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羧甲司坦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轻中度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至2013年到我院诊治的93例轻中度哮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1例。A组患者给予羧甲司坦治疗,B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C组患者使用羧甲司坦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持续治疗4周后对各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C组的PEFRv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B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4%,明显高于A(48.4%)、B(51.6%)两组,其疗效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羧甲司坦结合布地奈德治疗轻中度哮喘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药物,患者的症状缓解快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联合羧甲司坦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住院的80例AECOPD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治疗,40例)和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羧甲司坦片治疗,40例)。对比两组患者有效率、COPD评分(CAT)评分、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CAT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患者FEV1、FVC及FEV1/FVC比值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1β、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羧甲司坦片两种药物联合用于治疗AECOPD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且能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田丽 《中外医疗》2012,31(6):135-135
目的观察小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结合口服小剂量氨茶碱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对照组:吸人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200μg,每天3次治疗。观察组: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100μg加氨茶碱0.05~0.1g,每天3次治疗。结果小剂量茶碱与小剂量激素吸入合用与单用较大剂量吸入对哮喘的治疗效果相近(P〉0.05),不良反应明显的减少(P〈0.05)。结论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结合小剂量氨茶碱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疗效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小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结合口服小剂量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 分为三组:①组23例,氨茶碱0.15~0.2Tid,②组24例,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200ugTid。③组28例,氨茶碱0.05~0.1Tid加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100ugTid。结果 三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③组稍优于②组,P〈0.05.③、②组明显优于①组,P〉0.05。结论 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结合小剂量氨茶碱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疗效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王宇  陈亚飞  张瑞 《黑龙江医学》2021,45(5):518-519
目的:分析哮喘患者使用羧甲司坦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对气道功能及炎性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接收的100例哮喘患者,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羧甲司坦片口服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气道功能及炎性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1周后,两组TEF25%、TEF75%及FEV1/FVC水平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哮喘患者使用羧甲司坦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气道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三红  杜磊  邹珍 《广西医学》2020,(7):816-820
目的探讨百令片与羧甲司坦片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全身炎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2例COPDⅡ~Ⅲ级患者随机分为百令组、羧甲司坦组、联合组,各34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百令片、羧甲司坦片、百令片与羧甲司坦片联合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肺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用力肺活量、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高于百令组和羧甲司坦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18、IL-32、高迁移率族蛋白1、活性氧、晚期蛋白氧化产物水平低于百令组和羧甲司坦组(P<0.05)。结论与单药治疗相比,百令片与羧甲司坦片联合治疗COPD,在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全身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BDP)吸入结合口服小剂量茶碱控释片对老年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茶碱加激素组:30例老年哮喘患者BDP 200μg吸入,每日2次,茶碱控释片200mg,每晚口服治疗4周。对照组32例老年哮喘患者BDP 350μg吸入,每日3次。进行症状记分,测峰流速(PEF),PEF变异率,监测血浆茶碱浓度。结果:血浆茶碱浓度(6.2±2.7)mg/L。两组症状明显改善,茶碱加激素组夜间哮喘控制优于对照组,P<0.01;PEF显著提高及变异率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结合口服小剂量茶碱能有效改善老年哮喘症状,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特布他林联合羧甲司坦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49例.A组接受羧甲司坦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呼气峰值流速(PEF)、用...  相似文献   

9.
