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对肝气郁结模型大鼠行为学影响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相关激素的调节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郁模型组、电针治疗组,通过开野实验(Open-Field Test)及蔗糖水消耗实验进行大鼠行为学检测,运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酮(CORT)含量,3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Open-Field Test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明显减少,蔗糖水偏嗜度明显减少,血清CORT、CRH的含量明显升高,而电针明显增加模型大鼠的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及蔗糖水偏嗜度,并可阻抑血清CRH、CORT的过度分泌。结论:肝气郁结大鼠存在活动度降低、探究行为减少、快感缺失和HPA轴亢进,电针肝俞、期门可抑制CRH、CORT的过度分泌,缓解HPA轴亢进,外在体现为对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法建立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宏观表征、客观指标及药物反证进行评价。方法 3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肝郁证模型组和柴胡疏肝散组。观察各组大鼠外部表征及体重变化,进行开野、蔗糖水实验,ELISA法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以柴胡疏肝散进行反证。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现为低落倦怠、兴趣减退、毛发枯乱、便溏、体重增加缓慢;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得分明显下降,粪便粒数增多;蔗糖水偏好程度下降;血浆ACTH、CORT含量升高;而柴胡疏肝散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结论本实验用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法成功建立了肝气郁结证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归脾汤对产后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相关激素及单胺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归脾汤组、氟西汀组,每组设造模后1周和4周2个观察时点。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中5-HT的含量。结果造模1周和4周后,模型组、归脾汤组、氟西汀组血清CRH、ACTH、COR水平均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P0.01);归脾汤组和氟西汀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0.01)。模型组、归脾汤组、氟西汀组前额叶皮质和海马5-HT含量均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P0.01);归脾汤组和氟西汀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归脾汤对产后抑郁模型大鼠HPA轴相关激素及5-HT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心理———应激反应来研究肝脏象的中医证候是近几年证候研究的热点。肝气郁结证在肝脏象证候中处于核心地位,与许多疾病的发病相关,患者多表现为认知、人格等心境障碍,病理反应涉及中枢及外周神经内分泌等调节网络的失衡。  相似文献   

5.
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及HPA轴相关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和对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 (HPA轴 )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 7种不同的应激方式交替作用于SD大鼠 2 1d ,制成慢性应激模型 ,用韩氏电针仪 ,以 2Hz频率 ,0 .6mA电流强度 ,电针“百会”和“印堂”穴 ,每天 1次 ,每次 2 0min ,共2 1d。通过开野实验及糖水实验进行大鼠行为学检测 ,运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下丘脑CRF、垂体ACTH、肾上腺CORT的含量 ,并与空白组、模型组、百优解组及束缚组做比较。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 ,模型组及模型束缚组开野实验的水平运动次数和垂直运动次数明显减少 ,糖水的摄入量明显减少 ,垂体ACTH、肾上腺CORT的含量明显升高 ,而电针组和百优解组可明显增加开野实验的垂直运动次数及糖水的摄入量 ,并可降低垂体ACTH、肾上腺CORT的分泌。结论 :慢性应激引起大鼠的活动性降低 ,探究行为减少和HPA轴亢进 ,电针可能通过调整垂体ACTH、肾上腺CORT的过度分泌 ,从而纠正HPA轴亢进 ,进而改善慢性应激大鼠的行为学表现。  相似文献   

6.
<正>肝属木,应于春气,在志为怒。主疏泄,调节气机,其性喜条达、恶抑郁。肝气郁结即肝气不得条达,是肝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所有肝病几乎都与肝气郁结相关,或表现出肝气郁结的证候。资料显示,在五脏病证中,中医肝病证占40%[1]。而肝郁证是肝病的一个核心证候,也是中医肝病发病学的主要环节。肝气郁结证是中医肝病常见证候,常由七情内伤,情志不遂,或肝失疏泄,导致气机郁滞。情志致病因素是肝气郁结证最常见病因,同时肝气郁结证的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MMPI信度和效度量表对肝气郁结证患者进行心理测量,以发现肝气郁结证患者的个性特征;方法:20例肝气郁结证患者和20例正常受试者,按年龄、性别配对,采用MMPI测试软件进行测试,得出两组28个信度和效度量表的得分并进行分析;结果:肝气郁结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t、DS、DO、HYO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MMF、Acq、PDO、SSM、PAO、MAS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肝气郁结证患者有多个个性特征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肝气郁结是高血压病早期最多见的重要病机,临床常见眩晕、头痛、头目不清利、胸胁胀痛、抑郁寡欢、善太息、脉弦等表现。现代研究显示,该病与机体抗氧化酶活力降低、血微量元素下降、脂质代谢异常、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孕酮等激素水平异常以及精神因素影响等密切相关,其证治规律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具体治法以疏肝解郁为要,兼以清火、理气、活血等法辅之。临床文献显示,以疏肝解郁法为主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在中医证候得到缓解的同时,患者相应的生化检测指标也有改善,从而为明确疏肝解郁为高血压病早期肝气郁结证的主要治法提供了微观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金锁固清丸对HPA轴的调节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腺嘌呤造成肾虚多尿大鼠模型,利用ELISA法、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金锁固精丸各剂量组、缩泉丸组大鼠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金锁固精丸可显著提高肾虚多尿大鼠血中CRH、ACTH、cAMP含量。结论金锁固精丸可增加肾虚多尿模型大鼠血中CRH、ACTH、cAMP含量,表明其可能通过上调HPA系统的功能发挥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从内分泌系统调节的角度阐明了金锁固精丸治疗肾虚不固所致多尿、尿频病症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朱星  廖荣鑫  吕东勇 《新中医》2010,(10):115-116
