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中药汤剂煎煮新思路。方法 (1)中药粗颗粒袋装煎煮;(2)粗颗粒袋泡;(3)中药房配套适宜的较先进的汤剂煎煮室。结果 用中药粗颗粒煎煮可节省l/2~2/3量的药材,且达到或超过原方量的效果,某些中药冲泡亦效果满意。结论 中药汤剂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中药汤剂的优点 ,能适应中医“辩证论治”的需要 ,而且 ,吸收快、奏效速 ;但是还有许多缺点 ,如 :调剂工作量大、操作不规范而效果难于掌握、携带不方便、口服困难。笔者在多年的配方工作中发现 ,有些科室病员及医生处方都比较固定 ;如 :(传染科乙肝病人、痔漏科的病员用药都比较稳定 ) ;象这类情况 ,医院中药房完全可以配合医生用药 ,进行协定处方 ,并在药房进行工业化生产成常用的中药汤合剂。1 医院协定处方汤剂工业化制作程序   (1)将药物浸泡半个小时 ,然后用不锈钢罐进行煎煮 ,使干燥的中药饮片或粗颗粒 ,细胞膨胀 ,有效成分首先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我院YF12/3+1型中药与传统方法制备中药汤剂的质量。方法:挑选有代表性的中药饮片进行了煎药机煎煮与传统方法煎药的煎出率的比较。结果:实验表明:我院YF12/3+1型机器煎法比传统煎法有效成分煎出率更大。结论:我院YF12/3+1型机器煎法具有更优的煎出率,且煎煮时间短,可满足中药汤剂的质量和特殊用法的要求,便于病人携带,适宜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汤剂煎服方法对药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3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42例服用中药汤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煎煮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患者,对照组仅用自来水煎煮,不考虑其他因素,观察组对药物的浸泡、用水、煎煮、火候以及服用方法进行把关,煎煮后予以患者服用,并分析中药汤剂煎服方法对药效的影响以及取得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煎煮方法有利于增强药效,改善患者病情。对中药汤剂进行煎煮时,要考虑到药物浸泡、用水量、煎煮方法以及火候等多个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伤寒论》的经方汤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所载其成方制剂煎煮工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伤寒论》对汤剂加水量、煮取量有明确规定,而《中国药典》对伤寒论制剂加水量、煮取量规定不明确;《伤寒论》原汤剂煎煮时间从14~ 65 min不等,而《中国药典》相应制剂累计煎煮时间均在3h以上;《伤寒论》原汤剂皆只煎煮1次,而《中国药典》制剂煎煮达2~3次;《伤寒论》麻黄、葛根规定先煎,而《中国药典》对小青龙合剂、小青龙颗粒、葛根芩连片均未注明先煎操作.以上差异的存在提示在对从传统著作中挖掘出的古方进行现代化工艺研究时要研究并比较传统制剂的经验,要以传统制剂为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D2C130-A型中药煎煮机与直火加热法制备中药汤剂的质量。方法:以固体含量的微生物限度为指标,比较两种方法制备中药汤剂的质量。结果:D2C130-A型中药煎煮机制备中药汤剂的总固体含量是直火加热法制备中药汤剂的2倍,保存时间较直火加热法制备的中药汤剂长。结论:D2C130-A型中药煎煮机制备中药汤剂质量优于直火加热法,适宜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汤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形式,汤剂的煎煮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在对中药进行煎煮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多种因素,掌握好器皿、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火候等,以保证中药的煎煮药效。  相似文献   

8.
综述有关中药煎煮方法的文献,从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煎煮容器、煎煮用水量和浸泡处置、煎煮火候和时间、特殊煎煮方式等方面对中药汤剂的煎煮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提出中药汤剂的科学煎煮方法的建立应在继承传统煎煮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使中药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根据复方中的各单味药属性进行煎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汤剂运用3种不同煎煮方法的有效成分溶出效果。方法使用常压煎药机、高压煎药机以及砂锅进行复方丹参汤剂,对比汤剂中的有效成分。结果常压煎药机中丹酚酸B平均含量为2.759 g/L,RSD1.22%,高压煎药机中丹酚酸B平均含量为2.669 g/L,RSD1.14%,传统砂锅制备中丹酚酸B平均含量为2.489g/L,RSD3.33%(n=5)。结论使用常压煎药法煎出的药液的有效成分含量要略微高于另外两种煎药法,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中药煎煮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药汤剂在我国广泛应用,但由于对煎煮技术不够重视,影响到汤剂的治疗效果,现将中药煎煮方面的注意事项做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中药汤剂煎服方法对药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药汤剂煎煮过程的容器、浸泡方法 、用水量、煎煮方式、煎煮火候与时间以及服用方式等几方面进行探讨,指出中药汤剂煎服方法 对临床疗效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煎煮中药中几种常见煎药误区进行分析,使广大患者选择更方便的适合自己的煎煮方法,服用高效质优的中药汤剂.方法 对不锈钢锅,铝锅的化学成分和与药物酸碱性对其影响进行归纳分析,对微波炉,电磁炉的加热原理进行归纳分析,对煎煮时间等因素对中药汤剂的成分变化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不锈钢锅适合煎煮中药,铝锅忌用.微波炉,电磁炉可用.汤剂并非煎煮时间越长火越大越浓越好.  相似文献   

