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胃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也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恶性肿瘤之一。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行为,是患者术后复发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影响胃癌侵袭和转移的机制,寻求准确判断胃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阐述肿瘤微环境、上皮间质转化和基因靶点在胃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居各类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治疗以手术及化学治疗为主,但5年生存率较低,其中癌组织的浸润、转移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 SDF-1/CXCR4生物轴对胃癌的作用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相关文献报道逐年增多,本文重点综述 SDF-1/CXCR4生物轴对胃癌的侵袭和转移微观作用机制研究现状文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日的:初步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12例非癌胃组织和72例胃癌标本中OPN的表达及分布。结果:(1)12例非癌胃组织、30例无淋巴结转移和26例有淋巴结转移及16例有淋巴结转移且伴胃外器官转移的胃癌组织中,OP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3.3%(13/30)、76.92%(20/26)和87.5%(14/16);(2)淋巴结转移伴有胃外器官转移和仅有淋巴结转移均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OPN的阳性表达率有明显差异,分别为χ^2=8.396,P=0.004;χ^2=6.493,P=0.011。结论:OPN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其分子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于登峰  杨宇慎  王艺 《海南医学》2020,31(18):2313-2317
目的检测TMPRSS4在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中的表达,并探究其促癌机制。方法采用转染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TMPRSS4和pcDNA3.1(-)/Scramble的HT29结肠癌细胞株建立20只裸鼠肝转移模型,并按随机数表法分成TMPRSS4组(研究组,10只)和Scramble组(对照组,10只)。制模6周后处死观察两组裸鼠肝脏的组织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并将其标本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中的TMPRSS4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稳定型表达TMPRSS4和Scramble重组载体的HT29细胞株,并100%(20/20)成功完成两组裸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从组织标本的形态学和病理学角度分析,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裸鼠结肠癌肝转移评分[(2.400±0.516)分vs (3.700±0.483)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组织标本的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裸鼠的m RNA [(1.060±0.207) vs (2.280±0.712)]和蛋白质[(0.740±0.114) vs (2.5...  相似文献   

5.
王强  赵毅  邓鑫  崔钊   《中国医学工程》2008,(4):254-259
目的研究Smac和LIVIN在人体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胃癌的发生、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5例胃癌标本粘膜组织中Smac和LIVIN蛋白的表达,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粘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胃癌组织中LIVIN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胃粘膜组织,Smac的表达率则低于对照胃粘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IVIN与Smac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1,r=-0.720、P<0.001,r=-0.336),二者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淋巴转移、临床分期、肿瘤病理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与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LIVIN与Smac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检测两者在胃癌中的表达,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判断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LIVIN和Smac有可能成为胃癌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及监测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胃癌是世界上最高发肿瘤之一[1],晚期转移是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针对转移的具体机制国内外做了大量研究,总的来说肿瘤转移及侵袭可定义为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通过直接蔓延,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等播散到其他部位,形成具有同原发病灶相同特性的新病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emaphorin 6B基因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抽取该院胃癌组织标本2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Semaphorin 6B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方法分别检验胃癌细胞系中Semaphorin 6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应用RNA干扰技术,构建Semaphorin 6B-siRNA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通过细胞黏附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和伤口愈合实验,测定细胞粘附,迁移能力。结果从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semaphorin6B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具有相关性,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分期无相关性。在胃癌细胞系中,Semaphorin6B基因沉默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结论 semaphorin6B和肿瘤在体内的分化和转移有关,在体外和肿瘤细胞的迁移,黏附和侵袭具有相关性,semaphorin6B可作为胃癌的转移与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邱小芬  李凡彩 《华夏医学》2002,15(4):575-576
CD44基因及其产物CD44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中起一定作用,CD44V可作为一项预测胃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检测血清CD44蛋白浓度对指导术后综合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胃癌多步骤侵袭转移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肿瘤在手术治疗后尚有40%-60%的患者复发和转移。肿瘤侵袭转移过程具有多步骤多阶段多因素的特点。涉及肿瘤血管的形成,与细胞及基质之间的相互粘附,降解及肿瘤细胞的运动等。本文就胃癌侵袭转移多个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0.
