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究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穴位埋线促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康复效果。方法:纳入174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均由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87例)实施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87例)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通督调神针法及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HB面神经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侧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情况、患者开始恢复时间及痊愈时间、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8. 85%)优于对照组(91. 95%),差异显著(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面神经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均相当(P 0. 05),治疗后各组患者HB及FDI评分均改善,但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波幅相当(P 0. 05),治疗后各组患者患侧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均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开始恢复时间及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8. 85%)高于对照组(89. 65%),差异显著(P 0. 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较佳,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症状改善明显,患者恢复较快,满意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翳风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急性期即采用温针灸翳风穴,并予电针和西药治疗;对照组只予电针和西药治疗。结果: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愈率83.3%,对照组治愈率5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翳风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能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干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24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将急性期125例作为研究组,恢复期11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针灸干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痊愈患者多于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和针刺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最佳有效期为急性期,早期干预可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针刺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在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采用针刺、维生素B12穴位注射疗法与常规针刺方法对照观察.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82.5%,对照组痊愈率52.5%,3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97.5%,对照组痊愈率77.5%,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面神经麻痹采用针刺、维生素B12针穴位注射法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神农牵正散对7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对应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根据用药的不同设置对照组(使用神农牵正散治疗,n=38)和观察组(针灸联合神农牵正散治疗,n=38);使用House-Brackmann分级法分别于治疗后1周和2周进行药物的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平均病程中未见显著差异(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ouse-Brackmann评分结果显示,在治疗前未见显著差异(t=0.077;P=0.939),治疗后1周和2周,观察组House-Brackman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89,-8.959;P=0.000,0.000)。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痊愈34例,改善3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21例,改善13例,无效4例;观察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在痊愈和改善状态中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灸联合神农牵正散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治疗效果肯定,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临床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急性期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急性期基础药物结合针灸浅刺治疗,两组非急性期均采用药物结合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10次。使用面神经功能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75%,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痊愈率为26.25%,治疗组痊愈率为58.75%,两组痊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期基础药物配合针灸浅刺、非急性期药物配合普通针刺治疗,较急性期基础药物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针灸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峰 《河南中医》2008,28(1):59-60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应用针灸干预对加重病情、缩短疗程和判断预后的影响,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遵循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急性期针灸组(观察组)和发病7天后针灸组(对照组),以治疗前、发病第7天和治疗后为观测时点,评价面神经功能分级和治愈率,并电话随访6个月。结果:面神经功能分级、后遗症和治愈率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治愈平均所需时间较对照组为短。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灸介入并不损伤面神经而加重病情,相反有利于缩短疗程,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面瘫膏"主攻病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期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针灸、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剂、抗病毒药物、中药、"假面瘫膏"穴位贴敷及物理治疗。治疗组使用"面瘫膏"穴位贴敷,余法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面神经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面神经功能(HB分级)比较,在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面神经功能恢复均好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在治疗后2周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恢复更好。结论:"面瘫膏"主攻病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获得更好的面神经恢复和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朱琏针灸治疗Bell’s麻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接受朱琏针灸,对照组接受常规针灸,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Stennert继发损害面神经麻痹评分、瞬目反射情况等。结果:两组痊愈患者疗程及针刺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发现,HB量化评分及瞬目反射R1、R2波长比较,观察组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Stennert继发损害面神经麻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朱琏针灸疗法治疗Bell’s麻痹急性期,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可明显缩短疗程,并有效提高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王康 《新中医》2018,50(10):159-162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针灸门诊治疗的5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以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以单纯针刺治疗,不行电针。2组均治疗4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总体分级、局部评分和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总体分级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体分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局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局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可增加对穴位的刺激,加快局部肿胀消退,更好地改善面部痉挛症状。  相似文献   

11.
