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早期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CA)的价值。方法 选取ICA患者6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并计算两组SWI磁敏感直方图信号强度参数值。检测两组血清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水平。分析血清GFAP、NSE、S100β值与磁敏感直方图信号强度各参数值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磁敏感直方图信号强度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5.28,P<0.05),偏度值及峰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16.65、3.39,P均<0.05);病例组血清GFAP、NSE、S100β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36.46、64.44、37.13,P均<0.05);病例组磁敏感直方图信号强度平均值与血清GFAP、NSE、S100β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0.61、-0.55、-0.58,P均<0.05),偏度值及峰度值与血清GFAP、NSE、S100β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0.60、0.56、0.57、0.57、0.61、0.59,P均<0.0...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中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28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和20例动静脉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MRI检查,分别采用常规T1WI增强图像和磁敏感加权(SWI)检查,比较两种方式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阳性率以及颅内动静脉血管畸形病灶的检出率。结果:SWI检查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检出的阳性率为96.43%高于TIW1增强检查的78.57%,P<0.05;两种方式对颅内动静脉血管如血管异常、供血动脉畸形以及引流静脉畸形的检出率相比,P>0.05。结论:在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以及动静脉畸的检查中,采用磁敏感加权检查,可提高临床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显示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于瓮安县人民医院影像科2020年8月—2021年7月使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ime of 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TOF-MRA)和三维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血管病变诊断中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以期提升诊断准确性,改善治疗预后。方法:分析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基本资料,选择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所有患者实施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ime of flight MRA,TOF MRA)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后者为金标准,二者在血管病变检测中的结果差异,分析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测效能。结果:经DSA诊断,92例患者中存在血管狭窄70例,占比76.09%,经TOF MRA诊断,92例患者中存在血管狭窄65例,占比70.6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TOF MRA诊断真阳性63例,真阴性20例,准确率90.22%,敏感性90.00%,漏诊率10.00%,特异性90.91%,误诊率9.09%。结论:使用磁共振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检测能够精准确定脑梗死范围,清晰显示患者脑血管狭窄情况,帮助医师准确了解患者病情及严重程度,进而制定针对性有效干预方案,提升治疗有效性,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具有临...  相似文献   

5.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是一种能清晰显示大脑静脉系统的磁共振序列。在SWI图像上,由于去氧血红蛋白的作用,静脉呈现低信号,而脑内的动脉在时间-反转和T2*的作用下为高信号[1、2]。因此,利用SWI可以同时、直接的显示大脑的动、静脉。我们假定,在合并动静脉分流的颅脑血管畸形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隐匿性脑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隐匿性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27例,静脉血管瘤25例)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SWI与其它常规序列对隐匿性血管畸形病灶显示和检出能力的差异。结果:在所有27例海绵状血管瘤病例中,SWI发现病灶数目最多,其它序列发现病灶数目均明显少于SWI;在所有25例静脉血管瘤病例中,SWI较其它常规序列更清晰地显示引流静脉及髓静脉,均呈现特征性的“海蛇头”样表现。结论:SWI能够较常规序列更敏感地发现海绵状血管瘤、静脉血管瘤病变,是诊断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可靠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作为隐匿性血管畸形的常规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用于脑静脉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4月—2020年9月作为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纳入对象为于我院就诊治疗的78例脑静脉血管畸形疑似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诊断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检查,统计分析磁共振成像诊断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检查的阳性检出情况、病灶检出情况、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经病理学诊断确诊,78例脑静脉血管畸形疑似患者中共有68例患者确诊;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检查对静脉血管畸形患者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磁共振成像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病理学诊断检查发现,68例静脉血管畸形患者的病灶总个数为83个;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检查的病灶检出率高于磁共振成像诊断,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于磁共振成像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能够准确对脑静脉血管畸形患者病情进行诊断,能够为脑静脉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病情信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快速三维时间飞跃法(3D fast time of flight,3D Fast-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颅内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同时进行标准3D TOF MRA和3D Fast-TOF MRA序列进行脑部动脉成像,其中,2例不能同时顺利完成3D Fast-TOF MRA和标准3D TOF MRA扫描,1例由于运动伪影、图像质量较差,未纳入统计。