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几年由于大力提倡和普及母乳喂养 ,乳糖不耐受症增多 ,已受到临床医师重视。乳糖不耐受症临床发病以乳糖吸收不良引起各种胃肠道症状为表现 ,如不及时诊治 ,可造成不良后果。但因乳糖酶缺乏的程度因人而异 ,因此症状轻重不一 ,轻者易于疏漏。 1999年 3月~ 1999年 10月 ,我们选择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 5 0例 ,用醋酸铅法检测粪便乳糖含量 ,结果报告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男 36例 ,女 14例 ;年龄 3个月~ 1岁 30例 ,~ 2岁 2 0例。单纯母乳喂养 2 8例 ,混合喂养 12例 ,牛乳喂养 10例。腹泻时间 :>10天 34例 ,<10天 16例 ,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和乳糖不耐受的发病情况。方法选择1岁以内非感染性腹泻婴儿,经大便常规、临床症状、轮状病毒检测后除外感染性腹泻,作为腹泻组,选同期无腹泻因其他疾病就诊的婴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大便常规、大便pH、尿半乳糖测定。对两组体重、喂养情况、大便pH、尿半乳糖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共入选腹泻组58例,对照组45例。腹泻组多数年龄<3个月(71.21%)。腹泻平均持续时间18.2 d,腹泻病程>14 d共23例(39.66%)。腹泻组82.75%是母乳喂养,对照组57.78%是配方奶喂养,两组喂养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体重比较:将体重按所处体重百分位进行分组,与同年龄同性别标准体重比较,两组入组时体重分布无统计学差异。(3)大便pH测定:腹泻组大便pH值平均5.17,其中pH<5.5占68.96%。对照组大便pH值平均5.78,pH<5.5占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尿半乳糖测定:腹泻组尿半乳糖测定阳性3例(阳性率5.17%),可诊断乳糖不耐受;对照组尿半乳糖测定均为阴性。结论婴儿非感染性腹泻以年龄3个月以内小婴儿和母乳喂养儿多见,大便多为酸性,体重多在正常范围内;迁延性腹泻(病程>14 d)约占40%,病因中乳糖不耐受性腹泻占5.17%,多数病因不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症小儿去乳糖饮品的合理喂养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2月腹泻患儿96例,按住院号分为观察组(双号)和对照组(单号)各48例,观察组采用短期去乳糖奶粉喂养,对照组则采用长期去乳糖奶粉喂养。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腹泻症状消失时间、3个月体重增长值、呼吸道感染率。结果观察组痊愈35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痊愈32例,总有效率为9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腹泻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个月体质量增长值高于对照组,而呼吸道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糖不耐受症患儿采取短期去乳糖奶粉喂养方式,既符合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又可以维持其免疫功能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长沙地区儿童乳糖不耐受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儿童乳糖不耐受(LI)发生率与年龄的关系,研究小儿腹泻中乳糖酶缺乏(LD)的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择健康儿童118名,腹泻病患儿175例,采用北京中生金域公司提供的尿半乳糖试剂盒测定尿中半乳糖。【结果】健康儿童<4岁组的LI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腹泻组患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SLI)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中SLI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健康儿童4岁后LI发生率明显增加,小儿腹泻尤其是轮状病毒性肠炎易伴发SLI,腹泻期应避免乳糖食品。  相似文献   

5.
糖源性腹泻是由于糖类消化或吸收不良以致糖在肠腔内积贮使渗透压增高及细胞发酵引起的腹泻。可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继发性远多于原发性,我们自199i年9月至1994年11目采用戈建军根据罗勒纳(rubne)氏试验测尿中乳精的原理来测婴幼儿秋季腹泻患儿的粪乳糖,其效果非事满意。同时对其中阳性者给以暂去乳糖喂养,现将检验及治疗方法,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54冽,男89例,女65例;年龄≤1岁123例,1~2岁月例、母乳喂养为主132例,母乳、牛乳混合喂养22例。发病季节为9月初至11月末。就诊时腹泻时间最短6小时,最长12o小…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537-1538
选择我院收治的128例秋季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母乳或含乳糖奶粉喂养,观察组采用无乳糖奶粉喂养。比较两种喂养方式对秋季腹泻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观察组治疗后轮状病毒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消瘦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去乳糖奶粉配合治疗婴儿秋季腹泻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提高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腹胀新生儿乳糖不耐受的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本院住院腹胀新生儿50例,对照组50例,用醋酸铅氢氧化铵法检验患儿粪便中乳糖含量,将粪便乳糖≥(++)定为乳糖阳性,对结果进行两组比较。结果:腹胀组50例,阳性例数16例,阳性率32%,对照组50例,阳性例数5例,阳性率10%,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乳糖不耐受在腹胀患儿中有相当比例,对于新生儿腹胀患儿应在诊断中考虑乳糖不耐受。  相似文献   