胃癌(gastriccancer,GC)是世界范围内第二常见恶性肿瘤,其中42%发生在我国。2005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40万,死亡病例30万,居我国癌症死因第三位,仅次于肝癌和肺癌。目前胃癌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但术后复发转移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胃癌的首要死因。本文重点探讨胃癌侵袭转移的方式及临床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杜月光  陈慰浙  陈智  杜卫东 《浙江医学》2003,25(8):456-457,465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1999年9月~2000年2月经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35例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及斑点杂交技术检测MMP -7mRNA表达情况。结果 MMP-7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 (60% )高于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 (11% ,P<0.05) ;肿瘤组织MMP-7mRNA表达量 (以MMP -7/β-actin光密度平均比值表示 )为0.627±0.276,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0.237±0.12,P<0.05) ;同时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表达增高更为显著。结论MMP-7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 ,尤其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高表达 ,推测其可能与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以及EPCAM作为胃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靶点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6 例胃癌组织及92例癌旁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EPCAM 的表达情况,分析并探讨EPCAM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92 例非肿瘤胃黏膜组织中,50例(54.3%)EPCAM 蛋白为阴性表达,42例(45.7%)呈弱阳性表达。在436 例胃癌组织中,EPCAM 蛋白高表达179 例(41.1%),低表达257 例(58.9%),主要在细胞包膜表达。EPCAM 蛋白的表达强度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Lauren 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分期、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均P<0.01),而与患者性别、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无关(均P >0.05)。EPCAM 高表达患者的5 年生存率(57.2%)明显低于EPCAM 低表达胃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17.3%,P<0.05)。I、II 和III 期EPCAM高表达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EPCAM 低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P<0.05);IV 期EPCAM 高表达和低表达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EPCAM 表达、远处转移和TNM 分期(均P<0.05)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PCAM 在胃癌中高表达,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的TNM 分期显著相关,提示EPCAM 可以作为胃癌的早期诊断的筛查指标以及治疗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索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TMPRSS 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胃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明确TMPRSS 4表达与胃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使用RT-q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检测TMPRSS 4在115例胃癌组织样本(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MPRSS 4表达水平与胃癌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RT-qPCR结果提示胃癌组织中的TMPRSS 4 mRNA水平显著高于其在匹配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MPRSS 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比在良性组织高(56.5%vs19.5%,P<0.001).TMPRSS 4的过度表达与胃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道转移及TNM分期肿瘤显著相关(P<0.01).TMPRSS 4是影响胃癌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TMPRSS 4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TMPRSS 4有可能作为一个常规的胃癌的生物标志物,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肿瘤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5.
胃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恶性肿瘤,癌组织的侵袭转移是胃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胃癌侵袭转移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免疫分子和基因.这些免疫分子和基因,在胃癌侵袭转移时表达上调或下调,提示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对一些胃癌侵袭转移相关免疫分子和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侵袭转移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山茱萸提取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侵袭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设MDA-MB-231细胞组、顺铂组(100.0μg/mL)、山茱萸提取物低剂量组(100.0μg/mL)、高剂量组(200.0μg/mL);以上各组每孔设6个平行样,培养72h。培养结束后,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晶紫染色测定单克隆形成数目,刮擦伤口愈合试验测定细胞迁移,Transwell室测定细胞侵袭,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基因和蛋白水平。