共31例检查者(男15例,女16例)顺利完成扫描,采用MIP进行三维重建。分别测得原始横断位基底动脉中段和同层脑桥信号并计算图像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对颈内动脉的各级分支显示和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对二者的图像质量、血管分支、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进行评分。结果3D Fast-TOF MRA组的颈内动脉分支显示评分为(3.21±0.86)分,标准3D TOF MRA组为(2.51±0.64)分,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D Fast-TOF MRA组显示血管分支优于标准序列。3D Fast-TOF MRA组图像质量为(4.84±0.58)分,标准3D TOF组图像质量为(4.87±0.56)分,3D Fast-TOF MRA组的SNR、CNR分别为161.17±11.72、124.13±11.28;标准3D TOF组的SNR、CNR分别为149.39±39.91、113.04±29.90;两组间图像质量、SNR、CNR无显著性差异(P>0.05),3D Fast-TOF MRA序列扫描时间3.31 min,标准扫描序列扫描时间5.28 min。结论3D Fast-TOF MRA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图像质量、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与标准3D TOF序列相比,扫描时间明显缩短,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磁共振颅内动脉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畸形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脑血管畸形诊断的价值及脑血管畸形的SWI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7月MRI显示的典型脑血管畸形41例(海绵状血管瘤23例,动静脉畸形13例,静脉畸形5例)进行磁共振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T1WI增强扫描及SWI,与手术所见及DSA对比,将SWI与常规MRI对比,分析其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SWI可以显示较常规序列更多的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发现3例脑内弥漫性血管瘤及5例多发病变的病例;同一病灶SWI显示的范围较常规序列大;SWI显示6个静脉畸形病灶,而常规序列显示5个,可以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并与T1WI增强扫描图像很好的对应;SWI可以显示DSA显示的15支供血动脉中的13支(常规序列显示13支),20支引流静脉中的18支(常规序列显示13支)。结论:SWI是显示血管畸形最敏感的MR序列,是筛查脑血管畸形的理想手段,结合MRI常规扫描序列可以为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及内部组织结构判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angiography,SWAN)与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对急性脑梗死责任血管及血栓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30例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GE 3.0 T超导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仪进行常规序列、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SWAN和ASL检查,通过软件后处理得到MRA、SWAN最小密度投影图和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伪彩图,观察责任血管及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在30例患者中,SWAN提示大脑中动脉责任血管及血栓25例,CBF伪彩图提示大脑中动脉M1段血流瘀滞或缓慢23例,两种显示方法与MRA显示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SWAN联合ASL对急性脑梗死责任血管部位及血栓成分的显示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DCTA)与MR血管造影(MRA)多模式三维重建诊断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临床疑AVM患者75例行DCTA和MRA检查,源像输入HP4.1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重建。分析各种显示效果及诊断效能,与DSA结果对照。结果:MPR、MIP、SSD能准确显示AVM的大小、部位和范围。仿真血管内窥镜(VM)对AVM的空间解剖结构等显示具有良好效果。DCTA和MRA诊断AVM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各为93.3%、100%、96%及82.2%、93.3%、86.7%。结论:DCTA及MRA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脑血管容积数据采集,二者的多模式三维重建对诊断AVM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零回波时间磁共振血管成像(zero echo time MR angiography,ZTE-MRA)及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ime of fight MR angiography,TOF-MRA)的图像质量以及对脑动脉狭窄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纳入19例拟诊断为脑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进行ZTE-MR...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联合应用在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和影像学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行常规MRI、DWI及MRA检查,对MRA原始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建。分析DWI显示病灶与MRA血管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 40例患者的DWI图像均显示与临床症状及体征相符的病灶,且病灶具有较高的信号强度和清晰度。其中病灶在前循环25例、后循环8例、前后循环均有7例;MRA检查均获得清晰血管图像,结果显示动脉硬化3例、动脉狭窄或闭塞37例;40例中28例大面积病灶的血管病变阳性率为100%。DWI在前后循环上显示病灶解剖定位均与MRA上血管异常解剖定位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DWI对急性期脑梗死的灵敏度较高,MRA能清楚地显示颅内大血管狭窄或闭塞。通过DWI和MRA进行结合比较,可同时显示脑实质和脑血管情况,进一步判定责任血管。  相似文献   

14.
