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流变学指标及血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sVCAM-1)、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研究组)及65例骨折愈合正常(对照组)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黏度)及血清sICAM-1、sVCAM-1、IGF-1、PDGF水平,并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骨折1周时的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1.78、0.99,P>0.05);两组患者骨折8、12周时红细胞刚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0.69,P>0.05);两组患者骨折8、12周时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4.57、3.15、6.33,P<0.05).两组患者骨折1周时的血清sICAM-1、sVCA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0.79、1.25,P>0.05);两组患者骨折8、12周的血清sICAM-1、sVCAM-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2.07、1.99、3.11,P<0.05).两组患者骨折1周时的血清IGF-1和PD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0.97,P>0.05);两组患者骨折8、12周的血清IGF-1和PD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4.57、3.64、2.74,P<0.05).结论 骨折患者血液黏滞程度的增加、血清sICAM-1、sVCAM-1水平的升高、血清PDGF、IGF-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其导致延迟愈合的内在重要因素,对骨折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段文江  陈勇  丁一  刘国印 《西部医学》2023,35(8):1152-1157
探讨血清炎性因子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富血小板血浆治疗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骨折患者,均予以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分为延迟愈合组(37例)和正常愈合组(61例)。分别于骨折后1、4、8、12周采集患者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人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人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对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骨钙素(BGP)、Ⅰ型胶原氨基端肽原(PINP)、碱性磷酸酶(AL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骨生化代谢指标水平,并采用Pearson分析骨生化代谢指标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 骨折1周时,两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正常愈合组(P<0.05),且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但延迟愈合组炎症因子水平波动较正常愈合组更明显(P<0.05)。骨折1周时,两组患者血清BGP、PINP、ALP、IGF-1等骨生化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各时间点血清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骨折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BGP水平逐渐升高并高于正常愈合组,血清IGF-1水平逐渐升高但低于正常愈合组,骨折8、12周时延迟愈合组患者血清PINP水平低于正常愈合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与血清BGP呈正相关(r=0.523,P<0.001),与血清IGF-1呈负相关(r=-0.467,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骨折8周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诊断骨折延迟愈合的曲线下面积高于0.7,提示其具有较好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对骨折延迟愈合诊断的灵敏度更高(P<0.05)。结论 延迟愈合骨折患者血清sICAM-1、sVCAM-1、TNF-α等炎症因子指标水平随骨折时间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变化,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波动明显,且术后8周时血清炎症因子对预测骨折延迟愈合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人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该院骨折延迟愈合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被该院收治的骨折正常愈合患者58例(对照组).统计受试者骨折后1、6、12周血清PDGF、IGF-1、ALP、PINP、β-CTX水平.结果 骨折1周时,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IGF-1、PDGF、ALP、PINP、β-CT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折6、12周时,观察组血清IGF-1、PDGF、ALP、PINP、β-CTX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1、6、12周时,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患者血清IGF-1、PDGF、ALP、PINP、β-CTX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1周时,<60岁与大于或等于60岁患者血清IGF-1、PDGF、ALP、PINP、β-CTX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折6、12周时,≥60岁患者血清IGF-1、PDGF、ALP、PINP、β-CTX水平均低于同期小于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F-1、PDGF、ALP、PINP、β-CTX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与骨折类型、骨折分型、体质量指数(BMI)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IGF-1、PDGF、ALP、PINP、β-CTX等指标与骨折延迟愈合密切相关,上述指标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中低表达,是反映骨折延迟愈合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李科伦  赵政  陈学文  滕红林 《中华全科医学》2014,(11):1778-1779,1824
目的 研究分析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乐清医院自2010年3月—2013年5月进行诊治的50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作为A组,同时选取同时期50例骨折正常愈合患者为B组,以及同时期50名健康人员为C组,然后将3组的血清sICAM-1、sVCAM-1、BMP-2及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并比较A组中不同分型及病因者的血清sICAM-1、sVCAM-1、BMP-2以及微循环指标值。结果 A组的血清sICAM-1、sVCAM-1值均高于B组及C组,血清BMP-2则低于B组血清BMP-2值,局部微循环指标值低于B组及C组,而A组中不同分型及病因者的血清sICAM-1、sVCAM-1、BMP-2以及微循环指标值也存在明显的差异,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与骨折正常愈合患者以及健康者比较,其血清sICAM-1、sVCAM-1明显升高,BMP-2明显降低,且微循环状态也相对较差,且不同分型与病因者也存在明显差异性,临床对症治疗中应针对上述变化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谢乃潺  陈尊荣 《广东医学》2012,33(13):1969-1971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后再动力化在胫骨干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42例胫骨干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则进行髓内钉固定后再动力化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延迟愈合发生率及治疗前和治疗后2、6、8、10周的血清骨钙素(BG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迟愈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8、10周血清BGP、IGF-1、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sICAM-1、s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锁髓内钉固定后再动力化可以促进胫骨干骨折中愈合,降低延迟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张勇  张群 《海南医学》2012,23(18):51-52
目的观察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为观察组,另外60例骨折适时愈合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的sICAM-1及sVCAM-1水平,同时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液黏稠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沉,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ICAM-1及sV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液黏稠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沉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愈合延迟会导致骨折患者处在慢性炎症反应状态,同时改变患者血液流变学,故动态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诊断及了解病情的指标,预防骨折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研究西乐葆对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细胞间黏附因子-1(serum intercellu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serum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以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府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1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01)和对照组(n=100).