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赵文君  杨静  沈越美  高世泉  马力 《河北医药》2009,31(16):2079-2080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综合干预模式对改善ADHD儿童行为问题的疗效。方法72例ADHD儿童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综合干预,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主要采用Conner’s家长评定量表评定。结果经过综合干预治疗后治疗组Conner’s家长评定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结论综合干预是提高ADHD儿童注意能力、改善其多动、冲动等行为的一项有意义的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2.
探讨互动式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临床疗效。选取医院收治的ADHD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互动式心理护理,评估临床疗效,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分别行Conner简易问卷调查和视听连续整合测试(IVA-CPT)。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4.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63%(P<0.05);观察组治疗后学习问题、多动指数、冲动-多动、焦虑、心神障碍、品行问题等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反应控制商数、综合注意力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互动式心理护理联合常规综合治疗ADHD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方法对82例ADHD儿童和82例正常组儿童进行对照研究,应用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及CBCL( Children Behavior Check List)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行为评定。结果Conner’s父母问卷和CBCL评定量表中,ADHD组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攻击性、多动因子得分和总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ADHD儿童大多伴有行为问题,应重视早期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治疗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68例ADHD患儿,根据治疗意愿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进行为期12周的沙盘游戏治疗,对照组不接受沙盘游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评分、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冲动-多动、多动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BCL总粗分(44.18±8.97)分、社交退缩(2.18±0.88)分、攻击(9.53±8.15)分、违纪(2.24±2.76)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均低于对照组的(50.19±6.53)、(3.13±0.98)、(14.24±8.82)、(4.41±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盘游戏治疗能改善ADHD儿童的焦虑情绪及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等行为,可作为ADHD儿童综合治疗方案的非药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箱庭疗法对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治疗的疗效性。方法 将40例4~6岁就诊于我院确诊为学龄前ADHD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采用行为干预,观察组在行为干预的同时进行12周(每周1次)的箱庭疗法。治疗前后用学龄前SNAP-Ⅳ评定量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得分比较及箱庭主题个数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SNAP-Ⅳ评定量表中注意缺陷及多动-冲动得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示治疗后观察组品行问题、多动-冲动、焦虑及多动指数得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终末箱庭(治疗后)治愈主题个数多于初始箱庭(治疗前),而创伤主题个数少于初始箱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箱庭疗法联合行为干预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治疗有效,能改善其主要症状,且易于被孩子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盐酸哌甲酯控释片(专注达)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不同临床亚型儿童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按照ADHD的DSM-Ⅳ诊断标准,分别收集注意缺陷为主型(IT)患儿、冲动为主型(HT)患儿以及混合型(CT)患儿各20例,分成三组,分别接受治疗各7天,并于治疗期末评定主要疗效评定指标:家长评定的Conners量表、教师评定的Conners量表.次要疗效指标:儿童行为量表.结果 疗效:哌甲酯控释片治疗7天后,不同临床亚型患儿的主要疗效评定指标和次要疗效指标均出现明显改善,其中注意缺陷为主型(IT)患儿在学习问题、不注意-被动以及注意力的改善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儿童(P<0.05);冲动-多动为主型(HT)患儿在品行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以及多动指数的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儿童(P<0.05),同时对于CBCL中的交往不良、多动、攻击性和违纪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儿童(P<0.05);混合型主要在多动指数和焦虑方面呈现较大改善.结论 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对于不同亚型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疗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托莫西汀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方法:对46例ADHD惠儿给予托莫西汀与脑电生物反馈治疗4个月,于治疗前后详细记录患儿注意力商数与反应控制商数中视觉、听觉商数以及进行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并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注意力商数与反应控制商数中视觉、听觉商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ner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注意力商数与反应控制商数中视觉、听觉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onners量表评分在多动指数、学习问题、冲动一多动、品行问题等4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心身障碍、焦虑两个方面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莫西汀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可以更好的改善患儿的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等核心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沙盘游戏疗法联合药物干预对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负性情绪及行为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120例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沙盘游戏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比较2组患儿症状积分[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量表(SNAP-IV)父母版]、情绪状态[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和行为管理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对抗性行为、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症状积分和SCARED得分、DSRSC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注意力商数、控制力商数、综合控制力商数和综合注意力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盘游戏疗法联合药物干预可有效改善学龄期ADHD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患儿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儿行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对儿童眼外伤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眼外伤科住院的儿童患者36例随机分为单独干预组和共同干预组各18例.