8.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与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关系。方法对2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用醋酸铅加氢氧化氨法检测粪乳糖、pH值。粪乳糖大于或等于++,pH<5.5为乳糖不耐受症,将200例患儿分为治疗Ⅰ组及治疗Ⅱ组,粪乳糖阴性为对照组。结果 2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粪乳糖大于或等于++,pH<5.5,138例,其中年龄小于或等于6个月32例,≤1岁68例,≤2岁36例,≤3岁2例。治疗Ⅰ组及治疗Ⅱ组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Ⅰ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Ⅱ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容易导致继发乳糖不耐受症,且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去乳糖饮食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显著,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应检测粪乳糖及pH,及早发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半乳糖试验在婴幼儿腹泻继发乳糖酶不耐受症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3例腹泻病例进行尿半乳糖测定。结果:尿半乳糖试验阳性112例(68.71%)。轮状病毒感染者继发乳糖不耐受的比率高于其他腹泻病者(2χ=12.719,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症的发病率高于其他腹泻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尿半乳糖检测在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天津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患儿210例纳入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组,另48例细菌感染腹泻患儿纳入细菌感染性腹泻组,47例症状性腹泻患儿纳入症状性腹泻组。3组患儿均进行尿半乳糖检测,并比较3组患儿乳糖不耐受阳性率。分析210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季节分布情况。结果轮状病毒主要侵犯1岁以下婴幼儿,且全年均有感染发生,尤其好发于11~12月,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并发乳糖不耐受阳性率高于细菌感染性腹泻组和症状性腹泻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应及早做尿半乳糖检测,及时停饮母乳或牛乳,采用去(或低)乳糖饮食,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无乳糖饮食辅助治疗婴儿腹泻的疗效。方法治疗组86例于入院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乳糖饮食辅助治疗,与对照组(只用综合疗法)8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退热时间分别为(1.5±0.5)d和(3.0±0.5)d;止吐时间分别为(1.0±0.5)d和(2.0±0.5)d,止泻时间分别为(2.0±1.2)d和(4.5±2.0)d,纠正脱水时间分别为(1.5±1.0)d和(2.7±2.3)d,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1.2)d和(5.4±2.4)d,治疗3 d后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正常率分别为94.23%和59.57%,大便中白细胞消失率分别为93.15%和58.73%,疗效评定总有效率分别为97.67%和88.75%,2组比较均差异均具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无乳糖饮食对改善婴儿腹泻临床症状及缩短病程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临床症状的变迁及其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至2005年间收治的31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HPT发病年龄多见于50~80岁,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迁延,误诊率高。31例中表现为不同程度骨骼病变者17例(54.8%),泌尿系结石者14例(45.2%)。30例(96.8%)血清钙升高;28例行甲状旁腺素(PTH)检查均增高。本组患者结合超声、99mTc-MIBI和CT等检查后,除1例未行手术外,其余3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合术后病理,术前定位准确率达100%。手术方式以直接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为主,占70%。术后患者症状改善,血清钙、PTH值明显下降。结论:对PHPT早期诊断,早期行有效的病灶切除治疗,可减少严重骨病变的发生,术前功能诊断和影像学定位检查联合,可显著提高定位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无乳糖饮食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无乳糖饮食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 12 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随机分成 2组。对照组 5 2例 ,采用抗病毒、提高肠粘膜屏障功能、调节肠道微生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 ,继续用平时正常饮食。治疗组 70例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加用无乳糖饮食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组止泻天数较对照组平均缩短 1.3 3天 ,呕吐消失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5 ) ,静脉补液天数较对照组平均减少 1.84天 (P <0 .0 1)。结论 采用无乳糖饮食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6例原发性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脾脏原发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能早期发现病变。B超、CT术前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影像学检查是原发性脾脏肿瘤诊断的主要手段。根治性脾切除(必要时合并胰体尾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影响本病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脏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994年至2006年9月手术治疗的78例心脏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完整切除肿瘤71例,大部分或部分切除肿瘤2例,取活检5例。围术期死亡3例,术后复发2例。结论 心脏肿瘤以心房粘液瘤多见。手术治疗心脏良性肿瘤近、远期效果理想。心脏恶性肿瘤诊治困难。  相似文献   

17.
18.
遗传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是由人肝红细胞丙酮酸激酶(PKLR)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隐性遗传的纯合子或杂合子突变疾病.PKLR基因位于染色体1q21,目前发现的突变类型已超过200种.PKD常导致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HNHA)发生.笔者对PKD的诊断、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B超检查小儿颅内疾患已成为新生儿和婴儿的必要检查手段之一,其诊断准确率不亚于CT。本文对1848例小儿进行颅脑超声检查,308例为阳性,占16.66%。主要为缺血缺氧性脑病和颅内出血,占60.71%。并对各型脑损伤特征进行分析,本文提示此种结论对儿科医师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脾脏淋巴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淋巴瘤(PS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7例PSL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PSL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发热、肝脾肿大、贫血;术前7例均行CT检查,CT检出肿瘤5例;CT表现:平扫时为单发或多发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增强扫描病变稍强化,而周围脾实质强化显著。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结果为PSL,术后1年生存率为85.7%。结论PSL临床表现无特异性,B超诊断率低,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PSL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治疗并辅助化疗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