05。结论:经络穴位介入自血疗法应用于慢性荨麻疹防治局部硬结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观察哮喘患儿进行自血穴注治疗后与西医常规治疗后,血中皮质醇、骨钙素变化情况,探讨自血穴注疗法对哮喘患儿身体的影响及穴注疗法对哮喘的作用机理,为自血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50例来自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医院中医康复科门诊并符合研究标准的哮喘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西医常规治疗加自血穴注法)和对照组25例(西医常规治疗)。取穴分3个疗程,每个疗程的穴位隔天注射1次,每个疗程之间间隔10 d。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方案,不行穴位注射。治疗周期共50 d。结果:(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皮质醇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3)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皮质醇含量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皮质醇含量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4)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骨钙素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中骨钙素升高程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哮喘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自血穴位注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皮质醇含量,进而增加患儿的应激能力,减少炎性渗出,保护患儿机体,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当归饮子加减配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8例用中药当归饮子加减内服配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42例用西药西替利嗪治疗,两纽疗程均为28天。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6.67%,有效率91.67%;对照组治愈率35.42%,有效率71.43%。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治愈率60.42%,有效率89.58%;对照组治愈率30.95%,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也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归饮子加减配合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脾氨肽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ASST(+)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56例ASST(+)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给予依巴斯汀、脾氨肽口服治疗,治疗组78例加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4(IL-4)、白三烯(LT)、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为91.03%,对照组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为78.21%,两组荨麻疹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LT、IL-4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慢性荨麻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对照组慢性荨麻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巴斯汀、脾氨肽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ASST(+)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林可霉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林可霉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穴注组46例、针剌组45例和药物组45例。穴注组采用林可霉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药物组采用甲硝唑及阿奇霉素口服治疗。三组均治疗3个疗程并于1年后随访。结果穴注组治愈率65.2%,针刺组28.9%,药物组24.4%:三组复发率分别为7.5%、30.0%、47.5%。穴注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用林可霉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和药物治疗,且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云  冯奕  陈雷  周毅  杨燮樵  贺娟  孙一红  郑武 《中国针灸》2007,27(12):881-885
目的:观察和验证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功能性及轻度动脉供血不足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50例功能性及轻度动脉供血不足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分为中药穴位注射组(穴注1组)、注射用水穴位注射组(穴注2组)、回春如意胶囊组(药物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丹参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及注射用水穴位注射关元、足五里、会阴和口服回春如意胶囊,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国际勃起功能指数(ⅡEF-5)积分、症候体征、血清生殖内分泌性激素、阴茎海绵体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的变化情况和整体疗效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穴注1组总有效率92.0%,穴注2组总有效率84.0%,药物组总有效率66.0%,3组间整体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穴注1组ⅡEF-5积分、阴茎海绵体PSV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并优于穴注2组与药物组(P<0.05)。3组患者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泌乳素(PRL)治疗前后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穴位注射,穴取关元、足五里、会阴治疗功能性及轻度动脉供血不足勃起功能障碍疗效确切,总体疗效优于注射用水穴位注射及口服回春如意胶囊。  相似文献   

10.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电针、穴位注射、电针加穴位注射三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较系统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9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电针加穴位注射组(电注组)、电针组(电针组)、穴位注射组(穴注组)三组,每组30例.运用疗效标准和量化标准(JOA和VAS量化评分),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的自身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 三组治疗前后量化评分自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量化评分组间比较显示,电注组明显优于电针组或穴注组(P<0.05);且电注组治愈率比电针组高(P<0.05).在第1疗程电针疗法优于穴位注射疗法(VAS评分两组比较P<0.05);在第2疗程穴位注射疗法优于电针疗法(VAS评分两组比较P<0.05).三组病程>12个月病例的治愈率低于病程≤12个月病例的治愈率(P<0.05).各组肝肾亏虚证的治愈率均低于其他三个中医证型的治愈率(P<0.05).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临床协同效果,但病程大于1年及肝肾亏虚证治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自血混合丙种球蛋白穴注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血混合丙种球蛋白穴注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哮喘病人121例,随机分为自血混合丙球穴注组、自血穴注组、丙球穴注组、西药组等4组;治疗前后检测各组皮质醇、IgE、EOS(嗜酸粒细胞)。结果:自血混合丙球穴注组临床控制率、显效率均高于其他3组;皮质醇、IgE、EOS也显著的变化。结论:自血混合丙球穴注治疗哮喘是疗效较好的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及穴位注射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45d,分别于治疗后第46天和治疗结束后90d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率分别为73.2%,19.5%,1.8%;对照组分别为71.4%,57.5%,8.9%;两组在疗效和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和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配合穴位注射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似,但穴位埋线疗效更持久,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自血穴注与捏脊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钱宝延  侯盘长 《中国针灸》1998,18(11):648-650
