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顽固性呃逆临床X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26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X线表现,分析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顽固性呃逆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0月至2005年5月顽固性呃逆患者其他检查阴性,X线胸椎小关节紊乱26例,对其临床、X线表现结合胸椎小关节解剖生理特点及相关神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6例患者胸椎平片均显示胸椎中下段多个小关节错位、错缝,胸椎局限性侧弯,大部分伴局限性生理曲度变直。经手法治疗后全部患者2周内痊愈,最快者1min~3min止呃。结论: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顽固性呃逆临床症状多样,表现复杂,很容易与其他内、外科常见病混淆而造成误诊、漏诊延误治疗,这主要是由于胸椎小关节解剖的特殊性,尤其是与相邻组织、器官、神经组织关系密切以及临床医生“先入为主”等因素所造成。胸椎小关节紊乱,尤以胸6以下胸小关节发生紊乱时可引起膈肌周围部支配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其他神经的相互作用引起膈肌的功能异常产生呃逆。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45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顽固性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X线表现,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与顽固性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慢性胃炎患者,在其他检查明确诊断,经内科三联疗法(灭菌、抑酸、胃黏膜保护)治疗及中药治疗3个月~6个月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者,行X线胸椎正侧位片检查,对其临床、X线表现结合胸椎小关节解剖生理特点及相关神经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5例患者胸椎平片显示胸椎中下段多个小关节错位、错缝,胸椎局限性侧弯,大部分伴局限性生理曲度变直。经手法治疗2周后,再经内科三联或四联疗法及中药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患者30例(60%),1个月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40例(80%)。结论: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顽固性慢性胃炎主要是由于胸椎小关节解剖的特殊性,尤其是与自主神经组织关系密切所造成。手法整复错位紊乱的胸椎小关节,可有效地调节胃肠功能,是治疗顽固性慢性胃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46例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X线表现,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胸椎小关节紊乱所致心律失常46例。对其胸椎小关节紊乱X线、心电图表现结合解剖生理特点及相关神经支配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胸椎1、2、3节小关节紊乱易引起窦性心动过速,胸椎4、5节小关节紊乱易引起房性,室性早搏,其中尤以第4胸椎小关节错位引致心血管系统症状最多见。结论:胸椎1节~5节因其解剖生理与心丛神经关系密切,当发生小关节紊乱时可引发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X线平片多体位投照诊断肋骨骨折的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2年11月间于我院进行疾病诊断治疗的肋骨骨折患者88例,分别采取普通X线平片检查和X线平片多体位投照检查,后比较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对2种诊断方式的临床疾病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X线平片多体位投照检查的临床疾病诊断准确率94.32%,明显高于普通X线平片检查的诊断准确率85.23%,p<0.05。结论:在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临床疾病诊断时,临床采取X线平片多体位投照检查能有效提高疾病临床诊断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骨伤科常见的非损伤性疾病,由于受损的节段和所波及的组织不同,表现除背痛外,临床上还会出现不同的内科症状表现,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严重者还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1].笔者自1997年9月一2000年4月从师郭宪和主任,治疗此病65例,均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部及腰骶部疼痛的常见病之一,其多由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而引起,近年来CT、MRI对本病的诊断技术及准确性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在有些基层医院特别是广大农牧区及部分欠发达地区县市级医院,先进的CT、MRI尚未普及,而腰椎平片仍是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和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多体位投照X线平片对肋骨骨折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3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为这73例患者均进行了多体位投照X线平片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多体位投照X线平片检查,在这73例肋骨骨折患者中共检查出骨折189处,其中54例患者的122处骨折是通过使用正位胸片检出,占骨折总数的64.5%,有14例患者的43处骨折是通过使用斜位胸片检出,占骨折总数的22.8%;有3例患者的14处骨折是使用局部切线片检出,占骨折总数的7.4%。结论:使用多体位投照X线平片检查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诊断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骨折的检出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胸椎小关节紊乱推拿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是指胸椎小关节受到外力作用,致使微细解剖位置发生轻微改变,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胸背痛、肋间神经痛、胸腹腔脏器功能紊乱等,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由于无明显的器质性改变,常给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临床以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针灸疗法疗效显著但易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0.
