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变化在胃癌术后复发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120名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对行胃癌根治术的87名患者,分别根据术后6个月血清C反应蛋白(CRP)、α1-抗胰蛋白酶(α1-AT)和α-酸性糖蛋白(α-AG)水平进行分组,观察其复发情况,至少随访12个月或至死亡。结果:胃癌组血清CRP、α1-AT和α-A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铜蓝蛋白(CER)、转铁蛋白(TFR)和前白蛋白(PAB)水平未见显著变化;胃癌术后一定时期血清CRP、α1-AT和α-AG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水平,其他指标未见显著改变;CRP阳性组复发率(6/10)显著高于阴性组(11/17),α-AT阳性组复发率(7/11)显著高于阴性组(10/76),α-AG阳性组复发率(6/13)显著高于阴性组(11/74)。结论:急性时相蛋白可作为肿瘤复发的预测因子 ,检测急性时相蛋白可为胃癌术后复发早期 诊断提供可靠的临床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在胃癌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手术前用Array特定蛋白分析系统 ,全自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 12 0例胃癌患者的C 反应蛋白 (CRP)、α1 抗糜蛋白 (AT)和α 酸性糖蛋白 (α AG)水平。结果 :CRP、α1 AT和α AG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胃病组 (P <0 0 1)。与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及细胞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 (P >0 0 5 ) ;侵犯胃壁浆膜及肌层组显著高于粘膜及粘膜下层组 (P <0 0 1) ;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1) ;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 (P <0 0 1)。随访表明其阳性组复发率 ( 82 3%、87 5 %、88 2 % )与阴性组 ( 30 2 %、2 9 6 %、2 7 9% )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CRP、α1 AT和α AG是胃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有价值的病理指标 ,也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在区分儿童肺炎病原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40例感染儿童(细菌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及20例体检儿童(对照组)血清CRP.结果 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血清CR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肺炎时,血清中CRP的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急性时相蛋白在小儿肺炎鉴别诊断和疗效判定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急性时相蛋白(APP)在小儿肺炎鉴别诊断及疗效判定中的意义。分别对32例病毒性肺炎、24例细菌性肺炎和3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CRP)、α1酸性糖蛋白(α1-GAP)、触珠蛋白(HP)及铜蓝蛋白(CP)检测。结果 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急性期4项APP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病毒性肺炎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细菌性肺炎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P<0.01),急性期APP水平增高至者至恢复期均显著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血清APP水平可作为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鉴别的指标,其中CRP升高程度不同对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的鉴别有意义。动态检测血清APP水平对于判定抗生 素疗效及确定疗程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恶性实体肿瘤患儿急性时相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恶性实体肿瘤患儿急性时相蛋白(AP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Beckman蛋白测定系统及ELISA检测法测定了21例恶性实体肿瘤、24例良性肿瘤患儿和20例正常小儿血清。APP及IL-6的水平。结果恶性实体肿瘤组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a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及IL-6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而转铁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恶性实体肿瘤患儿血清蛋白发生了显著变化,血清IL-6可能参与了APP的调控作用。APP及IL-6水平的检测有助于了解小儿实体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小儿恶性实体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相蛋白(AP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中的水平变化及价值.方法 85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组)和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入了该前瞻性的研究,对患者病程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α1酸性糖蛋白(α1-AGP)、触珠蛋白(HP)和铜兰蛋白(CP)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研究组急性期CRP,α1-AGP和H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P仅轻微升高(P>0.05).恢复期4种APP均明显下降,其中CP已降至正常(P>0.05),其余3种APP仍高于正常(P<0.05).急性期CRP,α1-AGP,HP及CP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APP是反映急性脑梗死病程中的敏感指标,动态检测其水平变化可用于判断病情转归和抗脑梗死疗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急性时相蛋白(APP),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Btckman蛋白测定系统及ELISA检测法测定了21例胃癌患者、24例良性胃疾病患者和2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APP及IL-6的水平。结果胃癌患者组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CKP)、α1酸性糖蛋白(AAG)、触珠蛋白(HP)及IL-6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胃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而转铁蛋白(Tf)水平明显低于良性胃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蛋白发生了显著变化,血清IL-6可能参与了APP的调控作用,提示APP及IL-6水平的检测有助于了解胃癌的生物学特性及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探讨α1-AT,CER,CRP,PAB在PHC中的含量变化及意义,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35例PHC患者及30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清α1-AT,CRP,PAB,CER含量测定。结果表明:PHC患者α1-AT,CER,CRP含量与正常对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PAB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提示四种急性时反应蛋白的测定对PHC患者观察病情变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急性时相蛋白在ICU感染患者中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血清急性时相蛋白 (APPs)水平的变化在ICU感染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细菌感染及非感染患者的血清APPs水平并与相关指标作比较。结果 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 (CRP) (166.6±11.4)mg/L、α 1 酸性糖蛋白 (α 1-AG) (1.59±0.61)mg/L水平较非感染患者CRP(19.8±1.6)mg/L、α 1-AG(1.2±0.22)mg/L均明显升高 (P<0.01) ,且感染控制后CRP(41.4±2.4)mg/L ,α 1-AG(1.16±0.44)mg/L水平明显回落 (P<0.001)。感染死亡者CRP、α 1-AG水平明显高于感染存活者。感染时CRP、α 1-AG的升高可较体温、白细胞计数的升高早24~48h。 结论 观察APP水平的变化对ICU患者感染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评价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唾液酸,急性期蛋白对喉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孟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7,22(1):30-33