13.
房丽微  刘玉欣 《中外医疗》2007,26(20):34-35
本文根据作者对中药汤剂煎煮及剂型改革的实践体会,认为研究中药传统汤剂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汤剂煎煮理论为基础.方能运用自如地进行制备方法和剂型改革的研究,最终到得很大的成效.文中还以实用性研究实例论述了中药汤剂改革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古今中药汤剂的特殊煎煮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特殊煎煮方法与汤剂之间的关系。强化中药汤剂在煎煮过程中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其具体操作规范化,在保证煎煮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药效,以实现合理用药。方法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及大量文献,对中药汤剂的特殊煎煮方法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正确的中药特殊煎煮方法是提高中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结论中药汤剂的煎煮与中药的疗效息息相关,明确特殊煎煮方法的重要性,应用正确的煎药方法以提高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 中药汤剂一般易于吸收,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对于汤剂中含有质地坚硬、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的矿物药或贝壳、甲、骨类动物药(如龙齿、石决明、磁石、鳖甲、虎骨等)以及有毒性的中药时(如生天南星、生川乌、生草乌等),传统的煎煮方法是先将这类药物煎煮40分钟至1小时(有毒性的中药为了降低或消  相似文献   

16.
煎煮中药有一定的方法和要求 ,煎煮方法不适当 ,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和疗效。明李时珍曰 :“今之小小汤剂 ,每一两用水二瓯为准 ,多则加 ,少则减之。如剂多水少 ,则药味不出 ,剂少水多 ,又煎耗药力也。”清·徐灵胎曰 :“药物虽精 ,而煎法失度 ,药必无效。”中药汤剂能否发挥应有的疗效 ,除与煎煮方法有关外 ,与服药方法亦有密切关系。清·徐灵胎曰 :“病之愈不愈 ,不但方必中病 ,方虽中病 ,而服之不得其法 ,则非特无功 ,反而有害。”可见中药煎服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对疾病的疗效。1 中药煎煮法  ( 1 )煎药用具与用水 :煎药用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备与服用中药汤剂,达到预期的治疗、保健效果。方法:根据不同中草药需先浸泡20min~60min,选用沙质、陶质容器,添加适当水量,依中草药的不同材质使用不同火候,一般用武火煮至沸腾,再文火煎煮约15min~20min。服用中药汤剂应明确服药期间禁忌,一般2次/d,饭后2h服用,上、下午各一次,服药应注意汤剂的温度,寒症热服,热症冷服。结果:制备中草药首先需充分浸泡可使药物有效成分渗入水中,添加适当水量,选用沙质、陶质容器与掌握煎煮时的火候,可使药性达到最佳效果。明确服药期间禁忌、服药时间及汤剂温度后可避免人为因素影响中草药的治疗与保健效果。结论:明确了制备中药汤剂的方法、注意事项及正确服用汤剂的方法后,可发挥最佳的中草药疗效和保健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药汤剂制备与服用的科学合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婷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357-3358
目的:探讨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备与服用中药汤剂,达到预期的治疗、保健效果。方法:根据不同中草药需先浸泡20min~60min,选用沙质、陶质容器,添加适当水量,依中草药的不同材质使用不同火候,一般用武火煮至沸腾,再文火煎煮约15min~20min。服用中药汤剂应明确服药期间禁忌,一般2次/d,饭后2h服用,上、下午各一次,服药应注意汤剂的温度,寒症热服,热症冷服。结果:制备中草药首先需充分浸泡可使药物有效成分渗入水中,添加适当水量,选用沙质、陶质容器与掌握煎煮时的火候,可使药性达到最佳效果。明确服药期间禁忌、服药时间及汤剂温度后可避免人为因素影响中草药的治疗与保健效果。结论:明确了制备中药汤剂的方法、注意事项及正确服用汤剂的方法后,可发挥最佳的中草药疗效和保健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药饮片切制规格对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以鼠龄约5周A/J系雄性小鼠150只作为研究动物,随机分成观察1组、观察2组以及曲克芦丁片组,每组各50只小鼠,分别给予自拟疏风通脉1号样品、疏风通脉汤2号样品以及曲克芦丁片,连续灌胃7 d后抽血检测小鼠凝血/出血时间,以及血栓模型存活恢复情况。结果:观察1组小鼠凝血时间显著高于2号组及曲克芦丁片组(P0.05);观察1组、观察2组以及曲克芦丁片组小鼠出血时间存在差异,但不显著(P0.05);建模后,观察1组恢复率明显高于观察2组及曲克芦丁片组(P0.05)。结论:疏风通脉汤有助于改善脑功能受损程度,缓解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改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性较好,提示严格控制中药饮片切制规格能够显著提高中药汤剂煎煮质量,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中药汤剂煎煮方法正确与否,与疗效关系很大。如煎煮方法不当,则药物不能发挥应有疗效。因此,要正确掌握煎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