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加服西乐葆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sICAM-1、sVCAM-1、TNF-α以及IL-6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sICAM-1、sVCAM-1、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sICAM-1、sVCAM-1、TNF-α以及IL-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乐葆能够明显改善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sICAM-1、sVCAM-1、TNF-α以及IL-6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粘附分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骨折愈合延迟患者为观察组,另取60例健康成人、60例骨折急性期患者及63例骨折愈合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ICAM-1、sVCAM-1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循环中sICAM-1、sVCAM-1分别为(206.95±28.01)μg/L、(626.19±34.89)μg/L,较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8.29±16.47)μg/L、(324.87±20.40)μg/L]及骨折愈合患者[分别为(112.74±17.68)μg/L、(340.21±25.81)μg/L]升高,而较骨折急性期患者降低[分别为(306.42±43.77)μg/L、(923.50±42.34)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ICAM-1、sVCAM-1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持续升高,反映机体存在慢性炎症反应状态,对骨折患者血清sICAM-1、sVCAM-1进行动态监测可能有助于预测骨折愈合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3,(2):171-173
目的:探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胫腓骨骨干多段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的38例胫腓骨骨干多段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4周、12周的血清IGF-1、sICAM-1、BG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4周、12周的血清IGF-1及BGP均高于对照组,而sICAM-1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胫腓骨骨干多段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后的多项炎性因子及VEGF、sICAM-1、sVCAM-1、MMP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0月于本院采用溶栓治疗进行干预的的37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的37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溶栓前及溶栓治疗后1、3、7d及14d和对照组的血清炎性因子及VEGF、sICAM-1、sVCAM-1、MM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溶栓前至溶栓治疗后1、3、7、14d的血清炎性因子及VEGF、sICAM-1、sVCAM-1呈现先升后降,而MMP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而观察组溶栓前及溶栓治疗后1、3、7d的血清炎性因子及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溶栓前及溶栓治疗后1d的sICAM-1及sVCAM-1高于对照组,MMP则于治疗前至治疗后1、3、7d及14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后的多项炎性因子及VEGF、sICAM-1、sVCAM-1、MMP的变化较大,可作为监测溶栓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浊祛瘀汤对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辛伐他汀口服,观察组给予降浊袪瘀汤联合辛伐他汀口服,疗程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sICAM-1、sVCAM-1及hs-CRP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降浊祛瘀汤可改善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sICAM-1、sVCAM-1、hs-CRP的表达,从而改善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陈超  赵敏  吕仁发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5):65-66,71
目的研究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骨折患者愈合情况及相关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3月~2011年10月本院采用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的104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治疗后给予常规干预,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进行动力化干预治疗。将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骨折愈合相关血清因子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骨不连发生率、延迟愈合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力化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血清OPG、BGP及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ICAM-1及sV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动力化治疗可促进骨折交锁髓内钉治疗患者的愈合,且其对骨折愈合的相关血清因子也有积极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t,IR)大鼠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l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8周;胰岛素抵抗组(IR组):高果糖饲料喂养8周;罗格列酮组:高果糖饲料喂养8周,后4周加用罗格列酮处理。8周末测定各实验组的空腹血糖、血胰岛素、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组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增加;罗格列酮能显著降低IR大鼠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结论 罗格列酮能抑制IR大鼠黏附分子的产生,有助于防治IR所致的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对术中行自体血回输的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及骨折愈合程度进行探讨和评估.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择期行脊柱内固定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 2组,A组施行自体血回输技术,B组施行异体输血.在术后第1、4、8、12周分别测定2组患者血液黏稠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沉及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术中输注的浓缩红细胞及血浆量明显低于B组,术后第4、8、12周A组的sICAM-1,sVCAM-1水平明显低于B组,A组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B组有3个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第1、4、8、12周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及高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及血沉水平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血回输技术不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法,而且可以保证组织血供,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骨折的正常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的多项炎性因子及VEGF、sICAM-1、sVCAM-1、MMP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3月于本院进行溶栓治疗的56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56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溶栓前、溶栓后1、3、5、7d和对照组的血清炎性因子和VEGF、sICAM-1、sVCAM-1、MMP-2、MMP-9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炎性因子及VEGF、sICAM-1、sVCAM-1、MMP-2、MMP-9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溶栓前至溶栓后1、3、5、7d呈现升后降的趋势,而CRP于溶栓后3d、其他指标则于溶栓后5d至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及VEGF、sICAM-1、sVCAM-1、MMP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可作为监测溶栓效果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CD106)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应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6例初诊断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可溶性ICAM-1(sICAM-1)和可溶性VCAM-1(sVCAM-1)的水平。结果:AML患者化疗前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缓解后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升高,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M4和M5患者血清sVCAM-1水平高于其他亚型患者(P<0.05)。初发AML患者中,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高者治疗效果比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正常者较差。结论:在AML患者中,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疗效及预后,对指导临床选择化疗方案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