目的:通过观察湿热环境、饮食、病原微生物等复合因素和应激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的改变,探索中医脾胃湿热证的证候实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脾胃湿热组、脾虚组,进行相关证型造模,观察造模前后动物的体重、摄食量及动物的行为学表现旷场试验、肾上腺指数、血清糖皮质激素的变化。结果:脾虚组和脾胃湿热组体重增长缓慢,正常对照组的体重随时间正常增长,且显著高于脾虚组和脾胃湿热组(P0.05);脾虚组和脾胃湿热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脾胃湿热组大鼠穿越格数、站立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脾虚组(P0.05)。脾虚组肾上腺指数、糖皮质激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而脾胃湿热组的肾上腺指数、糖皮质激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脾胃湿热证存在HPA轴亢进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肝郁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代谢组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并验证肝郁证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肝郁证代谢组学特征及生物标志物,探讨代谢组学用于证候研究的可行性。方法: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每组6只)。模型组采用慢性束缚的方法造成肝郁证大鼠模型,通过行为学观察、糖水偏好实验、血浆皮质酮、胃黏膜、肾上腺病理观察评价模型。运用1HNMR技术对两组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躲避、活动减少、大便松散、皮色失去光泽,造模第2周开始生长较对照组缓慢(P<0.05);糖水偏好实验显示造模过程中模型组对糖水的偏好摄入少于对照组(P<0.05);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血浆皮质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造模后模型组胃黏膜、肾上腺未见明显病理改变,但模型组肾上腺体重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代谢组学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浆中葡萄糖(Glucose)和肌酸(Creatine)的含量明显偏高,而3-羟基丁酸(3-HB)、谷氨酰胺(Gln)、磷脂酰胆碱(PtdCho)、磷酸胆碱(PCho)和不饱和脂肪酸(UFA)的含量明显偏低。结论:从病因学、行为学和病理表现上慢性束缚的方法成功构建了肝...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适宜于气滞血瘀证妇科疾病特点的动物模型评价体系,以临床经典方反证模型证候特点,从宏观生物体征评价模型专属性及可靠性.方法:选用SD雌性大鼠,采用2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及随机昼夜颠倒、冰水游泳、烘箱热烘、噪音刺激、悬尾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复制模型,灌胃香附四物汤、少腹逐瘀汤及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以血液流变学、凝血4项指标、四诊信息(爪、尾、舌数码拍照;体温检测;体重;摄食量;心电图采集;旷场自主活动)、证候积分综合评价模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在血液流变学、凝血4项指标、动物行为学、体重、饮食量、证候积分、心率方面均有明显变化;拍摄舌象、爪像经Photoshop 7.0分析所得大红色(r)、绿色(g)、蓝色(b)的百分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阿司匹林及香附四物汤给药组在血液流变学、凝血4项、动物行为学、体重、饮食量、心率、证候积分及舌、尾r,g,b有显著改善作用,而少腹逐瘀汤未见明显改善作用.结论:本文建立了适宜于气滞血瘀证妇科疾病特点的动物模型评价体系,为气滞血瘀证模型评价体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肝脏的差异基因表达。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郁脾虚证模型组2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连续28d造模,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于制模第29d,处杀2组大鼠,待测肝脏全基因探查。结果: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肝脏差异表达的基因59个,其中上调基因27个,下调基因32个。在上调的27个基因中,目前已知的功能基因有Scd1、Dbp、Upp2、Slc28a2、Sds、Hpn、Gldc、Tm7sf2、Gcat。结论:肝郁脾虚证存在异常基因表达,涉及脂类代谢、糖代谢等多个方面。提示多个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是中医肝郁脾虚证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肝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 PMS)肝郁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其卵巢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围绝经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丹栀逍遥散组,每组8只。采用孤养法联合慢性束缚法制备PMS肝郁证大鼠模型。另将8只3月龄SD健康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柴胡疏肝散组大鼠灌胃柴胡疏肝散水煎剂4.0 g/kg,丹栀逍遥散组灌胃丹栀逍遥散水煎剂4.9 g/kg,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21 d。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放射性免疫技术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及促黄体生成素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卵巢组织ERα、ERβ mRNA表达变化。