对放化疗中患者的细胞免疫进行了分组观察 ,同时设增强免疫药物为对照组。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均可提高 T细胞的总数。CD3和 E-RFC治疗后明显提高 ( P<0 .0 5) ;CD4 / CD8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改善 ( P<0 .0 1 ) ;捏脊组的淋巴细胞转变率明显提高 ( P<0 .0 1 )。说明自血穴注与捏脊疗法可以提高和调整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头穴穴位注射改善早期脑瘫患儿大脑微循环作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寻一种疗效确切的小儿早期脑瘫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穴注组、西药组,每组60例.穴注组给予头穴穴位注射脑蛋白水解物,穴取百会、风池、运动区等,每穴注入0.5~1 mL;西药组采用脑蛋白水解物10 mL静脉点注.观察两组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结果:穴注组总有效率为91.4%,优于西药组的73.7%(P<0.05);穴注组能显著改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ed)、平均血流速度(Vm),降低血管阻力指数(RI)(均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头穴穴位注射法能显著改善患者脑部微循环,对小儿早期脑瘫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寻治疗慢性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有效疗法.方法:应用穴位贴敷方法对患有慢性颈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进行治疗,并与穴位针刺进行对照.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穴贴组和针刺组,每组各33例.两组均取天鼎、扶突、大椎、天宗等穴.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穴贴组有效率为93.5%,针刺组有效率为72.4%,穴贴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停止治疗后随访3个月,穴贴组有效率为90.3%,针刺组有效率为65.5 %,穴贴组治疗效果持久,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简单方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消风散加减配合曲池穴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取消风散加减治疗,研究组采取消风散加减配合曲池穴穴位注射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13.79%,总有效率为79.31%;研究组治愈率为55.17%,总有效率为92.24%。结论:消风散加减配合曲池穴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且不易复发的明显优势,建议在,瞄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穴位注射“冰片液”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冰片液”穴位注射对SD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为临床提高某些中枢神经治疗药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哑门”穴位注射自制“冰片液” ,观察不同浓度“冰片液”穴位注射对伊文斯蓝 (Even’sBlue,EB)透过血脑屏障的作用 ,并与电针刺激组比较。结果 :“冰片液”穴位注射和电针刺激均可促进EB透过血脑屏障 (P <0 0 0 1 ,P <0 0 5) ,穴位注射“冰片液”高、低剂量组均优于电针组 (P <0 0 5) ,但“冰片液”高、低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冰片液”穴位注射是促血脑屏障开放的一种有效方法 ,其作用优于电针刺激。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 JP  Cai J  Gan XM 《中国针灸》2011,31(5):405-408
目的:比较常规针刺、电针、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91例颈性眩晕患者分成常规针刺组(30例)、电针组(31例)和电针穴位注射组(30例),3组均取足三里、风池、安眠、太阳、合谷、印堂、百会、四神聪,常规针刺组用平补平泻法针刺,电针组加用G 6805电针治疗仪,电针穴位注射组在电针组治疗基础上,于风池或安眠穴采用维生素B120.5 mg及0.2%利多卡因2 mL穴位注射,治疗4周共20次.观察治疗前后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法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电针穴位注射组较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电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63.3%(19/30),电针组为80.6%(25/31),电针穴位注射组为90.3%(28/30),3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常规针刺、电针、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均有效,其中电针穴位注射组疗效最好,电针组疗效次之,说明常规针刺、电针、穴位注射治疗在颈性眩晕上疗效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自血穴位注射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皿治林)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皮肤科收治的84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自血穴位注射,n=42)和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n=42)。治疗8周以及疗程结束3个月后分别评价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自觉症状、体征,有效率及3个月后复发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血穴位注射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效果优于单用咪唑斯汀,且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不同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多种针灸治疗方法中寻找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最佳疗法.方法:将187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A组)、电针组(B组)、针刺加穴位注射组(C组)、电针加穴位注射组(D组),穴取患侧耳门、听宫、听会、翳风、风池,头部上星、百会、四神聪,体穴合谷、外关等.每日治疗1次,经治疗40次后再次进行听力测试,并对比疗效差异.结果: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A组47.6%、B组79.2%、C组76.0%、D组94.0%,D组疗效最好,A组疗效最差,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D组中,发病在2周之内的患者针刺疗效优于2周以上的患者(P<0.05);轻中度患者针刺疗效优于重度患者(P<0.05);年龄在50岁以下的患者针刺疗效优于50岁以上的患者(P<0.05).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是治疗急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最佳疗法,同时观察到针灸的及时干预、病情的轻重程度、患者年龄都关系到本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