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肾衰合剂联合复方ɑ-酮酸及低蛋白饮食对维持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8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肾衰合剂联合复方ɑ-酮酸;对照组给予复方ɑ-酮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血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握力、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蛋白(PA)、转铁蛋白、三酰甘油酯(TG)、总胆固醇(CHO)、C反应蛋白(CRP)、血钙、血磷均较治疗前好转,其中治疗组ALB、PA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肾衰合剂联合复方ɑ-酮酸及低蛋白饮食能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血脂代谢、钙磷代谢及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蛋白饮食对于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以及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出6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低蛋白饮食,观察组患者则α-酮酸配伍的低蛋白饮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残余肾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RBF、ALB、PA、TRF、TC、TG、Scr、RRF、Kt/V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且BUN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长期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采用α-酮酸配伍的低蛋白饮食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改善残余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开同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性,观察开同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同时选择3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开同(a-酮酸)0.12g/(kg。d),对照组无治疗,总观察期20周。分别在实验开始及20周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治疗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TG、TC水平显著升高(P<0.05),ALB、PALB、Hb显著降低(P<0.05),20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5,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均显著升高,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结论:开同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情志护理干预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并对其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3月在该院诊治的需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腹膜透析专科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护理3个月后,分别对其营养情况进行评分[主观整体营养评估(SGA)]、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re-Alb)]、人体测量指数[体重指数(BMI)、上臂周径(AC)、三头肌皮皱厚度(TSF)]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干预组的SGA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除了前白蛋白与BMI指数,干预组的各项生化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中进行中医情志干预较单纯的进行护理,更利于患者营养的吸收,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适宜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α-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状况、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长期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低蛋白饮食[0.8 g/(kg·d)],观察组患者予复方α-酮酸联合低蛋白饮食。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记录2组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i 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人体测量指标:体质量指数(BMI)、上臂围(MA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上臂肌围(MAMC)。采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MQSG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根据评分分为营养正常(<10分)、轻中度营养不良(11~20分)、重度营养不良(21~35分)组。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093,P=0.029);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的上述各项实验室指标及人体测量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 更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肾内科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护理前后两组营养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对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患者实施综合营养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8月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综合营养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患者干预后血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血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SGA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实验组干预后SG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患者实施综合营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其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决策辅助在腹膜透析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及患者问题清单,制定饮食管理决策辅助方案,选取2021年10—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107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干预组接受决策辅助饮食管理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决策满意度、饮食依从性及营养状况。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治疗决策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饮食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决策辅助应用到腹膜透析患者的饮食管理中,可提高患者决策满意度,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透析相关性感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120例行腹膜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营养状况以及透析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导管出口处感染、腹膜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降低透析相关性感染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护理方法,以供参考。方法纳入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营养状况评估。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4例。传统组接受常规腹膜透析护理,综合组给予综合化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状况评分变化和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与护理前对比,患者营养状况评分和生化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综合组患者改善幅度显著大于传统组,其中,治疗后传统组营养状况评分明显低于综合组,血红蛋白(91.83±20.21)低于综合组(109.84±23.76),转铁蛋白(2.03±4.21)低于综合组(2.84±6.71);血浆白蛋白(33.83±5.24)低于综合组(35.84±6.76),前白蛋白(213.14±20.23)低于综合组(224.83±4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整体营养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长期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与营养状态的关系。 方法:89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3组,完成随访且资料完整的共78例,其中复方。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组31例,低蛋白组26例,常规蛋白组21例。所检测的营养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胆固醇(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血浆瘦素(1eptin)以及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TSF)、上臂肌围(mid-arm muscle circumference,MAMC)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eαctive protein,CRP)等炎症指标的变化。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 结果:与低蛋白组相比,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组和常规蛋白组的营养指标升高,尤以PA、RBP和TRF升高明显(P<0.01);而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组与常规蛋白组相比,BMI、TSF、MAMC、Alb、TC及TG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组血浆炎症因子IL-1α、IL-6、TNF-α和CRP等水平较常规蛋白组均有所下降,但仅CRP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复方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不仅能有效地改善CAPD患者营养不良,而且可以改善CAPD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外、肠内联合营养支持疗法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浆蛋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我院自制的鼻饲匀浆饮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总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各种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种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除腹泻外,观察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外、肠内营养联合治疗可以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3.