李朝辉 《吉林医学》2014,(9):1894-1894
目的:探讨羧甲司坦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羧甲司坦片和布地奈德气雾剂,两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咳嗽、气喘、湿罗音、哮鸣音等的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羧甲司坦片联合布地奈德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蔡珊  陈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9):1398-1400,1403
目的比较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及联合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成人中重度哮喘的疗效。方法观察中重度哮喘34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组及联合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及沙丁胺醇气雾剂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症状控制情况及生命质量。结果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时PEFam、PEFpm值差异无显著性,第4、12周时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1周内,两组日间无症状天数无统计学差异。而两组夜间无症状天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中日间及夜间无症状天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12周后两组间综合评分、哮喘症状评分、心理情绪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治疗成人中重度哮喘中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优于联合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沙丁胺醇气雾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IL-33、IL-18表达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上海普陀中心医院2014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8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哮喘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常规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IL-33和IL-18水平并做比较。78例哮喘患者康复出院后2周复查肺功能测定,比较患者住院治疗时肺功能并分析其与IL-18、IL-33相关性。结果哮喘组患者治疗前IL-18水平为(310.2±152.6)pg/ml,IL-33水平为(215.4±87.5)pg/ml,较健康组(204.2±95.4)pg/ml、(138.7±48.3)pg/ml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18水平为(215.5±98.2)pg/ml,IL-33水平为(146.6±54.9)pg/ml,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肺功能检查: FEV1、FEV1% pred和FEF50%值优于哮喘组,治疗后哮喘组FEV1、FEV1% pred和FEF50%等值优于治疗前,且经线性回归分析,IL-18和IL-33与FEV1% pred等肺功能指标呈负性相关关系。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清中IL-18与IL-33表达水平较正常人高,治疗后两者水平均明显下降。两者与肺功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秋水仙碱对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疼痛与炎症的缓解作用,探讨秋水仙碱治疗该病的最佳剂量。 方法 筛选出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4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47例)与B组(47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以及秋水仙碱治疗,A组秋水仙碱初始剂量为1 mg,随后每小时0.5 mg或每2小时1 mg,第1日最大剂量6 mg;B组秋水仙碱初始剂量为1 mg,随后0.5 mg/次,3次/d。对比其疗效、疼痛缓解情况(VAS评分、疼痛缓解时间)、炎症缓解情况(IL-1、IL-6、CRP)以及不良反应(消化道症状、血常规异常、血压异常、肝功能损伤)。 结果 B组的总有效率(89.4%)与A组(93.6%)相近(P>0.05)。B组治疗后的VAS评分(2.4±0.8分)低于A组(3.2±1.1分),且疼痛缓解时间(26.1±9.7) h短于A组的(37.5±10.4) h,均P<0.05;B组治疗后血清IL-1、IL-6、CRP水平依次为:(18.2±3.7) pg/mL、(41.4±7.6) pg/mL、(6.3±2.0) mg/L,均低于A组的(26.4±4.5) pg/mL、(53.2±9.4) pg/mL、(9.4±2.6) mg/L (均P<0.05)。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7.0%)低于A组(36.2%),P<0.05。 结论 秋水仙碱小剂量给药对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疼痛与炎症的缓解作用显著,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与大剂量给药相当,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特征和雾化吸入激素治疗与白介素13(IL-13)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AS分别检测64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其中30例患者吸入舒利迭1个月,50/250μg剂型)、42例稳定期(其中20例患者吸入舒利迭1个月)和36健康正常人血浆IL-13浓度。