陆德明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3,17(6):725-726
目的 :比较X线平片与CT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98例颈椎X线平片和CT两种检查方法比较 ,对颈椎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CT显示骨质增生 ,前后纵韧带、黄韧带肥厚钙化 ,椎间盘退变和突出明显优于X线 ( 75 /5 4,12 /5 ,42 /0 ,48/0 ,6/0 ) ;X线平片上显示生理曲线改变、椎间隙狭窄明显优于CT( 4 8/0 ,19/0 )。结论 :X线平片能显示部分颈椎病的征象 ,是颈椎病诊断的初查方法 ,CT能直接显示颈椎管和椎间盘病变 ,因而是诊断颈椎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对X线平片提示或临床高度怀疑颈椎病者均应作CT检查。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评价CT在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中的重要性和正确诊断率。方法常规CT扫描。扫描参数:120 kV,100 mA,层厚10 mm,薄层扫描层厚2.0~5.0 mm,螺距1.0~1.5。扫描范围:肺尖至肋膈角。结果50例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性损伤患者肺内表现:肺挫伤33例,其中6例早期病变较浅淡,24 h后行薄层扫描见多个大小如阶梯状、葡萄串状以及边缘模糊片状高密度影;肺撕裂伤15例,CT呈片状或斑片状高密度实变影,可见撕裂肺组织边缘,气管支气管损伤2例。结论CT检查是早期诊断肺实质性损伤的重要方法,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3.
16层螺旋CT在评价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00例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CT表现。结果小关节病的主要CT表现为骨赘形成、关节突增生肥大、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破坏、关节囊钙化、关节腔积气、关节半脱位以及侧隐窝和椎间孔狭窄等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可充分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为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提供充分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排CT应用于肺隔离症诊断以及手术前评估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接受诊断的51例疑似为肺隔离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16排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16排CTA诊断肺隔离症的敏感度为97.7%,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8.0%,PPV为100%,NPV为87.5%。16排CTA从异常供血动脉评估方面来看,其诊断敏感度为97.9%,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8.1%,PPV为100%,NPV为83.3%。16排CT诊断效能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CT在诊断肺隔离症方面准确率较高,可以作为替代DSA的诊断方法进行临床诊断。 CTA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PS患者异常的供血动脉,还可以提供包括气管、肺实质、肺气肿等在内的更为具体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与肘关节常规CT扫描比较,分析CT肘关节优化体位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就诊的48例肘关节外伤或非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扫描,根据不同体位扫描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体位改进优化)与对照组(常规体位),各24例,比较两组图像质量、CT单次扫描X线辐射剂量情况。结果观察组肘关节CT扫描图像质量优率、优良率分别为83.33%、10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0%、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单次扫描平均X线辐射剂量(7.05±0.42)mGy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53±1.37)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体位后的肘关节CT扫描相比常规体位扫描具有图像质量优良率高、X线辐射剂量少特点,可作为上肢不能上举肘关节外伤或非外伤患者CT扫描首选体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对脊椎骨折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脊椎骨折的X线、CT、MRI资料,分别对检出椎体及附件骨折、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脊髓损伤及韧带损伤的显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X线平片可清晰显示骨折合并脱位者,发现较大的碎骨片,清晰地显示椎体的楔形改变。CT像可显示骨折部位及骨折的形态、方向,显示骨折碎片,尤其对椎管内碎骨片显示清晰,可发现附件骨折,显示椎管狭窄。MRI对脊髓损伤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改变显示清晰。结论X线平片、CT、MRI对显示脊椎外伤骨折各有优缺点,多种影像方法结合能达到相互弥补不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在喉部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及仿真内窥镜(VE)在喉部的临床应用,并与单层螺旋CT对比分析其优越性。方法:对46例患者(其中正常组8例,病变组38例)进行喉部16层CT常规扫描和多平面(MPR)重建,并分别行CTVE检查。每例患者均采用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正常组重点观察其正常解剖结构,病变组重点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受侵犯情况。所有病变组的观察结果均经病理和临床综合检查证实。并通过对不同重建层厚图像的比较,分析不同层厚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运用16层螺旋CT进行薄层容积扫描,MPR重建及CTVE的Auto Navigator和任意方位、任意角度旋转的成像技术可更清晰地显示喉腔内的正常解剖结构及病变的部位和形态,图像质量高,三维立体关系明确。结论:16层螺旋CT的3D及CTVE成像技术较单层螺旋CT在技术上有重大进步,能够更清晰显示喉腔内结构,大大提高了重建图像的质量,在喉部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18.
19.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海醇,350mgI/mL)100mL,注射速率3mL/s。在工作站上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包括容积重建、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表面覆盖成像。结果41例患者检出47个动脉瘤。结论64层螺旋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安全、快速、无创、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在诊断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临床拟肋软骨骨折者采用胸部16层螺旋平扫及多种重建方法成像,并对其成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成像发现35例47处肋软骨骨折,平扫仅发现29例38处肋软骨骨折,平扫和多种重建方法成像表现特征为肋软骨钙化中断伴明显错位,肋软骨条状高密度影不连续伴明显错位或错位不明显。结论16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成像对肋软骨骨折的影像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能为临床诊断肋软骨骨折提供客观直接的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