采用焦虑评分计量表(SAS)对患儿术前及出院前进行焦虑评分.结果 2组术前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共同干预组焦虑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干预组出院前与术前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同干预组焦虑评分低于单独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眼外伤患儿及陪护家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儿术前和出院前的心理焦虑,促进眼外伤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动宁胶囊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ADHD)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法对照研究多动宁胶囊与利他林的临床疗效,连续服用8周后统计疗效.结果 多动宁胶囊治疗ADHD的总有效率为89.06%,利他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在多动指数(Conners)改善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方面,多动宁胶囊明显低于利他林,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多动宁胶囊治疗ADHD不仅疗效可靠,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疗效及护理指导。方法30例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患儿脑电生物反馈治疗1个疗程共20次,采用SNAP-IV量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SNAP—IV量表总分以及注意力因子、多动/冲动因子较治疗前均下降显著(P〈0.01;P〈0.05;P〈0.01)。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疗效确切,家长满意度高,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方法:对36例ADHD患儿进行脑电生物反馈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0、40次后,利用持续操作性测试(CPT)和临床症状评估对脑电生物反馈训练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0次后ADHD儿童的多动因子、多动指数改善(P〈0.05),而行为、学习、躯体和焦虑因子无明显改善;持续操作性测试(CPT)的漏按率明显改善(P〈0.05),反应时和误按率无明显变化。治疗40次后ADHD儿童的多动因子、多动指数进一步改善(P〈0.05),ADHD患儿的行为因子和学习因子改善明显(P〈0.05),躯体因子和焦虑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T测试的漏按率无进一步改善(P〉0.05),反应时明显改善(P〈0.05),而误按率无明显变化。结论:40次比20次脑电生物反馈训练能有效改善ADHD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方法对2012年3~5月门诊儿童家长350名进行口腔知识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以上及专科人群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高中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家长的口腔宣教,以减少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探讨综合干预防治肥胖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顺德区乐从镇两所公办日托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815名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检方式收集资料,采用群体干预结合个体干预的方法对“经华幼儿园”儿童(干预组)进行干预,对照组未实施任何干预措施,其中干预组405人,对照组410人.结果 两幼儿园肥胖的检出率为8.71%,综合干预后,干预组的肥胖发生率为5.2%,低于对照组的9.0%(P<D.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肥胖、睡前进食、活动少、睡眠时间>10 h、经常吃西式快餐、喜欢饮用甜饮料、经常吃零食等为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知识程度高和肥胖危害及防治的认知程度高为有利因素.结论 综合干预能有效防治儿童单纯性肥胖.  相似文献   

15.
赵宁  刘妍妍 《中国医药科学》2014,(10):128-130,137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指导对癫痫患儿家长疾病认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癫痫患儿,按人院先后登记秩序随机分为2组,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全程性、分阶段、个性化的系统健康指导形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指导方式,观察两组家长癫痫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及出院6个月内癫痫再发作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家长癫痫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儿出院6个月内癫痫再发作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指导能有效提高癫痫患儿家长的治疗依从性,降低癫痫再发作率,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整合式治疗方法和单纯药物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ADHD患儿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整合式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传统药物速释哌甲酯片(利他林)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后3月和6月时进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的48项家长用症状问卷(PSQ)和28项教师用症状评定量表(TRS)评定。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月和6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7%和100.00%,对照组分别为69.77%和79.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合式方法治疗ADHD比单纯药物治疗更能有效改善儿童ADHD的症状,临床应推广使用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8例以眼科为首诊的小儿多动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8例小儿多动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抽动严重程度及多发性抽动症主要症状频次分布列表。结果4~6岁的患儿占比例较大,抽动严重程度衡量表症状轻的12例,占66.7%,从多发性抽动症主要症状频次分布表可以看出,眨眼(88.3%)、挑眉(77.8%)等眼部抽动动作所占频次高居前位。结论小儿多动症以眼科首诊的比例高,医务人员及家长需重视,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对该疾病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在急性中耳炎(AOM)患儿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就诊顺序的单双号将2013年6-12月就诊的156例AOM患儿及其家长(156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对患儿家长实施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包括资信宣教、动机面谈、心理支持、健康日记等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苗药醒脾养儿颗粒结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小儿原发性夜间遗尿症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 157例确诊为原发性单一症状性夜间遗尿症的患儿,在家长和患儿同意进行2个月的治疗并坚持随访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2组:①单纯心理行为治疗组70例;②联合治疗组87例,醒脾养儿颗粒口服结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家长和患儿决定暂不治疗或延期治疗的64例患儿归为对照组,并定期随访。对3组患儿2个月治疗结束时,和停止治疗3个月后遗尿症的缓解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09%,单纯心理行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6.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复发率为12.79%,明显低于单纯心理行为治疗组的26.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脾养儿颗粒结合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症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临床用药简单,无明显不良反应,易被广大遗尿症患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