结果:106例COPD患者和36例健康人血浆IL-13(pg/mL)(58.35±3.28)和(25.03±3.2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加重期(64例)和稳定期(42例)COPD患者血浆IL-13浓度(pg/mL)(67.13±3.12)和(39.27±4.0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64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中,轻、中、重度、极重度者其血浆IL-13浓度(pg/mL)(51.25±2.38)、(61.03±2.36)、(69.37±2.16)和(75.67±2.15)相互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和稳定期20例,分别吸入舒利迭干粉激素治疗1月后,血浆IL-13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66.33±3.22)和(29.35±3.24),(38.97±1.02)和(26.08±1.2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IL-13参与COPD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作为判断COPD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和观察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方对亚临床甲减伴骨质疏松(脾肾阳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 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绍兴市中医院就诊的120例脾肾阳虚型亚临床甲减伴骨质疏松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改善甲状腺功能和抗骨质疏松等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方。治疗1年后,观察2组甲状腺功能、骨代谢、细胞因子、骨密度、证候积分、疗效和不良反应等。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TSH[(3.01±0.42)mU/L]、PTH[(18.75±4.39)ng/L]、骨代谢[BGP(12.92±4.39)ng/mL、PINP(240.79±9.38)μg/L、CTX(0.23±0.01)mmol/L)]、细胞因子[IL-10(2.63±1.07)pg/mL、IL-6(85.71±9.25)pg/mL]、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21.45±4.33)分]、疗效(84.0%)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甲状腺功能是影响骨代谢的重要因素,亚临床甲减可引起骨量丢失,降低骨密度。健脾补肾方协助西医治疗可改善亚临床甲减伴骨质疏松(脾肾阳虚型)患者甲状腺功能、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90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按病情分为轻度组(n=56)和中重度组(n=34),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用肺功能检查、ELISA法分别检测3组小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及血清IL-17、TGF-β1水平。结果:轻度组、中重度组患儿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103.44±7.20)pg/mL和(147.31±4.42)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3±3.49)pg/mL(P<0.01);轻度组、中重度组患儿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55.58±8.46)pg/mL和(80.26±4.62)pg/mL,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61±6.45)pg/mL(P<0.01);患儿血清IL-17、TGF-β1的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血清IL-17与TGF-β1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存在血IL-17、TGF-β1水平的改变,且与病情密切相关,IL-17、TGF-β1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H,阻滞剂鼻喷剂联用吸入激素对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细胞(E)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61例中、重度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者在经口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的基础上随机给予下列治疗:氮革斯汀鼻喷剂(A组22例)、布地奈德鼻喷剂(B组20例)及氮革斯汀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C组19例)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其哮喘症状评分和测定诱导痰E%及诱导痰上清液中ECP、ICAM-1、IL-13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三组的哮喘症状评分、诱导痰E%和ECP、ICAM-1浓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A组哮喘症状评分、诱导痰E%和ECP、ICAM-1浓度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哮喘症状评分和诱导痰ECP浓度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诱导痰IL-13浓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吸入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H。阻滞剂鼻喷剂可有效治疗变应性哮喘、抑制气道E及ECP、ICAM-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IL-17A对哮喘小鼠Th2细胞分化及其相关炎症的作用.方法 24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IL-17A处理组(n=8).哮喘组和IL-17A处理组予以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及激发.每次雾化激发前1h,IL-17A处理组给予重组小鼠IL-17A气道滴入.各步对照均予以生理盐水.末次激发后24h处死小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行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ELISA检测BALF中IL-4、IL-5、IFN-γ、IL-17A的浓度.HE和PAS染色及半定量评分评估小鼠肺部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支气管淋巴结Th细胞分化.