本文测定226例喉癌、26例炎症,27例良性肿瘤和58例正常人血清唾液酸(SA)和急性期蛋白(APPs):前清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触珠蛋白、转铁蛋白含量,探讨SA和APPs对喉癌的诊断价值。将上述测定值经判别分析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判别诊断。结果发现:喉癌治疗前和正常人判别诊断与临床、病理诊断之符合率为88.8%;新病例(前瞻性判别)符合率为86%。喉癌治疗无复发和复发之判别符合率为89.5%;新病例判别其符合率为86.1%。炎症、良性肿瘤对判别无明显干扰。结果表明:SA与APPs喉癌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心电图在家兔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电图各指标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40只兔随机分为AMI组和假手术组(SH组),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AMI模型,检测术前、术后10min内和术后6周心电图的变化,6周后取出心脏作病理检查。结果两组术前心电图均正常。AMI组术后10min内心电图胸导联ST段较术前明显抬高(P<0.01),ST段抬高(>0.2mV)对AMI诊断的灵敏度为84.6%(11/13),特异度为100%(2/2)。和术前比较,两组术后均出现心率减慢、胸导联R波振幅降低(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心电图胸导联显示病理性Q波只见于大体病理可见较明显的梗死瘢痕形成的兔中。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对家兔AMI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8(IL-18)和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160例为食管癌组,其中早期(Ⅰ~Ⅱ期)82例、晚期(Ⅲ~Ⅳ期)78例;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14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 IL-8、IL-10、IL-18、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水平。结果食管癌组血清IL-8、IL-18、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分期越高,IL-8、IL-18、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P<0.05),且有转移者水平高于无转移者(P<0.05);食管癌组血清IL-10、转铁蛋白、前清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分期越高,IL-10、转铁蛋白、前清蛋白水平越低(P<0.05),且有转移者水平低于无转移者(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和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变化能够反映病情变化,有助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急诊科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1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部感染休克组64例,胸部感染休克组53例,治疗28 d死亡19例、存活98例,比较所有患者入科时、治疗24 h、48 h和72 h后的血清PCT及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结果腹部感染休克组在入科时、治疗24 h、48 h和72 h后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胸部感染休克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胸部感染休克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在入科时、治疗24 h、48 h和72 h后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腹部感染休克组、胸部感染休克组、存活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在治疗48 h时达到高峰,而前白蛋白浓度水平在治疗48 h时达到最低水平,后逐渐恢复;死亡组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前白蛋白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动态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CT、急性时相蛋白的水平变化可以对患者感染原因、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斯钙素(STC-2)在胃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7年7月~2010年7月溧阳市人民医院75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标本及40例胃良性疾病血清标本,ELISA检测STC-2蛋白水平.结果 胃癌患者术前血清STC-2平均水平为(1694.4±566.16)ng/L,同期良性对照血清STC-2蛋白水平为(691.75±318.4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ROC曲线下面积(A UC)为0.945(95%CI:0.908~0.982,P< 0.001).术后7~10 d,胃癌患者血清STC-2水平较术前下降[(1126.0±419.4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胃癌血清STC-2检测可能成为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改良的TRAP-银染法。结果:检测83例消化道肿瘤标本端粒酶活性,其中食道癌31例,阳性29例;胃癌30例,阳性24例;大肠癌22例,阳性20例。结论:改良TRAP-银染法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对消化遣恶性肿瘤的诊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联合动态检测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动态检测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血清脂肪酶(Lip)和淀粉酶(Amy)用OLMPUS AU2700生化分析仪按操作规程进行测定。结果:脂肪酶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阳性率88.2%,淀粉酶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阳性率为64.7%,脂肪酶和淀粉酶联合动态检测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阳性率可达95%以上,P<0.05。结论:淀粉酶和脂肪酶均可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但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酶和淀粉酶联合动态检测可以大幅提高急性胰腺炎诊断的阳性率和准确率,从而能有效预测病情,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血、尿淀粉酶水平对急性胰腺炎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并对其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结果 用统计学处理.结果 200例急性胰腺炎中170例(85.0%)依靠血、尿淀粉酶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或)以上确定诊断,30例(15.0%)需借助其他器械检查确定诊断.血、尿淀粉酶水平与4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时间、胆源性病因有关,但与病人的性别、入院前使用药物情况、发作次数、有否出现并发症以及疾病转归无关.结论 血、尿淀粉酶水平受较多因素影响,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但仍然是目前临床工作中诊断急性胰腺炎最重要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