李常法  王军茹  曾亦  孙萍  赵雷 《中国针灸》2008,28(5):334-336
目的:观察针刺合电感耦合对骨延迟愈合、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包括骨折复位后夹板、石膏、聚氨酯外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电感耦合治疗,取穴以肾俞、命门、关元、气海、足三里、悬钟、太冲为主;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分别在治疗30天、120天时拍摄X线片观察骨痴生长情况。绪果:观察组治疗30天、60天有骨痴生长的例数为23例、29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1例、17例,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骨痂生长情况治疗30天及120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事件和副作用发生。结论:针刺合电感耦合是促进骨折愈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早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伏晓虎 《中国针灸》2007,27(7):494-496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急性期(1~10天)即予针刺治疗,穴取地仓、颊车、阳白等,面部取穴不超过4个,浅刺,10天后常规取穴加电针;对照组除急性期不予针刺治疗外,余处理方法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面瘫是获取最佳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磁疗与单纯磁疗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2例颞颌关节紊乱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取针刺下关、颊车、合谷等穴,配合AL-2型低频电磁综合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AL-2型低频电磁综合治疗仪治疗.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90.4%,优于对照组的66.7%(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亦优于对照组的86.7%(P<0.05).结论:针刺配合磁疗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磁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拔罐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就诊顺序先后随机抽选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急性期(1~7d)即给予针刺治疗,选穴双侧阳白、地仓、颊车、四白、翳风、合谷等,轻浅刺激,平补平泻,1周后即行中强度刺激,30min/次,1次/d;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患侧太阳、四白与地仓、下关两组穴位,每次选一组,交替放血拔罐1mL,急性期辅以强的松(30 mg晨起顿服,每2日递减5 mg连用10d),Vit B1、Vit B12(各20mg,3次/d)。对照组30例急性期仅西药治疗,7d后加用针刺及放血拔罐同治疗组。观测面瘫区域症状。均治疗10d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3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刘涛  季守贤 《中国针灸》2004,24(12):821-822
目的:观察远取穴位对针刺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在面部取穴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辨证结果,分别选取足三里、厉兑穴;对照组50例,单纯面部取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9.3%、显效率17.3%;对照组治愈率48.0%、显效率2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7.337,P<0.05).结论:远取足三里、厉兑可提高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He-Ne激光照射与西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激光组和药物组。针刺激光组55例采用针刺结合He-Ne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取穴以地仓、颊车、四白、牵正、下关、迎香、阳白、鱼腰、翳风、合谷等为主;药物组42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静脉点注低分子右旋糖苷、复方丹参和三磷酸腺苷注射液,肌肉注射VitB1、VitB12,同时口服谷维素、强的松。7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激光组痊愈率81.8%,药物组痊愈率45.2%,2组痊愈率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激光组有效率100.0%,优于药物组的83.3%(P〈0.01)。结论:针刺结合He-Ne激光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双盲法,观察了针刺对肿瘤患者的影响。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低下(18.8±6.6IU、31.3%±8.8%),针刺后,可明显改善和提高(26.1±9.6IU)、(50.8%±12.8%),针刺组针刺后与针刺前自身对比及与对照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分析这一结果认为:其机理与针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说明针刺可提高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在抗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可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直流感应电定向透穴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5例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地仓透颊车、阳白透太阳直流感应单向脉冲波定向透穴治疗.2组均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行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及肌电图瞬目反射检测,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及面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7%(22/33)、对照组为43.8%(14/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75,P=0.013).治疗后,治疗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Ⅰ级15例、Ⅱ级4例、Ⅲ级3例,对照组Ⅰ级5例、Ⅱ级7例、Ⅲ级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69,P=0.018);治疗组瞬目反射R1、R2波检出率为87.9%(29/33)、对照组为81.3%(26/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35,P=0.016).治疗后,治疗组瞬目反射R1波[(12.28±2.55)ms比(13.84±3.07)ms,t=2.227]、R2波[(32.28±7.08)ms比(35.95±5.11)ms,t=2.396]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0、0.020).结论 直流感应电定向透穴疗法可缩短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瞬目反射R1、R2波,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王昕  滕静如  逯波  晋志高 《针刺研究》2007,32(2):125-127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治疗大鼠脾虚证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6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正常对照组6只,脾虚造模组8只,自然恢复组6只,针刺治疗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按“彭式”方法建立脾虚证模型。针刺“足三里”治疗11d后,断头取血,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胃泌素(Gas)、皮质醇(Cor)的含量。结果:针刺“足三里”穴可使脾虚大鼠血清中Gas、Cor的水平升高,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自然恢复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清中Gas、Cor含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自然恢复组血清中Gas、Cor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治疗脾虚证与其对Gas、Cor等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脑性瘫痪合并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方法:将117例患儿分为观察组(79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神经营养药、高压氧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穴取肝俞、脾俞、承泣等)及球后穴位注射(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0.2~0.3mL)。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行眼底和追视物体角度检查并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追视物体角度均明显增加(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1)。结论:中西结合疗法是治疗脑性瘫痪合并视神经萎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