免疫磁珠分选健康小鼠幼稚CD4+T细胞,用Th2极化培养基体外培养,并给予IL-17A或等量PBS干预,检测Th2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分化.结果 哮喘组较对照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及其比例(P<0.05)、IL-4、IL-5、IL-17A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IFN-γ浓度显著下降(P<0.05);支气管、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化生明显加重(P<0.01);脾脏和淋巴结Th2细胞分化比例显著增高(P<0.05).IL-17A处理组较哮喘组,BALF中的细胞总数[(26.00±5.43)×104/mLvs(58.40 ±26.93)×104/mL,P<0.05]、嗜酸性粒细胞数[(8.04±1.98)×104/mL vs(31.95±12.28)×104/mL,P<0.05]及其比例[(29.93 ±3.03)% vs(53.47 ±6.62)%,P<0.01]显著降低,而中性粒细胞数及其比例无明显变化;BALF中Th2相关因子IL-4浓度[(9.86 ±2.77) pg/mL vs(28.13 ±4.62) pg/mL,P<0.01]、IL-5浓度[(7.30 ±0.50) pg/mL vs(10.50±1.10) pg/mL,P<0.01]均显著降低;支气管、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减轻,HE染色半定量评分降低[(2.00 ±0.51)vs(3.12 ±0.64),P<0.05],杯状细胞化生减少[(0.80 ±0.45)vs(2.40 ±0.55),P<0.01];脾脏[(2.24±0.44)%vs(4.82±1.83)%,P<0.01]和淋巴结[(7.05±0.58)%vs(10.57±1.35)%,P<0.05]中Th2细胞分化比例显著减少.极化培养的幼稚CD4+T细胞,予IL-17A干预后,诱导分化的Th2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5),而增殖和凋亡无显著变化.结论 IL-17A有抑制Th2细胞分化,减轻哮喘小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腹腔液中 EMAb、IL- 6、IL- 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2例EM患者和 10例正常妇女的血清、腹腔液 ,采用 EL ISA法测定 EMAb,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IL- 6、IL- 8。结果 :EM患者血清中 EMAb、IL- 6含量 [(0 .2 6± 0 .0 8) OD4 50 nm,(2 0 7.32± 72 .35 ) pg/ m L]明显高于对照组 [(0 .10± 0 .0 4 )OD4 50 nm ,(12 1.5 1± 5 0 .96 ) pg/ m L ,P<0 .0 1]。腹腔液中 IL - 6含量 (2 15 .77± 5 8.39) pg/ m L高于对照组 16 7.90± 5 2 .12 ,P<0 .0 5 ,IL - 8含量 (0 .5 5± 0 .2 0 ) ng/ m L明显高于对照组 (0 .31± 0 .12 ) ng/ m L ,P<0 .0 1。结论 :EM患者腹腔液中异常水平的 IL- 6、IL- 8是腹腔免疫动态环境失衡的部分原因。EMAb的产生 ,是机体免疫系统失常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血清补体C5a水平及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阐明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AD患者110例作为AD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C5a水平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 结果 AD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simple mental state scale,MMSE)评分[(15.62±3.21)分]低于对照组[(29.34±3.82)分],t=28.839,P<0.05,C5a水平[(73.51±9.42)pg/mL]高于对照组[(64.29±9.34)pg/mL],t=7.290,P<0.05。AD组血清hs-CRP、IL-1β、IL-6、TNF-α水平[(5.03±0.60)pg/mL、(37.49±7.46)pg/mL、(105.34±13.13)pg/mL、(196.54±12.06)pg/mL]高于对照组(t=45.395、9.939、25.704、7.086,均P<0.05)。AD患者血清C5a、hs-CRP、IL-1β、IL-6、TNF-α水平与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r=-0.421、-0.523、-0.436、-0.445、-0.507,均P<0.05)。AD患者血清C5a与血清hs-CRP、IL-1β、IL-6、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r=0.564、0.602、0.641、0.539,均P<0.05)。 结论 AD患者血清补体C5a水平升高,C5a水平与AD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内皮祖细胞(EPCs)经缓激肽预适应后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1)体外实验:分离培养人脐带血EPCs,分为EPCs组和缓激肽预适应EPCs组,比较两组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2)体内实验:取BALB/c nude雄性裸鼠32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EPCs治疗组和缓激肽预适应EPCs治疗组,比较各组小鼠的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新生血管密度。结果:(1)缓激肽预适应EPCs组的细胞增殖能力(A490为0.342±0.050)显著高于EPCs组(0.285±0.060),Hoechst阳性细胞比[(31.39±2.28)%]显著低于EPCs组[(35.23±2.6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118.76±17.12)pg/mL]显著高于EPCs组[(102.38±15.27) 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缓激肽预适应EPCs治疗组小鼠的心肌梗死面积[(25.17±2.42)%]显著低于单纯EPCs治疗组[(32.94±3.64)%],而心肌微血管密度(54.82±4.79)/HPF(400×)明显高于单纯EPCs组(42.75±3.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激肽预处理能明显促进EPCs增殖,降低细胞凋亡,缓激肽预适应EPCs移植能明显减少小鼠心肌梗死面积并促进心肌血管的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