MRCP与True FISP序列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MRCP与True FISP序列在诊断梗阻性黄疸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梗阻性黄疸的30例病人的MRCP与True FISP序列分别进行阅片诊断,再结合其他序列进行诊断;最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RCP与True FISP序列判断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 但True FISP序列的正确定性率(61.9%)高于MRCP(54.5%).而结合T1WI、T2WI序列后正确定性率达86.7%.结论 MRCP与True FISP序列均能很好的判断有无胆管梗阻及梗阻部位,MRCP对胰胆管整体显示较好,不易漏诊小病变.但在定性方面,True FISP序列优于MRCP.单凭MRCP 或True FISP 不能区别炎症和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在颅内动脉瘤测量中的应用价值,并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SA,3D-DSA)、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time of fl ight MRA,3D-TOF MRA)作对比。材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25例。患者首先行3D-TOF MRA及HR-MRI扫描,并于1周内行DSA检查。分别在3D-TOF MRA、HR-MRI和3D-DSA图像上测量动脉瘤的宽径,采用配对t检验两两比较3D-TOF MRA、HR-MRI与3D-DSA在测量颅内动脉瘤宽径方面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R-MRI与3D-DSA、HR-MRI与3D-TOF MRA在测量颅内动脉瘤宽径方面的差异[平均差值分别为(3.16±2.66)mm、(5.15±4.89)mm]均有统计学意义(P10.05,P20.05),3D-DSA与3D-TOF MRA在测量颅内动脉瘤宽径方面的差异[平均差值为(2.53±5.18)mm]无统计学意义(P30.05)。结论 HRMRI与3D-DSA、HR-MRI与3D-TOF MRA在显示颅内动脉瘤宽径方面有差异,可能HR-MRI能更准确地显示颅内动脉瘤实际大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的异常扩张,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动脉瘤的评价和治疗常常涉及多个医学学科。特别是复杂动脉瘤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极大关系着患者的预后。近几年国内外影像学检查、诊断方面新观点的提出以及放射介入治疗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上不断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比如多种血流导向装置的广泛使用。本文主要介绍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钆塞酸二钠增强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mapping)对肝纤维化的分级诊断价值,并进一步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进行对比。 方法建立SD大鼠四氯化碳肝纤维化模型,分为肝纤维化模型组(24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大鼠分为4个亚组,每组6只,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植物油溶液,4个亚组分别注射2、4、6、8周;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橄榄油。对所有大鼠进行钆塞酸二钠增强T1-mapping及DWI成像,测定肝胆特异期(HBP)T1弛豫时间、增强前后T1弛豫时间下降率(Δ%)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进行肝纤维化病理分级诊断。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T1弛豫时间及ADC值与纤维化分级间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Δ%-T1弛豫时间)或Kruskal-Wallis检验(HBP-T1弛豫时间及ADC值)比较不同肝纤维化分级组间参数差异,进一步采用ROC曲线评估T1弛豫时间及ADC值对轻度-重度肝纤维化、非肝硬化-肝硬化的诊断效能。 结果本研究纳入F0~F4级大鼠各6,5,7,5,7只。不同纤维化等级间HBP-T1、Δ%-T1弛豫时间及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21,P<0.001;F=19.37,P<0.001;χ2=18.50,P=0.001)。HBP-T1弛豫时间与纤维化分级呈强正相关性(r=0.927,P<0.001),Δ%-T1弛豫时间及ADC值与纤维化分级呈负相关(r=-0.892,P<0.001及r=-0.778,P<0.001)。HBP-T1弛豫时间及Δ%-T1弛豫时间判断轻重度纤维化比ADC具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0.949 vs 0.944 vs 0.8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43、1.495,P=0.135、0.732);HBP-T1弛豫时间及Δ%-T1弛豫时间在肝硬化判断上较ADC亦具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0.988 vs 0.957 vs 0.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02,P=0.028;Z=2.004,P=0.045)。 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T1-mapping成像能较好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优于传统DWI成像。  相似文献   

18.
王忠  李忠  文明  杨华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2-24,3
目的 探讨颅内结核及其并发症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在影像学诊断中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或手术病理明确诊断的颅内结核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其中30例经临床及实验室脑脊液检查确诊,9例为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结果 单纯结核性脑膜炎18例,单纯结核瘤1 1例,结核性脑膜炎并结核瘤6例,粟粒性颅内结核4例.39例中,24例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梗死12例、并发脑积水9例、并发脑梗死和脑积水3例.结核性脑膜炎的MRI主要表现为脑膜及脑基底池的异常增强,并可伴发脑梗死、脑积水;结核瘤表现为1个或多个散在分布的结节伴水肿,并有异常环形、结节状强化表现;粟粒性脑结核MRI表现为软脑膜、脑实质区弥漫分布大小基本均匀的结节影伴周围明显水肿带.结论 MRI在诊断颅内结核及其并发症方面较CT更具有优越性,在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分型及制定治疗方案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超声、磁共振联合评价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流成像(MRA)对急性脑梗死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32例临床怀疑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流成像(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NASCET法计算狭窄率.结果 以DSA诊断为金标准,32例128条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超声诊断的敏感性88.33%,特异性94.59%,准确性89.84%,Kappa=0.65;MRA诊断的敏感性62.96%,特异性100%,准确性84.38%,Kappa=0.59;超声联合MRA诊断的敏感性为90.74%,特异性94.59%,准确性92.97%,Kappa=0.84.结论 超声诊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敏感性、准确性均高于MRA,适用于人群初选检查.超声联合MRA诊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与DSA一致性较好,但不能完全取代D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