杨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5):60-61,64
目的研究小剂量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DAPD)和小剂量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残肾功能较好的糖尿病。肾病性尿毒症(DNU)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8例DN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DAPD模式、CAPD模式进行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腹膜尿素氮清除率(Kt/V)、残肾Kt/V、残余肾小球滤过率(rGFR)、24h尿蛋白量(Upro)、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RI)使用剂量、24h腹透液蛋白(Dpro)、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残肾Kt/V、rGFR、ALB、HG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pr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腹膜Kt/V、FBG、HbA1c及RI使用剂量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FBG、HbA1c及RI使用剂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对于残肾功能较好的DNU患者,DAPD较CAPD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残肾功能,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4.
张莹  岳莉  王瑛 《医学综述》2009,15(2):311-312
目的观察低蛋白饮食加用复方α-酮酸片在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中对肾功能及代谢的改善及其机制。方法将20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采用腹膜透析低蛋白饮食治疗,后者在腹膜透析低蛋白饮食基础上加用α-酮酸片治疗,疗程为12个月,对比残余肾尿素清除指数、下降速度及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水平。结果治疗组残余肾功能(RRF)下降速度慢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RR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钙、红细胞比容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蛋白饮食加用复方α-酮酸片对于CAPD患者可以保护肾脏,减轻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速度,同时可改善机体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毒症腹膜转运特性对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的影响。方法根据腹膜平衡试验(PET),将31例腹膜透析患者腹膜分为低转运(L)、低平均转运(LA)、高平均转运(HA)、高转运(n)4种类型,比较4种转运特性腹膜透析患者腹透6个月后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主观综合性营养评倘法(SGA)。结果高转运腹膜组与低转运、低平均转运、高平均转运组比较,ALB、TF、Hb、SGA均显著降低(P〈0.05);高转运腹膜组与低转运组比较,ALB、TF、、SGA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溶质清除相同的条件下,腹膜转运性高的腹透患者营养状况明显差于腹膜转运低的腹透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180例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按12个月内有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分成心血管事件组(73例)和无心血管事件组(10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透析疗程、透析前血压、吸烟史、血红蛋白水平、营养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心血管事件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铁调素(Hepcidin-25)水平均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均<0.01)。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胆固醇、血清Hepcidin-25和TNF-α水平是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血清总胆固醇、血清Hepcidin-25和TNF-α水平是导致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随机选择病情稳定,符合观察奈件的透析患者52例(男/女,32/20)。进行膳食营养评价、半定量SGA评分、人体测量以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以SGA评分作为评价指标,78.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vJ,ALB作为评价指标,67.3%的患者营养不良;基于AMC判断,则有55.8%的患者营养不良。营养摄入量与营养评价指标关系密切:DEI与BMI呈正相关(P〈0.05),与ALB、PA呈正相关(P〈0.05,P〈0.01),而与SGA、CRP呈负相关(P〈0.01,P〈0.05):DPI与PA呈正相关(P〈0.01)。蛋白质摄入充分组PA明显高于摄/k不足组(P〈0.01);热量摄入充分组ALB高于摄入不足组(P〈0.05)。结论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膳食营养与CAPD患者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就维持血浆蛋白而言,摄入充足的热量可能比蛋白质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膳食管理 (饮食治疗 ) ,观察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的营养状态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17例CAPD患者采取制定饮食标准 ,强化饮食治疗 6个月 ,营养指标及透析充分性每月随访检查 1次。结果  (1)饮食治疗后患者体重增加 ,精神改善 ,乏力感减轻 ;(2 )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 (SGA)可见营养不良患者明显减少 (P <0 0 5 ) ,无重度营养不良 ;(3)饮食治疗后血浆总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甘油三酯及血尿素氮均明显提高 (P <0 0 5 ) ,标准蛋白分解率 (nRCP)增加 (P <0 0 5 ) ;(4 )KT/V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合理膳食是CAPD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能改善CAPD效果 ,减少营养不良发生率 ,提高腹膜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19.
徐梅昌  刘松 《医学综述》2012,18(6):941-942
目的通过对透析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方法选取4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血脂水平、血清蛋白、血清转铁蛋白,透析前后的肾功能等指标。结果经综合治疗后,透析患者的血红蛋白、总胆固醇、血清蛋白、血清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营养不良是透析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可以增加患者的病死率,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脂、血清蛋白、血清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