结果给药后21 d,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丹栀逍遥散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49.6±6.0)分、(51.6±5.8)分比(40.0±4.6)分]、垂直运动得分[(14.1±0.7)分、(14.6±2.3)分比(10.9±1.8)分]提高(P<0.05及P<0.01);柴胡疏肝散组大鼠卵巢ERα mRNA[(7.42±2.54)比(3.80±1.36)]表达水平升高(P<0.01),血清卵泡刺激素[(3.96±0.48)mIU/ml比(5.31±0.41)mIU/ml]水平降低(P<0.01);丹栀逍遥散组大鼠血清促黄体生成素[(6.65±0.46)mIU/ml 比(8.10±0.62)mIU/ml]水平降低(P<0.01)。结论疏肝法可改善 PMS 肝郁证大鼠的行为学,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内分泌及提高卵巢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气郁结型哮病患者疾病发作与其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关系,从而为祖国医学"肝哮"中的肝气郁结型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较为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方法按照标准选择体检健康者1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哮病发作期患者37例作为哮病组,后者中医证型分布为肝气郁结型及非肝气郁结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成批检测其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哮病组血清胃泌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01);肝气郁结型者血清胃泌素含量显著低于非肝气郁结型者(P<0.05);经相关系数分析,发作期哮病患者血清胃泌素与患者年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肝气郁结型哮病患者发作期血清胃泌素含量具有一定特异性,可以考虑以其作为肝气郁结型支气管哮喘实验室诊断指标中的一项参考指标;胃泌素可能是中医学"肝哮"理论中肝气郁结型哮病发病的物质基础之一,即西医学精神因素致哮的递质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气郁结证(肝郁证)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柴胡疏肝散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分别应用MTT法、ELISA法、RT-PCR法检测肝气郁结证模型大鼠以及运用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治疗后T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肝郁证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其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5);IL-4细胞因子的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细胞因子的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Th细胞向Th1向偏移。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后,与正常组相比较,各项免疫指标基本恢复了正常水平(均P>0.05),Th1、Th2趋于平衡状态。结论:肝气郁结证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在增殖能力下降,Th1/Th2细胞因子处于失衡状态,Th细胞向Th1偏移;柴胡疏肝散可以纠正其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7.
肝郁脾虚证是多种疾病的关键证候;虚气留滞是多种病证的动态化规律;分析肝郁脾虚证中肝郁与脾虚的虚气留滞病机演变对于“治未病”具有重要意义。肝郁是引起疾病的始动因素,脾虚是病情加重的关键环节,二者相互影响形成虚气留滞动态变化。肝郁脾虚证进一步发展演变,则伤及元气,形成元气亏虚,气血阴阳受损;虚则加重留滞,形成痰湿、瘀血、火热和浊毒等壅聚,虚滞裹挟,疾病缠绵难愈。对肝郁脾虚证的治疗,疏肝尤应重视补脾;针对虚气留滞,特别应先培补元气。因此,充分理解肝郁脾虚证的虚气留滞病机演变是防治多种慢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肝郁气滞证证候标准第一轮专家问卷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抑郁症肝郁气滞证证候标准。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及预试结果。编制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标准专家问卷,向全国的102位专家发送问卷调查。结果:情绪抑郁,善叹息,胸胁乳房和/或少腹胀痛,焦虑不安,脉弦5项证候指标必备级的频数百分比均大于50%,评分总分均大于230分,结论:情绪抑郁,善叹息,胸胁乳房和/或少腹胀痛,焦虑不安,脉弦等5个证候指标可作为抑郁症肝郁气滞证的证候标准入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逍遥丸方加减配合电针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肾虚肝郁证患者内分泌、月经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PCOS肾虚肝郁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逍遥丸方加减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统计2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治疗气滞血瘀证中成药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治疗气滞血瘀证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组方配伍规律。收集2015年版《中国药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治疗气滞血瘀证的中成药,并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组方规律分析。79首中成药包括105个症状,其中痛经、胃痛、心悸、胸闷是气滞血瘀证常见症状;221味中药中,使用频率前3位的是川芎、丹参、当归,药物组合是当归-川芎、丹参-红花、川芎-红花,其中红花-川芎-赤芍-丹参-当归-香附-延胡索是核心药物组合;形成治疗气滞血瘀证的新方1个(小茴香-高良姜-丁香-当归-川芎-益母草)。综上,气滞血瘀证是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并可因为不同的致病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群;因此,在临床上治疗气滞血瘀证,以行气活血为基本治法,也注重针对不同病因予以辨证施治;同时,在组方选择中,以行气活血的中药为主,并配以温中散寒的中药,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