结果与MDA-MB-231细胞组比较,顺铂组、山茱萸提取物低、高剂量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吸光度(OD值)[(0.34±0.02)、(0.62±0.04)、(0.18±0.04)比(0.91±0.03)]、存活率[(25.54±0.15)%、(44.65±1.35)%、(16.41±2.36)%比(93.54±0.24)%]、单克隆形成数目[(186.63±12.65)个、(325.98±17.65)个、(108.63±12.63)个比(715.63±15.63)个]、迁移率[(45.63±9.65)%、(63.25±8.99)%、(23.96±11.32)%比(85.65±10.32)%]、穿膜数[(105.63±32.54)个、(298.63±28.65)个、(54.96±16.66)个比(542.63±29.65)个]、IGF-1R、Akt mRNA [(1.62±0.16)、(3.59±0.21)、(1.11±0.18)比(6.54±0.18),(1.48±0.19)、(3.69±0.21)、(0.89±0.25)比(5.69±0.14)]和蛋白[(1.89±0.19)、(3.62±0.15)、(1.24±0.23)比(6.99±0.18),(2.65±0.23)、(3.49±0.18)、(1.05±0.24)比(6.36±0.19)]表达降低(P<0.05)。与顺铂组比较,山茱萸提取物低剂量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OD值[(0.62±0.04)比(0.34±0.02)]、存活率[(44.65±1.35)%比(25.54±0.15)%]、单克隆形成数目[(325.98±17.65)个比(186.63±12.65)个]、迁移率[(63.25±8.99)%比(45.63±9.65)%]、穿膜数[(298.63±28.65)个比(105.63±32.54)个]、IGF-1R、Akt mRNA [(3.59±0.21)比(1.62±0.16)、(3.69±0.21)比(1.48±0.19)]和蛋白[(3.62±0.15)比(1.89±0.19)、(3.49±0.18)比(2.65±0.23)]表达升高(P<0.05),山茱萸提取物高剂量组OD值[(0.18±0.04)比(0.34±0.02)]、存活率[(16.41±2.36)%比(25.54±0.15)%]、单克隆形成数目[(108.63±12.63)个比(186.63±12.65)个]、迁移率[(23.96±11.32)%比(45.63±9.65)%]、穿膜数[(54.96±16.66)个比(105.63±32.54)个]、IGF-1R、Akt mRNA[(1.11±0.18)比(1.62±0.16)、(0.89±0.25)比(1.48±0.19)]和蛋白[(1.24±0.23)比(1.89±0.19)、(1.05±0.24)比(2.65±0.23)]表达降低(P<0.05)。与山茱萸提取物低剂量组比较,山茱萸提取物高剂量组OD值[(0.18±0.04)比(0.62±0.04)]、存活率[(16.41±2.36)%比(44.65±1.35)%]、单克隆形成数目[(108.63±12.63)个比(325.98±17.65)个]、迁移率[(23.96±11.32)%比(63.25±8.99)%]、穿膜数[(54.96±16.66)个比(298.63±28.65)个]、IGF-1R、Akt mRNA[(1.11±0.18)比(3.59±0.21)、(0.89±0.25)比(3.69±0.21)]和蛋白[(1.24±0.23)比(3.62±0.15)、(1.05±0.24)比(3.49±0.18)]表达降低(P<0.05)。结论山茱萸提取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侵袭、转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200.0μg/mL的山茱萸提取物效果尤为明显;其机制可能与山茱萸提取物抑制IGF-1R、Akt mRNA和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IGF-1R/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李利义  徐斌  罗越  韩绍伟  金洲祥  郑志强 《浙江医学》2013,35(19):1722-17,241,732
目的探讨CXCR4和VEGF—C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检测CXCR4及VEGF—C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CXCR4及VEGF—C蛋白在癌旁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CXCR4及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或0.01),且No组织、N、+N2组织、N3组织中CXCR4及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同胃癌组织中CXCR4mRNA及VEGF—CmRNA的表达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胃癌组织中CXCR4表达与VEGF-C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55,P〈001)。结论胃癌中CXCR4和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两者的协同作用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两者的作用机制可能对预测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MMP-9的转录及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探讨其在大肠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大肠癌标本及远癌切端结肠组织中MMP-9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中MMP-9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远癌切端正常组织(P<0.01),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MMP-9在大肠癌的浸润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TMPRSS2-ERG融合基因在淋巴结阳性前列腺癌中的分布以及对其预后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的标本5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内分泌治疗。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标本中TMPRSS2-ERG融合基因。收集患者各种肿瘤特征(Gleason评分、分期)、有无生化复发、疾病特异性和总体生存率。比较融合基因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布及预后差异。结果 19例(38%)原发性肿瘤中检测到TMPRSS2-ERG融合基因。转移淋巴结中有16例(32%)出现融合基因。原发肿瘤与转移灶TMPRSS2-ERG状态一致性较好(Kappa=0.73)。在COX分析中,原发肿瘤中TMPRSS2-ERG融合基因与Gleason评分是生化复发的预测因素。在生存分析中,原发肿瘤/淋巴结融合基因(+/+)组与原发肿瘤/淋巴结融合基因(+/-)组预后低于原发肿瘤/淋巴结融合基因(-/-)组,无生化复发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TMPRSS2-ERG融合基因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前列腺癌中阳性率38%。原发肿瘤与淋巴结转移灶中TMPRRS2-ERG融合基因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原发肿瘤TMPRSS2-ERG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